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灵芝为主料的四季茶饮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61567发布日期:2020-08-25 18:4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灵芝为主料的四季茶饮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以灵芝为主料的四季茶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灵芝茶的制作,以下的专利进行了披露:cn109511749a披露了一种灵芝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配比,取茶叶70-80份、灵芝40-50份、红枣5-10份、银耳10-15份,枸杞5-10份为原材料,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红枣、银耳和枸杞分别粉碎,过80-100目筛;步骤二:将茶叶和灵芝粉碎,过60-80目筛,加入温度为20-35℃的水,粉料与水的比例为1-1.5:1-2.5g/ml,进行超声波破壁处理得到混合料浆料,超声波频率为2.2万-2.4万赫兹;步骤三:将步骤一粉碎后的粉加入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料浆料中,以40-50赫兹的频率进行超声波处理10-15分钟;步骤四:向步骤三得到的混合酱料加入10-20份纤维素梅,控制温度为28-30℃,调节ph值为5-5.8,反应6-8小时;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混合液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步骤六:将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灵芝茶,装入茶叶泡袋中。以上的灵芝茶,是以茶叶和灵芝为原料制作的,并未按照季节的特点和更替选用适于不同季节饮用的茶饮。而四季除了温度不同,特点也不同。比如,春季,人体阳气向上向外疏发;故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当其季节、相应脏腑主事,而感于时邪。因此在不同的季节,所饮的茶配方不应相同。除此之外,若以灵芝为原料制备灵芝茶,其口感较苦,不能被人们愉悦的接受;另外灵芝茶颜色较淡,并且会有浑浊产生,外观亟待改进;以上的问题也较难解决。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灵芝为主料的四季茶的制备方法;该灵芝茶在保留了灵芝中灵芝三萜这种活性成分的同时,消除了苦涩味儿,通过引入朱红栓菌,改善了灵芝茶的汤色,使其颜色呈现出金黄色,外观漂亮;除此之外,本发明还解决了灵芝茶浑浊的问题,也是通过引入朱红栓菌这一原料来实现的,加入了朱红栓菌的灵芝茶,不仅汤色金黄漂亮,而且还消除了浑浊,大大改善了灵芝茶的感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的:一种以灵芝为主料的四季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一)、春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灵芝、桑黄、朱红栓菌、茉莉花、柠檬干、甜叶菊、陈皮、薄荷、西青果,摘净并去杂,分别烘干;步骤2:s1:取茯苓,加入蒸馏水,使茯苓充分的浸润蒸馏水;s2:装袋密封,静置,高热高压下蒸制,冷却后烘干;s3:取黄芪,去杂,切碎,加入蒸馏水,搅拌,按s2步骤操作;步骤2中,若将茯苓与黄芪直接粉碎作为袋泡茶的原料,其中的活性成分溶出较少,对人体效果甚微;因此,本发明中发明人将茯苓与黄芪作如上的处理,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茯苓与黄芪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溶出率,提高两者对人体的有益作用,达到健脾、补中益气的目的;步骤3:取步骤1、2中的原料,混合均匀;步骤4:将步骤3中的原料粉碎,超高压处理,在超净条件下将成品分装;(二)、灵芝夏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灵芝、桑黄、朱红栓菌、白菊花、柠檬、甜叶菊、金银花、白扁豆、西青果、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烘干;步骤2~4:按照(一)中的步骤2~4的方法执行(二)中步骤2~4;(三)、灵芝秋