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青柑白茶及其制备和品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19103发布日期:2020-03-20 05:0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青柑白茶及其制备和品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制茶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小青柑白茶及其制备和品饮方法。



背景技术:

小青柑白茶是将加工好的白茶填充入茶枝柑青果的果皮中再烘干形成的一种柑茶类。小青柑白茶能将白茶的甜醇与小青柑的柑橘香充分融合。白茶为一类不揉捻不炒制的茶,因此滋味较淡,新鲜白茶更是存在青味重、滋味淡的缺点。现有小青柑白茶产品的青柑皮仅开2个孔,即果盖处1大孔和底部1小孔。制作时,白茶经软化/湿化/回潮后直接填充入开孔挖净果肉后的青柑皮,烘干。冲泡时小青柑柑皮束缚了水在柑皮内部流通,导致小青柑内的白茶难以舒展,即使久泡,茶汤滋味仍旧寡淡。因此,现有的小青柑白茶大多仅有柑橘香,烘烤味较重,而无茶香茶味。

与小青柑白茶相关的发明专利较少,其中一种英红九号柑白茶制备方法(201611009811.3)。该方法是将萎凋叶直接填充入开盖的小青柑中进行烘干,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柑皮束缚后,白茶青气味在烘干中难以脱除;2、萎凋叶含水量高,需要较高的烘干温度和较长的烘干时间,导致柑皮的香精油散失较多;3、茶汤滋味寡淡,仍旧没有解决青柑白茶滋味难溶出的问题。

白茶条索较粗松,已有技术必须软化/湿化/回潮后,人工一个个填充,加工效率极低;回软后的白茶含水量较高,填充入小青柑皮后,需要较长的时间烘干,增加了烘烤味,影响了青柑皮的颜色和柑橘香,且效率低、耗能大。

青柑白茶缺乏与产品相配套的品饮方法,也是青柑白茶不容易显露茶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小青柑白茶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制作方法得到的青柑白茶汤色明亮,口感具有柑味并稍带茶味、回甘的优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青柑白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茶枝柑的处理方法

(1)清洗及选果:采摘新鲜的、直径为4-5.5cm的小青柑,清洗干净;

(2)打孔及去除果肉:分别在小青柑底部开1个圆孔,侧壁开2个相对的圆孔,随后从果蒂端开盖,形成一个大孔,挖除果肉,获得青柑皮和柑皮盖;

(3)青柑皮和柑皮盖的后处理:分别收集青柑皮和柑皮盖,进行集中清洗,吹干或低温烘干,所述低温烘干为30-40℃,鼓风烘30-40min,得到处理好的柑皮;

(二)白茶的处理方法

白茶切碎为长度1-2cm的茶段,作为小青柑白茶的主要填充料;

(三)小青柑白茶的填充及烘干

将切成茶段的白茶填入青柑皮,40-45℃快速烘干;柑皮盖,烘干,冷却至室温后,将柑皮盖盖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茶经过了2年以上自然陈化,或所述白茶为经过了3个月以上的快速陈化的当年白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快速陈化条件为:空气湿度40±2%,温度40±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茶填充前复使其含水量低于6%;和/或所述白茶为10目下32目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茶为贡眉或者寿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用1-2根没有切断的回潮白茶塞在柑皮的大孔的上方,用于冲泡时阻隔碎茶溢出,进一步为了整个青柑白茶的味道纯正,该回潮白茶在空气湿度70-100%的条件下,自然回潮至含水量20±2%得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小青柑的圆孔直径为8-1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小青柑的大孔直径为25-3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切成茶段的白茶填入青柑皮为:将处理好的青柑皮大孔朝上,码放在盘里,随后将切成段的白茶倒入装有青柑皮的不锈钢盘中,覆盖青柑皮,将白茶填入青柑皮;随后置于震动机上,震动20s-40s,促进青柑中的白茶压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柑皮盖烘干的温度为40-4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小青柑白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小青柑白茶的品饮方法。

小青柑白茶的品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去除包装和柑皮盖的青柑白茶放入浸泡容器中,沿容器壁注入95-100℃的开水,浸泡30s后,倒掉茶汤,重复1-3次;

