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式粮食烘干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5627发布日期:2020-05-06 22:3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加热式粮食烘干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式粮食烘干塔,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对粮食进行烘干。



背景技术:

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5%,其中,因气候潮湿,湿谷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基于此,发展粮食干燥技术,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对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粮食烘干塔按谷物与气流相对运动方向可分为横流、混流、顺流、逆流及顺逆流、混逆流、顺混流等型式。中国专利201821809706.2公开的一种防止粮食焦糊的粮食烘干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包括储粮段、干燥段、缓苏段、冷却段和排粮段,在塔体内部设有与塔体外部热风管相连通的中央风道,中央风道将缓苏段分隔成左右对称的两个缓苏室,中央风道将干燥段分隔成左右对称的两个干燥室,在干燥室内设有角状盒,在中央风道的侧壁设有多个角状盒进气孔,在缓苏段的中央风道内设有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和下端板将缓苏段内的中央风道封隔成一个密闭的腔室,在缓苏室内的中央风道侧壁上设有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包括从缓苏室内将中央风道侧壁全覆盖的内衬板,在内衬板与中央风道侧壁之间填充有岩棉保温层;中国专利201721812475.6公开的带有双向输料皮带输送机的粮食烘干塔包括塔体,塔体中设置有提升装置,塔体中还设置有双向输料皮带输送机,双向输料皮带输送机包括壳体,壳体长度方向两端均设置有出料斗,其中一个出料斗的出料端位置与提升装置位置对应,另一个出料斗供物料流出塔体,壳体上方设置有加料口,壳体内部于加料口的下方设置有输送皮带,输送皮带输送方向的两端与相应出料斗位置对应以将输送皮带上的物料送入相应出料斗中,双向输料皮带输送机还包括用于驱动输送皮带运动的驱动机,驱动机可双向转动以控制输送皮带的输送方向;中国专利201820538549.x公开的一种双侧进风粮食烘干塔包括塔体和为塔体输送热风的热风主管,所述塔体包括多个进风节和多个排风节,在进风节内设有多个平行的进气角状盒,在排风节内设有多个平行的排气角状盒,进风节内进气角状盒分层布置,每个进风节内设有上层进气角状盒和下层进气角状盒,在进风节外部设有一个为上层进气角状盒配送热风的上进气风箱和一个为下层进气角状盒配送热风的下进气风箱,上进气风箱和下进气风箱分别位于进风节相对的两侧壁上,进气风箱对应的进风节侧壁开有与该层进气角状盒数目、位置和截面形状对应的进风口,进气风箱通过热风支管与热风主管相连通;中国专利201721812473.7公开的带有提升装置的粮食烘干塔,包括塔体及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固定在塔体上的机架、上下间隔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皮带轮及设置在两皮带轮外围的皮带,皮带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多个开口朝向一致的畚斗,机架上还固定有用于带动所述皮带轮转动的驱动机及用于接粮的接粮斗,皮带轮转动时,皮带上的畚斗由开口朝上的状态转过最高点之后转为开口向下,接粮斗的上端开口位于转过最高点之后畚斗的下方以使该畚斗内的粮食能落入接粮斗中,接粮斗的下方设置有具有出粮口的溜粮管,出粮口位于塔体上方,溜粮管内空间与接粮斗内空间连通以使接粮斗内粮食能由出粮口流至塔体内;中国专利201720388525.6公开的一种批式循环粮食烘干塔,包括塔体和循环提升机,所述塔体由上而下依次分为储粮段、分粮段、烘干段、冷却段和排粮段,循环提升机上部通过流粮管与储粮段的进粮口连接,循环提升机的下部设有循环进粮口和外部进粮口,循环进粮口与排粮段的出粮口连接,所述烘干段由第一烘干分段、第一缓苏分段、第二烘干分段、第二缓苏分段构成,在烘干段的塔内中部设有与热风管连通的中央热风道,在第一烘干分段、第二烘干分段对应的中央热风道的两侧壁上开有热风进口,在第一烘干分段、第二烘干分段塔体内设有与热风进口对应的进气角状盒;中国专利201720696644.8公开的一种粮食烘干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储粮段、烘干段、冷却段、排粮段,所述烘干段自上而下依次为高温混流烘干段、中温混顺流烘干段、低温逆流烘干段,所述高温混流烘干段由第一混流烘干节和第二混流烘干节组合构成,所述中温混顺流烘干段由混流烘干节和顺流烘干节组合而成,所述低温逆流烘干段由第一逆流烘干节和第二逆流烘干节组合构成。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粮食烘干塔主要由塔帽、储粮段、干燥段、缓苏段、冷却段、排粮段、塔座、粮食提升机、热风炉、温控、电控等部分组成,原粮经过筛选后进入塔侧升降机,经过提升机进入到烘干塔内;先由缓苏段进行初步干燥,再经干燥段进一步烘干,粮食原始的表层水分蒸发,然后进入高温烘干阶段,粮食内部的水分转移到外部,粮食得到充分的干燥,粮食在进入冷却缓苏阶段,从而经过排粮段进入储粮段。粮食烘干塔在烘干过程中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煤炭和天然气等燃烧后释放的热量,为了避免烟气中灰尘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粮食的污染,化石燃料燃烧后的高温烟气需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加热,由热空气对粮食进行烘干;煤炭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天然气的供应容易受季节和外界市场的影响;粮食冷却时采用的大功率鼓风机,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电能,而且粮食中的热量也白白流失,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烘干塔经历多次换热后会造成热损失严重,效率低下。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供给稳定且安全环保的加热方式提供热源的粮食烘干塔,电磁加热具有热效率高、安全环保、节能环保、温度易控等优点,是理想的加热方式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研发设计一种电磁加热式粮食烘干塔,优化粮食烘干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磁加热式粮食烘干塔的主体结构包括提升机、原粮入口、原粮出口、旋转分配器、干燥段、电磁加热段、余热回收段、气流发生段、干粮出口和支架;提升机的一端设置有原粮入口,提升机的另一端设置有原粮出口,原粮出口的下方设置有旋转分配器,旋转分配器的底部与干燥段连接,干燥段的底部与电磁加热段连接,电磁加热段的底部与余热回收段连接,余热回收段的底部与气流发生段连接,气流发生段的底部与漏斗状结构的干粮出口连接,干粮出口的外侧壁与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旋转分配器的主体结构包括分配器筒体、电机、一号联轴、分配盘和凹槽;圆形结构的分配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电机通过一号联轴与圆锥台状结构的分配盘连接,分配盘上等间距式设置有呈放射状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干燥段的主体结构包括干燥段外筒、第一保温层、干燥段内筒、第一上连杆、第一下连杆、第一缓冲盒、第一上封堵盘和第一下封堵盘;圆形结构的干燥段外筒的外侧壁围设有第一保温层,干燥段外筒的内部设置有圆形结构的干燥段内筒,干燥段外筒与干燥段内筒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连接,干燥段外筒的内壁和干燥段内筒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缓冲盒,干燥段内筒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由第一上封堵盘和第一下封堵盘密封,避免粮食颗粒进入干燥段内筒。