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灵芝、桑黄、朱红栓菌、桂花、柠檬干、甜叶菊、麦冬、百合、西青果、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烘干;步骤2~4:按照(一)中的步骤2~4的方法执行(三)中步骤2~4;(四)、灵芝冬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灵芝、桑黄、朱红栓菌,红枣干、柠檬、甜叶菊、高良姜、龙眼肉、枸杞、西青果、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烘干;步骤2~5:执行(一)中步骤2的s1、s2操作;s3中:取高良姜,去杂,切碎,按s2步骤操作;s4中:取党参,去杂,切碎,加入蒸馏水,搅拌,按s2步骤操作;步骤2~4的方法同(一)中步骤2~4。优选的,(一)、春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35~40份灵芝、35~40份桑黄、35~40份朱红栓菌、25~30份茉莉花、25~30份柠檬干、25~30份甜叶菊、30~35份陈皮、30~35份薄荷、30~35份西青果,摘净并去杂,分别烘干;步骤2:s1:取茯苓,加入占茯苓重量45~50%的蒸馏水,搅拌15~20min,使茯苓充分的浸润蒸馏水;s2:装袋密封,静置2~4h,120℃下高压下蒸制20~30min,冷却至70~80℃后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18%;s3:取黄芪,去杂,切碎,加入占黄芪重量45~50%的蒸馏水,搅拌15~20min,然后按s2步骤操作;步骤3:取步骤1、2中的原料,混合均匀;步骤4:将步骤3中的原料粉碎至80~130目,于450mpa下超高压处理10s,然后在超净条件下将成品分装。(二)、灵芝夏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30~35份灵芝、30~35份桑黄、30~35份朱红栓菌、25~30份白菊花、25~30份柠檬、25~30份甜叶菊、30~35份金银花、30~35份白扁豆、30~35份西青果、30~35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烘干;步骤2:s1:取茯苓,加入占茯苓重量45~50%的蒸馏水,搅拌15~20min,使茯苓充分的浸润蒸馏水;s2:装袋密封,静置2~4h,120℃下高压下蒸制20~30min,冷却至70~80℃后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18%;s3:取黄芪,去杂,切碎,加入占黄芪重量45~50%的蒸馏水,搅拌,15~20min,然后按s2步骤操作;步骤3:取步骤1、2中的原料,混合均匀;步骤4:将步骤3中的原料粉碎至80~130目,于450mpa下超高压处理10s,然后在超净条件下将成品分装。(三)、灵芝秋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35~40份灵芝、35~40份桑黄、35~40份朱红栓菌、25~30份桂花、25~30份柠檬干、25~30份甜叶菊、30~35份麦冬、30~35份百合、30~35份西青果、30~35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烘干;步骤2:s1:取茯苓,加入占茯苓重量45~50%的蒸馏水,搅拌15~20min,使茯苓充分的浸润蒸馏水;s2:装袋密封,静置2~4h,120℃下高压下蒸制20~30min,冷却至70~80℃后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18%;s3:取黄芪,去杂,切碎,加入占黄芪重量45~50%的蒸馏水,搅拌,15~20min,然后按s2步骤操作;步骤3:取步骤1、2中的原料,混合均匀;步骤4:将步骤3中的原料粉碎至80~130目,于450mpa下超高压处理10s,然后在超净条件下将成品分装。(四)、灵芝冬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35~40份灵芝、35~40份桑黄、35~40份朱红栓菌、30~35份红枣干、30~35份柠檬、30~35份甜叶菊、30~35份高良姜,25~30份党参、25~30份眼肉、25~30份枸杞、25~30份西青果、25~30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烘干;步骤2:s1:取茯苓,加入占茯苓重量45~50%的蒸馏水,搅拌15~20min,使茯苓充分的浸润蒸馏水;s2:装袋密封,静置2~4h,120℃下高压下蒸制20~30min,冷却至70~80℃后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18%;s3:取高良姜,去杂,切碎,然后按s2步骤操作;s4中:取党参,去杂,切碎,然后按s2步骤操作;步骤3:在190~200℃的条件下炒制去杂的无核红枣干,炒制时间为3~5min;步骤4:取步骤1、2、3中的原料,混合均匀;步骤5:将步骤4中的原料粉碎至80~130目,于450mpa下超高压处理10s,然后在超净条件下将成品分装。