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鳗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0830发布日期:2020-08-25 18:44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烤鳗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烤鳗生产线。



背景技术:

烤鳗鱼是非常有名的美食之一,经过烤制的鳗鱼保持了诱人口感及香味,为富含高蛋白的美食,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b、维生素c十分丰富,尤其它高度含有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指数,还含有丰富的钙质。烤鳗鱼外焦里嫩,入口窜香。

目前,食品加工企业对烤鳗鱼的批量加工有烤鳗设备,主要通过烤制、蒸煮及浸油使鳗鱼烤制成型及调味能够进入鳗鱼片中,形成风味浓郁的烤鳗鱼。但是,目前这些烤鳗设备均不完善,其中还需要人工操作的地方,如鳗鱼皮烤制完需翻面烤制鳗鱼肉,采用人工操作不仅繁琐,且操作工人位于两个烤箱之间,热辐射对人有不利于健康的影响;另外,蒸煮后浸酱油如不反复烤制,其香脆口感会降低,无法达到手工烤制的口感及风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烤鳗生产线,能够自动烤制鳗鱼片,提高加工效率,同时使其口感及风味不亚于手工烤制。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为一种烤鳗生产线,具有依次设置的烤皮机构、烤肉机构、过渡机构、蒸煮机构、以及若干组施油机构,各机构均有对应的输送机构相互衔接输送鳗鱼,烤皮机构配置有第一输送链,烤肉机构配置有第二输送链,第一输送链末端位于第二输送链前端的上方,第一输送链末端配置有顶料机构;所述施油机构具体包括复烤段与酱油槽,所述酱油槽中配置有输送网带,酱油槽上方配置有滚轮与吹气管路。

本发明的第一输送链由两侧链条及连接两侧链条且均匀分布的若干金属杆组成,顶料机构具体为顶料轮,所述顶料轮表面有若干分布均匀的凸齿,凸齿宽度小于两相邻金属杆的宽度。

本发明的顶料轮配置有电机驱动,顶料轮与第一输送链末端的下行面啮合联动。

本发明的滚轮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压片,输送网带呈v型,滚轮位于输送网带中部的上方,滚轮配置有电机驱动。

本发明的烤皮机构、烤肉机构以及复烤段均为内部设有若干炉头的烤箱,且各烤箱上方均有排烟管道。

本发明的过渡机构为弧形输送链,过渡机构下方具有清洗槽,且清洗槽中设有若干喷淋头,喷淋头方向朝向过渡机构。

本发明的蒸煮机构具体为蒸煮箱,蒸煮机构配置有第三输送链,蒸煮机构连接有蒸汽管道。

本发明的复烤段配置有第四输送链,第三输送链与第四输送链对接,第四输送链与输送网带对接。

本发明的输送网带的前进方向需先经过滚轮,再经过吹气管路。

本发明还包括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中配置有第五输送链与末组施油机构对接,第五输送链倾斜向上延伸贯穿散热机构,散热机构为防尘通道,且散热机构上方连接排气管道。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交互式输送衔接方式,鳗鱼片在第一输送链下行过程中翻面下落至第二输送链中,能够使鳗鱼片在烤制过程中自动翻面,提高加工效率,另外通过多次复烤及施油,能够有效提高鳗鱼的风味及口感,产品质量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烤鳗生产线,具有依次设置的烤皮机构1、烤肉机构2、过渡机构3、蒸煮机构4、以及若干组施油机构,各机构均有对应的输送机构相互衔接输送鳗鱼,众所周知,烤鳗设备的输送机构是贯穿各功能机构,用于输送鳗鱼实现自动化加工,目前,现有的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输送链,输送网带等,均为往复式循环输送机构,即每一段输送机构均是正面输送产品,而后在末端通过导轮反向下行至始端,如此循环。其中,烤皮机构1配置有第一输送链11,烤肉机构2配置有第二输送链21,第一输送链11末端位于第二输送链21前端的上方,第一输送链11末端配置有顶料机构,鳗鱼片在烤皮机构1中完成烤制后,鳗鱼片会因为肉质收缩贴紧在第一输送链11上,在第一输送链11反向下行时,鳗鱼片会依附在第一输送链11上翻面,而后通过顶料机构将鳗鱼片顶落,使其反面落在第二输送链21上,完成翻面。

