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茶自动压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8581发布日期:2019-12-31 14:1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团茶自动压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团茶生产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团茶自动压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茶砖或茶饼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将零散的茶叶进行称量、蒸制及压制成型,传统的压制成型过程为人工完成,手工筑制,该手工筑制效率较低;后期,也有通过人工操控机械的方式进行压制实现了人力的节省,但是现有压制机仅仅能完成单次单层茶砖或茶饼的压制,即一次将所有量的茶叶放置于中,并通过一次压制形成,其操控过程为手动操控,压制质量不稳定,效率还是较低,且压制形成的茶砖或茶饼外形不够平整,且存在反弹、变形的缺陷,较硬而无法用手掰开,也存分层现象。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团茶自动压制生产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团茶自动压制生产设备包括机架、倾斜安装于机架上并用于传送茶叶的喂料机、安装于机架上并与喂料机对接的组合电子称、安装于组合电子称下端并用于承接完成称重的茶叶的第一模具组件、安装于机架上并用于对第一模具组件中的茶叶蒸制的自动蒸茶装置以及安装于该第一模具组件下端并用于对第一模具组件分多次下料的完成蒸制的茶叶进行多次压紧的自动压制装置,所述自动压制装置包括有安装于该第一模具组件下端的架体、安装于架体中用于承载圆筒模具的压制工作台、安装于架体下端的方形模柱以及用于驱动该方形模柱上下移动以穿过压制工作台伸入圆筒模具中的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架体上端的圆形压头及用于驱动该圆形压头上下移动以伸入圆筒模具中的第二驱动装置、安装于压制工作台旁侧并用于与该第一模具组件对接以将蒸制好的茶叶传送至该圆筒模具的下料机构,该压制工作台具有供方形模柱穿过的第一孔位,该圆筒模具下端还设置有供方形模柱穿过的第二孔位,且该压制工作台还设置有用于将圆筒模具推出的出料机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制工作台上设置有两组对称并呈水平安装的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安装于第一轴承组旁侧的第一支撑板以及一组安装于第一支撑板侧面并竖直安装的第三轴承组、安装于第二轴承组旁侧的第二支撑板以及一组安装于第二支撑板侧面并竖直安装的第四轴承组,该第三轴承组与压制工作台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压紧所述圆筒模具的第一活动压紧间隙;该第四轴承组与压制工作台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压紧所述圆筒模具的第二活动压紧间隙;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形成有用于限定所述圆筒模具滑动位置的间隙;圆筒模具下端成型有方形外缘板,该方形外缘板外延置于该第一活动压紧间隙和第二活动压紧间隙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架体中的储料盒、倾斜安装于储料盒端部的传送皮带和安装于传送皮带两端并用于驱动该传送皮带转动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安装于架体中并用于驱动该第一轴体旋转的第一链条和第一电机、安装于储料盒中并通过第二链条与该第一轴体连接以连动的第三轴体,该第三轴体上设有带针滚筒,该储料盒端部设置有倾斜的下料斗,该架体上端设置有下料筒,该下料筒置于该第一模具组件下端与储料盒上端之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液压缸模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筒模具上端设置成喇叭状。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有用于推动所述圆筒模具的推料块以及用于驱动该推料块移动的出料气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制工作台上设置有相互对称并用于定位所述圆筒模具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该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有安装于该压制工作台上的第一立柱、水平安装于该第一立柱上端的第一定位气缸和安装于该第一定位气缸中活塞杆上并用于与所述圆筒模具上端接触的第一定位块,该第二定位机构的结构与该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外围还设置有用于传送所述圆筒模具的环形输送带,该环形输送带包围该机架,所述喂料机横跨于该环形输送带上方,且该环形输送带还架设有倒v字形跨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输送带对应所述压制工作台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空的圆筒模具推送至压制工作台上的定位推动机构,该定位推动机构包括有安装于该环形输送带上的第一基座、安装于第一基座上端并用于限定该圆筒模具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安装于第一基座上并分别驱动该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移动的第一限位气缸和第二限位气缸、安装于该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之间的第一定位推动气缸以及安装于第一定位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并用于推动该圆筒模具移动的第一定位推动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输送带上还设置有自动脱模装置,该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有安装于该环形输送带一侧的基架、安装于基架中并与该环形输送带对接的脱模工作台、安装于基架上下端两端并用于压紧制成的团茶的上夹紧块和下夹紧块和分别于驱动该上夹紧块和下夹紧块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模组和第二升降驱动模组、该环形输送带另一侧的第二基座、安装于第二基座上端并用于限定该圆筒模具的第三限位杆、安装于第二基座上并驱动该第三限位杆移动的第三限位气缸、安装于第二基座上的第二定位推动气缸以及安装于第二定位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并用于推动该圆筒模具移动的第二定位推动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模具组件分多次下料的方式对自动压制装置下料完成蒸制的茶叶,且该自动压制装置在接收到一次完成蒸制的茶叶后就进行一次压紧,以此采用多次下料及多次压制的方式制作团茶,其制得的团茶不反弹、不变形,外形平整匀齐,菱角分明,松紧适当(用手可以掰开),无分层现象,并且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称量、自动蒸茶、自动下料、自动压制、自动脱模,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并且压制的团茶质量好,以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压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压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压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模具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模具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8所示,为一种团茶自动压制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1、倾斜安装于机架1上并用于传送茶叶的喂料机2、安装于机架1上并与喂料机2对接的组合电子称9、安装于组合电子称9下端并用于承接完成称重的茶叶的第一模具组件3、安装于机架1上并用于对第一模具组件3中的茶叶蒸制的自动蒸茶装置4以及安装于该第一模具组件3下端并用于对第一模具组件3分多次下料的完成蒸制的茶叶进行多次压紧的自动压制装置5,所述自动压制装置5包括有安装于该第一模具组件3下端的架体51、安装于架体51中用于承载圆筒模具100的压制工作台52、安装于架体51下端的方形模柱53以及用于驱动该方形模柱53上下移动以穿过压制工作台52伸入圆筒模具100中的第一驱动装置531、安装于架体51上端的圆形压头54及用于驱动该圆形压头54上下移动以伸入圆筒模具100中的第二驱动装置541、安装于压制工作台52旁侧并用于与该第一模具组件3对接以将蒸制好的茶叶传送至该圆筒模具100的下料机构55,该压制工作台52具有供方形模柱53穿过的第一孔位,该圆筒模具100下端还设置有供方形模柱53穿过的第二孔位,且该压制工作台52还设置有用于将圆筒模具100推出的出料机构56。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模具组件3分多次下料的方式对自动压制装置5下料完成蒸制的茶叶,且该自动压制装置5在接收到一次完成蒸制的茶叶后就进行一次压紧,以此采用多次下料及多次压制的方式制作团茶,其制得的团茶不反弹、不变形,外形平整匀齐,菱角分明,松紧适当(用手可以掰开),无分层现象,并且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称量、自动蒸茶、自动下料、自动压制、自动脱模,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并且压制的团茶质量好,以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喂料机2及组合电子称9均为现有技术产品。