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磁加热段的主体结构包括加热段外筒、电磁线圈、第二保温层、加热段内筒、第二上连杆、第二下连杆、第二缓冲盒、第二上封堵盘和第二下封堵盘;圆形结构的加热段外筒的外侧壁除顶端和底端外围设有电磁线圈,加热段外筒的外侧壁顶端和底端以及电磁线圈的外侧围设有第二保温层,加热段外筒的内部设置有圆形结构的加热段内筒,加热段外筒与加热段内筒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连接,加热段外筒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第二缓冲盒,加热段内筒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由第二上封堵盘和第二下封堵盘密封,避免粮食颗粒进入加热段内筒。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气流发生段的主体结构包括气流发生段外筒、第三保温层、气流发生段内筒、风扇套筒、第三上连杆、第三下连杆、第三缓冲盒、第三上封堵盘、下固定盘、高速电机、二号连轴和涡轮风扇;圆形结构的气流发生段外筒的外侧壁围设有第三保温层,气流发生段外筒内上部设置有上端为圆形结构,下端为圆锥形结构的气流发生段内筒,气流发生段外筒内下部设置有圆形结构的风扇套筒,气流发生段外筒与气流发生段内筒的顶端通过第三上连杆连接,气流发生段外筒与风扇套筒的底端通过第三下连杆连接,气流发生段内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缓冲盒,气流发生段内筒的顶端由第三上封堵盘密封,避免粮食颗粒进入气流发生段内筒,风扇套筒的底端设置有下固定盘,下固定盘上设置有高速电机,高速电机通过二号连轴与涡轮风扇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直接加热空气,能够方便实现干燥温度的精确调控,省去中间媒介换热的热量损失,简化设备结构,提高粮食烘干质量,对烘干后的粮食进行余热回收,节省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干燥段、电磁加热段和余热回收段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便组装,根据不同的烘干需求条件,提供个性化的搭配方案,适用范围广,使粮食烘干效率和质量达到最优化;其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方便,节能环保,针对不同种类、不同水分和不同用途的粮食,将干燥段、电磁加热段和余热回收段进行有机叠加和组合,就能达到最优化的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旋转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干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干燥段外筒与干燥段内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弧形结构的第一缓冲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磁加热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气流发生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磁加热式粮食烘干塔的主体结构包括提升机1、原粮入口2、原粮出口3、旋转分配器4、干燥段5、电磁加热段6、余热回收段7、气流发生段8、干粮出口9和支架10;提升机1的一端设置有原粮入口2,提升机1的另一端设置有原粮出口3,原粮出口3的下方设置有旋转分配器4,旋转分配器4的底部与干燥段5连接,干燥段5的底部与电磁加热段6连接,电磁加热段6的底部与余热回收段7连接,余热回收段7的底部与气流发生段8连接,气流发生段8的底部与漏斗状结构的干粮出口9连接,干粮出口9的外侧壁与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架10连接;旋转分配器4的主体结构包括分配器筒体40、电机41、一号联轴42、分配盘43和凹槽44;圆形结构的分配器筒体40的内部设置有电机41,电机41通过一号联轴42与圆锥台状结构的分配盘43连接,分配盘43上等间距式设置有呈放射状的凹槽44;干燥段5的主体结构包括干燥段外筒50、第一保温层51、干燥段内筒52、第一上连杆53、第一下连杆54、第一缓冲盒55、第一上封堵盘56和第一下封堵盘57;圆形结构的干燥段外筒50的外侧壁围设有第一保温层51,干燥段外筒50的内部设置有圆形结构的干燥段内筒52,干燥段外筒50与干燥段内筒5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第一上连杆53和第一下连杆54连接,干燥段外筒50的内壁和干燥段内筒52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缓冲盒55,干燥段内筒5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由第一上封堵盘56和第一下封堵盘57密封,避免粮食颗粒进入干燥段内筒52;电磁加热段6的主体结构包括加热段外筒60、电磁线圈61、第二保温层62、加热段内筒63、第二上连杆64、第二下连杆65、第二缓冲盒66、第二上封堵盘67和第二下封堵盘68;圆形结构的加热段外筒60的外侧壁除顶端和底端外围设有电磁线圈61,加热段外筒60的外侧壁顶端和底端以及电磁线圈61的外侧围设有第二保温层62,加热段外筒60的内部设置有圆形结构的加热段内筒63,加热段外筒60与加热段内筒6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第二上连杆64和第二下连杆65连接,加热段外筒60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第二缓冲盒66,加热段内筒6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由第二上封堵盘67和第二下封堵盘68密封,避免粮食颗粒进入加热段内筒63;气流发生段8的主体结构包括气流发生段外筒80、第三保温层81、气流发生段内筒82、风扇套筒83、第三上连杆84、第三下连杆85、第三缓冲盒86、第三上封堵盘87、下固定盘88、高速电机89、二号连轴90和涡轮风扇91;圆形结构的气流发生段外筒80的外侧壁围设有第三保温层81,气流发生段外筒80内上部设置有上端为圆形结构,下端为圆锥形结构的气流发生段内筒82,气流发生段外筒80内下部设置有圆形结构的风扇套筒83,气流发生段外筒80与气流发生段内筒82的顶端通过第三上连杆84连接,气流发生段外筒80与风扇套筒83的底端通过第三下连杆85连接,气流发生段内筒8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缓冲盒86,气流发生段内筒82的顶端由第三上封堵盘87密封,避免粮食颗粒进入气流发生段内筒82,风扇套筒83的底端设置有下固定盘88,下固定盘88上设置有高速电机89,高速电机89通过二号连轴90与涡轮风扇91连接。

