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控小龙虾脱壳成活率的营养学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9254发布日期:2020-12-08 15:0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调控小龙虾脱壳成活率的营养学饲料。
背景技术
:小龙虾,属甲壳纲,螯虾科,原螯虾属,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等特点,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尤其在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俨然已成为当地水产养殖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伴随网络经济的发展,小龙虾销售区域已经覆盖全国。随着小龙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问题也不断的凸显出来,特别是饲料营养和投喂不科学导致的水质恶化、疾病频发、死亡率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体产业的发展。小龙虾属杂食性动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摄食水草、死鱼及腐殖质等;人工养殖条件下,各种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饲料,均可作为小龙虾的人工饵料。目前,国内外对人工养殖小龙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殖模式、繁育技术及病害防治等方面,而对营养和饲料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目前生产中尚未实现小龙虾饲料的精准配制,而且投喂常规沉性颗粒配合饲料对于觅食能力较差的小龙虾而言,存在饲料利用率低和养殖成本偏高的问题,不利于小龙虾养殖效益的提高。小龙虾的生长是通过蜕壳(蜕皮间期、蜕皮前期、蜕皮期和蜕皮后期)来实现的,必须蜕掉体表的甲壳才能完成其突变性生长。脱壳间期小龙虾摄食旺盛,为生长积累营养物质,蜕皮前期停止摄食,完成脱皮之后开始摄食,并伴随互相残食的情况发生,因此脱壳成活率是小龙虾养殖效益的关键影响因素。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小龙虾的营养需求,促进小龙虾脱壳,提高成活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营养学调控小龙虾脱壳成活率的饲料,采用菌酶协同发酵植物原料和酶解动物蛋白源料技术,并添加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脱壳的功能性酶(植酸酶,提高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利用,有效地降解植酸盐,将植酸磷(六磷酸肌醇)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减少磷饲料的用量和磷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饲料中大分子物质利用效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并促进小龙虾快速脱壳,提高成活率。此外,本发明还从饲料生产工艺角度来克服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由于饲料生产过程中膨化机、深度调质器等会对饲料中大部分维生素、酶制剂等热敏性组分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传统包被或微胶囊技术会增加成本,且不能完全保证有效成分的活性,因此目前多采用后喷涂工艺,真空后喷涂工艺是绕开高温制粒工序,将易失活的营养物质喷涂到冷却后的成品颗粒饲料表面的工艺,并且可以将液体添加剂压入颗粒饲料内部,防止因表面摩擦剥离形成粉末造成的配方失真,保证了液体喷涂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但目前喷涂工艺均为一次性喷涂,特别是多种制剂后喷涂时,往往会考虑工艺繁杂程度和成本问题,而忽略多种制剂的喷涂次序对颗粒饲料营养成分的正向影响。本发明是根据酶制剂、维生素的喷涂工艺要求,结合它们对动物机体的作用机理,设定不同工艺参数,不同喷涂顺序和喷涂条件,采用多层次喷涂工艺,先喷涂维生素和植酸酶,再喷涂油脂,用于包裹维生素和植酸酶,这样的工艺能够使酶制剂的活性保持率几乎达到100%,维生素的活性保持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营养素的效价,这一工艺改进特别适用于小龙虾饲料,虽然增加了工艺的繁杂程度和加工成本,但对于小龙虾健康成长的影响是明显且超出预计的。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控小龙虾脱壳成活率的营养学方法,所述饲料由以下原料制成:豆粕200-450重量份、菜饼80-300重量份、鱼粉20-80重量份、洗米糠100-300重量份、面粉100-300重量份、大豆油10-80重量份、矿物质预混料10-30重量份、维生素预混料5-20重量份、磷脂5-30重量份、低聚壳糖5-20重量份、植酸酶5-20重量份、酶解昆虫粉20-40重量份和发酵料30-70重量份。所述饲料由以下原料制成:豆粕220-340重量份、菜饼100-280重量份、鱼粉30-70重量份、洗米糠120-280重量份、面粉160-290重量份、大豆油14-60重量份、矿物质预混料12-28重量份、维生素预混料6-18重量份、磷脂6-26重量份、低聚壳糖6-18重量份、植酸酶6-18重量份、酶解昆虫粉22-38重量份和发酵料35-65重量份。优选地,所述饲料由以下原料制成:豆粕230重量份、菜饼270重量份、鱼粉60重量份、洗米糠130重量份、面粉280重量份、大豆油18重量份、矿物质预混料26重量份、维生素预混料7重量份、磷脂24重量份、低聚壳糖7重量份、植酸酶17重量份、酶解昆虫粉36重量份和发酵料40重量份。优选地,所述饲料由以下原料制成:豆粕330重量份、菜饼120重量份、鱼粉38重量份、洗米糠260重量份、面粉170重量份、大豆油55重量份、矿物质预混料14重量份、维生素预混料17重量份、磷脂7重量份、低聚壳糖17重量份、植酸酶7重量份、酶解昆虫粉24重量份和发酵料60重量份。