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1977发布日期:2020-08-07 19:1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野生茶树乔木型,嫩梢紫红,富含天然甜素,历史以来,各地乡民都有零星采制,成茶滋味甘甜,茶水橙黄,口感良好,回味无穷,具有防暑解热、杀菌消炎、提神益思等作用,被人们作为饮料和药用,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传统的甜茶加工工艺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充分利用鲜叶原料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形成丰富的花香型香气物质,无法将茶叶多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茶叶的苦涩味与回甘味大幅增高,成品茶叶青草气味较大,甚至有的茶叶中添加了香精或添加剂,无法做到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甜度高、热量低、口感好,不能够满足安全健康茶叶消费趋势,泡制的茶水无法做到内质香气甜香持久,汤色青绿明亮,滋味清甜爽口,叶底翠绿鲜活,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充分利用鲜叶原料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形成丰富的花香型香气物质,通过摊凉萎凋和蒸青的加工工艺,将茶叶多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与回甘味,通过分层次轻压缓慢揉捻、良好适宜发酵、理条压扁和烘干提香等过程,使得成品茶叶不仅不失红茶特色,大大减少红茶的青草气味,最终形成花香浓郁、滋味鲜爽的红茶产品,不添加任何香精或添加剂,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甜度高、热量低、口感好,满足安全健康茶叶消费趋势,除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外,同时还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中风、防癌作用、预防牙齿疾病等药效,内质香气甜香持久,汤色青绿明亮,滋味清甜爽口,叶底翠绿鲜活,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摘备料:首先通过人工对野生的红甜茶叶进行采摘,采摘时选取一芽一叶,并且采摘时不采摘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病虫害芽叶,将采摘后的红甜茶叶放置在茶叶清洗箱内反复冲洗3-5次,每次清洗时间为3-10分钟,将冲洗干净后的红甜茶叶捞出放置于洁净的控水网上控干水分;

s2)摊凉萎凋:将控干水分的红甜茶叶平铺在摊凉篓上,控制室内温度为24-30度,平铺厚度2-5厘米,使红甜茶叶中的含水量降低至60%-70%;

s3)杀青回软:将摊凉萎凋失水后的红甜茶叶放置蒸锅内,蒸锅内放入茶叶前将蒸锅内的水蒸气加热为饱和状态,蒸汽温度为100-120度,然后将蒸锅内保持到对应的压力蒸汽杀青40-60秒,以此对茶叶进行杀青回软;

s4)揉捻:将杀青回软后的红甜茶叶放置于揉捻机内,分三次在温度为20-26度环境下揉捻,每次揉捻25-35分钟;

s5)发酵:将揉捻完毕的红甜茶叶放置在室温为20-25℃的洁净平面上平摊,发酵时叶温保持在25℃-30℃,摊叶厚度为8-12厘米,平摊时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发酵环境中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发酵时间一般为2-3小时,直至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即为发酵适度;

s6)茶叶理条压扁:将发酵好的红甜茶叶放入到茶叶理条机内,通过茶叶理条机对茶叶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将茶叶放入到茶叶压扁机内,然后通过茶叶压扁机对茶叶进行压扁;

s7)烘干提香:然后将茶叶放置到烘干机内,在130-150度的温度下进行20-40分钟烘干作业,之后将第一道烘干的茶叶取出摊凉1-2分钟后在进行第二道10-20分钟的烘干作业,第二道烘干温度为120-140度,将烘干完成后降温,并放置茶叶提香机内,然后通过茶叶提香机对茶叶进行提香,提香时温度控制在70-80度;

