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1596发布日期:2020-02-11 08:42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工艺中,炒货煮制的目的是将坚果炒货熟制和使坚果炒货入味,而在这个过程中,入味的难度是最大的,例如葵花籽平均2个小时的煮制时间,其实在前一个小时瓜子就完全能够煮熟,在剩下的一个多小时里,为了让瓜子入味,需要不停地消耗燃煤,香精香料在高温状态下会大量挥发,这些都是不可小视的浪费。

现有的炒货煮制入味方法是一种被动入味,入味的效果取决于表皮密度、煮制温度等各个因素,所以很多高浓度的调味料很难进入物料壳的内部,因而如何提高入味效率及入味效果,成为各生产车间的技术攻关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包括异形外壳和内滚筒,异形外壳主要由第一半圆筒及第二半圆筒拼接而成,且第一半圆筒的内径大于第二半圆筒的内径,第一半圆筒的顶边与第二半圆筒的顶边通过上斜板密封连接,第一半圆筒的底边与第二半圆筒的底边通过下斜板密封连接,上斜板开设有进料斗,下斜板开设有出料管;

第一半圆筒的圆心位置设有主动轴,主动轴的轴壁通过平键固定套接有轴套筒,轴套筒的筒壁设有环形分布的矩形板,矩形板远离轴套筒的一边与第一半圆筒的内壁有间隙;

第二半圆筒的圆心位置设有旋转管,旋转管也穿接在内滚筒的圆心位置,且内滚筒的外壁与第二半圆筒的内壁之间有间隙,旋转管内部活动套接有蒸汽喷管,蒸汽喷管的一端伸入到内滚筒的内部,蒸汽喷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发生器;

主动轴架设在内滚筒的偏心位置,且内滚筒的弧面上设有与矩形板对应的条形通孔,矩形板卡在条形通孔中,内滚筒的外壁设有刮板,刮板远离内滚筒的一边与第二半圆筒的内壁之间有间隙;

相邻的矩形板将内滚筒分隔成不同体积的调味剂腔体,每一个调味剂腔体内均装有一个调味料袋体,调味料袋体的袋口设置在内滚筒的端面上,且调味料袋体的袋口设有密封塞,异形外壳的端面也设有与密封塞对应的斜通孔;

内滚筒的外壁、第一半圆筒的内壁及矩形板形成计量腔体。

优选地,异形外壳的内壁铺设有细毛刷。

优选地,出料管顶部的开口处设有滑动管塞,滑动管塞的上表面与下斜板基本齐平。

优选地,滑动管塞的下部设有磁性吸片,出料管的外壁镶嵌有与磁性吸片对应的铁片。

优选地,调味料袋体具体是滤布袋或软质筛网袋。

优选地,主动轴水平架设在异形外壳上,主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电机具体是正反低速电机。

优选地,矩形板的表面具体是磨砂面。

优选地,内滚筒的端面通过支撑杆焊接在旋转管的外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动轴、轴套筒及矩形板构造一个内旋转机构,将旋转管与内滚筒形成一个外旋转机构,并将内旋转机构穿插在外旋转机构的偏心位置,从而构造了一种偏心增压泵的腔体结构,将其作为炒货的蒸煮式入味容器,使用时,相邻的矩形板将内滚筒分隔成不同体积的调味剂腔体,调味剂腔体用于水蒸气与调味剂混合溶解,并产生调味剂水溶液,内滚筒的外壁、第一半圆筒的内壁及矩形板形成计量腔体,调味剂水溶液通过条形通孔渗到异形外壳的计量腔体内,与物料充分接触,并在蒸汽的软化及加热作用下,物料入味充分。

