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3834发布日期:2020-04-03 13:1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大蒜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它的营养丰富,并且具有很大的医用价值,经常食用大蒜有利于身体健康,在中国,大蒜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是大蒜剥皮难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薄薄的蒜皮和蒜米贴合紧密,去皮相当费事,以前人们多采用人工去皮,但是这些工作费时费力、并且效率低,更糟糕的是工作环境差,工人们经常弄破手指,并且皮肤和眼睛也会长期受到大蒜的刺激。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市场上,现有的大蒜剥皮器一般有干法和湿法去皮两种方式,湿法去皮先将大蒜在水中浸泡,然后再使用橡胶辊等装置,依靠挤压、摩擦等方法去除大蒜外皮,由于该类方法须先将大蒜浸泡,由于污染太严重,现多采用干式去皮,干法去皮中有很多是采用机械的方法,使用橡胶辊等装置,依靠挤压、摩擦等方法去除大蒜外皮,这些去皮工设备的出现使得大蒜去皮的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去皮不干净,一些蒜米上经常带有部分蒜皮;2、由于通过机械摩擦去皮,导致蒜米破损率高,这不仅影响大蒜的口感,也使得大蒜的存储时间被大大的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去皮彻底、大幅度降低蒜米破损率、可对大蒜进行分级的去皮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包括支架、输送带、绞龙、预处理装置和分离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绞龙和分离装置依次设于支架的上端,所述输送带设于预处理装置的下端;

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室、第一电机、第一伸缩杆和橡胶压板,所述第一处理室设于支架的上端,所述第一电机设于第一处理室的外部上端,所述第一伸缩杆设于第一处理室的内部,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处理室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橡胶压板;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所述第二处理室内设第二电机、第二伸缩杆、活塞板、第三电机和翻板,所述第二电机设于第二处理室的外部上端,所述第二伸缩杆设于第二处理室的内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处理室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活塞板,所述翻板设于第二处理室的底部、活塞板的下端,所述第三电机设于第二处理室的外侧壁上、对应翻板处,所述翻板电连接第三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处理室的外部上端设进气管,所述第三处理室的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上端、输送带靠近绞龙的一端设料斗,所述第二处理室靠近绞龙的一侧设进料口,所述绞龙的一端连接料斗,所述绞龙的另一端连接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室的上端、第一伸缩杆的两侧设热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板的两端和第二处理室的内部两侧壁密封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进口连接空压机,所述进气管上从上向下依次设减压阀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处理室的上端、靠近进气管的一侧设出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处理室的底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处理室底端的倾斜角度为30~60°,所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均平行于第三处理室的底端,所述第三处理室的内部右侧的侧壁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右侧、对应第一筛板处设第一出口,所述挡板的右侧、对应第二筛板处设第二出口,所述挡板的右侧、对应第三处理室底端处设第三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处理室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一出口的上端设除皮管道,第三处理室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二出口的上端设除皮管道,第三处理室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三出口的上端设除皮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除皮管道通过引风机连接收集袋,所述收集袋设于支架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除皮管道上、引风机的左侧设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筛板的孔径为4cm~6cm,所述第二筛板的孔径为1.5cm~3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的下端均设振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采用预处理装置先对大蒜进行分瓣处理,在预处理装置中,蒜粒在热风的作用下,内部的部分水分气化逸出,导致蒜米失水收缩,同时气化的水分作用在蒜米和蒜皮之间,破坏蒜米和蒜皮之间的粘合,然后在第二处理室内进行加压放压处理,第二处理室内先给压力罐缓慢加压,然后迅速放压,压力骤降使得蒜米与蒜皮之间的空隙增大甚至蒜米和蒜皮分离;经过上述两步充分的前期处理,蒜皮和蒜米之间的作用已经被很大程度的削弱,最后蒜粒被运输到第三处理室中,利用高压气的作用进行去皮处理,达到了较好的去皮效果,去皮彻底、去皮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也大幅度降低了蒜米的破损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通过第三处理室内的筛板,能够将大蒜粒按照粒径进行筛分,不同粒径的大蒜粒进入不同粒径的筛板,去皮后的蒜米和蒜皮可以通过筛板进行分离处理,可以将蒜皮集中收集,减小工作废物,优化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中第一处理室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中第二处理室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中第三处理室示意图