随后将95-100℃开水缓慢注入青柑白茶的大孔内,注水速度为15-20ml/s,浸泡20-30s后倒出茶汤品饮。

本发明所述小青柑白茶,通过开三个孔、将白茶切成合适的大小片段,在低温(40-45℃)烘干,可使青柑白茶的柑皮的香精油散失少,并保持了青柑皮的颜色和柑橘香,冲泡之后,汤色明亮,口感具有柑味并稍带茶味、回甘。所述制备方法加工效率高,可适合于工业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侧壁相对开孔的青柑;

图2为相对侧壁和底部开孔的青柑。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到一种小青柑白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茶枝柑的处理方法

(1)清洗及选果:采摘新鲜的、直径为4-5.5cm的小青柑,清洗干净;

(2)打孔及去除果肉:分别在小青柑底部开1个圆孔,侧壁开2个相对的圆孔,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圆孔的直径8-10mm,随后从果蒂端开盖,形成一个大孔,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大孔直径为25-30mm;挖除果肉,获得青柑皮和柑皮盖;所开3个小孔,除了有利于烘干,还具有流通性好,泡茶时水分能通过三个小孔快速的进入青柑白茶中,浸润白茶,当水从大孔缓慢注入时,部分水经小孔流出,带出了茶味。以上合适尺寸的、合适个数的小孔,能最大化的既适合烘干,形体漂亮,茶味口感最好。

(3)青柑皮和柑皮盖的后处理:分别收集青柑皮和柑皮盖,进行集中清洗(清洗的目的是去除挖果肉残留的酸涩汁水,可最大程度降低青柑白茶成品茶的涩味),吹干或低温烘干,所述低温烘干为30-40℃,短时鼓风烘30-40min,得到处理好的柑皮;这种温度下烘干的青柑白茶,具有纯正的柑橘香。

(二)白茶的处理方法

白茶切碎为长度1-2cm的茶段,作为小青柑白茶的主要填充料,(进一步地,所述白茶填充前复使其含水量低于6%;和/或所述白茶为10目下32目上,选用切碎白茶目的除了便于装填,更重要的在填充前复火,使含水量低于6%,然后,由于含水量低,结合青柑所开的三个小孔,以及低温烘干工艺,使低温烘干能够达成,并能缩短干燥时间后茶味也容易泡出,从而最大程度的保留青柑皮的柑橘香又有足够的茶味,使茶味和青柑的清香完美结合在一起。)

(三)青柑白茶的填充及烘干

将切成茶段的白茶填入青柑皮,40-45℃烘干;柑皮盖,烘干(优选烘干的温度为40-45℃)冷却至室温后,将柑皮盖盖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白茶是经过了2年以上自然陈化,或所述白茶为经过了3个月以上的快速陈化的当年白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陈化条件为:空气湿度40±2%,温度40±2℃。

发明人发现,在前述技术基础上,再将陈化的白茶与小青柑结合,低温烘烤后,能进一步青气味散除,具有甜香,茶汤滋味增加,达到甜醇浓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用1-2根没有切断的回潮白茶塞在柑皮的大孔的上方,用于冲泡时阻隔碎茶溢出,进一步为了整个青柑白茶的味道纯正,该回潮白茶在空气湿度70-100%的条件下,自然回潮至含水量20±2%得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切成茶段的白茶填入青柑皮为:将处理好的青柑皮大孔朝上,码放在盘里,随后将切成段的白茶倒入装有青柑皮的不锈钢盘中,覆盖青柑皮,将白茶填入青柑皮;随后置于震动机上,震动20s-40s,促进青柑中的白茶压紧。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到小青柑白茶的品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去除包装和柑皮盖的青柑白茶放入浸泡容器(盖碗、飘逸杯或其他茶杯)中,沿容器壁(避免冲击青柑白茶的大孔,防止茶叶未舒展开时过多茶碎溢出)注入95-100℃的开水,浸泡30s后,倒掉茶汤,重复2次;

