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0484发布日期:2019-03-19 23:22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二十年来,我国茶产业持续发展,黄茶消费悄然兴起,价值功效也越来越被人认可,其中高效率的生活,使它越来越被年轻族接受,其具有保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作用。对脾胃损伤,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等轻症都可饮而化之。

然而黄茶产业面临着迫切而现实的问题:第一,现有的黄茶加工工艺过程繁琐,工艺耗能高,工艺操作次序多而复杂,工艺方法过程不清晰简明,操作人员不易操作,操作重复次数多,工艺产品效果不佳,工艺效果不稳定;第二,黄茶主要还是以传统加工为主,工艺较难掌握,使得黄茶生产效率低,产量少,同时产品品质稳定性较差,不同批次、不同厂家等生产出的成品品质差异较大,急需创新加工技术和研究机制生产:第三,目前,黄茶产品市场尚未成熟,市场上售卖的黄茶品质各异。因此加强对黄茶生产加工技术及品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黄茶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黄茶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任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杀青,首先在温度为240-260℃下,用先高后低高火炒数分钟的方式杀青;其次:当青气消失,散发出清香气味时选择下锅;

第二步:揉捻,首先以下锅即揉方式揉捻,其次还包含揉后再放入滚筒内用中火加热数分钟后再下锅操作的流程;

第三步:堆闷,首先经加温后再蒸热,其次用容器压封装好后,焖焗至少2天,;或首先隔天加温后再蒸热,其次用容器装好,再压实封盖容器后行焖焗至少2天;

第四步:炒干,可多次在不同温度下热炒即得到本发明中的黄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步中的高火温度为250℃,所述数分钟为5至6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步中的加热数分钟为4至6分钟,所述再下锅后还包括循环下锅进行揉捻操作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步中压封装好的过程为压实后再封盖容器,所述至少2天为2-3天。

进一步地,第四步中还包括先用50℃至70℃炒干至九成后用100-120℃炒至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的黄茶工艺具有工艺高效简捷,工艺能耗低,各个操作步骤的阶段容易区分和把握,各个步骤阶段控制精准并且过程分明,工艺产品色泽鲜明,气味清香,茶水滋味醇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杀青,首先在高火温度为250℃下,用先高后低高火炒数分钟的方式杀青;其次:当青气消失,散发出清香气味时选择下锅;优选所述数分钟为5至6分钟;

第二步:揉捻,首先以下锅即揉方式揉捻,其次还包含揉后再放入滚筒内用中火加热数分钟后再下锅操作的流程;优选,所述第二步中的加热数分钟为4至6分钟,所述再下锅后还包括循环下锅进行揉捻操作的过程;

第三步:堆闷,通过湿热作用,使茶叶内含成分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形成黄茶、黄汤、黄色的品质。影响堆闷的因素主要是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越高,叶温就越高,湿热条件下变黄过程就越快。首先经加温后再蒸热,其次用容器压封装好后,焖焗至少2天,;或首先隔天加温后再蒸热,其次用容器装好,再压实封盖容器后行焖焗至少2天;上述步骤中优选所述第三步中压封装好的过程为压实后再封盖容器,所述至少2天为2-3天;

第四步:炒干,可多次在不同温度下热炒即得到本发明中的黄茶。在本步骤流程中可优选第四步中还包括先用50℃至70℃炒干至九成后用110℃炒至干燥。

本发明的黄茶工艺具有工艺高效简捷,工艺能耗低,各个操作步骤的阶段容易区分和把握,各个步骤阶段控制精准并且过程分明,工艺产品色泽鲜明,气味清香,茶水滋味醇和。将本发明工艺方法及其产生的黄茶与现行市场上的普通的黄茶进行同等条件下对比,其效果如下表1

实施例2,如图1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杀青,首先在高火温度在260℃内,用先高后低高火炒数分钟的方式杀青;其次:当青气消失,散发出清香气味时选择下锅;优选所述数分钟为6分钟;

第二步:揉捻,首先以下锅即揉方式揉捻,其次还包含揉后再放入滚筒内用中火加热数分钟后再下锅操作的流程;优选,所述第二步中的加热数分钟为6分钟,所述再下锅后还包括循环下锅进行揉捻操作的过程;

第三步:堆闷,通过湿热作用,使茶叶内含成分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形成黄茶、黄汤、黄色的品质。影响堆闷的因素主要是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越高,叶温就越高,湿热条件下变黄过程就越快。首先经加温后再蒸热,其次用容器压封装好后,焖焗至少2天,;或首先隔天加温后再蒸热,其次用容器装好,再压实封盖容器后行焖焗至少2天;上述步骤中优选所述第三步中压封装好的过程为压实后再封盖容器,所述至少2天为2-3天;

第四步:炒干,可多次在不同温度下热炒即得到本发明中的黄茶。;优选:第四步中还包括先用70℃炒干至九成后用110℃炒至干燥。

本发明的黄茶工艺具有工艺高效简捷,工艺能耗低,各个操作步骤的阶段容易区分和把握,各个步骤阶段控制精准并且过程分明,工艺产品色泽鲜明,气味清香,茶水滋味醇和。将本发明工艺方法及其产生的黄茶与现行市场上的普通的黄茶进行同等条件下对比,其效果如下表2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的工艺方法,具体提供一种黄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杀青,首先在温度为240‑260℃下,用先高后低的高火炒数分钟的方式杀青;其次:当青气消失,散发出清香气味时选择下锅;第二步:揉捻,首先以下锅即揉方式揉捻,其次还包含揉后再放入滚筒内用中火加热数分钟后再下锅操作的流程;第三步:堆闷,首先经加温后再蒸热或首先隔天加温后再蒸热,其次用容器压封装好后,焖焗至少2天;第四步:炒干,可多次在不同温度下热炒即得到本发明中的黄茶。该黄茶工艺高效简捷,工艺能耗低,工艺产品色泽鲜明,气味清香,茶水滋味醇和,其黄茶领域有广泛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欧佰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欧佰友
技术研发日:2019.01.08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