优选的,步骤1中,于50~70℃下烘干6~8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2-~15%。步骤1中,烘干采用30~40转/分钟的低速旋转烘干设备。将成品分装时采用无纺布过滤茶袋作为包装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了适于不同季节且口感不同的灵芝茶,实现对人体的细化保健;(2)材料经过细微粉碎,营养物质容易浸出,茶多酚、多糖类、三萜类、黄酮类等物质丰富,保健作用进一步强化;(3)改善了灵芝的口感,使灵芝的苦味明显得到消减,具体是通过引入了甜叶菊和柠檬酸这两种原料,消除了灵芝茶中灵芝所带来的苦涩味儿,并且还仍然保留了灵芝三萜这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4)通过引入朱红栓菌这种原料,不仅改善了灵芝茶色泽淡的特点,还消除了灵芝茶本身的浑浊,使得灵芝茶呈现出漂亮的金黄色,并且无浑浊,颜色透亮,更容易让人愉快的接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a的春茶冲泡三次之后的图片;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a的夏茶冲泡五分钟之后的图片;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a的秋茶冲泡五分钟之后的图片;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a的冬茶冲泡五分钟之后的图片;图5为本发明的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以及对照例中的茶的成品照片;图6为加入朱红栓菌与加入了朱红栓菌的茶的照片;图7为未加入朱红菌栓的灵芝春茶与加入了朱红栓菌的灵芝春茶的外观对比图;图8为加入了朱红栓菌的袋泡茶成品照片;图9为未加入朱红栓菌的袋泡茶的成品照片;图10为未加入朱红栓菌的灵芝秋茶冲泡之后的图片;图11为灵芝原料中灵芝三萜类的色谱图;图12为灵芝成品茶中灵芝三萜类的色谱检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a春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38份灵芝、38份桑黄、38份朱红栓菌、26份茉莉花、26份柠檬干、26份甜叶菊、32份陈皮、32份薄荷、32份西青果,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左右,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3%左右;步骤2:s1:取茯苓,加入占茯苓重量45%左右的蒸馏水,搅拌20min,使茯苓充分的浸润蒸馏水;s2:装袋密封,静置3h,120℃下高压下蒸制25min,冷却至75℃后采用低速旋转烘干设备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6%左右;s3:取黄芪,去杂,切碎,加入占黄芪重量48%左右的蒸馏水,搅拌18min,然后按s2步骤操作;步骤3:取步骤1、2中的原料,混合均匀;步骤4:将步骤3中的原料粉碎至120目左右,于450mpa下超高压处理10s,然后在超净条件下将成品分装。实施例1b步骤1:取35份灵芝、37份桑黄、36份朱红栓菌、28份茉莉花、27份柠檬干、26份甜叶菊、33份陈皮、34份薄荷、33份西青果,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左右,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3%左右;其余步骤及条件同实施例1a;实施例1c步骤1:取38份灵芝、37份桑黄、38份朱红栓菌、26份茉莉花、26份柠檬干、26份甜叶菊、32份陈皮、32份薄荷、32份西青果,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左右,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3%左右;其余步骤及条件同实施例1a。