本实用新型采用圆筒模具100配合方形模柱53及圆形压头54进行压制,其压制形成的茶团形状为外圆内方,模具形状为黑茶行业里的先列。另外,压制时可控制团茶的大小和高度,压制好后在圆筒模具100里稍作冷却定型,开模取出团茶。圆筒模具100配合方形模柱53及圆形压头54均选择优质食品级304不锈钢制成。

所述压制工作台52上设置有两组对称并呈水平安装的第一轴承组521和第二轴承组522、安装于第一轴承组521旁侧的第一支撑板523以及一组安装于第一支撑板523侧面并竖直安装的第三轴承组524、安装于第二轴承组522旁侧的第二支撑板525以及一组安装于第二支撑板525侧面并竖直安装的第四轴承组526,该第三轴承组524与压制工作台52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压紧所述圆筒模具100的第一活动压紧间隙;该第四轴承组526与压制工作台52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压紧所述圆筒模具100的第二活动压紧间隙;第一轴承组521和第二轴承组522形成有用于限定所述圆筒模具100滑动位置的间隙;圆筒模具100下端成型有方形外缘板101,该方形外缘板101外延置于该第一活动压紧间隙和第二活动压紧间隙中,以致使该圆筒模具100下端稳定定位于该压制工作台52上,并且在出料机构推动下能够稳定且顺畅滑出压制工作台52。

所述下料机构55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架体51中的储料盒551、倾斜安装于储料盒551端部的传送皮带552和安装于传送皮带552两端并用于驱动该传送皮带552转动的第一轴体553和第二轴体554、安装于架体51中并用于驱动该第一轴体553旋转的第一链条和第一电机555、安装于储料盒551中并通过第二链条550与该第一轴体连接以连动的第三轴体556,该第三轴体556上设有带针滚筒557,该储料盒551端部设置有倾斜的下料斗558,该架体51上端设置有下料筒559,该下料筒559置于该第一模具组件3下端与储料盒551上端之间。

所述第一模具组件3包括安装于该机架上的基板31、若干设置于该基板31上并呈环形分布且连通的滑动槽32、若干安装于该滑动槽32上的第一模具33以及四个分别安装于该基板31四个角部并用于将第一模具33由上一个滑动槽32推动移动到下一个滑动槽32中的移动气缸,该滑动槽32的数量比第一模具33的数量多一个,其中一个滑动槽32都不设置有下料孔321,该下料孔321连接所述下料筒559。其中至少一个与自动蒸茶装置4对应的滑动槽32底部设置有排水孔322,该基板31底部对应该排水孔322的位置设置有接水盒。

