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果汁膜分离提取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5790发布日期:2019-09-06 19:3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浓缩果汁膜分离提取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浓缩果汁膜分离提取罐。



背景技术:

在进行果汁浓缩时,多采用离子分离柱实现膜分离提取,其中分离交换柱是一种用来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的柱状压力容器,对流过交换膜的液体中的离子进行交换、脱除。分离交换柱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废水处理等领域。

现使用较多的分离交换柱为碳钢衬胶分离交换柱,这种分离交换柱存在衬胶易与碳钢壳体脱离发生变形受到腐蚀,衬胶不耐高温或常期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老化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分离提取罐中的分离交换柱在使用中,机械强度有限在进行大剂量生产时,存在柱内液压增加导致碎裂的问题,提供一种浓缩果汁膜分离提取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浓缩果汁膜分离提取罐包括罐本体,罐本体内设置有分离交换柱,分离交换柱外围连接有加强筋, 分离交换柱内设置有上水帽板和下水帽板,上水帽板和下水帽板将分离交换柱内部分割为三个腔体,分别为上空腔、膜分离腔和下空腔,上水帽板和下水帽板上均设置有水帽,并通过水帽将上空腔、膜分离腔和下空腔连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分离交换柱外围设置加强筋,加强筋将液体产生的压力进行缓释分解,并能够增加分离交换柱耐压性能和机械强度,同时在分离交换柱内设置上水帽板和下水帽板将分离交换柱内部分割为三个腔体,上空腔和下空腔用于将果汁液体进行暂存,膜分离腔用于存放分离薄膜,同时对果汁进行分离,整个过程有序安全可控,解决了现有分离提取罐中的分离交换柱在使用中,机械强度有限在进行大剂量生产时,存在柱内液压增加导致碎裂的问题。

可选的,上水帽板和下水帽板均为球面结构,且上水帽板向下凸,下水帽板向上凸。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上水帽板和下水帽板设置为球面,可以提升其与膜分离腔的接触面积,提高膜分离效率。

进一步的,相邻的加强筋得间距相等,且相邻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两端均与加强筋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相邻的加强筋之间设置减震弹簧,将加强筋吸收的压力进一步进行缓释,大幅提高了分离交换柱耐压性能和机械强度。

可选的,罐本体内还设置有布液器,布液器上连接有穿过罐本体的进液管和排气管,布液器顶部位于分离交换柱顶部上方,分离交换柱围绕在布液器四周,并通过连接管与布液器外周中部连通,分离交换柱的出液口与排液管连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罐本体内设置布液器,能够将从进液管内进入的液体分布均匀,降低局部液速过大,液体在布液器中堆积将布液器中的空气从排气管挤压出,最终液体从布液器外周的连通管排入到分离交换柱进行膜分离,解决了现有分离交换柱使用中,由于液体进入时存在不均匀,增大了返混现象,降低了分离效率的问题。

进一步的,分离交换柱包括第一分离交换柱、第二分离交换柱、第三分离交换柱和第四分离交换柱,第一分离交换柱的进液口通过第一上连接管与布液器外周中部连通,第一分离交换柱的出液口通过第一下连接管与第二分离交换柱的进液口连通。第二分离交换柱的出液口通过第二上连接管与第三分离交换柱的进液口连通。第三分离交换柱的出液口通过第二下连接管与第四分离交换柱的进液口连通。第四分离交换柱的出液口与排液管连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分离交换柱设置为第一分离交换柱、第二分离交换柱、第三分离交换柱和第四分离交换柱,每个柱体内填充相应分离薄膜,进行多层次的分离提取,使设备运行流速高,能够提高分离提取效率和效果,缩短运行时间,减少运行成本。

进一步的,第一分离交换柱和第三分离交换柱的进液口均位于柱体的顶部,出液口均位于柱体的底部,第二分离交换柱和第四分离交换柱的进液口均位于柱体的底部,出液口均位于柱体的顶部。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第一分离交换柱和第三分离交换柱进液口和出液口,与第二分离交换柱和第四分离交换柱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错位设置,便于待分离液体在分离交换柱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提升分离提取效果。

