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0611发布日期:2019-10-08 23:0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饲料载体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饲料中有些是微量元素,有些元素极易吸潮结块,为了与其它料混合或搅拌均匀,所以先要加料搅拌均匀以为后续拌料不产生结块或发生反应,其所加的料就叫载体,一般采用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进行与其它料混合;传统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工艺是将多种物料通过物理混合,用料不均匀,易吸潮,下游客户使用不易存放,同时传统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物性极不稳定,生产时容易产生粉尘污染,没有很好的经济和环保价值,不利于用户加工与生产;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是很有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配方包括: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六偏磷酸钠、碳酸钾、大豆分离蛋白、脱脂米糠、粘着剂、淀粉、稀释剂和吸收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15-25%的三聚磷酸钠、20-30%的正磷酸盐、15-25%的六偏磷酸钠、10-20%的碳酸钾、2-4%的大豆分离蛋白、10-20%的脱脂米糠、1-3%的粘着剂、5-10%的淀粉、0.5-1%的稀释剂和0.5-1%的吸收剂。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复合磷酸盐制作;步骤三,饲料载体制作;步骤四,混合加工;步骤五,干燥脱水;步骤六,检验存储;其中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15-25%的三聚磷酸钠、20-30%的正磷酸盐、15-25%的六偏磷酸钠、10-20%的碳酸钾、2-4%的大豆分离蛋白、10-20%的脱脂米糠、1-3%的粘着剂、5-10%的淀粉、0.5-1%的稀释剂和0.5-1%的吸收剂进行选取,并按照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其中上述步骤二中,复合磷酸盐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釜进行清洗后加入三聚磷酸钠,缓慢搅拌1-2h;2)在三聚磷酸钠中兑入正磷酸盐与碳酸钾,升高温度至30-40℃,缓慢搅拌均匀;3)保持料温,边搅拌边将六偏磷酸钠缓慢倒入反应釜中,直至溶液起大量泡沫;4)最后投入稀释剂,降低料温保持20-30℃,继续搅拌1-2h,得到复合磷酸盐;其中上述步骤三中,饲料载体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将脱脂米糠倒入搅拌桶中,兑入一定量的水,持续搅拌2-3h;2)在兑入大豆分离蛋白、淀粉与吸收剂,升高料温至35-45℃,密闭静置发酵1-2h,即可得到饲料载体;3)将发酵完成的饲料载体倒入置料桶中,放在阴凉地备用;其中上述步骤四中,混合加工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釜中的复合磷酸盐倒入置料桶中饲料载体,使用人工搅拌10min,直至复合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均匀;2)再将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兑入粘着剂,将其放置在震荡机中进行震荡混合,持续加工反应1-2h;3)将加工完成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取出放置在平地存储;其中上述步骤五中,干燥脱水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步骤四3)中所得到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通过3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去除细小杂质;2)将过滤完成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倒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保持在30℃,烘干1-2h,即可得到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3)取出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将其装入置料桶中,放置阴凉处进行静置冷却;其中上述步骤六中,将上述步骤五中所得的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进行人工检验,检验完成后进行打包,放置在阴凉地存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三聚磷酸钠16%、正磷酸盐25%、六偏磷酸钠20%、碳酸钾10%、大豆分离蛋白4%、脱脂米糠10%、粘着剂3%、淀粉10%、稀释剂1%和吸收剂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与六偏磷酸钠的比例为2: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1)兑入的水约占反应釜容量二分之一。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1)中温度保持在20-3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粘着剂为植物油有机粘着剂。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稀释剂脱胚玉米粉有机稀释剂。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2)中震荡机功率在300w。