自动蒸茶装置4包括有蒸汽管41及与该蒸汽管41连接的蒸汽装置,该蒸汽装置为现有技术产品。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31和第二驱动装置541均为液压缸模组;所述圆筒模具100上端设置成喇叭状,其可更好的接收茶叶。

所述出料机构56包括有用于推动所述圆筒模具100的推料块561以及用于驱动该推料块561移动的出料气缸562,其结构简单。

所述压制工作台52上设置有相互对称并用于定位所述圆筒模具100的第一定位机构57和第二定位机构58,该第一定位机构57和第二定位机构58分别与该圆筒模具100上端两侧接触,以定位圆筒模具100上端。该第一定位机构57包括有安装于该压制工作台52上的第一立柱571、水平安装于该第一立柱571上端的第一定位气缸572和安装于该第一定位气缸572中活塞杆上并用于与所述圆筒模具100上端接触的第一定位块,该第二定位机构58的结构与该第一定位机构57的结构相同。

所述机架1外围还设置有用于传送所述圆筒模具100的环形输送带6,该环形输送带6包围该机架1,所述喂料机2横跨于该环形输送带6上方,且该环形输送带6还架设有倒v字形跨梯61。

所述环形输送带6对应所述压制工作台52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空的圆筒模具100推送至压制工作台52上的定位推动机构62,该定位推动机构62包括有安装于该环形输送带6上的第一基座621、安装于第一基座621上端并用于限定该圆筒模具100的第一限位杆622和第二限位杆623、安装于第一基座621上并分别驱动该第一限位杆622和第二限位杆623移动的第一限位气缸624和第二限位气缸625、安装于该第一限位杆622和第二限位杆623之间的第一定位推动气缸627以及安装于第一定位推动气缸627的活塞杆端部并用于推动该圆筒模具100移动的第一定位推动块268。

所述环形输送带6上还设置有自动脱模装置7,该自动脱模装置7包括有安装于该环形输送带6一侧的基架71、安装于基架71中并与该环形输送带6对接的脱模工作台72、安装于基架71上下端两端并用于压紧制成的团茶的上夹紧块73和下夹紧块和分别于驱动该上夹紧块73和下夹紧块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模组74和第二升降驱动模组、该环形输送带6另一侧的第二基座75、安装于第二基座75上端并用于限定该圆筒模具100的第三限位杆76、安装于第二基座75上并驱动该第三限位杆76移动的第三限位气缸77、安装于第二基座75上的第二定位推动气缸78以及安装于第二定位推动气缸78的活塞杆端部并用于推动该圆筒模具100移动的第二定位推动块79。该自动脱模装置7可以将圆筒模具100中制成的团茶取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其包括有以下步骤:

s001:采用喂料机2将茶叶传送到组合电子称9,由该组合电子称9对茶叶进行称量以送出精确重量至第一模具组件3;

s002:自动蒸茶装置4通入蒸汽以对该第一模具组件3进行蒸制;

s003:将圆筒模具100定位于该自动压制装置5中的压制工作台52上,其中,该自动压制装置5中的第一驱动装置531驱动该方形模柱53向上移动以穿过压制工作台52伸入圆筒模具100中,该第一模具组件3对自动压制装置5中的下料机构55下料一次蒸制好的茶叶,该下料机构55则将其中的全部茶叶传送至该圆筒模具100中,此时,该自动压制装置5中的第二驱动装置541驱动该圆形压头54向下移动伸入圆筒模具100中以对茶叶进行压制,并将茶叶压紧至预设高度的1/n;该第一模具组件3再对自动压制装置5中的下料机构55下料一次蒸制好的茶叶,该下料机构55则将其中的全部茶叶传送至该圆筒模具100中,此时,该自动压制装置5中的第二驱动装置541驱动该圆形压头54向下移动伸入圆筒模具100中以对茶叶进行压制,并将茶叶压紧至预设高度的2/n,不断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将茶叶压紧至预设高度的n/n,以压制成形状为外圆内方的团茶;其中,n为第一模具组件3对自动压制装置5中的下料机构55下料的次数;该n大于或等于2。

s004:通过出料机构56将圆筒模具100推出自动压制装置5,并传送至自动脱模装置7,其中,该圆筒模具100在传送过程中会对该圆筒模具100中压制形成的团茶进行冷却定型;

s005:自动脱模装置7对圆筒模具100中冷却定型的团茶进行脱模,使团茶离开圆筒模具100,完成团茶制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模具组件3分多次下料的方式对自动压制装置5下料完成蒸制的茶叶,且该自动压制装置5在接收到一次完成蒸制的茶叶后就进行一次压紧,以此采用多次下料及多次压制的方式制作团茶,其制得的团茶不反弹、不变形,外形平整匀齐,菱角分明,松紧适当(用手可以掰开),无分层现象,并且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称量、自动蒸茶、自动下料、自动压制、自动脱模,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并且压制的团茶质量好,以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