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19093发布日期:2020-03-20 04:5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产品不但是一种饮料品,更是一种文化艺术品,茶文化渊源流长,我们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适应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既要好喝口感好,又要有观赏性,茶叶营养成分丰富,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然而目前观赏性和营养形较强绿茶行业中,出现了两极的现象,一极是重外形,即外形好看观赏性强,但口感差、不耐冲泡、营养成分低、产量低、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极则是口感好、内质好,但外形差、观赏性不强,相对销售价格低。由于茶叶加工的特性决定了,难以实现一个原料一种方法能实现外形与内质的完美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绿茶加工的方法,无法同时满足外形与口感需求的问题,特提供一种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鲜叶选择;选择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鲜叶;

s2:鲜叶分类;将形状好、芽叶完整,春季选择单芽和一芽一叶的鲜叶,夏秋季选择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作为美型茶原料;将春季鲜叶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作为味感茶原料;

s3:分类加工;对美感茶原料和味感茶原料进行分别加工,形成美感茶和味感茶。

s4:拼配组合;春季将美型茶与味感茶按1:2的比例拼配,夏季将美型茶与味感茶按1:3的比例拼配。

s5:储藏保鲜;将拼配组合完成后的茶叶进行低温储藏保鲜。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3中,对美型茶的加工包括如下步骤:

s31:原理分类: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挑选杂物、不同级别规格的原料分别摊方加工;

s32:鲜叶摊放;将鲜叶置于摊放容器中,摊叶厚度0.1-1.5厘米,位于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避太阳光的环境下,1-2小时翻动一次,直至含水量为70%左右,芽叶柔软,有淡淡的苹果香;

s33:杀青: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接通加热电源,同时启动电机,使筒体转动,待进料口一侧简体内空气温度120℃或筒壁温度达到230℃~260℃,投入摊放后的鲜叶,杀青1-2分钟,形成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有弹性,折梗不断,青臭散尽,香气为清香带有梨香,无焦叶,含水量为60%左右的杀青叶;

s34:第一次摊凉;采用吹风式冷却箱,将杀青叶直接进入冷却箱中迅速冷却;

s35:理条整形;采用进热风式整形理条机,槽内空气温度70℃或槽底温度130℃—150℃,投入0.12公斤/槽的冷却杀青叶,至芽叶表面水分基本干,芽叶达7成干、外形基本扁平直时,出叶;

s36:第二次摊凉冷却;采用吹风式冷却箱对理条整形后的茶叶进行快速冷却;

s37;烘干:采用进热风式整形理条机,槽内空气温度60℃,投入0.2公斤/槽的茶叶,炒制12分钟,至扁平、直,手捻茶成碎末,含水率为7%左右的茶叶。

s38:第三次摊凉;采用吹风式冷却箱,将茶叶直接进入冷却箱中迅速冷却;

s39:精选:先用阶梯式拣梗机,将茶叶的碎断茶芽叶拣去,达到成品茶芽叶完整;再采用风选机清除茶中片末;

s310:足烘提香:采用单层烘箱,先用90℃烘到茶叶足干,再将温度调到120℃,烘至茶叶手感发烫、茶叶含水量为5%,即可下烘,摊凉冷却。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35中,对春节鲜叶进行理条整形的方法为:先启动电机,使机器运转正常,然后接通加热电塬升温,当锅温升到70℃时下叶,将槽锅往复运动频率调至110—120次/分钟,杀青叶下锅先抛1分钟左右,待叶质转软后加入轻压棒,将槽锅往复运动频率调至80~100次/分钟压炒约1分钟,取出压棒继续抛炒2~3分钟,芽叶表面水分基本干时,至芽叶达7成干,外形基本扁平直时,起锅出叶;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3中,对味感茶的加工包括如下步骤:

s3-1:原料分类;挑选杂物、以不同级别规格的原料分别摊方加工;

s3-2:鲜叶摊放;将鲜叶置于摊放容器中,摊叶厚度1-3厘米,位于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避太阳光的环境下,1-2小时翻动一次,直至含水量为70%左右,芽叶柔软,有淡淡的苹果香;

