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加热蒸煮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6626发布日期:2020-05-01 16:5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式加热蒸煮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式加热蒸煮炉。



背景技术:

很多食品进行熟食加工的过程中多会用到蒸和煮,但现有技术通常是燃火上面放一个盛水容器直接加热,使用上存在热交换率低,液体加热慢,燃气消耗多,浪费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式加热蒸煮炉,有效提高热交换率,减少加热时间,减少燃气的消耗,同时有效提高汤桶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体式加热蒸煮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燃烧室及加热室,所述燃烧室内安装有燃烧火排,所述燃烧火排连通有燃气管,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燃烧火排连接的点火旋钮,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汤桶,所述汤桶下端的外周设置有与立体加热腔,所述炉体的外周开设有与所述立体加热腔顶端相连通的烟道,所述汤桶底部靠近所述燃烧火排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翅片,所述汤桶底部远离所述燃烧火排的内侧向上凸起有若干立体导热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汤桶加热时,燃烧火排所产生的火焰直接接触到汤桶底部,随后经过翅片引导火焰流向边缘,由于翅片有一定的深度,使得汤桶底部既有水平面对火焰温度的吸收,又有竖直方向对火焰温度的吸收,增加汤桶底部的吸热面积,提高汤桶对火焰温度的吸收率,当热量传递到立体导热条时,汤桶内的液体不仅有汤桶底部水平面的热传导,又有立体导热条竖直方向的热传导,增加向汤桶内传导热量的面积,有效提高了导热效率,减少加热时间,减少燃气的消耗;

当火焰及烟火从汤桶底部边缘进入到立体加热腔时,为汤桶下端的外周进行加热,随后从烟道排出,增加了汤桶的热传导面积,减少了加热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汤桶底部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汤桶的一端安装有止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汤桶在所述加热室内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诉炉体于所述汤桶的边缘设置有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保温层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实现低温蒸煮,有效减少燃气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汤桶的内壁向内凸起形成位于所述立体导热条上方的筋台,所述汤桶与所述筋台的上方搭设有网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煮汤时,将网桶放到汤桶内的筋台上,在网通内放入食物,加水开始煮汤,在煮汤的过程中,由于网通的作用,食物不会落到汤桶底部,不会因为立体导热条导热快而焦糊,煮汤完成后,可直接将食物随着网桶拿出,将汤与食物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桶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提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翅片在所述汤桶的底部从中心向边缘呈辐射状排列,所述翅片从所述汤桶底部的中心向边缘设置有多级,每一翅片均呈“s”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体导热条从所述汤桶底部的中心向边缘设置有多级,每一立体导热条均呈开口向内的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汤桶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提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汤桶的底部设置有翅片,使得汤桶底部既有水平面对火焰温度的吸收,又有竖直方向对火焰温度的吸收,增加汤桶底部的吸热面积,提高汤桶对火焰温度的吸收率,减少加热时间,减少燃气的消耗;

其二、汤桶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立体导热条,汤桶内的液体不仅有汤桶底部水平面的热传导,又有立体导热条竖直方向的热传导,增加向汤桶内传导热量的面积,有效提高了导热效率,减少加热时间,减少燃气的消耗;

其三、立体加热腔使得汤桶下端的边缘也能被加热,有效减少了加热时间;

其四、炉体于汤桶的边缘设置有一层保温层,不加热时汤桶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并且实现低温蒸煮,有效减少燃气的消耗;

其五、汤桶内放置有网桶,可使食物不直接接触汤桶底部,不会因为立体导热条导热快而焦糊,煮汤完成后,可直接将食物随着网桶拿出,将汤与食物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主要用于展示汤桶与网桶的连接关系;

图4用于展示汤桶底部的翅片。

图中:1、炉体;11、支脚;12、烟道;2、燃烧火排;21、燃气管;22、点火旋钮;3、汤桶;31、翅片、32、立体导热条;33、筋台;34、第一提耳;4、保温层;5、排水管;51、止流阀;6、网桶;61、第二提耳;7、立体加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立体式加热蒸煮炉,包括炉体1,炉体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支脚11,炉体1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一个燃烧室及一个加热室,燃烧室内安装有一个燃烧火排2,燃烧火排2连通有一根燃气管21,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一个与燃烧火排2连接的点火旋钮22,加热室内设置有一个汤桶3,汤桶3与炉体1一体式设计,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一根与汤桶3底部连通的排水管5,排水管5远离汤桶3的一端安装有一个止流阀51,汤桶3下端的外周设置有一个与立体加热腔7,炉体1的外周开设有一个与立体加热腔7顶端相连通的烟道12,燃烧火排2产生的火焰及烟火可从汤桶3底部的边缘进入到立体加热腔7,为汤桶3的外周加热,汤桶3底部靠近所述燃烧火排2的一侧呈辐射状排列有若干翅片31,翅片31从汤桶3底部的中心向边缘设置有五级,每一翅片31均呈“s”型,汤桶3底部远离燃烧火排2的内侧向上凸起有若干立体导热条32,立体导热条32从汤桶3底部的中心向边缘设置有五级,每一立体导热条32均呈开口向内的弧形,翅片31、汤桶3底及立体导热条32均采用铝制材料,炉体1于汤桶3的边缘设置有一层保温层4。

汤桶3的内壁向内凸起形成一圈位于立体导热条32上方的筋台33,汤桶3与筋台33的上方搭设有一个网桶6,网桶6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提耳61。

实施例2,参照图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不再赘述,其不同的技术特征在于:炉体1的设置不设置有有与汤桶3底部连通的排水管5,汤桶3在加热室内活动连接,汤桶3与炉体1采用分体式设计,汤桶3可取下单独使用,为了方便提出汤桶3,汤桶3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提耳34。

使用原理:在进行汤桶3加热时,燃烧火排2所产生的火焰直接接触到汤桶3底部,随后经过翅片31引导火焰流向边缘,由于翅片31有一定的深度,使得汤桶3底部既有水平面对火焰温度的吸收,又有竖直方向对火焰温度的吸收,增加汤桶3底部的吸热面积,提高汤桶3对火焰温度的吸收率,当热量传递到立体导热条32时,汤桶3内的液体不仅有汤桶3底部水平面的热传导,又有立体导热条32竖直方向的热传导,增加向汤桶3内传导热量的面积,有效提高了导热效率,减少加热时间,减少燃气的消耗;

煮汤时,将网桶6放到汤桶3内的筋台33上,在网通内放入食物,加水开始煮汤,在进行汤桶3加热时,燃烧火排2所产生的火焰直接接触到汤桶3底部,随后经过翅片31引导火焰流向边缘,由于翅片31有一定的深度,使得汤桶3底部既有水平面对火焰温度的吸收,又有竖直方向对火焰温度的吸收,增加汤桶3底部的吸热面积,提高汤桶3对火焰温度的吸收率,当热量传递到立体导热条32时,汤桶3内的液体不仅有汤桶3底部水平面的热传导,又有立体导热条32竖直方向的热传导,增加向汤桶3内传导热量的面积,有效提高了导热效率,减少加热时间,当火焰及烟火从汤桶3底部边缘进入到立体加热腔7时,为汤桶3下端的外周进行加热,随后从烟道12排出,增加了汤桶3的热传导面积,减少了加热时间,在煮汤的过程中,由于网通的作用,食物不会落到汤桶3底部,不会因为立体导热条32导热快而焦糊,煮汤完成后,可直接将食物随着网桶6拿出,将汤与食物分离。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