s8)降温封装:将加工好的红甜茶放置在洁净常温空间降温5-10分钟,之后将降温后的红甜茶放入包装机内,通过袋装或桶装真空封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红甜茶叶采摘时叶子长度为7-14厘米,宽度3-4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鲜叶原料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形成丰富的花香型香气物质,通过摊凉萎凋和蒸青的加工工艺,将茶叶多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与回甘味,通过分层次轻压缓慢揉捻、良好适宜发酵、理条压扁和烘干提香等过程,使得成品茶叶不仅不失红茶特色,大大减少红茶的青草气味,最终形成花香浓郁、滋味鲜爽的红茶产品,不添加任何香精或添加剂,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甜度高、热量低、口感好,满足安全健康茶叶消费趋势,除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外,同时还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中风、防癌作用、预防牙齿疾病等药效,内质香气甜香持久,汤色青绿明亮,滋味清甜爽口,叶底翠绿鲜活,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的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首先通过人工对野生的红甜茶叶进行采摘,采摘时选取一芽一叶,并且采摘时不采摘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病虫害芽叶,采摘的红甜茶叶采摘时叶子长度为7厘米,宽度3厘米,保证采摘茶叶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将采摘后的红甜茶叶放置在茶叶清洗箱内反复冲洗3次,每次清洗时间为3分钟,保证茶叶的清洁性,将冲洗干净后的红甜茶叶捞出放置于洁净的控水网上控干水分,将控干水分的红甜茶叶平铺在摊凉篓上,控制室内温度为24度,平铺厚度2厘米,使红甜茶叶中的含水量降低至60%,为了让茶叶散发青气和水份,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茶叶品质,便于后续加工,将摊凉萎凋失水后的红甜茶叶放置蒸锅内,蒸锅内放入茶叶前将蒸锅内的水蒸气加热为饱和状态,蒸汽温度为100度,然后将蒸锅内保持到对应的压力蒸汽杀青40秒,以此对茶叶进行杀青回软,采用高温方式,破坏鲜的组织和酶的活性,使其内含物快速转化,是决定茶品质的基础,将杀青回软后的红甜茶叶放置于揉捻机内,分三次在温度为20度环境下揉捻,每次揉捻25分钟,通过外力使叶片变轻,体积缩小,从而便于茶叶的冲泡,加压方式使茶叶继续发生水解作用,氨基酸增加,滋味物质起混合作用,部分滋味物质粘附在叶表,再一次形成了构味,将揉捻完毕的红甜茶叶放置在室温为20℃的洁净平面上平摊,发酵时叶温保持在25℃,摊叶厚度为8厘米,平摊时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发酵环境中空气湿度保持在85,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发酵时间一般为2小时,直至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即为发酵适度,将茶叶多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与回甘味,将发酵好的红甜茶叶放入到茶叶理条机内,通过茶叶理条机对茶叶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将茶叶放入到茶叶压扁机内,然后通过茶叶压扁机对茶叶进行压扁,为了保证茶叶能够塑形、失水和显毫,然后将茶叶放置到烘干机内,在130度的温度下进行20分钟烘干作业,之后将第一道烘干的茶叶取出摊凉1分钟后在进行第二道10分钟的烘干作业,第二道烘干温度为120度,将烘干完成后降温,并放置茶叶提香机内,然后通过茶叶提香机对茶叶进行提香,提香时温度控制在70度,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香气,将加工好的红甜茶放置在洁净常温空间降温5分钟,之后将降温后的红甜茶放入包装机内,通过袋装或桶装真空封装,便于茶叶的生产销售及后期保存。