实施例2a灵芝夏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32份灵芝、32份桑黄、32份朱红栓菌、28份白菊花、28份柠檬、28份甜叶菊、32份金银花、32份白扁豆、32份西青果、32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4%左右;步骤2:s1:取茯苓,加入占茯苓重量45%的蒸馏水,搅拌18min,使茯苓充分的浸润蒸馏水;s2:装袋密封,静置3h,120℃下高压下蒸制25min,冷却至75℃后采用低速旋转烘干设备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6%左右;s3:取黄芪,去杂,切碎,加入占黄芪重量45~50%的蒸馏水,搅拌,18min,然后按s2步骤操作;步骤3:取步骤1、2中的原料,混合均匀;步骤4:将步骤3中的原料粉碎至120目,于450mpa下超高压处理10s,然后在超净条件下将成品分装。实施例2b步骤1:取30份灵芝、32份桑黄、34份朱红栓菌、26份白菊花、27份柠檬、26份甜叶菊、31份金银花、31份白扁豆、31份西青果、30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4%左右;实施例2c步骤1:取33份灵芝、34份桑黄、32份朱红栓菌、26份白菊花、25份柠檬、27份甜叶菊、34份金银花、33份白扁豆、34份西青果、33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4%左右。实施例3灵芝秋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38份灵芝、37份桑黄、39份朱红栓菌、28份桂花、27份柠檬干、26份甜叶菊、32份麦冬、34份百合、33份西青果、33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4%左右;步骤2:s1:取茯苓,加入占茯苓重量48%的蒸馏水,搅拌18min,使茯苓充分的浸润蒸馏水;s2:装袋密封,静置3h,120℃下高压下蒸制25min,冷却至75℃后采用低速旋转烘干设备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6%左右;s3:取黄芪,去杂,切碎,加入占黄芪重量48%的蒸馏水,搅拌,18min,然后按s2步骤操作;步骤3:取步骤1、2中的原料,混合均匀;步骤4:将步骤3中的原料粉碎至130目左右,于450mpa下超高压处理10s,然后在超净条件下将成品分装。实施例3b步骤1:取35份灵芝、36份桑黄、36份朱红栓菌、26份桂花、26份柠檬干、27份甜叶菊、31份麦冬、31份百合、32份西青果、34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4%左右。实施例3c步骤1:取36份灵芝、39份桑黄、38份朱红栓菌、29份桂花、29份柠檬干、28份甜叶菊、33份麦冬、34份百合、34份西青果、34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4%左右。实施例4灵芝冬茶的制作过程如下:步骤1:取38份灵芝、36份桑黄、37份朱红栓菌、33份红枣干、32份柠檬、32份甜叶菊、32份高良姜,28份党参、28份眼肉、28份枸杞、28份西青果、280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3%左右;步骤2:s1:取茯苓,加入占茯苓重量48%的蒸馏水,搅拌16min,使茯苓充分的浸润蒸馏水;s2:装袋密封,静置3h,120℃下高压下蒸制25min,冷却至75℃后采用低速旋转烘干设备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7%左右;s3:取高良姜,去杂,切碎,加入占高良姜重量48%的蒸馏水,搅拌18min,然后按s2步骤操作;s4中:取党参,去杂,切碎,然后按s2步骤操作;步骤3:在190~200℃的条件下炒制去杂的无核红枣干,炒制时间为4min左右,炒制后红枣干呈现出焦黄色;步骤4:取步骤1、2、3中的原料,混合均匀;步骤5:将步骤4中的原料粉碎至130目,于450mpa下超高压处理10s,然后在超净条件下将成品分装。实施例4b步骤1:取35份灵芝、36份桑黄、35份朱红栓菌、30份红枣干、32份柠檬、31份甜叶菊、30份高良姜,25份党参、26份眼肉、25份枸杞、28份西青果、280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3%左右;实施例4c步骤1:取35份灵芝、36份桑黄、35份朱红栓菌、30份红枣干、30份柠檬、32份甜叶菊、30份高良姜,27份党参、28份眼肉、29份枸杞、29份西青果、280份陈皮,摘净并去杂,分别于60℃下烘干7小时,使原料含水量保持在13%左右。