图中:1、支架;2、输送带;3、第一处理室;4、料斗;5、绞龙;6、进料口;7、第二处理室;8、第三处理室;9、收集袋;31、第一电机;32、第一伸缩杆;33、热风机;34、橡胶压板;71、第二电机;72、第二伸缩杆;73、活塞板;74、翻板;75、第三电机;81、第一筛板;82、第二筛板;83、挡板;84、进气管;85、第一出口;86、第二出口;87、第三出口;88、除皮管道;89、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包括支架1、输送带2、绞龙5、预处理装置和分离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绞龙5和分离装置依次设于支架1的上端,所述输送带2设于预处理装置的下端;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室3、第一电机31、第一伸缩杆32和橡胶压板34,所述第一处理室3设于支架1的上端,所述第一电机31设于第一处理室3的外部上端,所述第一伸缩杆32设于第一处理室3的内部,所述第一伸缩杆32的一端贯穿第一处理室3连接第一电机31,所述第一伸缩杆32的另一端连接橡胶压板34;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室7和第三处理室8,所述第二处理室7内设第二电机71、第二伸缩杆72、活塞板73、第三电机75和翻板74,所述第二电机71设于第二处理室7的外部上端,所述第二伸缩杆72设于第二处理室7的内部,所述第二伸缩杆72的一端贯穿第二处理室7连接第二电机71,所述第二伸缩杆72的另一端连接活塞板73,所述翻板74设于第二处理室7的底部、活塞板73的下端,所述第三电机75设于第二处理室7的外侧壁上、对应翻板74处,所述翻板74电连接第三电机75;所述第三处理室8的外部上端设进气管84,所述支架1的上端、输送带2靠近绞龙5的一端设料斗4,所述第二处理室7靠近绞龙5的一侧设进料口6,所述绞龙5的一端连接料斗4,所述绞龙5的另一端连接进料口6,所述第一处理室3的上端、第一伸缩杆32的两侧设热风机33,所述活塞板73的两端和第二处理室7的内部两侧壁密封滑动连接。

大蒜在通过输送带2进入第一处理室3后,第一电机31推动橡胶压板34将成颗的大蒜分解为蒜粒,同时蒜粒在热风的作用下,内部的部分水分气化逸出,导致蒜米失水收缩,同时气化的水分作用在蒜米和蒜皮之间,破坏蒜米和蒜皮之间的粘合,然后经绞龙5进入第二处理7内,在第二处理室7内进行加压放压处理,第二处理室7内先给压力罐缓慢加压,然后迅速放压,压力骤降使得蒜米与蒜皮之间的空隙增大甚至蒜米和蒜皮分离;经过上述两步充分的前期处理,蒜皮和蒜米之间的作用已经被很大程度的削弱,最后蒜粒被运输到第三处理室8中,利用高压气的作用进行去皮处理,达到了较好的去皮效果,去皮彻底、去皮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也大幅度降低了蒜米的破损率。

实施例2

如图1、图4所示,1.一种大蒜去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输送带2、绞龙5、预处理装置和分离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绞龙5和分离装置依次设于支架1的上端,所述输送带2设于预处理装置的下端;所述第三处理室8的底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处理室8底端的倾斜角度为30~60°,所述第三处理室8的内部右侧的侧壁设置有挡板83,所述挡板83的右侧、对应第一筛板81处设第一出口85,所述挡板83的右侧、对应第二筛板82处设第二出口86,所述挡板83的右侧、对应第三处理室8底端处设第三出口87,所述第三处理室8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一出口85的上端设除皮管道88,第三处理室8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二出口86的上端设除皮管道88,第三处理室8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三出口87的上端设除皮管道88,所述除皮管道88通过引风89机连接收集袋9,所述收集袋9设于支架1的上端,所述第一筛板81的孔径为4cm~6cm,所述第二筛板82的孔径为1.5cm~3cm。

通过第三处理室8内的第一筛板81和第二筛板82,能够将大蒜粒按照粒径进行筛分,不同粒径的大蒜粒进入不同粒径的筛板,去皮后的蒜米和蒜皮可以通过筛板进行分离处理,同时可以将蒜皮集中收集,减小工作废物,优化工作环境。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