s3-3:杀青: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接通加热电源,同时启动电机,使筒体转动,待进料口一侧简体内空气温度120℃或筒壁温度达到230℃~260℃,投入摊放后的鲜叶,杀青1-2分钟,形成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有弹性,折梗不断,青臭散尽,香气为清香带有梨香,无焦叶,含水量为60%左右的杀青叶。

s3-4:摊凉;将杀青叶直接进入冷却机迅速冷却。

s3-5:揉捻:采用小型揉捻机,投入自然松装装满揉桶或揉捅容积的4/5的冷却杀青叶,轻揉5-8分钟,至茶条基本形成,有少许茶汁溢于叶表,手捏略有粘手感;

s3-6:毛火初干;采用微型自动烘干机,以130~140℃的温度烘干5-5.5分钟,至茶叶含水率降到25%~30%或35%~40%,手握茶叶成团,松手后能散开,且无粘手感。

s3-7:摊凉冷却;采用吹风式冷却箱,茶叶下烘及时薄摊于冷却箱中,快速冷却,摊凉时间30—60分钟。

s3-8:足火烘干:采用微型烘干机,以80——100℃的问题,烘至茶叶含水量7%;

s3-9:提毫提香:采用足火提香机直接烘至足干,上烘温度90℃左右,摊叶比毛火略厚,烘干时间也比毛火要长,烘至手捻茶叶成粉末时下烘,摊凉冷却。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32和步骤s3-2中采用的摊放容器为竹簸、篾垫、不锈钢网或萎凋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33和步骤s3-3中的滚筒连续杀青机为40、50、6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3-5中的小型揉捻机为25-55型小型揉捻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2中美型茶原料还可采用安吉白茶原料和黄金芽早春茶原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分合有度的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绿茶加工的方法,无法同时满足外形与口感需求的问题,同时将特色品种安吉白茶茶树品种和黄金芽茶树品种与传统绿茶类茶树品种进行分类加工,科学组合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新产品,有效地利用好茶叶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增加茶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例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鲜叶选择;选择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鲜叶;

s2:鲜叶分类;将形状好、芽叶完整,春季选择单芽和一芽一叶的鲜叶,夏秋季选择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作为美型茶原料;将春季鲜叶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作为味感茶原料;

s3:分类加工;对美感茶原料和味感茶原料进行分别加工,形成美感茶和味感茶。

s4:拼配组合;春季将美型茶与味感茶按1:2的比例拼配,夏季将美型茶与味感茶按1:3的比例拼配。

s5:储藏保鲜;将拼配组合完成后的茶叶进行低温储藏保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对美型茶的加工包括如下步骤:

s31:原理分类: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挑选杂物、不同级别规格的原料分别摊方加工;

s32:鲜叶摊放;将鲜叶置于摊放容器中,摊叶厚度0.1厘米,位于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避太阳光的环境下,1小时翻动一次,直至含水量为70%左右,芽叶柔软,有淡淡的苹果香;

s33:杀青: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接通加热电源,同时启动电机,使筒体转动,待进料口一侧简体内空气温度120℃或筒壁温度达到230℃℃,投入摊放后的鲜叶,杀青1分钟,形成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有弹性,折梗不断,青臭散尽,香气为清香带有梨香,无焦叶,含水量为60%左右的杀青叶;

s34:第一次摊凉;采用吹风式冷却箱,将杀青叶直接进入冷却箱中迅速冷却;

s35:理条整形;采用进热风式整形理条机,槽内空气温度70℃或槽底温度130℃—,投入0.12公斤/槽的冷却杀青叶,至芽叶表面水分基本干,芽叶达7成干、外形基本扁平直时,出叶;

s36:第二次摊凉冷却;采用吹风式冷却箱对理条整形后的茶叶进行快速冷却;

s37;烘干:采用进热风式整形理条机,槽内空气温度60℃,投入0.2公斤/槽的茶叶,炒制12分钟,至扁平、直,手捻茶成碎末,含水率为7%左右的茶叶。

s38:第三次摊凉;采用吹风式冷却箱,将茶叶直接进入冷却箱中迅速冷却;

