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枞菌蘑菇酱的制备工艺及其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1690发布日期:2020-10-17 02:0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鸡枞菌蘑菇酱的制备工艺及其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酱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鸡枞菌蘑菇酱的制备工艺及其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鸡枞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枞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这种菌本来是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南方省市的森林中才有。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鸡枞西南、东南几省江西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采用鸡枞菌制成的蘑菇酱不仅口感鲜美,且营养丰富。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鸡枞菌蘑菇酱的制备过程中,对其炒制时主要通过类搅拌桨结构对其进行翻炒,此翻炒方式具有以下缺陷:

(1)螺旋桨对锅内进行搅拌时,搅拌桨形成一个横向搅拌的平面,而无法对对酱料进行纵向平面的搅拌,从而使得酱料搅拌不均匀,进而导致酱料受热不均匀,影响酱料的整体口感,且位于搅拌桨死角区域的酱料,容易在高温下发生粘连、结块,最终影响酱料的品质;

(2)传统搅拌和翻炒装置,仅能对酱料进行混匀和翻炒,无法对一些结块的酱料进行打散,并且无法对在酱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对一些较大颗粒进行揉压粉碎,从而影响了酱料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鸡枞菌蘑菇酱的制备工艺及其制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炒制设备中无法纵向搅拌酱料和无法在搅拌时揉压和打散酱料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鸡枞菌蘑菇酱的制备装置,包括底座和炒锅,所述炒锅通过仿颠勺组件安装在底座上,且在所述炒锅的内部安装有驱动旋转轴,在所述驱动旋转轴上安装有翻炒酱料的翻铲齿组件;

所述翻铲齿组件包括若干个成圆周方向安装于所述驱动旋转轴底端的倒t形铲片,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倒t形铲片之间设置有所述正t形导流片,所述正t形导流片的里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旋转轴上,且所述正t形导流片和倒t形铲片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将底部酱料置换至顶端的半封闭u形腔道,在所述正t形导流片上转动安装有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并用于打散酱料的散料齿,在所述散料齿上设有用于拨动酱料的波形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散料齿的顶端通过限位滑动杆活动安装在所述正t形导流片上,在所述散料齿的底端安装有揉搓头,在所述散料齿的内部设有用于使所述散料齿向下以揉压酱料的气压腔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气压腔体的底部通过复位件与所述限位滑动杆连接,在所述限位滑动杆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气压腔体内部气压的气压控制管,所述气压控制管的一端延伸至外界并与外界气泵设备连接,所述气压控制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压腔体并与所述气压腔体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气压腔体的侧边安装有用于在气压作用下打开并向酱料内喷射气体的气压开关,且所述气压开关的开启气压远大于使所述散料齿在所述限位滑动杆滑动的气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气压开关包括多个可拼接成圆锥体的合拢体、以及用于束缚所有合拢体的弹性套件,且所述合拢体上设有用于嵌套所述弹性套件的卡接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仿颠勺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于所述底座之上的环形永磁体,在所述环形永磁体活动安装有锥形基座,且所述锥形基座的边缘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环形永磁体连接,所述炒锅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锥形基座的顶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锥形基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向珠,所述炒锅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转向凹槽嵌套在所述转向珠上,所述转向珠的底端通过花形晃动弹片与所述炒锅底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炒锅的边缘固定安装有铰接座,且在所述驱动旋转轴顶部通过自由转动的环箍安装有多个顶勾,每个所述顶勾均对应一个铰接座,且每个顶勾和铰接座之间均通过伸缩弹簧连接,在所述每条伸缩弹簧上均顺次安装有多个自由摆动的摆杆,且在所述摆杆的末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底部通过悬绳固定安装有摆球,所述摆杆、配重块以及通过悬绳连接的摆球均为食品级不锈钢材质。

另外,本发明还包括一种鸡枞菌蘑菇酱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炒锅加热至预热温度将酱料从正t形导流片与倒t形铲片之间的缝隙中呈连续状加入;

s200、缓慢升高炒锅内的温度,并通过电驱动使得酱料在多个半封闭u型腔到内循环运动,在循环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散料齿对酱料内的结块进行打散,持续对酱料进行加热;

s300、通过调整气压腔体的内部气压使得揉搓头上下往复运动对酱料进行揉压操作,加速酱料内部的反应,直至酱料成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进行灌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步骤s300中还包括对酱料的香薰,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为:

将香料加温并粉碎至粉尘状,继续对香料进行加热,将香料加热至香脆而不糊的状态;

通过空压机以持续的高压冲击经过加热后的香料,并将冲击后包含香料粉末的高压空气注入炒锅内对酱料进行持续性的香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若干个连续且相通的半封闭u形腔道,使酱料作近似蛇形的循环运动,从而酱料在保持横向平面运动的同时,进行纵向平面的运动;酱料的立体运动,有助于酱料受热更加均匀,同时,得益于半封闭u形腔道的设计,使得置换至顶部的酱料处在半开放的空间,能更多地与空气产生接触,产生反应;

