一种凤尾茶凉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5604发布日期:2019-04-12 23:1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再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凤尾茶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凤尾茶(elsholtziabodinierivaniot)系唇形科香薷属草本植物东紫苏的干燥全草,又名牙刷草、云松茶、小香茶、小山茶等,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地区,常成片生长于海拔1200m~3000m的山坡草地、稀疏松林或石山上,为云南民间常用草药,全草皆可入药,凤尾茶也是一种在我国滇南地区民间流传已久的古茶,滇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将其嫩尖和叶作为广泛饮用的日常茶饮。凤尾茶是目前该属植物唯一保留食用功能的品种,其味甘苦微辛、性平,具有发散解表、理气和胃、生津止渴等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发烧、咳嗽、咽喉痛、消化不良、肝炎和急性结膜炎等症。研究表明,凤尾茶含有黄酮、酚类、三萜、甾醇类、挥发油、多糖、蛋白质、无机元素等多种生物学成分,具有降血脂、抑菌、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是食药两用的一类植物。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是用独特的熬制方法煎熬而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效的饮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凉茶饮料日渐受到欢迎,国内市场对凉茶饮料的消费量也在不断扩大,凉茶饮料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流行饮料。目前凤尾茶的开发利用研究较少,如果只作为一般的日常茶饮,很难有效摄取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且口感普通,无法完全展现其所含挥发油的香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良好,其原料纯正天然,具有凤尾茶特有的香气和生物学活性成分,味感协调柔和,酸甜适口、风味独特的凤尾茶凉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凤尾茶凉茶,所述凉茶按重量百分比包括白砂糖5-6%,凤尾茶浓缩液0.4-0.6%,柠檬酸0.2-0.4%,凤尾茶芳香水0.3-0.5%,黄原胶0.04-0.08%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04-0.08%,余量为水。

进一步,所述白砂糖重量百分比为5.5%;

进一步,所述凤尾茶浓缩液重量百分比为0.5%;

进一步,所述柠檬酸重量百分比为0.03%;

进一步,所述凤尾茶芳香水重量百分比为0.5%;

进一步,黄原胶重量百分比为0.04-0.06%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百分比为0.04-0.08%。

进一步,所述黄原胶重量百分比为0.04%;

进一步,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重量百分比为0.08%。

进一步,所述凤尾茶芳香水为凤尾茶用水蒸气蒸馏出含有凤尾茶挥发油的蒸馏液。

进一步,所述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为,凤尾茶粉末加水浸泡,再用水蒸气蒸馏,冷凝后收集馏出液。

进一步,凤尾茶粉末加水浸泡料液比为1:12-16;浸泡时间为1-3小时;流速为0.6-0.8ml/min,蒸馏时间6-8小时。

优选的,凤尾茶粉末加水浸泡料液比为1:16;浸泡时间为2小时;流速为0.7ml/min,蒸馏时间8小时。

进一步,所述凤尾茶浓缩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水蒸气蒸馏后凤尾茶滤渣加8-10倍水,煮沸后保持微沸状态提取30-50min,再加8-10倍水,煮沸后保持微沸状态提取30-5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1.15-1.25,加入食用酒精搅拌均匀,静置后过滤,滤液蒸发掉乙醇,浓缩,得到凤尾茶浓缩液。

进一步,浓缩至比重为1:1.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凤尾茶凉茶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将白砂糖、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用少量水溶解,凤尾茶浓缩液、柠檬酸分别用少量水溶解,混合所有再加入凤尾茶芳香水,最后定容。

进一步,凉茶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将调配好的饮料升温至85℃以上30-60min,进行热灌装、封口,在105℃杀菌20-30min,立即进行喷淋冷却,以免长时间高温使液体产生焦糊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凤尾茶凉茶中含有芳樟醇、龙脑等多种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及多糖等成分,具有特殊的香气和口感,以原料本身含有的挥发油作为香气成分,不添加其他香精与色素,不加防腐剂,符合消费者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由凤尾茶浓缩液、白砂糖、柠檬酸和芳香水复配出的凉茶从不仅保留凤尾茶原有的营养成分和香气,其口感酸甜适宜,色、香、味俱佳。所制得的凤尾茶凉茶饮料呈浅褐色、均匀、无分层及沉淀现象,是一款清香宜人、味感柔和、酸甜适中的天然饮料,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均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1)主要原料

凤尾茶:购于昆明中药材市场。

2)化学试剂及辅料

乙醚、无水硫酸钠、氢氧化钠、酚酞(均为分析纯);食用酒精、白砂糖、柠檬酸、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均为食品级)。