2.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偏心增压泵的旋转运动原理,当内旋转机构与外旋转机构同步旋转时,调味剂腔体的体积不断变化,从而实现对调味料袋体内的调味剂进行间歇性地挤压,从而提高调味剂的溶解;与此同时,计量腔体的体积基本不变,从而物料可以定量出料,便于后续的连续性定量运输、烘干及分批次包装处理,符合现代工业的精确化生产标准,提高物料的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入味充分,入味效率高且入味效果较佳,同时能够定量出料,便于后续的连续性定量运输、烘干及分批次包装处理,符合现代工业的精确化生产标准,提高物料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的内滚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的主动轴与矩形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1异形外壳、101第一半圆筒、102第二半圆筒、103上斜板、104下斜板、2内滚筒、3进料管、4出料管、5主动轴、6轴套筒、7矩形板、8旋转管、9蒸汽喷管、10蒸汽发生器、11条形通孔、12刮板、13调味剂腔体、14调味料袋体、15密封塞、16计量腔体、17细毛刷、18滑动管塞、19电机、2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新型炒货入味蒸煮器,包括异形外壳1和内滚筒2,异形外壳1主要由第一半圆筒101及第二半圆筒102拼接而成,且第一半圆筒101的内径大于第二半圆筒102的内径,第一半圆筒101的顶边与第二半圆筒102的顶边通过上斜板103密封连接,第一半圆筒101的底边与第二半圆筒102的底边通过下斜板104密封连接,上斜板103开设有进料斗3,下斜板104开设有出料管4;第一半圆筒101的圆心位置设有主动轴5,主动轴5的轴壁通过平键固定套接有轴套筒6,轴套筒6的筒壁设有环形分布的矩形板7,矩形板7远离轴套筒6的一边与第一半圆筒101的内壁有间隙;第二半圆筒102的圆心位置设有旋转管8,旋转管8也穿接在内滚筒2的圆心位置,且内滚筒2的外壁与第二半圆筒102的内壁之间有间隙,旋转管8内部活动套接有蒸汽喷管9,蒸汽喷管9的一端伸入到内滚筒2的内部,蒸汽喷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发生器10;主动轴5架设在内滚筒2的偏心位置,且内滚筒2的弧面上设有与矩形板7对应的条形通孔11,矩形板7卡在条形通孔11中,内滚筒2的外壁设有刮板12,刮板12远离内滚筒2的一边与第二半圆筒102的内壁之间有间隙;相邻的矩形板7将内滚筒2分隔成不同体积的调味剂腔体13,每一个调味剂腔体13内均装有一个调味料袋体14,调味料袋体14的袋口设置在内滚筒2的端面上,且调味料袋体14的袋口设有密封塞15,异形外壳1的端面也设有与密封塞15对应的斜通孔;内滚筒2的外壁、第一半圆筒101的内壁及矩形板7形成计量腔体16。

参照图1,异形外壳1的内壁铺设有细毛刷17,细毛刷17用于摩擦物料表面,使物料更易入味。

参照图1-2,出料管4顶部的开口处设有滑动管塞18,滑动管塞18的上表面与下斜板104基本齐平,滑动管塞18的下部设有磁性吸片,出料管4的外壁镶嵌有与磁性吸片对应的铁片,滑动管塞18用于打开或关闭出料管4,并且防止物料滞留在出料管4,造成入味不充分的不利后果。

参照图1,调味料袋体14具体是滤布袋或软质筛网袋,调味料袋体14用于盛放各种不同的调味剂,蒸汽透过调味料袋体14与调味剂充分接触,软化、溶解调味剂,随着内滚筒2与矩形板7的同速转动,各调味剂腔体13的体积不断改变,对调味料袋体14内的调味剂进行间歇性地挤压,从而提高调味剂的溶解;调味剂的溶解产生的调味剂水溶液,由条形通孔11渗到异形外壳1的计量腔体16内,与物料充分接触,并在蒸汽的软化及加热作用下,物料入味充分。

参照图2,主动轴5水平架设在异形外壳1上,主动轴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9,电机19具体是正反低速电机,采用低速电机,可有效避免矩形板7与物料之间、物料之间的不必要碰撞,避免物料破损、破碎。

参照图2和图4,矩形板7的表面具体是磨砂面,磨砂面提高物料与矩形板7摩擦力,进一步打磨物料表面,进一步提高物料的入味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中,主动轴5、轴套筒6及矩形板7形成内旋转机构,旋转管8与内滚筒2形成外旋转机构,内旋转机构穿插在外旋转机构的偏心位置;相邻的矩形板7将内滚筒2分隔成不同体积的调味剂腔体13,调味剂腔体13用于水蒸气与调味剂混合溶解,并产生调味剂水溶液,内滚筒2的外壁、第一半圆筒101的内壁及矩形板7形成计量腔体16,调味剂水溶液通过条形通孔11渗到异形外壳1的计量腔体16内,与物料充分接触,并在蒸汽的软化及加热作用下,物料入味充分。

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偏心增压泵的旋转运动原理,当内旋转机构与外旋转机构同步旋转时,调味剂腔体13的体积不断变化,从而实现对调味料袋体14内的调味剂进行间歇性地挤压,从而提高调味剂的溶解;与此同时,计量腔体16的体积基本不变,从而物料可以定量出料,便于后续的连续性定量运输、烘干及分批次包装处理,符合现代工业的精确化生产标准,提高物料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