具体的,第一输送链21由两侧链条及连接两侧链条且均匀分布的若干金属杆组成,顶料机构具体为顶料轮7,所述顶料轮7表面有若干分布均匀的凸齿71,凸齿71宽度小于两相邻金属杆的宽度,顶料轮7配置有电机驱动,顶料轮7与第一输送链21末端的下行面啮合联动,即顶料轮7与第一输送链21同步联动,当第一输送链21上粘附的鳗鱼片随之反向下行时,经过顶料轮7时会被凸齿71顶落,从而反向落入第二输送链21上。

过渡机构3为弧形输送链,该机构主要为过渡段,将烤制机构与蒸煮、施油机构分隔成平行的两行,有效减少占地长度。过渡机构3可便于人工对烤制完成的鳗鱼进行除杂,由于鳗鱼在烤制过程中,有皮质或肉质碳化并粘附在输送链上,久而久之,新的鳗鱼片在烤制过程中容易粘附碳化后的杂质,因此,操作工人可以在过渡机构3上对所经过的鳗鱼片进行观察,并采用镊子等工具及时挑除杂质,所挑除的杂质可以直接扔入过渡机构3下方的清洗槽31中。另外,清洗槽31中设有若干喷淋头32,喷淋头32方向朝向过渡机构3,当设备停止加工生产后,通过喷淋头32对过渡机构3进行清洗,喷淋头32优选接入纯净水进行清洗,则更加卫生。

施油机构具体包括复烤段5与酱油槽6,所述酱油槽6中配置有输送网带60,酱油槽6上方配置有滚轮61与吹气管路62,输送网带60的前进方向需先经过滚轮61,再经过吹气管路62。其中,滚轮61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压片611,输送网带60呈v型,滚轮61位于输送网带60中部的上方,滚轮61配置有电机驱动,酱油槽6中具有一定量的酱油,当鳗鱼片进入输送网带60时,会浸入酱油中,在滚轮61的压制下,特别是在压片611的压榨下,酱油会更容易渗入鳗鱼肉中,而后鳗鱼片通过输送网带60输送上行离开酱油液面时,吹气管路6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吹气孔,会对鳗鱼皮表面所附带的酱油珠吹落,避免鳗鱼经过施油后表面过于湿润,而后才能复烤,吹干鳗鱼片表面酱油有利于避免复烤时酱油凝结影响品质。

蒸煮机构4具体为蒸煮箱,蒸煮机构4配置有第三输送链41,蒸煮机构4连接有蒸汽管道42,可将锅炉蒸汽通过蒸汽管道42引入蒸煮机构4中,对鳗鱼片进行蒸煮,使其熟透并软化,便于后序施油提升风味。

复烤段5配置有第四输送链51,第三输送链41与第四输送链51对接,第四输送链51与输送网带60对接,鳗鱼片经过蒸煮机构4后会完全煮熟并软化,需先经过复烤再进入酱油槽中施油,这样能够更容易入味,多组施油机构正是利用反复的施油及复烤,使酱油能完成渗入鳗鱼片中融为一体,使其风味更佳。

烤皮机构1、烤肉机构2以及复烤段5均为内部设有若干炉头的烤箱,且各烤箱上方均有排烟管道8,该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现有的烤鳗设备大多都是采用这种结构,本发明的烤鳗生产线上,所有炉头均采用液化气炉头,通过明火烤制,则产品风味更佳。

本发明还包括散热机构9,所述散热机构9中配置有第五输送链91与末组施油机构对接,第五输送链91倾斜向上延伸贯穿散热机构9,散热机构9为防尘通道,且散热机构9上方连接排气管道90。当鳗鱼经过多次施油与复烤后,产品完全入味成为成品,则通过第五输送链91向上爬坡,在爬坡过程中进行散热,而后便可以直接进入包装线上进行成品包装。

应当理解的是,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