3)主要设备

中药粉碎机、挥发油蒸馏器(自制)、旋转蒸发仪、浸提缸、夹层锅、精滤设备、饮料灌装机、封口压盖机、杀菌锅、手持折光仪。

实施例1

凤尾茶芳香水的提取

选取干燥、无杂质的凤尾茶原料,粉碎过10目筛;称取凤尾茶粉末100g,分别加入一定倍数(2倍,4倍,8倍,12倍,16倍,20倍,24倍)的蒸馏水,浸泡1小时时间,置于挥发油蒸馏器中,在100℃条件下提取挥发油,馏出液流速1ml/min,蒸馏时间5小时,收集含挥发油的芳香水。

将水蒸气蒸馏收集的芳香水,用1/3体积乙醚萃取3次,油水分离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挥发干乙醚后得凤尾茶挥发油,测定其体积,按以下公式计算挥发油提取率,结果如表1所示。

挥发油提取率/%=挥发油体积(ml)/凤尾茶用量(g)*100%

表1实施例1各挥发油提取率

由结果可知,料液比在1:12-16之间,挥发油提取较好。

实施例2

选取干燥、无杂质的凤尾茶原料,粉碎过10目筛;称取凤尾茶粉末100g,加入1200g的蒸馏水,分别浸泡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等时间,置于挥发油蒸馏器中,在100℃条件下提取挥发油,流速1ml/min,蒸馏时间5小时,收集含挥发油的芳香水。

按实施例1的方法计算挥发油提取率,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2各挥发油提取率

由结果可知,浸泡4小时后,其挥发油提取率不再上升,反而略有下降。

实施例3

选取干燥、无杂质的凤尾茶原料,粉碎过10目筛;称取凤尾茶粉末100g,加入1200g的蒸馏水,浸泡3小时时间,置于挥发油蒸馏器中,在100℃条件下提取挥发油,分别控制流速为0.3ml/min,0.5ml/min,0.6ml/min,0.7ml/min,0.8ml/min,0.9ml/min,1ml/min,蒸馏时间5小时,收集含挥发油的芳香水。

按实施例1的方法计算挥发油提取率,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3各挥发油提取率

实施例4

选取干燥、无杂质的凤尾茶原料,粉碎过10目筛;称取凤尾茶粉末100g,加入1200g的蒸馏水,浸泡3小时时间,置于挥发油蒸馏器中,在100℃条件下提取挥发油,控制流速为0.7ml/min,分别蒸馏时间为3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收集含挥发油的芳香水。

按实施例1的方法计算挥发油提取率,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实施例4各挥发油提取率

实施例5

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浸泡时间(a)、料液比(b)、流速(c)和蒸馏时间(d)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凤尾茶芳香水提取工艺优选,因素水平见表5。

表5凤尾茶芳香水提取工艺优化因素水平表

同样按实施例1的方法计算正交实验中各挥发油提取率,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凤尾茶芳香水提取工艺正交实验结果

凤尾茶芳香水提取正交实验及极差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各因素对凤尾茶芳香水中挥发油的提取率影响依次为d>b>a>c,即影响挥发油提取率因素的顺序为:蒸馏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流速。提取凤尾茶芳香水的最佳工艺为a2b3c2d3,即浸泡时间2h,料液比1∶16,流速0.7ml/min,蒸馏时间8h。以极差最小的一列作为误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表明蒸馏时间和料液比对挥发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浸泡时间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表7凤尾茶芳香水提取工艺方差分析

注:“*”表示p<0.05,下同。

实施例6

选取干燥、无杂质的凤尾茶原料,粉碎过10目筛;称取凤尾茶粉末300g,加入3600g的蒸馏水,浸泡2小时时间,置于挥发油蒸馏器中,在100℃条件下提取挥发油,控制流速为0.7ml/min,蒸馏时间为8小时,收集含挥发油的芳香水。此实施例平行重复3次,按实施例1的方法计算正交实验中各挥发油提取率,提取率分别为0.57%、0.60%、0.61%,rsd=3.51%,平均提取率为0.6%。该最佳提取工艺重复性好,挥发油的提取率高。

实施例7

凤尾茶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将实施例6提取凤尾茶芳香水后,蒸馏器中液体过滤后的滤渣加8-10倍水,煮沸后保持微沸状态提取30-50min,过滤;再加8-10倍水,煮沸后保持微沸状态提取30-5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1.25,加入85%食用酒精搅拌均匀,静置48h后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浓缩,得到凤尾茶浓缩液。