其中,所述发酵料的发酵底物由重量比为1-3:1-2:1-2的蒲公英、麸皮和橙粕组成;优选地,所述发酵底物各原料的重量比为4:3:3。所述橙粕的制备方法为:(1)蒸煮:将完整甜橙洗净对半切碎后,置于食盐水中煮制10-15分钟;其中,食盐添加比例为2~5%,温度为50-60℃,ph值为5.5-7.0;(2)压榨:将上述甜橙捞出并沥干水分,用螺旋压榨机压榨挤干,用粉碎机粉碎得橙粕。所述发酵料的制备方法为:(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发酵底物,并将发酵底物与水按照2:1的质量比充分混合,使发酵底物充分润透,在121℃温度下蒸汽灭菌30min后,冷却至室温;(2)按照发酵底物5%的质量比,向灭菌后的发酵底物中加入复合微生态制剂;(3)按照发酵底物1%的质量比,使用真空喷涂装置向添加有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发酵底物喷涂液体复合酶;(4)将步骤(3)得到的物料放入发酵装置中发酵56-96h,发酵温度控制在37-45℃。其中,该发酵装置设有单向排气阀,保证气体或其它东西只能排出,不能进入。优选地,将上述步骤(4)处理后的发酵料,在50℃下热风干燥16-20h,粉碎过60目筛后待用。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由质量比为:40-55:20-35:38-47:1的膨润土、麸皮、液态微生物、低聚壳糖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各原料的重量比为:52:26:40:1。其中,所述液态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酸杆菌和米曲霉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液态微生物由重量比例为18:6:3:1的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酸杆菌和米曲霉。其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液体复合酶为由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胃蛋白酶一种、两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液体复合酶由重量比例为3:5:7:9:13或4:6:8:8:11的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胃蛋白酶组成。所述酶解昆虫粉的制备方法为:(1)制备黑水虻粉:将黑水虻鲜虫置于于烘箱中干燥,其中,温度为40-55℃,干燥时间为36-48h,干燥后研碎待用;(2)酶解: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上述黑水虻粉,与水按照7:1的质量比充分混合润透,调节ph值为7-8,温度控制在30-40℃,继续按照质量分数1-3%加入复合酶制剂,反应时间为1.5-2h;其中液体复合酶为纤维素酶、β-甘露聚糖酶、果胶酶、木聚糖酶、胰酶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液体复合酶由重量比例为3:4:8:12:12的纤维素酶、β-甘露聚糖酶、果胶酶、木聚糖酶、胰酶组成。(3)过滤浓缩:经过滤布离心粗滤得到酶解液,再进行浓缩干燥,温度控制在70℃以内。为了更好的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饲料制备方法包括:(1)配料步骤:按照重量份数称取除维生素预混料、大豆油、植酸酶之外的其它原料,一并投入混合机,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30-60s;(2)制粒步骤:将步骤(1)混合均匀的物料投入制粒机中进行制粒,通过调节进风量来预冷却,让膨化腔温度降至45℃以下,保证细菌及酶活性;(3)后喷涂步骤:按照重量份数称取维生素预混料、大豆油和植酸酶,并喷涂到步骤(2)得到颗粒料上。所述步骤(3)具体为:先喷植酸酶和维生素预混料,调节极限真空值14mbar,温度控制在34℃,避免维生素膨化失活;再喷涂大豆油,调节极限真空值18mbar,温度控制在46℃,喷油时间4分钟,喷完之后静置15分钟。其中,所述步骤(3)具体为:先喷植酸酶和维生素预混料,调节极限真空值14mbar,温度控制在34℃,避免植酸酶和维生素膨化失活;再喷涂大豆油,调节极限真空值18mbar,温度控制在46℃,喷油时间4分钟,喷完之后静置15分钟,用于包裹植酸酶和维生素,避免在水中溶失。该后喷涂步骤,不仅能够避免植酸酶和维生素膨化失活及在水中溶失,还能有效提高植酸酶利用率,改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饲料采用菌酶协同发酵方法,不仅提高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饲料中大分子物质利用效率,如纤维素酶破坏甜橙细胞壁,生成的寡糖或单糖能为酵母菌合成菌体蛋白提供能量,还能进一步将大分子蛋白酶解成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将饲料原料体外预处理,提高消化吸收效率,进一步提高饲料品质;使用本发明饲料饲喂的小龙虾,肠道发育状况、成活率、增重率及饲料效率得到显著改善;此外,还结合多层次后喷涂工艺,通过营养手段调控小龙虾肠道健康发育对于推动小龙虾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本发明是以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酸杆菌和米曲霉混合发酵的方式,通过发酵产生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发酵产生的酶最大程度地破坏了橙粕细胞壁,有效降解了发酵橙粕中的多聚糖,释放橙粕中的营养物质,进而浓缩发酵原料的蛋白,同时还有效降解了抗营养因子,提高养分的消化利用率;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可以解除消化不良和便秘等,提高小龙虾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另外,黑水虻经过酶解可释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对小龙虾的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额外添加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胰酶等液体复合酶,可以有效弥补内源酶的不足,促进发酵底物纤维素和大分子蛋白物质的分解,进一步提高原料消化吸收效率,经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发酵料,酸溶蛋白含量高。