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发明,安全可靠,采用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与六偏磷酸钠直接中和反应,得到复合磷酸盐,再用复合磷酸盐与大豆分离蛋白、脱脂米糠混合得到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摒弃传统多种物料通过物理混合加工方式,采用多种原料通过中和反应,直接生产出产品,节约时间与人力,避免产品用料不均匀,大大增加产品均匀度,物性稳定,无粉尘污染,有很好的经济和环保价值,同时该发明原料便宜成本低廉,加工方便,有利于加工与生产,且能填补市场空缺,解决客户货源问题,市场前景大,用此种方式生产的饲料载体,完全达食品级要求,保质期长,有利于用户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实施例1: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配方包括: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六偏磷酸钠、碳酸钾、大豆分离蛋白、脱脂米糠、粘着剂、淀粉、稀释剂和吸收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三聚磷酸钠16%、正磷酸盐20%、六偏磷酸钠25%、碳酸钾10%、大豆分离蛋白4%、脱脂米糠10%、粘着剂3%、淀粉10%、稀释剂1%和吸收剂1%。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复合磷酸盐制作;步骤三,饲料载体制作;步骤四,混合加工;步骤五,干燥脱水;步骤六,检验存储;其中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三聚磷酸钠16%、正磷酸盐20%、六偏磷酸钠25%、碳酸钾10%、大豆分离蛋白4%、脱脂米糠10%、粘着剂3%、淀粉10%、稀释剂1%和吸收剂1%进行选取,并按照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其中上述步骤二中,复合磷酸盐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釜进行清洗后加入三聚磷酸钠,缓慢搅拌1-2h;2)在三聚磷酸钠中兑入正磷酸盐与碳酸钾,升高温度至30-40℃,缓慢搅拌均匀;3)保持料温,边搅拌边将六偏磷酸钠缓慢倒入反应釜中,直至溶液起大量泡沫,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与六偏磷酸钠的比例为2:2:1;4)最后投入稀释剂,降低料温保持20-30℃,继续搅拌1-2h,得到复合磷酸盐;其中上述步骤三中,饲料载体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将脱脂米糠倒入搅拌桶中,兑入一定量的水,持续搅拌2-3h,兑入的水约占反应釜容量二分之一,温度保持在20-30℃;2)在兑入大豆分离蛋白、淀粉与吸收剂,升高料温至35-45℃,密闭静置发酵1-2h,即可得到饲料载体;3)将发酵完成的饲料载体倒入置料桶中,放在阴凉地备用;其中上述步骤四中,混合加工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釜中的复合磷酸盐倒入置料桶中饲料载体,使用人工搅拌10min,直至复合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均匀;2)再将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兑入粘着剂,将其放置在震荡机中进行震荡混合,持续加工反应1-2h,震荡机功率在300w;3)将加工完成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取出放置在平地存储;其中上述步骤五中,干燥脱水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步骤四3)中所得到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通过3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去除细小杂质;2)将过滤完成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倒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保持在30℃,烘干1-2h,即可得到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3)取出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将其装入置料桶中,放置阴凉处进行静置冷却;其中上述步骤六中,将上述步骤五中所得的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进行人工检验,检验完成后进行打包,放置在阴凉地存储。其中,粘着剂为植物油有机粘着剂,稀释剂脱胚玉米粉有机稀释剂。实施例2: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配方包括: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六偏磷酸钠、碳酸钾、大豆分离蛋白、脱脂米糠、粘着剂、淀粉、稀释剂和吸收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三聚磷酸钠16%、正磷酸盐25%、六偏磷酸钠20%、碳酸钾10%、大豆分离蛋白4%、脱脂米糠10%、粘着剂3%、淀粉10%、稀释剂1%和吸收剂1%。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复合磷酸盐制作;步骤三,饲料载体制作;步骤四,混合加工;步骤五,干燥脱水;步骤六,检验存储;其中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三聚磷酸钠16%、正磷酸盐25%、六偏磷酸钠20%、碳酸钾10%、大豆分离蛋白4%、脱脂米糠10%、粘着剂3%、淀粉10%、稀释剂1%和吸收剂1%进行选取,并按照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其中上述步骤二中,复合磷酸盐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釜进行清洗后加入三聚磷酸钠,缓慢搅拌1-2h;2)在三聚磷酸钠中兑入正磷酸盐与碳酸钾,升高温度至30-40℃,缓慢搅拌均匀;3)保持料温,边搅拌边将六偏磷酸钠缓慢倒入反应釜中,直至溶液起大量泡沫,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与六偏磷酸钠的比例为2:2:1;4)最后投入稀释剂,降低料温保持20-30℃,继续搅拌1-2h,得到复合磷酸盐;其中上述步骤三中,饲料载体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将脱脂米糠倒入搅拌桶中,兑入一定量的水,持续搅拌2-3h,兑入的水约占反应釜容量二分之一,温度保持在20-30℃;2)在兑入大豆分离蛋白、淀粉与吸收剂,升高料温至35-45℃,密闭静置发酵1-2h,即可得到饲料载体;3)将发酵完成的饲料载体倒入置料桶