随后将95-100℃开水缓慢注入青柑白茶的大孔内,注水速度为15-20ml/s,浸泡20-30s后倒出茶汤品饮。多次注水浸泡品饮时,均将开水缓慢注入青柑白茶的大孔内,促进水从小孔中流出,从而带出白茶滋味。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实施例1

a)将白茶(2年以上自然陈化的白茶,或所述白茶为经过了3个月以上的快速陈化的当年白茶),用链板式烘干机或茶叶提香机复火,使含水量低于6%;

b)将复火后的白茶,用齿辊式、圆片式切茶机切至1cm长短,经平面圆筛机筛分,筛网配置为第一层10目筛,第二层配32目筛,筛面茶复切,32目筛底茶(末茶)不要,只留取10目下32目上的寿眉或者贡眉;

c)于8月,摘取新会茶枝柑,选取果径在5.5cm以下,4cm以上的新会小青柑,利用循环流水或超声波清洗2-3次;随后用开柑器分别在小青柑底部开1个8-10mm的圆孔,侧壁开2个相对的8-10mm的圆孔,随后从果蒂端开盖(孔直径为25-30mm),利用挖勺挖除果肉,获得青柑皮和柑皮盖(参见图1和图2);

d)分别收集青柑皮和柑皮盖,进行集中清洗,吹干或低温烘干(30-40℃,短时鼓风烘30-40min)柑皮和柑皮盖清洗后残留的表面水分;

将处理好的青柑皮大孔朝上,码放在食品级不锈钢盘里,随后将切成茶段的白茶(较大量,能覆盖青柑皮的茶量)倒入装有青柑皮的不锈钢盘中,手工辅助使白茶快速填入青柑皮。随后将多个装好的不锈钢盘按层码好(就是一个个叠起来)置于震动机上,震动20s-40s,促进青柑中的白茶压紧;取下不锈钢盘后,对填充不足的青柑适当补填;最后用1-2根没有切断的回潮白茶塞在柑皮大孔的上方(冲泡时阻隔碎茶溢出),至填充饱满。40℃快速烘干(低于6%的含水量),有利于保留柑橘香;柑皮盖,40℃烘干;冷却至室温后,将柑皮盖盖好,进行包装。

上述白茶是2年以上自然陈化的寿眉或贡眉。也可以用经过了3个月以上的快速陈化的当年白茶,所述陈化条件为:空气湿度40±2%,温度40±2℃。两者口感基本差不多。陈化后的白茶比当年的新茶的滋味和香气会更好一些。

对比例1:

1、将如实施例1所述的陈化白茶,置于湿度95%的空间,任其自然吸湿回软12小时,自然回潮至含水量20±2%;

2、于7月,摘取新会茶枝柑,选取果径在5.5cm以下,4cm以上的新会小青柑,利用循环流水或超声波清洗2-3次;随后用开柑器分别在小青柑底部开1个8-10mm的圆孔,侧壁开2个相对的8-10mm的圆孔,随后从果蒂端开盖(直径为25-30mm),利用挖勺挖除果肉,获得青柑皮和柑皮盖;

3、分别收集青柑皮和柑皮盖,进行集中清洗,吹干或低温烘干(30-40℃,短时鼓风烘45-55min)柑皮和柑皮盖清洗后残留的表面水分;

4、将处理好的青柑皮大孔朝上,码放在食品级不锈钢盘里,随后人工将回软的白茶填入青柑皮,至填充饱满。45℃烘干(含水量低于6%)。柑皮盖,45℃烘干。冷却至室温后,将柑皮盖盖好,进行包装。

对比例2:

1、于7月,摘取新会茶枝柑,选取果径在5.5cm以下,4cm以上的新会小青柑,利用循环流水或超声波清洗2-3次;随后用开柑器分别在小青柑底部开1个8-10mm的圆孔,侧壁开2个相对的8-10mm的圆孔,随后从果蒂端开盖(直径为25-30mm),利用挖勺挖除果肉,获得青柑皮和柑皮盖;

2、分别收集青柑皮和柑皮盖,进行集中清洗,吹干或低温烘干(30-40℃,短时鼓风烘30-40min)柑皮和柑皮盖清洗后残留的表面水分;

3、将处理好的青柑皮大孔朝上,码放在食品级不锈钢盘里,随后人工将常规的陈化的白茶(未经处理)填入青柑皮,至填充饱满;40℃烘干。柑皮盖,40℃烘干;冷却至室温后,将柑皮盖盖好,进行包装。

对比例3:

1、于7月,摘取新会茶枝柑,选取果径在5.5cm以下,4cm以上的新会小青柑,利用循环流水或超声波清洗2-3次;随后用开柑器分别在小青柑底部开1个8-10mm的圆孔,侧壁开2个相对的8-10mm的圆孔,随后从果蒂端开盖(直径为25-30mm),利用挖勺挖除果肉,获得青柑皮和柑皮盖;

2、分别收集青柑皮和柑皮盖,进行集中清洗,吹干或低温烘干(30-40℃,短时鼓风烘30-40min)柑皮和柑皮盖清洗后残留的表面水分;

3、将处理好的青柑皮大孔朝上,码放在食品级不锈钢盘里;

4、将陈年的白茶利用蒸汽蒸软,随后人工将其填入青柑皮中,至填充饱满。40℃烘干。柑皮盖,40℃烘干,烘到(含水量6%以下)。冷却至室温后,将柑皮盖盖好,进行包装。

对比例4:

1、将陈化白茶,置于湿度95%的空间,任其自然吸湿回软12小时;

2、于7月,摘取新会茶枝柑,选取果径在5.5cm以下,4cm以上的新会小青柑,利用循环流水或超声波清洗2-3次;随后用开柑器分别在小青柑底部开1个8-10mm的圆孔,随后从果蒂端开盖(直径为25-30mm),利用挖勺挖除果肉,获得青柑皮和柑皮盖;

3、分别收集青柑皮和柑皮盖,进行集中清洗,吹干或烘干(40-45℃,短时鼓风烘45-50min)柑皮和柑皮盖清洗后残留的表面水分;

4、将处理好的青柑皮大孔朝上,码放在食品级不锈钢盘里,随后将白茶手工填入青柑皮。48℃烘干;柑皮盖,48℃烘干;冷却至室温后,将柑皮盖盖好,进行包装。

上述小青柑白茶的品饮方法:

将去除包装和柑皮盖的青柑白茶放入浸泡容器(盖碗、飘逸杯或其他茶杯)中,沿盖碗壁(避免冲击青柑白茶的大孔,防止茶叶未舒展开时过多茶碎溢出)注入95-100℃的开水,浸泡30s后,倒掉茶汤,重复2次。随后将95-100℃开水缓慢注入青柑白茶的大孔内,注水速度为15-20ml/s,浸泡20-30s后倒出茶汤品饮。多次注水浸泡品饮时,均将开水缓慢注入青柑白茶的大孔内,促进水从小孔中流出,从而带出白茶滋味。

表1感官审评表

对比例1中回潮的白茶易于人工装填,不容易断碎,但因为含水量高,烘干时间长,柑香易于损失,且易结团块,茶味不容易泡出;重量一致性差,效率低。实施例1中切断的白茶没有碎末,松紧适度,重量一致性好,结合烘干时间短,柑香浓郁,茶味浓郁,加工效率高。

对比例3中蒸软的白茶,易于人工装填,不容易断碎,但含水量高,烘干时间长,柑香易于损失,且易结团块,茶味不容易泡出;蒸的白茶青气味低,滋味更醇和(味寡淡);重量一致性差,加工效率低。

对比例2中人工装填未处理的白茶,碎末多,重量一致性差;烘干时间短,柑香损失少;白茶滋味较实施例1略差,但加工效率低。

对比例4中,由于回潮的白茶虽然不容易断碎,但要烘干,所花的时间长,温度高,更由于只有一个孔,茶味更不容易泡出,更多的是只有柑味,且柑香损失更大,茶叶也淡。

本申请中所举例说明的发明可适当地在不存在本文中未具体公开的任何要素、限制的情况下实施。因此,例如术语“包含/包括”等应理解为开放式的且没有限制。另外,本文中采用的术语和表达用作描述而非限制的术语,并且并非旨在使用排除所示出且描述的特征或其部分的任何等同特征的此类术语和表达,但是应认识到,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可进行多种修改。因此,应理解,尽管已通过优选实施方案和任选特征具体公开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本文中公开的其中体现发明的修改方案和变化方案,并且这样的修改方案和变化方案被认为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已在本文中对本发明进行了广泛且一般性的描述。落入一般性公开内容内的较窄类别和亚属分组各自也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这包括具有从该属中除去任何主题的条件或负面限制的本发明的一般性描述,不管所删除内容是否在本文中具体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