实施例5对实施例1a、实施例2a、实施例3、实施例4中的灵芝春茶、夏茶、秋茶、冬茶分别进行品尝和评价,具体如下:感官评定的指标:1色泽:液体清亮,较透明;可以有少量的悬浮菌膜,或者是少量的沉淀物;满分30分;2气味:有灵芝香味;酸甜适口,无其它异味;满分20分;3口感:有灵芝特有的味道,但无苦涩味,满分50分;4浑浊度:用“+”来表示,越浑浊,则“+”也越多;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5%,ph2.7~3.0,重金属含量符合gb11671标准;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100cfu/ml,大肠菌群≤6mpn/100ml,致病菌不得检出。表1各实施例中灵芝茶的感官评定表从以上表格中的描述或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各实施例的灵芝茶,不同具有季节特色的香型,汤色金黄清亮,口感醇厚,表现出微甜、无苦或微苦的特点。为了去除灵芝的苦涩味,本发明人做了大量的实验,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才得到本发明的配方,具体如下:对比例1a与实施例1a的不同在于,去掉甜叶菊;其余与实施例1a相同。对比例1b与实施例1a的不同在于,去掉柠檬;其余与实施例1a相同。对比例1c与实施例1a的不同在于,将甜叶菊替换为3份的冰糖;其余与实施例1a相同。对比例1d与实施例1a的不同在于,将甜叶菊替换为3份的木糖醇;其余与实施例1a相同。对比例1e与实施例1a的不同在于,将柠檬替换为3份的苹果酸;其余与实施例1a相同。对比例2a与实施例2a的不同在于,去掉甜叶菊;其余与实施例2a相同。对比例2b与实施例2a的不同在于,去掉柠檬;其余与实施例2a相同。对比例2c与实施例2a的不同在于,将甜叶菊替换为3份的冰糖;其余与实施例2a相同。对比例2d与实施例2a的不同在于,将甜叶菊替换为3份的木糖醇;其余与实施例2a相同。对比例2e与实施例2a的不同在于,将柠檬替换为3份的苹果酸;其余与实施例2a相同。对比例3a与实施例3a的不同在于,去掉甜叶菊;其余与实施例3a相同。对比例3b与实施例3a的不同在于,去掉柠檬;其余与实施例3a相同。对比例3c与实施例3a的不同在于,将甜叶菊替换为3份的冰糖;其余与实施例3a相同。对比例3d与实施例3a的不同在于,将甜叶菊替换为3份的木糖醇;其余与实施例3a相同。对比例3e与实施例3a的不同在于,将柠檬替换为3份的苹果酸;其余与实施例3a相同。对比例4a与实施例4a的不同在于,去掉甜叶菊;其余与实施例4a相同。对比例4b与实施例4a的不同在于,去掉柠檬;其余与实施例4a相同。对比例4c与实施例4a的不同在于,将甜叶菊替换为3份的冰糖;其余与实施例4a相同。对比例4d与实施例4a的不同在于,将甜叶菊替换为3份的木糖醇;其余与实施例4a相同。对比例4e与实施例4a的不同在于,将柠檬替换为3份的苹果酸;其余与实施例4a相同。表2对比例中灵芝茶的口感评价表从以上表格中的关于口感的描述可以看出,对比例1a、2a、3a、4a中的四季灵芝春茶的口感带酸,苦涩味严重,而上述的对比例中未采用柠檬酸,这说明柠檬酸在春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掩盖或者是压住灵芝的苦涩味儿,具体的作用机理未知,但是本发明人通过以上的对比以及大量的实验,发现柠檬酸与甜叶菊能共同掩盖或者是消除灵芝的苦涩味儿。其它的对比例中,若是仅采用甜叶菊未采用柠檬(对比例1b、2b、3b、4b)其结果是,苦涩味仍然无法消除或者是掩盖;若是采用甜叶菊和其它的酸比如苹果酸(对比例1e、2e、3e、4e),其结果仍然不理想,产品依然带有苦涩味;若是采用柠檬酸与其它的甜味剂比如冰糖、木糖醇(对比例1c、1d、2c、2d、3c、3d、4c、4d),结果表明,产品仍然带有苦涩味儿。甜叶菊本身是一种中草药,菊科甜叶菊的叶,具有生津止渴、疏散风热、降血压、平肝明目的功效,在食品领域中常被用作甜味剂。一般来说,掩盖食品或药品的苦味或涩味多采用矫味剂,改善或屏蔽药物或食物不良气味,使食用者难以察觉食品或药物的强烈苦味。矫味剂一般有甜味剂(如各种糖醇类)、芳香剂(如人工合成香料等)、泡腾剂(如各种泡腾片等)。虽然甜味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苦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于部分具有苦涩味儿的食物来说,单用甜味剂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掩盖或消除灵芝的苦涩味儿,本发明人尝试了多种方法,比如加入甜味剂糖醇类,收效甚微。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创造性的将甜叶菊与柠檬酸共同用于灵芝茶的制备中,可获得口感佳、无苦涩味(或者是说基本上无苦涩味儿)的灵芝茶,这一特点是无法预料到的。而且本发明人也检索了大量的文献,发现鲜有将甜叶菊应用在掩盖或者是消除苦涩味尤其是消除灵芝苦涩味儿中的文献。