可选的,进液管上设置第一水泵,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能够提高液体在分离提取罐中流动速度,施加适宜的动力增加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在分离交换柱外围设置加强筋,加强筋将液体产生的压力进行缓释分解,并能够增加分离交换柱耐压性能和机械强度。

2、在分离交换柱内设置上水帽板和下水帽板将分离交换柱内部分割为三个腔体,上空腔和下空腔用于将果汁液体进行暂存,膜分离腔用于存放分离薄膜,同时对果汁进行分离,整个过程有序安全可控。

3、解决了现有分离提取罐中的分离交换柱在使用中,机械强度有限在进行大剂量生产时,存在柱内液压增加导致碎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浓缩果汁膜分离提取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离交换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水帽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分离提取罐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分离提取罐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罐本体、2为进液管、3为排液管、4为排气管、5为分离交换柱、501为第一分离交换柱、502为第二分离交换柱、503为第三分离交换柱、504为第四分离交换柱、6为布液器、7为上连接管、701为第一上连接管、702为第二上连接管、8为下连接管、801为第一下连接管、802为第二下连接管、9为上空腔、10为下空腔、11为第一水泵、12为第二水泵、13为加强筋、14为减震弹簧、15为膜分离腔、16为下水帽板、17为上水帽板、18为水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浓缩果汁膜分离提取罐,包括罐本体1,罐本体1内设置有分离交换柱5,分离交换柱5外围连接有加强筋(13), 分离交换柱5内设置有上水帽板17和下水帽板16,上水帽板17和下水帽板16将分离交换柱5内部分割为三个腔体,分别为上空腔9、膜分离腔15和下空腔10,上水帽板17和下水帽板16上均设置有水帽18,并通过水帽18将上空腔9、膜分离腔15和下空腔10连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分离交换柱外围设置加强筋,加强筋将液体产生的压力进行缓释分解,并能够增加分离交换柱耐压性能和机械强度。在分离交换柱内设置上水帽板和下水帽板将分离交换柱内部分割为三个腔体,上空腔和下空腔用于将果汁液体进行暂存,膜分离腔用于存放分离薄膜,同时对果汁进行分离,整个过程有序安全可控。解决了现有分离提取罐中的分离交换柱在使用中,机械强度有限在进行大剂量生产时,存在柱内液压增加导致碎裂的问题。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上水帽板17和下水帽板16均为球面结构,且上水帽板17向下凸,下水帽板16向上凸。

使用中,将上水帽板和下水帽板设置为球面,可以提升其与膜分离腔的接触面积,提高膜分离效率。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相邻的加强筋13得间距相等,且相邻加强筋13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4,减震弹簧14两端均与加强筋13连接。

使用中,在相邻的加强筋之间设置减震弹簧,将加强筋吸收的压力进一步进行缓释,大幅提高了分离交换柱耐压性能和机械强度。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如图4和图5,分离交换柱5包括第一分离交换柱501、第二分离交换柱502、第三分离交换柱503和第四分离交换柱504,第一分离交换柱501的进液口通过第一上连接管701与布液器6外周中部连通,第一分离交换柱50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下连接管801与第二分离交换柱502的进液口连通。第二分离交换柱502的出液口通过第二上连接管702与第三分离交换柱503的进液口连通。第三分离交换柱503的出液口通过第二下连接管802与第四分离交换柱504的进液口连通。第四分离交换柱504的出液口与排液管3连通。

使用中,将分离交换柱设置为第一分离交换柱、第二分离交换柱、第三分离交换柱和第四分离交换柱,每个柱体内填充相应分离薄膜,进行多层次的分离提取,使设备运行流速高,能够提高分离提取效率和效果,缩短运行时间,减少运行成本。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4,第一分离交换柱501和第三分离交换柱503的进液口均位于柱体的顶部,出液口均位于柱体的底部,第二分离交换柱502和第四分离交换柱504的进液口均位于柱体的底部,出液口均位于柱体的顶部。

使用中,将第一分离交换柱和第三分离交换柱进液口和出液口,与第二分离交换柱和第四分离交换柱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错位设置,便于待分离液体在分离交换柱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提升分离提取效果。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进液管2上设置第一水泵11,排液管3上设置有第二水泵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