本实施例涉及的干燥段5、电磁加热段6和余热回收段7的数量均为2。

本实施例涉及的分配盘43在电机41带动下旋转,使粮食颗粒沿周向均匀分布;干燥段外筒50、加热段外筒60和气流发生段外筒80的内径和外径均相等,干燥段内筒52、加热段内筒63和气流发生段内筒82的内径和外径均相等,干燥段外筒50与干燥段内筒52、加热段外筒60与加热段内筒63以及气流发生段外筒80与气流发生段内筒82和风扇套筒83之间的环形区域为粮食颗粒自由下落的场所;第一保温层51、第二保温层62和第三保温层81均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防止热量散失;第一缓冲盒55、第二缓冲盒66和第三缓冲盒86均由网状材料弯制而成,能够增大通气量,提高干燥或冷却效果,内部为空心或实心结构,总体呈环形结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圆弧形,第一缓冲盒55、第二缓冲盒66和第三缓冲盒86对粮食颗粒进行导向和缓冲,第一缓冲盒55使粮食颗粒在缓慢均匀下降的过程中与热空气进行充分接触干燥,第二缓冲盒66使粮食颗粒沿着加热段内筒63的外侧壁下落,防止与较热的加热段外筒60的内侧壁接触,第三缓冲盒86使粮食颗粒沿着气流发生段外筒80的内侧壁下落,防止落入涡轮风扇91中;电磁线圈61与外接的电磁加热器连接,产生高频交变磁场,铁质的加热段外筒60切割交变磁力线产生热能,对加热段外筒60与加热段内筒63之间环形区域中的气流进行加热;下固定盘88为网状结构,便于空气从其下方进入;高速电机89旋转驱动涡轮风扇91旋转产生向上流动的气流,气流发生段内筒82的下端对气流进行导向作用,使气流沿周向环形区域均匀分布并向上流动。

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磁加热式粮食烘干塔使用时,粮食颗粒由原粮入口2进入提升机1提升至原粮出口3自由下落,在旋转分配器4作用下,沿周向均匀分配,进入干燥段5,在缓冲下落过程中与热空气充分接触,粮食颗粒表层的水分被烘干,继续下落,电磁加热段6对空气进行加热,粮食颗粒经过电磁加热段6时表层的水分被深度烘干,继续下落,进入余热回收段7缓冲下落,与下部提供的冷气流充分接触进行换热,粮食颗粒被冷却的同时冷气流被加热,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冷却后的粮食颗粒经过气流发生段8后通过干粮出口9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