实施例8

凤尾茶凉茶制备:

本着添加物最少,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口味上尽可能的体现出凤尾茶原有味道和营养成分,最后筛选出以白砂糖、凤尾茶浓缩液、柠檬酸、凤尾茶芳香水为原料,制备成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功效的凤尾茶凉茶饮品。

将白砂糖、凤尾茶浓缩液和柠檬酸分别用40℃左右温水溶解,搅拌均匀,再加入凤尾茶芳香水,定容至标准体积,再搅拌均匀。

将调配好的凤尾茶凉茶升温至85℃以上30min,进行热灌装、封口,放入杀菌锅中进行杀菌(105℃/30min),立即进行喷淋冷却,以免长时间高温使液体产生焦糊味。

以白砂糖(a)、凤尾茶浓缩液(b)、柠檬酸(c)、芳香水(d)添加量为因素,凤尾茶凉茶的感官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优选饮料配方,因素水平见表8。其中各项单因素加入量前期经过更大量基础实验验证,在此不再赘述。各原料添加量为重量百分比。

表8凤尾茶凉茶配方优选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凤尾茶凉茶感官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检验法。由20名专业人员组成感官评定小组,对凤尾茶凉茶的色泽(20分)、香气(20分)、滋味(40分)和组织形态(20分)进行品评评分,取其平均值作为评分结果。综合评分标准见表9,满分为100分。凉茶凤尾茶凉茶正交实验设计及极差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影响凤尾茶凉茶饮料品质的主次因素为b>a>c>d,即凤尾茶浓缩液>白砂糖>柠檬酸>芳香水。通过极差分析得出的最优组合为a2b2c2d3,按重量百分比计,即白砂糖5.5%,凤尾茶浓缩液0.5%,柠檬酸0.03%,芳香水0.5%,余量为水。以极差最小的一列作为误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可以看出凤尾茶浓缩液、白砂糖及柠檬酸添加量对凤尾茶凉茶感官品质影响显著(p<0.05)。重复实验证实以最优配方调试的凤尾茶凉茶色、香、味俱佳。

表9凤尾茶凉茶饮料的感官评定标准

表10凤尾茶凉茶配方正交实验结果

表11凤尾茶凉茶配方方差分析

实施例9

为了提高饮料的稳定性,减少饮料在贮藏过程中出现沉淀、分层现象,本发明选取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进行稳定性实验,并确定稳定剂的用量。以成品饮料的沉淀率作为考察指标,沉淀率越小说明稳定剂对饮料的稳定性能越好。

按重量百分比计,即白砂糖5.5%,凤尾茶浓缩液0.5%,柠檬酸0.03%,芳香水0.5%,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如表12所示,余量为水配制凤尾茶凉茶。

配制方法为:将白砂糖、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后用水溶解;凤尾茶浓缩液和柠檬酸分别用40℃左右温水溶解,搅拌均匀,再加入凤尾茶芳香水,定容至标准体积,再搅拌均匀即可。

将调配好的凤尾茶凉茶升温至85℃以上30min,进行热灌装、封口,放入杀菌锅中进行杀菌(105℃/30min),立即进行喷淋冷却,以免长时间高温使液体产生焦糊味。

凤尾茶凉茶稳定性的测试方法:采用离心沉降的方法,在刻度离心管中加入10ml的饮料样液,在5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30min,弃上清液,准确称取沉淀物重量,以沉淀率判断饮料稳定性。

饮料沉淀率(%)=沉淀物重量(g)/离心饮料重量(g)×100%

表12稳定剂添加量及对凤尾茶凉茶的影响

由表12可知,稳定剂用量黄原胶0.04%、cmc-na0.08%效果最好,沉淀率最低,饮料的稳定状况良好,饮料口感也较好。因此最优选0.04%黄原胶、0.08%cmc-na作为稳定剂。

实施例10凤尾茶凉茶质量标准

成品测定方法

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折光法测定,按照gb/t12143-2008执行;总酸:采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法,按照gb/t12456-2008执行;微生物:按照gb4789-2016执行。

本发明的凤尾茶凉茶的感官指标,其色泽:浅褐色,色泽均匀;滋味和气味:味感协调柔和,酸甜适口,无异味,香气宜人,具有凤尾茶特有的清香香气;组织形态: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无分层现象,无肉眼可见的杂质和沉淀。

本发明的凤尾茶凉茶理化指标: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折光计)≥5.6%,总酸(以柠檬酸计):0.28g/kg。

经过测定,本发明的凤尾茶凉茶中细菌总数≤10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致病菌未检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