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粉碎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5103发布日期:2019-07-17 05:2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料粉碎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饲料粉碎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工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对于饲料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饲料加工的工艺流程包括初清、粉碎、配料、混合、制粒、冷却、打包等工序,现有技术中各工序之间独立完成,在粉碎、配料、混合工序之间需要2-3个工人手工接料,搬运到下一工序,这样不仅设备的工作效率差,自动化程度低,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饲料粉碎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饲料粉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底部开口的粉碎机、称量装置以及设于称量装置下方的搅拌装置,所述壳体内上部对称设有两个粉碎机,所述粉碎机底部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四周固接有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下方设有称量装置,所述称量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称量箱、活动板、重力传感器以及气缸,所述活动板在称量箱底部的铰轴处与称量箱铰接,所述活动板内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与重量显示器电连接,所述气缸与水平面倾斜有夹角,气缸自由端固接有挡块,所述挡块抵住活动板下表面远离铰轴一侧,使所述活动板与称量箱底部紧密贴合,所述粉碎机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底部开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外侧设有盖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贯穿壳体两侧且与壳体转动连接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搅拌轴外侧沿轴向固接有一组搅拌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过滤层为不锈钢筛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壳体下部外表面开有辅助添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配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当粉碎的原料粒径满足通过过滤层标准后,进入称量箱,当达到配料所需重量时,操作人员控制气缸运动,使活动板绕铰轴向下旋转将配料投放至搅拌装置,两粉碎机同时工作,依次将配料放入该装置中完成混合,该设备避免了人工在各工序间传递,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转轴,3.刀片,4.过滤层,5.传送通道,6.称量箱,7.重力传感器,8.重量显示器,9.气缸,10.活动板,11.挡块,12.搅拌桨,13.搅拌轴,14.出料口,15.辅助添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底部开口的粉碎机、称量装置以及设于称量装置下方的搅拌装置,所述壳体内上部对称设有两个粉碎机,本例中的粉碎机内部设有转轴2,所述转轴2沿轴向固接有刀片3,转轴2顶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粉碎机底部设有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四周固接有传送通道5,所述传送通道5下方设有称量装置,所述称量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称量箱6、活动板10、重力传感器7以及气缸9,所述活动板10在称量箱6底部的铰轴处与称量箱6铰接,所述活动板10内设有重力传感器7,所述重力传感器7与重量显示器8电连接,所述气缸9与水平面倾斜有夹角,气缸9自由端固接有挡块11,所述挡块11抵住活动板10下表面远离铰轴一侧,使所述活动板10与称量箱6底部紧密贴合,所述粉碎机上方设有进料口1,所述壳体底部开有出料口14,所述出料口14外侧设有盖板,将配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当粉碎的原料粒径满足通过过滤层4标准后,进入称量箱6,当达到配料所需重量时,操作人员控制气缸9运动,使活动板10绕铰轴向下旋转将配料投放至搅拌装置,两粉碎机同时工作,依次将配料放入该装置中完成混合,该设备避免了人工在各工序间传递,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贯穿壳体两侧且与壳体转动连接的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搅拌轴13外侧沿轴向固接有一组搅拌桨12,电机驱动搅拌桨12使进入搅拌装置的物料混合充分。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过滤层4为不锈钢筛网,当粉碎机中的物料粒径小于筛网的孔径时,物料经过传送通道5进入称量装置中进行称量。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壳体下部外表面开有辅助添料口15,辅助添料口15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向搅拌装置内加入一些饲料添加剂,使其与经粉碎的原料充分混合。

将配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当粉碎的原料粒径满足通过过滤层4标准后,进入称量箱6,当达到配料所需重量时,操作人员控制气缸9运动,使活动板10绕铰轴向下旋转将配料投放至搅拌装置,两粉碎机同时工作,依次将配料放入该装置中完成混合,该设备避免了人工在各工序间传递,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