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檰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68332发布日期:2020-09-11 20:5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降脂减肥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檰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檰,一种树,即杜仲;其皮折之,白丝相连,江南谓之檰。初生嫩叶可食,谓之檰芽。——《本草纲目》。

杜仲是我国特有树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南部各省,是传统中药材,其保健功效也很突出。据《本草纲目》记载,杜仲,入肝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虚,久服轻身耐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杜仲叶内的绿原酸、黄酮、桃叶珊瑚甙和京尼平甙酸等有效成分,具有降压,补肝肾等功效,而且是世界上最好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物,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还能吸收多余的胆固醇,因此,利用杜仲叶生产的保健品应运而生,杜仲茶就是其中之一。

常见的一般是以杜仲叶为原料生产的杜仲茶,但是对于杜仲皮的利用却不多见。杜仲树皮木质味辛涩,不易溶于水,直接泡茶口感极差,虽然具有多种保健药效功能,但不具备饮用价值。

并且在普通的制备杜仲茶的工艺中,所制得的茶叶香味不浓,苦涩味重,口感差,且茶叶“片茶少,末茶多”,因而不利于杜仲茶的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檰茶的制作方法,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步骤1:采集,根据采集季节,采集原料,檰的树皮;

步骤2:处理,将采集的原料去粗皮,清洗杂质,放阴凉通风处静置备用;

步骤3:备料,将处理好的原料进行粉碎、切丝、切条备用;

步骤4:湿度控制,将处理好的备料含水量控制在50%-80%之间;

步骤5:发酵,将准备好的备料放入发酵箱或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0℃-45℃之间,发酵12小时以上,根据备料粗细程度选择控制发酵的时间,以发酵物达到红褐色或黑褐色为准;常温或低温发酵,将发酵的半成品材料放通风阴凉处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自然发酵风干。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步骤1:采集,认15-20年年龄数,采集的树皮4-7月树末生长旺盛时期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步骤4:湿度控制,将发酵过的备料有结块的打散,均匀散开放通风阴凉处温度在20-30℃,放置12个小时以上,自然发酵阴干。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重复步骤4和步骤5多次。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步骤6:成品造粒、装袋。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在步骤5中,将发酵风干后的半成品加入液氮急速冷冻,研磨成粉末状,恢复常温并保持干燥。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采用杜仲粉末和糯米、米酒曲搅拌发酵,米酒曲添加量0.2%,杜仲粉末添加量6%,前发酵温度25℃5天,后发酵温度20℃15天,澄清过滤,灭菌装瓶。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发酵的方式,提取檰树皮中的有益成分,有效利用檰树皮,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茶的口感,提高降脂减肥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黄酮类化合物是杜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杜仲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杜仲相关产品的重要指标。杜仲传统以皮人药,然而杜仲皮的生长年限较长,一般10到20年才能剥皮,且剥皮后树易死亡。近代研究发现,它们含有苯丙素类化合物绿原酸、环烯醚菇类化合物桃叶珊瑚贰、木脂素类化合物松脂醇二葡萄甙、黄酮类物质、地普黄内脂、多糖等活性成分。杜仲作为我国珍贵的经济树种,应进行全面综合利用。

杜仲树皮,含有人体必需的8中氨基酸,15种矿物质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抗菌。

实施例1:

步骤1:采集,根据采集季节,认15-20年年龄数,采集的树皮4-7月树末生长旺盛时期进行,采集原料,檰的树皮。

步骤2:处理,将采集的原料去粗皮,清洗杂质,放阴凉通风处静置备用;

步骤3:备料,将处理好的原料进行粉碎、切丝、切条备用;

步骤4:湿度控制,将处理好的备料含水量控制在50%-80%之间,将发酵过的备料有结块的打散,均匀散开放通风阴凉处温度在20-30℃,放置12个小时以上,自然发酵阴干。

步骤5:发酵,将准备好的备料放入发酵箱或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0℃-45℃之间,发酵12小时以上,根据备料粗细程度选择控制发酵的时间,以发酵物达到红褐色或黑褐色为准;常温或低温发酵,将发酵的半成品材料放通风阴凉处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自然发酵风干。

重复步骤4和步骤5多次。

步骤6:成品造粒、装袋。

实施例2:

在步骤5中,将发酵风干后的半成品加入液氮急速冷冻,研磨成粉末状,恢复常温并保持干燥。

采用杜仲粉末和糯米、米酒曲搅拌发酵,米酒曲添加量0.2%,杜仲粉末添加量6%,前发酵温度25℃5天,后发酵温度20℃15天,澄清过滤,灭菌装瓶。

试验设定条件为:酒曲添加量0.4%,前发酵温度25℃发酵5天、后发酵温度20℃发酵周期15天,杜仲粉添加量分别为o%、2%、4%、6%和8%。发酵结束后测定酒精度和还原糖含量,分析不同杜仲粉添加址对酒精度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当添加量为2-6%时,还原糖呈上升趋势,酒精度呈下降趋势。说明杜仲中含有的活性成分绿原酸,对霉菌影响不大,淀粉转化糖,对酵母影响较大,在酵母受一致的情况下,发酵受到影响。添加量在6-8%时,还原糖呈下降局势,酒精度上升。由此表面,杜仲粉末添加量增加,绿原酸对杂菌有抑制作用大于对酵母菌的作用,因此还原糖降低。

通过上述实验表明,选取杜仲粉末添加量在8%比较适宜。

试验设定条件为:杜仲粉添加最8%,前发酵温度为25℃,发酵5天,后发酵温度20℃、发酵15天,酒曲添加量,分别为0.2%、0.3%、0.4%、0.5%和0.6%。发酵结束后测定其中洒精度和还原搪含量,分析不同洒曲添加量对酒精度和还原搪的影响。结果:酒曲添加量增加,还原糖下降,酒精度上升。这是因为酒曲添加增大,发酵速度越快,糖充分降解,生成较多酒精。当添加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再增加时,酒精度变化不大,因此0.3%的酒曲添加比较合适。

试验设定条件为:杜仲粉8%,酒曲添加0.3%,分别设置前发酵温度为15-20℃,20-25℃,25-30℃,发酵5天。结果:前发酵温度低于20摄氏度,酵母发酵缓慢。在25-30℃时,产品酒精度低,酸度最高,说明温度升高,杂菌生长较快,消耗较多的糖,生成较多的酸,因此20-25℃合适。

试验设定条件为:杜仲粉8%,酒曲添加0.3%,前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5天,后发酵温度为:10-15℃,20-25℃,25-30℃,发酵15天。测定酸度和酒精度。结果:随着后发酵的进行,当后发酵温度在10-15℃,后发酵缓慢,发酵周期长后,酸度较低。25-30℃,随温度上升,杂菌生长较快,产生挥发酸较多。因此,后发酵的温度控制在15-20℃。

感官评价

方法:随机选取10名身体健康、五官感觉正常、无过敏症、没有不良嗜好、年龄20-50岁人员,将实施例1中制的得的茶包,实施例2制得的茶饮品,分别均分成6份,并进行感官评价。感官评分标准见表1。

表1感官评分内容及评分标准

表2感官评分结果

由此可见,采用实施例2的方案会有较好的结果。

对于实施例1的方案,也能够被认可和接收。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