(2)本发明在酱料的循环运动中利用散料齿打散酱料,避免粘连,可避免对某一区域重复打散,使打散更加均匀;并且通过对气压腔体的气压进行控制,使散料齿末端的揉搓头向下运动,从而对颗粒进行粉碎,进而满足不同酱料颗粒的要求;并且通过气压开关,可将外界气体随着散料齿的转动而混合在酱料中,从而使得酱料更好地与空气接触,并且气流有助于带动散料齿对酱料进行拨动,有助于更加均匀地混合,且可将外界的特殊香气运输至气压腔体内,从而对酱料进行烟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翻铲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散料齿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气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护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转向珠和花形晃动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铰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制备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炒锅;3-仿颠勺组件;4-驱动旋转轴;5-翻铲齿组件;

201-铰接座;202-环箍;203-顶勾;204-伸缩弹簧;205-摆杆;206-配重块;207-摆球;

301-环形永磁体;302-锥形基座;303-复位弹簧;304-磁极变换体;305-控制磁铁;306-弹射弹簧;307-护板组件;308-转向珠,309-转向凹槽;310-花形晃动弹片;311-收缩凹槽;

501-倒t形铲片;502-正t形导流片;503-半封闭u形腔道;504-散料齿;505--波形凹槽;506-限位滑动杆;507-揉搓头;508-气压腔体;509-复位件;510-气压控制管;511-气压开关;512-限制角度转动件;

3071-收拢槽;3072-活动防溅板;3073-弹性气囊;3074-定形磁铁;3075-排斥磁铁;

5111-合拢体;5112-弹性套件;5113-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鸡枞菌蘑菇酱制备的自动炒制装置,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包括翻铲齿组件5和仿颠勺组件3。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特征,将结合附图1做进一步的论述。

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炒锅2,所述炒锅2通过仿颠勺组件3安装在底座1上,且在所述炒锅2的内部安装有驱动旋转轴4,在所述驱动旋转轴4上安装有翻炒酱料的翻铲齿组件5。

具体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翻铲齿组件5包括若干个成圆周方向地安装于所述驱动旋转轴4底端的倒t形铲片501,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倒t形铲片501之间设置有所述正t形导流片502,所述正t形导流片502的里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旋转轴4上,且所述正t形导流片502和倒t形铲片50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将底部酱料置换至顶端的半封闭u形腔道503,在所述正t形导流片502上转动安装有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并用于打散酱料的散料齿504,在所述散料齿504上设有用于拨动酱料的波形凹槽505。

进一步地,在所述散料齿504的顶端通过限位滑动杆506活动安装在所述正t形导流片502上,在所述散料齿504的底端安装有揉搓头507,在所述散料齿504的内部设有用于使所述散料齿305向下以揉压酱料的气压腔体508。

在所述气压腔体508的底部通过复位件509与所述限位滑动杆506连接,在所述限位滑动杆506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气压腔体508内部气压的气压控制管510,所述气压控制管510的一端延伸至外界并与外界气泵设备连接,所述气压控制管51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压腔体508并与所述气压腔体508连通。

在所述气压腔体508的侧边安装有用于在气压作用下打开并向酱料内喷射气体的气压开关511,且所述气压开关511的开启气压远大于使所述散料齿505在所述限位滑动杆506滑动的气压。

其中,所述气压开关511包括多个可拼接成圆锥体的合拢体5111、以及用于束缚所有合拢体5111的弹性套件5112,且所述合拢体5111上设有用于嵌套所述弹性套件5112的卡接槽5113。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酱料的炒制来说,如何使得内部酱料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对于提高酱料品质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炒制过程中,由于是按照规律进行的搅拌,因此会在实际的搅拌中形成特定的流动轨迹,该轨迹的形成会造成酱料的搅拌不均。

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用不规律的扰动方式来实现搅拌。在本发明中,如图7所示,在炒锅2的边缘固定安装有铰接座201,且在所述驱动旋转轴4顶部通过自由转动的环箍202安装有多个顶勾203,顶勾203通过环箍202的设置可以实现自由的转动,即顶勾不会随着驱动旋转轴4的转动而转动,每个所述顶勾202均对应一个铰接座201,且每个顶勾203和铰接座201之间均通过伸缩弹簧204连接。

当炒制装置发生颠勺或者翻铲动作时,此时锅体和驱动旋转轴之间会发生不规则的运动,由于颠勺和翻铲工作均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其不规则的运动转换为对酱料的搅动,从而使得酱料处于无规则的搅动中,提高酱料炒制的品质。

其具体的扰动方式为:

在所述每条伸缩弹簧204上均顺次安装有多个自由摆动的摆杆205,且在所述摆杆205的末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块206,所述配重块206的底部通过悬绳固定安装有摆球207,所述摆杆205、配重块206以及通过悬绳连接的摆球207均为食品级不锈钢材质。当有了搅动的动力之后,可以通过摆杆205、配重块206以及悬绳连接的摆球207来实现无规则的扰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制备装置,其主要的制备工艺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炒锅加热至预热温度将酱料从正t形导流片与倒t形铲片之间的缝隙中呈连续状加入;

结合上述制备装置,步骤s100中添加酱料的具体操作为:启动电机对驱动旋转轴进行驱动,驱动旋转轴带动正t形导流片与倒t形铲片,使酱料在多个半封闭u形腔道循环运动,通过酱料的立体运动使酱料受热更加均匀,且能与空气更多接触使其内部更好地发生化学反应;

s200、缓慢升高炒锅内的温度,并通过电驱动使得酱料在多个半封闭u型腔到内循环运动,在循环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散料齿对酱料内的结块进行打散,持续对酱料进行加热;

s300、启动散料齿的电机,通过散料齿在酱料的循环运动中全面对酱料内的结块等进行打散;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一定频率先增加气压腔体内部气压,再减小气压腔体内部气压,使得揉搓头上下往复运动,即可同时将酱料按压至倒t形铲片并加以旋转,完成人工炒制中的揉压操作,加速酱料内部的反应;

s300、通过调整气压腔体的内部气压使得揉搓头上下往复运动对酱料进行揉压操作,加速酱料内部的反应,直至酱料成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进行灌装。

在步骤s300中还包括对酱料的香薰,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为:

将香料加温并粉碎至粉尘状,继续对香料进行加热,将香料加热至香脆而不糊的状态;

通过空压机以持续的高压冲击经过加热后的香料,并将冲击后包含香料粉末的高压空气注入炒锅内对酱料进行持续性的香薰。

另外,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所述仿颠勺组件3包括固定安装在于所述底座1之上的环形永磁体301,在所述环形永磁体301活动安装有锥形基座302,且所述锥形基座302的边缘通过复位弹簧303与所述环形永磁体301连接,所述炒锅2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锥形基座302的顶端,且所述锥形基座302沿母线方向地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磁极变换体304,在所述炒锅2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吸附所述磁极变换体303使所述炒锅2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控制磁铁305,且所述控制磁铁305与所述磁极变换体304一一对应,所述控制磁铁305通过弹射弹簧306与所述磁极变换体304连接;

且所述炒锅2的边缘安装有用于防止酱料溅射的护板组件307。

所述护板组件307包括在所述炒锅2的锅壁内若干个收拢槽3071,且所述收拢槽3071与所述控制磁铁305一一对应,所述收拢槽3071可滑动地嵌套有用于防止酱料溅射处所述炒锅2的活动防溅板3072。

其中,所述活动防溅板3072的底端通过用于挤压所述活动防溅板3072使其弹出的弹性气囊3073与所述收拢槽3071连接,且所述弹性气囊3073的一侧贯穿所述炒锅2以及控制磁铁305与所述磁极变换体304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防溅板3072的底部内置有定形磁铁3074,且所述收拢槽3071的顶部内置有用于排斥所述定形磁铁3074使所述活动防溅板3072维持弹出状态的排斥磁铁3075。

为了进一步提高颠勺的效果,所述锥形基座3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向珠308,所述炒锅2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转向凹槽309嵌套在所述转向珠308上,所述转向珠308的底端通过花形晃动弹片310与所述炒锅2底部连接,所述花形晃动弹片310有若干个弧形弹片成中心对称地连接而成,且每一个弧形弹片之上设置有用于储存弹性势能的收缩凹槽311。

如上述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翻铲组件和仿颠勺组件具有部分功能上的重叠,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功能的重叠并不冲突,反而通过两者的重叠能够提高蘑菇酱等酱料的炒制效率。

上述仿颠勺装置的具体工作方式为通过改变不同方向上磁极变换体的磁性使得炒锅处于颠勺状态,使得酱料一直在颠勺过程中完成炒制,并在颠勺过程中触发活动防溅板进行挡料。

其具体的工作方式为:

通过倒t形铲片、501和正t形导流片502,使驱动轴4的周围空间分割成若干个连续且相通的半封闭u形腔道503,通过电机对驱动轴4进行旋转驱动,使得静止在锅内的酱料在若干个连续且相通的半封闭u形腔道503内循环转动;通过酱料作近似蛇形的循环运动,使得酱料在保持横向平面运动的同时,进行纵向平面的运动;酱料的立体运动,有助于酱料受热更加均匀,同时,得益于半封闭u形腔道503的设计,使得置换至顶部的酱料处在半开放的空间,能更多地与空气产生接触,获得更佳的口感。

