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心食品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5039发布日期:2018-12-05 18:5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心食品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夹心食品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尤其在北方地区,面条、夹肉(菜)饼和饺子等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食品,几乎家家都喜欢吃。以前在农村,大多是手工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使得纯手工制作饺子、夹肉(菜)饼与面条越来越变得不太现实。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普及比较早的是面条机,大型、中、小型的面条机遍布于面条加工企业和广大家庭,吃面条变得方便快捷多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市场上出现了空心面,由于其口感好,容易煮熟,加工快,省时,因而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上随之出现了各种加工空心面的机械,以及一些加工夹心食品的相关装置。但由于各种原因,空心面或夹心食品如饺子、汤圆等的加工机械并没有得到普及,就连一些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仍然采用原始的人工方法包饺子、团元宵,虽有一些专门的加工机械或者多功能加工设备,如一些家用饺子面条多用机,多功能带馅食品加工机,但大部分由于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于推广,使得空心或夹心食品的生产难以工业化,机械化。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心食品成型装置,旨在克服现有夹心食品加工装置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效率偏低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夹心食品成型装置,包括:一内料仓挤压机构和一外料仓挤压机构以及一夹心机构,

所述内料仓挤压机构包括:一内筒和一内筒挤料器,所述内筒挤料器置于所述内筒的内部将内筒内的物料竖直挤压至夹心机构内;

所述外料仓挤压机构包括:一外筒和一外筒挤料器,所述外筒挤料器置于所述外筒的内部将外筒内的物料竖直挤压至夹心机构内;其中,所述外筒挤料器具有一将所述内筒插入至该外筒挤料器内部的中空部,同时,所述内筒挤料器与所述外筒挤料器的上部通过一连接件相连接;

所述夹心机构包括:一与所述外筒相连通的外筒挤出盖和一与所述内筒相连通的内筒挤出盖,所述内筒挤出盖上设置的内筒挤料口完全包覆于设置在外筒挤出盖上的外筒挤料口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内筒挤料器具有一可移动的直压杆部和一与圆形截面内筒相吻合的圆形挤料部将内筒内的物料竖直挤压至夹心机构内;所述外筒挤料器具有一可移动的中空圆柱部和一与圆形截面外筒相吻合的圆环挤料部将外筒内的物料竖直挤压至夹心机构内。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为一具有凸起部的圆形端盖,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挤料器的上部相连接,所述凸起部的中部与所述内筒挤料器的上部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内筒挤出盖具有一与所述内筒相连通的挤料仓,在所述挤料仓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支撑架。

较佳地,所述内筒挤出盖包括一与所述内筒相连通的挤料仓和一与所述外筒相固定的固定圆环,在所述固定圆环与所述挤料仓之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支撑架。

更佳地,所述两两支撑架之间的间隔角度为120°。

较佳地,所述外筒挤出盖与内筒挤出盖的下部均为锥形形状。

较佳地,所述内筒挤料口的中心与外筒挤料口的中心相重合。

较佳地,所述内筒挤料口、外筒挤料口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正多边形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内筒挤料器和外筒挤料器分别以竖直挤压的方式将内筒及外筒内的物料挤压至夹心机构内,可最大程度地保证夹心机构内内外物料的使用量;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方面,将内筒插入至外筒挤料器的中空部,不仅在安装使用或拆卸使用过程中非常方便,而且还减小了夹心食品成型装置的占地面积;本实用新型将内筒挤料器和外筒挤料器通过一连接件进行连接,使其两者形成一个整体,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可实现内外筒物料同时进行挤压,避免内外筒物料因不同步挤压而形成夹心食品里外不均匀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夹心食品的包裹效果,使不同的食材滋味相互侵入、渗透、融合,为满足人们多样化饮食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实用新型可以匹配现有多种动力机构,推广价值极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夹心食品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外筒挤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中的内筒挤出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中的内筒挤出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夹心食品成型装置,包括:一内料仓挤压机构1和一外料仓挤压机构2以及一夹心机构3。

所述内料仓挤压机构1包括:一内筒11和一内筒挤料器12,所述内筒挤料器12置于所述内筒11的内部将内筒11内的物料竖直挤压至夹心机构3内。

所述外料仓挤压机构2包括:一外筒21和一外筒挤料器22,所述外筒挤料器22置于所述外筒21的内部将外筒21内的物料竖直挤压至夹心机构3内;其中,所述外筒挤料器22具有一将所述内筒11插入至该外筒挤料器22内部的中空部221,同时,所述内筒挤料器12与所述外筒挤料器22的上部通过一连接件4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筒挤料器12具有一可移动的直压杆部121和一与圆形截面内筒11相吻合的圆形挤料部122将内筒11内的物料竖直挤压至夹心机构3内;所述外筒挤料器22具有一可移动的中空圆柱部221和一与圆形截面外筒21相吻合的圆环挤料部222将外筒21内的物料竖直挤压至夹心机构3内。

所述夹心机构3包括:一与所述外筒21相连通的外筒挤出盖31和一与所述内筒11相连通的内筒挤出盖32,所述内筒挤出盖32上设置的内筒挤料口321完全包覆于设置在外筒挤出盖31上的外筒挤料口311的内部而且内筒挤料口321的中心与外筒挤料口311的中心相重合,与此同时,该内筒挤出盖32具有一与所述内筒11相连通的挤料仓322,在所述挤料仓322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支撑架323。另外,所述内筒挤料口321、外筒挤料口311的形状可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正多边形中一种。在本实施中,外筒挤出盖31、内筒挤出盖32均设置有一个挤料口,同样也可以在外筒挤出盖31、内筒挤出盖32上设置成单排多个挤料口的形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在挤压过程中,内外筒内的物料同时挤压至夹心机构内,本实施中将内筒挤料器12与所述外筒挤料器22的上部通过一连接件4相连接,所述连接件4为一具有凸起部41的圆形端盖,所述凸起部41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挤料器22的上部相连接,所述凸起部41的中部与所述内筒挤料器12的上部相连接。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唯一不同点就是其内筒挤出盖32的结构不同。在实施例2中,如图8所示,所述内筒挤出盖32包括一与所述内筒11相连通的挤料仓322和一与所述外筒21相固定的固定圆环324,在所述固定圆环324与所述挤料仓322之间设置有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支撑架32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两两支撑架332之间的间隔角度为120°,且所述外筒挤出盖31与内筒挤出盖32的下部均为锥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中的内筒挤料器和外筒挤料器分别以竖直挤压的方式将内筒及外筒内的物料挤压至夹心机构内,可最大程度地保证夹心机构内内外物料的使用量;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方面,将内筒插入至外筒挤料器的中空部,不仅在安装使用或拆卸使用过程中非常方便,而且还减小了夹心食品成型装置的占地面积;本实用新型将内筒挤料器和外筒挤料器通过一连接件进行连接,使其两者形成一个整体,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可实现内外筒物料同时进行挤压,避免内外筒物料因不同步挤压而形成夹心食品里外不均匀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夹心食品的包裹效果,使不同的食材滋味相互侵入、渗透、融合,为满足人们多样化饮食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实用新型可以匹配现有多种动力机构,推广价值极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部件拆分或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