实施例二:首先通过人工对野生的红甜茶叶进行采摘,采摘时选取一芽一叶,并且采摘时不采摘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病虫害芽叶,采摘的红甜茶叶采摘时叶子长度为9厘米,宽度3厘米,保证采摘茶叶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将采摘后的红甜茶叶放置在茶叶清洗箱内反复冲洗4次,每次清洗时间为5分钟,保证茶叶的清洁性,将冲洗干净后的红甜茶叶捞出放置于洁净的控水网上控干水分,将控干水分的红甜茶叶平铺在摊凉篓上,控制室内温度为26度,平铺厚度3厘米,使红甜茶叶中的含水量降低至66%,为了让茶叶散发青气和水份,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茶叶品质,便于后续加工,将摊凉萎凋失水后的红甜茶叶放置蒸锅内,蒸锅内放入茶叶前将蒸锅内的水蒸气加热为饱和状态,蒸汽温度为110度,然后将蒸锅内保持到对应的压力蒸汽杀青45秒,以此对茶叶进行杀青回软,采用高温方式,破坏鲜的组织和酶的活性,使其内含物快速转化,是决定茶品质的基础,将杀青回软后的红甜茶叶放置于揉捻机内,分三次在温度为22度环境下揉捻,每次揉捻28分钟,通过外力使叶片变轻,体积缩小,从而便于茶叶的冲泡,加压方式使茶叶继续发生水解作用,氨基酸增加,滋味物质起混合作用,部分滋味物质粘附在叶表,再一次形成了构味,将揉捻完毕的红甜茶叶放置在室温为22℃的洁净平面上平摊,发酵时叶温保持在28℃,摊叶厚度为9厘米,平摊时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发酵环境中空气湿度保持在90%,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发酵时间一般为2.5小时,直至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即为发酵适度,将茶叶多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与回甘味,将发酵好的红甜茶叶放入到茶叶理条机内,通过茶叶理条机对茶叶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将茶叶放入到茶叶压扁机内,然后通过茶叶压扁机对茶叶进行压扁,为了保证茶叶能够塑形、失水和显毫,然后将茶叶放置到烘干机内,在140度的温度下进行30分钟烘干作业,之后将第一道烘干的茶叶取出摊凉2分钟后在进行第二道15分钟的烘干作业,第二道烘干温度为130度,将烘干完成后降温,并放置茶叶提香机内,然后通过茶叶提香机对茶叶进行提香,提香时温度控制在75度,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香气,将加工好的红甜茶放置在洁净常温空间降温7分钟,之后将降温后的红甜茶放入包装机内,通过袋装或桶装真空封装,便于茶叶的生产销售及后期保存。

实施例三:首先通过人工对野生的红甜茶叶进行采摘,采摘时选取一芽一叶,并且采摘时不采摘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病虫害芽叶,采摘的红甜茶叶采摘时叶子长度为10厘米,宽度4厘米,保证采摘茶叶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将采摘后的红甜茶叶放置在茶叶清洗箱内反复冲洗5次,每次清洗时间为10分钟,保证茶叶的清洁性,将冲洗干净后的红甜茶叶捞出放置于洁净的控水网上控干水分,将控干水分的红甜茶叶平铺在摊凉篓上,控制室内温度为30度,平铺厚度4厘米,使红甜茶叶中的含水量降低至65%,为了让茶叶散发青气和水份,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茶叶品质,便于后续加工,将摊凉萎凋失水后的红甜茶叶放置蒸锅内,蒸锅内放入茶叶前将蒸锅内的水蒸气加热为饱和状态,蒸汽温度为120度,然后将蒸锅内保持到对应的压力蒸汽杀青60秒,以此对茶叶进行杀青回软,采用高温方式,破坏鲜的组织和酶的活性,使其内含物快速转化,是决定茶品质的基础,将杀青回软后的红甜茶叶放置于揉捻机内,分三次在温度为26度环境下揉捻,每次揉捻35分钟,通过外力使叶片变轻,体积缩小,从而便于茶叶的冲泡,加压方式使茶叶继续发生水解作用,氨基酸增加,滋味物质起混合作用,部分滋味物质粘附在叶表,再一次形成了构味,将揉捻完毕的红甜茶叶放置在室温为25℃的洁净平面上平摊,发酵时叶温保持在30℃,摊叶厚度为12厘米,平摊时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发酵环境中空气湿度保持在95%,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发酵时间一般为3小时,直至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即为发酵适度,将茶叶多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与回甘味,将发酵好的红甜茶叶放入到茶叶理条机内,通过茶叶理条机对茶叶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将茶叶放入到茶叶压扁机内,然后通过茶叶压扁机对茶叶进行压扁,为了保证茶叶能够塑形、失水和显毫,然后将茶叶放置到烘干机内,在150度的温度下进行40分钟烘干作业,之后将第一道烘干的茶叶取出摊凉2分钟后在进行第二道20分钟的烘干作业,第二道烘干温度为140度,将烘干完成后降温,并放置茶叶提香机内,然后通过茶叶提香机对茶叶进行提香,提香时温度控制在80度,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香气,将加工好的红甜茶放置在洁净常温空间降温10分钟,之后将降温后的红甜茶放入包装机内,通过袋装或桶装真空封装,便于茶叶的生产销售及后期保存。