在本发明的灵芝茶中,辅以其它的原料,很好的利用了灵芝这种提高人体免疫力功效的原料,又能根据四季的时令季节与人体气血运行的特点,及时补中益气,对人体带来裨益,并且其口感佳,消除或掩盖了灵芝本身的苦涩味道,让人能愉快的接受。关于消除苦涩味儿之后的灵芝茶,本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了探讨,防止以牺牲灵芝三萜等活性成分来消除灵芝茶的苦涩味儿,通过hplc图11、12(检测的条件均相同)来比较,灵芝茶中灵芝三萜的含量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并且通过分析本发明的工艺,也并未采用对灵芝产生足以破坏其中活性成分的工艺,因此,本发明中的甜叶菊与柠檬酸消除灵芝茶中苦涩味儿的原理大约是对苦涩味儿起掩盖或包埋的作用。从附图1~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春茶在经过三次冲泡之后,汤色依然呈现出淡黄色,色泽明亮,耐冲泡性强;图2中夏茶颜色比图1中经过三次冲泡的春茶颜色略深,比较符合茶的汤色;秋花的颜色又较夏茶的颜色深,冬茶的颜色呈明黄色;图1~4中的茶颜色均较透亮且基本上无沉淀和浑浊,外观色泽佳,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本发明人创造性的将朱红栓菌加入到灵芝茶中,明显的改善了灵芝茶的汤色及耐冲泡性能,见附图6。朱红栓菌,扁半球形、扁平、无柄、新鲜时肉质松软,干后变为木栓质。菌盖直径2~11cm,厚0.5~1cm,表面橙色至红色,后期稍褪色,变暗,无环纹,有细绒毛或无毛,稍有皱纹。全菌含朱砂菌酸、朱砂菌素、朱红栓菌(tramesanguin)等。主要是用于治疗痈疽疮疖、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诸症。从附图7可以看出,未加入朱红栓菌的灵芝茶,其冲泡之后,颜色较浅;而加入了朱红栓菌的茶,颜色呈现亮红色,且茶的汤色清亮;附图8是加入了朱红栓菌的袋泡茶成品照片;附图9是未加入朱红栓菌的袋泡茶的成品照片;附图10中,未加入朱红栓菌的灵芝秋茶冲泡之后的图片(即附图5中的对照的样品),从图中茶的颜色来看,较浅,而且茶汤中呈现出絮状的悬浮物,茶汤较混浊,而同比之下,图3中,加入了朱红栓菌之后的秋茶,花的颜色呈金黄色,且茶汤的颜色清亮,无悬浮物,无浑浊产生。这充分说明了,加入了朱红栓菌的灵芝茶,其颜色呈现出明亮的金黄色,而且朱红栓菌本身具有特有的绒状结构,有利于提高浸泡茶汤的明亮度;本发明人在实验的过程中,本意是将朱红栓菌应用于灵芝茶,改善茶的颜色,使其颜色更加漂亮,但是意外的发现朱红栓菌在消除灵芝茶汤色中的浑浊或悬浮物方面,作用显著。本发明人对各样品的透光率进行了检测,对照1、2、3、4与实施例1a、2a、3a、4a相对应,其不同仅在于未加入朱红栓菌,其余和与实施例1a、2a、3a、4a完全相同,具体的结果如下:表3实施例与各对照例的灵芝茶冲泡后的透光率比较透光率%透光率%实施例1a97.64对照172.18实施例2a95.86对照270.36实施例3a95.15对照371.05实施例4a94.32对照470.39透光率测量方法:将各样品中冲泡的茶(每1袋冲泡250ml,一次冲泡,且冲泡后5min进行检测)倒入1cm比色皿中,以蒸馏水为参比,于680nm处测透光率;通过比较颜色,实施例1a中的春茶,较对照1中的淡黄色要深,实施例1a中的春茶,呈现出清亮的黄;实施例2a中的夏茶,颜色较实施例1a要深,这是因为夏茶与春茶的配方有区别,从而导致了两者颜色上的变化;而实施例3a中的颜色较实施例2a要深,呈现出略带棕的黄色;实施例4a中的冬茶,又呈现出较实施例2a略浅的颜色。各对照例的茶的颜色均较浅。从外观上看,各对照例中的灵芝茶均呈现出浑浊的状态,本发明人以透明玻璃杯盛放泡好的茶,并且在茶杯后放一张有字的白纸,通过观察茶杯后白纸上的字,发现透过对照例中的各茶杯看白纸上的字并不很清楚。进一步的,本发明人测定了透光率,发现对照例中的灵芝茶的透光率远远不如实施例。所以结合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1、2、3、4较实施例1a、2a、3a、4a中的透光率要差很多,结合附图与上述表格中的数据,这印证了各对照例中的灵芝茶悬浮物含量要高于其所对应的实施例,也充分说明了朱红栓菌在消除灵芝茶中悬浮物方面作用显著。本发明人通过检索,并未发现有将朱红栓菌用于消除茶中沉淀这一方面的专利文献或期刊文献中的记载;分析原因,可能是与朱红栓菌绒毛状或絮状的结构有关,其具有吸附或者是消除茶中浑浊或悬浮物的功能。且朱红栓菌是一种抗肿瘤的菌类,对人体并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功效在于清热解毒,作为悬浮物消除原料加入,会避免一些其它消除悬浮物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所产生的副作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