s39:精选:先用阶梯式拣梗机,将茶叶的碎断茶芽叶拣去,达到成品茶芽叶完整;再采用风选机清除茶中片末;

s310:足烘提香:采用单层烘箱,先用90℃烘到茶叶足干,再将温度调到120℃,烘至茶叶手感发烫、茶叶含水量为5%,即可下烘,摊凉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5中,对春节鲜叶进行理条整形的方法为:先启动电机,使机器运转正常,然后接通加热电塬升温,当锅温升到70℃时下叶,将槽锅往复运动频率调至110次/分钟,杀青叶下锅先抛1分钟左右,待叶质转软后加入轻压棒,将槽锅往复运动频率调至80次/分钟压炒约1分钟,取出压棒继续抛炒2分钟,芽叶表面水分基本干时,至芽叶达7成干,外形基本扁平直时,起锅出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对味感茶的加工包括如下步骤:

s3-1:原料分类;挑选杂物、以不同级别规格的原料分别摊方加工;

s3-2:鲜叶摊放;将鲜叶置于摊放容器中,摊叶厚度3厘米,位于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避太阳光的环境下,2小时翻动一次,直至含水量为70%左右,芽叶柔软,有淡淡的苹果香;

s3-3:杀青: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接通加热电源,同时启动电机,使筒体转动,待进料口一侧简体内空气温度120℃或筒壁温度达到260℃,投入摊放后的鲜叶,杀青1-2分钟,形成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有弹性,折梗不断,青臭散尽,香气为清香带有梨香,无焦叶,含水量为60%左右的杀青叶。

s3-4:摊凉;将杀青叶直接进入冷却机迅速冷却。

s3-5:揉捻:采用小型揉捻机,投入自然松装装满揉桶或揉捅容积的4/5的冷却杀青叶,轻揉5-8分钟,至茶条基本形成,有少许茶汁溢于叶表,手捏略有粘手感;

s3-6:毛火初干;采用微型自动烘干机,以140℃的温度烘干5分钟,至茶叶含水率降到25%,手握茶叶成团,松手后能散开,且无粘手感。

s3-7:摊凉冷却;采用吹风式冷却箱,茶叶下烘及时薄摊于冷却箱中,快速冷却,摊凉时间30分钟。

s3-8:足火烘干:采用微型烘干机,以80℃的问题,烘至茶叶含水量7%;

s3-9:提毫提香:采用足火提香机直接烘至足干,上烘温度90℃左右,摊叶比毛火略厚,烘干时间也比毛火要长,烘至手捻茶叶成粉末时下烘,摊凉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2和步骤s3-2中采用的摊放容器为竹簸、篾垫、不锈钢网或萎凋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3和步骤s3-3中的滚筒连续杀青机为40、50、6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5中的小型揉捻机为25-55型小型揉捻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美型茶原料还可采用安吉白茶原料和黄金芽早春茶原料。

实施例2

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鲜叶选择;选择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鲜叶;

s2:鲜叶分类;将形状好、芽叶完整,春季选择单芽和一芽一叶的鲜叶,夏秋季选择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作为美型茶原料;将春季鲜叶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作为味感茶原料;

s3:分类加工;对美感茶原料和味感茶原料进行分别加工,形成美感茶和味感茶。

s4:拼配组合;春季将美型茶与味感茶按1:2的比例拼配,夏季将美型茶与味感茶按1:3的比例拼配。

s5:储藏保鲜;将拼配组合完成后的茶叶进行低温储藏保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对美型茶的加工包括如下步骤:

s31:原理分类: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挑选杂物、不同级别规格的原料分别摊方加工;

s32:鲜叶摊放;将鲜叶置于摊放容器中,摊叶厚度1.5厘米,位于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避太阳光的环境下,2小时翻动一次,直至含水量为70%左右,芽叶柔软,有淡淡的苹果香;