中,放在阴凉地备用;其中上述步骤四中,混合加工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釜中的复合磷酸盐倒入置料桶中饲料载体,使用人工搅拌10min,直至复合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均匀;2)再将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兑入粘着剂,将其放置在震荡机中进行震荡混合,持续加工反应1-2h,震荡机功率在300w;3)将加工完成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取出放置在平地存储;其中上述步骤五中,干燥脱水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步骤四3)中所得到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通过3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去除细小杂质;2)将过滤完成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倒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保持在30℃,烘干1-2h,即可得到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3)取出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将其装入置料桶中,放置阴凉处进行静置冷却;其中上述步骤六中,将上述步骤五中所得的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进行人工检验,检验完成后进行打包,放置在阴凉地存储。其中,粘着剂为植物油有机粘着剂,稀释剂脱胚玉米粉有机稀释剂。实施例3: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配方包括: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六偏磷酸钠、碳酸钾、大豆分离蛋白、脱脂米糠、粘着剂、淀粉、稀释剂和吸收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三聚磷酸钠16%、正磷酸盐30%、六偏磷酸钠15%、碳酸钾10%、大豆分离蛋白4%、脱脂米糠10%、粘着剂3%、淀粉10%、稀释剂1%和吸收剂1%。一种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复合磷酸盐制作;步骤三,饲料载体制作;步骤四,混合加工;步骤五,干燥脱水;步骤六,检验存储;其中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三聚磷酸钠16%、正磷酸盐30%、六偏磷酸钠15%、碳酸钾10%、大豆分离蛋白4%、脱脂米糠10%、粘着剂3%、淀粉10%、稀释剂1%和吸收剂1%进行选取,并按照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其中上述步骤二中,复合磷酸盐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釜进行清洗后加入三聚磷酸钠,缓慢搅拌1-2h;2)在三聚磷酸钠中兑入正磷酸盐与碳酸钾,升高温度至30-40℃,缓慢搅拌均匀;3)保持料温,边搅拌边将六偏磷酸钠缓慢倒入反应釜中,直至溶液起大量泡沫,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与六偏磷酸钠的比例为2:2:1;4)最后投入稀释剂,降低料温保持20-30℃,继续搅拌1-2h,得到复合磷酸盐;其中上述步骤三中,饲料载体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将脱脂米糠倒入搅拌桶中,兑入一定量的水,持续搅拌2-3h,兑入的水约占反应釜容量二分之一,温度保持在20-30℃;2)在兑入大豆分离蛋白、淀粉与吸收剂,升高料温至35-45℃,密闭静置发酵1-2h,即可得到饲料载体;3)将发酵完成的饲料载体倒入置料桶中,放在阴凉地备用;其中上述步骤四中,混合加工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釜中的复合磷酸盐倒入置料桶中饲料载体,使用人工搅拌10min,直至复合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均匀;2)再将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兑入粘着剂,将其放置在震荡机中进行震荡混合,持续加工反应1-2h,震荡机功率在300w;3)将加工完成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取出放置在平地存储;其中上述步骤五中,干燥脱水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步骤四3)中所得到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通过3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去除细小杂质;2)将过滤完成的磷酸盐与饲料载体混合物倒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保持在30℃,烘干1-2h,即可得到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3)取出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将其装入置料桶中,放置阴凉处进行静置冷却;其中上述步骤六中,将上述步骤五中所得的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进行人工检验,检验完成后进行打包,放置在阴凉地存储。其中,粘着剂为植物油有机粘着剂,稀释剂脱胚玉米粉有机稀释剂。各实施例性质对比如下表:气味强度/级保质期稳定性蛋白质含量实施例1424个月中中实施例2248个月高丰富实施例3312个月中低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发明,安全可靠,采用三聚磷酸钠、正磷酸盐与六偏磷酸钠直接中和反应,得到复合磷酸盐,再用复合磷酸盐与大豆分离蛋白、脱脂米糠混合得到复合磷酸盐饲料载体,摒弃传统多种物料通过物理混合加工方式,采用多种原料通过中和反应,直接生产出产品,节约时间与人力,避免产品用料不均匀,同时该发明原料便宜成本低廉,加工方便,有利于加工与生产,且能填补市场空缺,用此种方式生产的饲料载体,完全达食品级要求,保质期长,有利于用户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