通过酱料的蛇形循环运动,便于在每一个半封闭u形腔道304内对酱料进行打散处理,避免酱料粘连,并且在酱料蛇形运动的配合下,可以保证不重复对处在某一区域进行打散,从而对酱料进行均匀地循环打散;通过波形凹槽313特殊的形状,利用较为柔和的曲线代替传统叶片,以减小对酱料内部的颗粒进行破坏利用气压对酱料颗粒进行揉压,可以通过控制气压的大小对揉压的压力进行控制,从而以满足不同颗粒的程度。

通过控制磁铁305和磁极变换体304,使得炒锅2向一侧倾斜,并在环形永磁体301的吸引之下同时向一侧移动,使得酱料获得一个初速度,并在移动的路径中,通过改变控制磁铁305磁性,使得控制磁铁305和磁极变换体304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变成相互排斥的力,使得炒锅2边缘受到一个向上弹射的力,从而使得酱料被抛出;待酱料回落后,通过改变磁极变换体304的磁极方向,使得环形永磁体301与磁极变换体304之间产生排斥,从而使得锥形基座302向初始位置移动,完成炒锅2的复位过程,为下一次翻抛做准备。

其中,在翻抛过程中,控制磁铁305和磁极变换体304首先是相互靠近,这使得位于两者之间的弹性气囊3073的外侧被压缩,使得弹性气囊3073的内侧膨胀,对活动防溅板3072形成向上挤压的力,从而使得活动防溅板3072向外侧滑动,直至活动防溅板3072不能再在收拢槽3071滑动为止,此时定形磁铁3074位于排斥磁铁3075上方,且两者的距离较为接近,使得两者之间的排斥作用力达到最大,通过此排斥力防止活动防溅板3072向下滑动,而当炒锅2向另一侧运动时,由于炒锅2向另一侧倾斜,使得此处弹性气囊3073进一步被拉伸,弹性气囊3073内气压进一步降低,使得活动防溅板3072向下运动而复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转向凹槽309、转向珠308等活动连接装置在翻铲齿组件5和仿颠勺组件3中具有区别的作用及效果:

(1)、在翻铲齿组件5中,通过花形晃动弹片310对炒锅2进行柔性支撑,当人工晃动锅体时,花形晃动弹片310通过收缩凹槽311发生形变以储存弹性势能,可在操作人托收后,依靠自身的弹性作用,使得炒锅2发生晃动进而震荡酱料,通过这种震荡可在无完整的颠勺组件3的作用下,有效避免酱料发生粘锅同时增进搅拌效果;

(2)、在仿颠勺组件3,转向凹槽309、转向珠308通过互相嵌套,使得炒锅2可向每一个磁极变换体304的方向发生侧转,以满足后续功能的展开,同时,炒锅2需要不断发生侧倾和弹射过程,炒锅2自身的剧烈运动,将不可避免地对其活动连接的转向凹槽309、转向珠308造成伤害,而通过花形晃动弹片310可有效起到缓冲作用,以延长连接部件的寿命。

翻铲齿组件5和仿颠勺组件3的核心思想在于:

通过翻铲齿组件5提供酱料一个具有立体效果的循环运动路径,并在此过程对酱料进行打散以及揉压等操作,可避免翻炒不均匀,打散不全面,揉压区域重复等问题,并在此立体的循环运动过程中,使酱料的各个部分均与空气接触,能让酱料更好地完成自身化学反应。

仿颠勺组件3在翻铲齿组件5的基础之上,能模拟人工使酱料翻抛至空中再承接的过程,其中,翻抛的一部分作用是使得酱料在锅内循环转动,这部分效果能更好地帮助翻铲齿组件5提高酱料翻炒速率,搅拌更加均匀,防止粘锅等,但仿颠勺组件3的侧重点在于,通过将酱料在空中的循环过程,增加了酱料移动的路径,增加了酱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且同时使得酱料较长运动的路径之中,可加快排除酱料中含有的油烟由于酱料加热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等物质。区别于一般颠勺的地方在于,通过周向设置多个磁极变换体304,仿颠勺组件3可向多个方向进行颠勺,且整个颠勺过程只需对磁极变换体304等结构进行控制,磁极变换体304、控制磁铁305有常见的电磁铁制作而成,无需人工控制,且可通过控制磁极变换体304、控制磁铁305,可调节酱料翻抛的高度,一次翻抛的时间等,完成在各个方向上翻抛的一次循环所需的时间,且通过护板组件307可自动对翻抛区域弹射活动防溅板3072,并至下一次翻抛时自动复位,极大降低了酱料的损失;通过炒锅2向一个方向侧倾后,且在侧向运动的过程中弹射酱料,使得酱料被弧线形抛出和落下,增进了酱料的运动路径,使酱料与空气接触更加充分,油烟排除更加彻底。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