s33:杀青: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接通加热电源,同时启动电机,使筒体转动,待进料口一侧简体内空气温度120℃或筒壁温度达到240℃,投入摊放后的鲜叶,杀青1-2分钟,形成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有弹性,折梗不断,青臭散尽,香气为清香带有梨香,无焦叶,含水量为60%左右的杀青叶;

s34:第一次摊凉;采用吹风式冷却箱,将杀青叶直接进入冷却箱中迅速冷却;

s35:理条整形;采用进热风式整形理条机,槽底温度130℃—150℃,投入0.12公斤/槽的冷却杀青叶,至芽叶表面水分基本干,芽叶达7成干、外形基本扁平直时,出叶;

s36:第二次摊凉冷却;采用吹风式冷却箱对理条整形后的茶叶进行快速冷却;

s37;烘干:采用进热风式整形理条机,槽内空气温度60℃,投入0.2公斤/槽的茶叶,炒制12分钟,至扁平、直,手捻茶成碎末,含水率为7%左右的茶叶。

s38:第三次摊凉;采用吹风式冷却箱,将茶叶直接进入冷却箱中迅速冷却;

s39:精选:先用阶梯式拣梗机,将茶叶的碎断茶芽叶拣去,达到成品茶芽叶完整;再采用风选机清除茶中片末;

s310:足烘提香:采用单层烘箱,先用90℃烘到茶叶足干,再将温度调到120℃,烘至茶叶手感发烫、茶叶含水量为5%,即可下烘,摊凉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5中,对春节鲜叶进行理条整形的方法为:先启动电机,使机器运转正常,然后接通加热电塬升温,当锅温升到70℃时下叶,将槽锅往复运动频率调至110次/分钟,杀青叶下锅先抛1分钟左右,待叶质转软后加入轻压棒,将槽锅往复运动频率调至80次/分钟压炒约1分钟,取出压棒继续抛炒2~3分钟,芽叶表面水分基本干时,至芽叶达7成干,外形基本扁平直时,起锅出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对味感茶的加工包括如下步骤:

s3-1:原料分类;挑选杂物、以不同级别规格的原料分别摊方加工;

s3-2:鲜叶摊放;将鲜叶置于摊放容器中,摊叶厚度1-3厘米,位于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避太阳光的环境下,1-2小时翻动一次,直至含水量为70%左右,芽叶柔软,有淡淡的苹果香;

s3-3:杀青: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接通加热电源,同时启动电机,使筒体转动,待进料口一侧简体内空气温度120℃或筒壁温度达到260℃,投入摊放后的鲜叶,杀青1-2分钟,形成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有弹性,折梗不断,青臭散尽,香气为清香带有梨香,无焦叶,含水量为60%左右的杀青叶。

s3-4:摊凉;将杀青叶直接进入冷却机迅速冷却。

s3-5:揉捻:采用小型揉捻机,投入自然松装装满揉桶或揉捅容积的4/5的冷却杀青叶,轻揉5-8分钟,至茶条基本形成,有少许茶汁溢于叶表,手捏略有粘手感;

s3-6:毛火初干;采用微型自动烘干机,以140℃的温度烘干5.5分钟,至茶叶含水率降到35%~40%,手握茶叶成团,松手后能散开,且无粘手感。

s3-7:摊凉冷却;采用吹风式冷却箱,茶叶下烘及时薄摊于冷却箱中,快速冷却,摊凉时间30—60分钟。

s3-8:足火烘干:采用微型烘干机,以80——100℃的问题,烘至茶叶含水量7%;

s3-9:提毫提香:采用足火提香机直接烘至足干,上烘温度90℃左右,摊叶比毛火略厚,烘干时间也比毛火要长,烘至手捻茶叶成粉末时下烘,摊凉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2和步骤s3-2中采用的摊放容器为竹簸、篾垫、不锈钢网或萎凋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3和步骤s3-3中的滚筒连续杀青机为40、50、6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5中的小型揉捻机为35型小型揉捻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美型茶原料还可采用安吉白茶原料和黄金芽早春茶原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