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6095发布日期:2019-08-16 21:3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的制作工艺一般都需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茶叶揉捻作为茶叶制作的一道工序,对茶叶质量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揉捻干燥过程中,茶叶将会揉捻干燥成块状,这样就不利于下一步茶叶的加工,会降低茶叶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揉捻过程中成团状的茶叶扯散,确保了茶叶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带的两侧设有挡板,输送带的辊轴与驱动电机Ⅰ连接;输送带的上方设有打散机构;所述的打散机构包括毛刷辊,毛刷辊经转轴与驱动电机Ⅱ连接。

前述的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中,所述的打散机构还包括基架,基架上设有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经丝杠螺母与支座螺纹连接,支座与导柱连接,导柱经导套与基架活动连接,支座下部经转轴与毛刷辊连接。

前述的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中,所述的打散机构在靠近输送带的输入端一侧还设有测高传感器。

前述的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中,所述的输送带的上方设有一个以上的打散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输送带的上方设置由驱动电机Ⅱ驱动旋转的毛刷辊;该简单结构,在茶叶被输送到毛刷辊下方时,旋转的毛刷辊对处于其下方的茶叶团进行挤压,将茶叶团挤散;因毛刷辊质软,降低了因挤压而损坏茶叶的风险,确保了茶叶质量;同时毛刷辊的刷毛能够伸入到茶叶团的缝隙中,毛刷辊旋转时,一边对茶叶团挤压,毛刷辊刷毛一边又会对茶叶团形成向外的撕扯力,进而使得将茶叶团更容易被扯散。

本实用新型的毛刷辊还能够通过直线电机驱动毛刷辊在竖直方向移动,调节毛刷辊位置;通过该结构,毛刷辊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其与输送带间的间隙,确保茶叶团受到的挤压力保持始终,避免因挤压力过大而压坏茶叶。

本实用新型在打散机构靠近输送带的输入端一侧设置测高传感器,通过测高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茶叶团的高度信息控制毛刷辊竖移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该结构,使得毛刷辊的位置调节自动完成,使用方便,且毛刷辊能够根据高度信息实时地调整位置,在挤散茶叶团的同时,确保茶叶团受到的挤压力适中而免受压坏,进而确保了茶叶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送带的上方设有一个以上的打散机构;有时茶叶团过大,在经过第一个打散机构时,很有可能还没被打散,此时需要后续的打散机构根据实时的茶叶团的高度调整毛刷辊位置以进行多次打散;该结构,能够处理多种情况的茶叶团,提高了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揉捻过程中成团状的茶叶扯散,确保了茶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打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输送带,2-挡板,3-辊轴,4-驱动电机Ⅰ,5-打散机构,51-毛刷辊,52-转轴,53-驱动电机Ⅱ,54-基架,55-直线电机,56-丝杠螺母,57-支座,58-导柱,59-导套,6-测高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输送带1,输送带1的两侧设有挡板2,输送带1的辊轴3与驱动电机Ⅰ4连接;输送带1的上方设有打散机构5;所述的打散机构5包括毛刷辊51,毛刷辊51经转轴52与驱动电机Ⅱ53连接。

前述的打散机构5还包括基架54,基架54上设有直线电机55,直线电机 55经丝杠螺母56与支座57螺纹连接,支座57与导柱58连接,导柱58经导套 59与基架54活动连接,支座57下部经转轴52与毛刷辊51连接。

前述的打散机构5在靠近输送带1的输入端一侧还设有测高传感器6。

前述的输送带1的上方设有一个以上的打散机构5。

前述的茶叶揉捻后打散装置的使用方法:揉捻后的茶叶被倒入输送带1,输送带1由驱动电机Ⅰ4驱动对茶叶进行输送;茶叶被输送到毛刷辊51下方时,由驱动电机Ⅱ53驱动旋转的毛刷辊51对处于其下方的茶叶团进行挤压,将茶叶团挤散,之后再由输送带1送出。

前述的毛刷辊51将茶叶挤散前,直线电机55经丝杠螺母56驱动支座57 沿导柱58竖移,调节毛刷辊51在竖直方向位置。

前述的测高传感器6检测到茶叶团高度后,将高度信息经控制中心(图中未示出,控制中心可以使用89C51单片机)发送给直线电机55,直线电机55根据高度信息调节毛刷辊51在竖直方向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