实施例四:首先通过人工对野生的红甜茶叶进行采摘,采摘时选取一芽一叶,并且采摘时不采摘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病虫害芽叶,采摘的红甜茶叶采摘时叶子长度为14厘米,宽度4厘米,保证采摘茶叶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将采摘后的红甜茶叶放置在茶叶清洗箱内反复冲洗4次,每次清洗时间为10分钟,保证茶叶的清洁性,将冲洗干净后的红甜茶叶捞出放置于洁净的控水网上控干水分,将控干水分的红甜茶叶平铺在摊凉篓上,控制室内温度为30度,平铺厚度4厘米,使红甜茶叶中的含水量降低至70%,为了让茶叶散发青气和水份,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茶叶品质,便于后续加工,将摊凉萎凋失水后的红甜茶叶放置蒸锅内,蒸锅内放入茶叶前将蒸锅内的水蒸气加热为饱和状态,蒸汽温度为110度,然后将蒸锅内保持到对应的压力蒸汽杀青50秒,以此对茶叶进行杀青回软,采用高温方式,破坏鲜的组织和酶的活性,使其内含物快速转化,是决定茶品质的基础,将杀青回软后的红甜茶叶放置于揉捻机内,分三次在温度为24度环境下揉捻,每次揉捻30分钟,通过外力使叶片变轻,体积缩小,从而便于茶叶的冲泡,加压方式使茶叶继续发生水解作用,氨基酸增加,滋味物质起混合作用,部分滋味物质粘附在叶表,再一次形成了构味,将揉捻完毕的红甜茶叶放置在室温为25℃的洁净平面上平摊,发酵时叶温保持在30℃,摊叶厚度为10厘米,平摊时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发酵环境中空气湿度保持在90%,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发酵时间一般为2小时,直至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即为发酵适度,将茶叶多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与回甘味,将发酵好的红甜茶叶放入到茶叶理条机内,通过茶叶理条机对茶叶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将茶叶放入到茶叶压扁机内,然后通过茶叶压扁机对茶叶进行压扁,为了保证茶叶能够塑形、失水和显毫,然后将茶叶放置到烘干机内,在140度的温度下进行30分钟烘干作业,之后将第一道烘干的茶叶取出摊凉2分钟后在进行第二道15分钟的烘干作业,第二道烘干温度为130度,将烘干完成后降温,并放置茶叶提香机内,然后通过茶叶提香机对茶叶进行提香,提香时温度控制在75度,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香气,将加工好的红甜茶放置在洁净常温空间降温8分钟,之后将降温后的红甜茶放入包装机内,通过袋装或桶装真空封装,便于茶叶的生产销售及后期保存。

本发明好处:充分利用鲜叶原料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形成丰富的花香型香气物质,通过摊凉萎凋和蒸青的加工工艺,将茶叶多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与回甘味,通过分层次轻压缓慢揉捻、良好适宜发酵、理条压扁和烘干提香等过程,使得成品茶叶不仅不失红茶特色,大大减少红茶的青草气味,最终形成花香浓郁、滋味鲜爽的红茶产品,不添加任何香精或添加剂,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甜度高、热量低、口感好,满足安全健康茶叶消费趋势,除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外,同时还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中风、防癌作用、预防牙齿疾病等药效,内质香气甜香持久,汤色青绿明亮,滋味清甜爽口,叶底翠绿鲜活,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