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实施例1-饲料配方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控小龙虾脱壳成活率的营养学方法,所述饲料由以下原料制成:豆粕250重量份、菜饼200重量份、鱼粉50重量份、洗米糠180重量份、面粉230重量份、大豆油30重量份、矿物质预混料20重量份、维生素预混料10重量份、磷脂20重量份、低聚壳糖10重量份、植酸酶10重量份、酶解昆虫粉30重量份和发酵料50重量份。实施例2-饲料配方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控小龙虾脱壳成活率的营养学方法,所述饲料由以下原料制成:鱼粉290重量份、大米蛋白粉170重量份、酪蛋白20重量份、豆粕130重量份、高筋面粉100重量份、大豆油60重量份、矿物质预混料10重量份、维生素预混料10重量份、植酸酶5重量份和发酵料90重量份。实施例3饲料原料-橙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饲料原料,其制备方法如下:(1)蒸煮:将完整甜橙洗净对半切碎后,置于食盐水中煮制10-15分钟;其中,食盐添加比例为2~5%,温度为50-60℃,ph值为5.5-7.0;(2)压榨:将上述甜橙捞出并沥干水分,用螺旋压榨机压榨挤干,用粉碎机粉碎得橙粕。实施例4单一发酵型饲料原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一发酵型饲料原料,其制备方法如下:(1)蒸煮:将完整甜橙洗净对半切碎后,置于食盐水中煮制10-15分钟;其中,食盐添加比例为2-5%,温度为50-60℃,ph值为5.5-7.0;(2)压榨:将上述甜橙捞出并沥干水分,用螺旋压榨机压榨挤干,用粉碎机粉碎得橙粕;(3)发酵:a、按照2:1的质量比将橙粕与水充分混合,使橙粕充分润透,在121℃温度下蒸汽灭菌30min后,冷却至室温;b、按照发酵底物5%的质量比,向灭菌后的发酵底物中加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其中,复合微生态制剂由质量比为:55:20:43:1的膨润土、麸皮、液态微生物、低聚壳糖组成;液态微生物由重量比例为20:4:2:1的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酸杆菌和米曲霉组成;c、按照橙粕1%的质量比,使用真空喷涂装置向所述灭菌后的发酵底物喷涂液体复合酶;其中,液体复合酶由重量比例为3:5:7:9:13的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胃蛋白酶组成;d、将步骤c得到的物料,放入发酵装置中发酵60h,发酵温度控制在40℃,得到发酵型饲料原料。实施例5混合发酵型饲料原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发酵型饲料原料,其制备方法如下:(1)橙粕的处理a、蒸煮:将完整甜橙洗净对半切碎后,置于食盐水中煮制10-15分钟;其中,食盐添加比例为2-5%,温度为50-60℃,ph值为5.5-7.0;b、压榨:将上述甜橙捞出并沥干水分,用螺旋压榨机压榨挤干,用粉碎机粉碎得橙粕。(2)按照4:3:3或3:1:2的重量比称取发酵底物蒲公英、麸皮和橙粕,并将发酵底物与水按照2:1的质量比充分混合,使发酵底物充分润透,在121℃温度下蒸汽灭菌30min后,冷却至室温;(3)按照发酵底物总重量的5%,向灭菌后的发酵底物中加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其中,复合微生态制剂由质量比为:55:20:43:1的膨润土、麸皮、液态微生物、低聚壳糖组成;其中,液态微生物由重量比例为20:4:2:1的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德尔布有孢圆酵母和丁酸梭菌组成;(4)使用真空喷涂装置向灭菌后的发酵底物喷涂液体复合酶,液体复合酶占发酵底物总重量的1%;其中,液体复合酶由重量比例为3:5:7:9:13或4:6:8:8:11的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胃蛋白酶组成;(5)将步骤(4)得到的物料放入发酵装置中发酵56-96h,发酵温度控制在37-4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5)处理后的发酵料,在50℃下热风干燥16-20h,粉碎过60目筛后待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饲料配方中“发酵料”均可优选采用本实施例5的饲料原料。实施例6龙虾饲料原料-酶解昆虫粉本实施提供了一种龙虾饲料用原料,该原料为酶解昆虫粉,所述酶解昆虫粉的制备方法为:(1)制备黑水虻粉:将黑水虻鲜虫置于于烘箱中干燥,其中,温度为40-55℃,干燥时间为36-48h,干燥后研碎待用;(2)酶解: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上述黑水虻粉,与水按照7:1的质量比充分混合润透,调节ph值为7-8,温度控制在30-40℃,继续按照质量分数1-3%加入复合酶制剂,反应时间为1.5-2h;其中,液体复合酶由重量比例为3:4:8:12:12的纤维素酶、β-甘露聚糖酶、果胶酶、木聚糖酶、胰酶组成。(3)过滤浓缩:水解液经过滤布离心粗滤,再进行浓缩干燥,温度控制在70℃以内。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饲料配方中“酶解昆虫粉”均可优选采用本实施例6的饲料原料。实施例7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饲料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步骤:按照重量份数称取除维生素预混料、大豆油、植酸酶之外的其它原料,一并投入混合机,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50s;(2)制粒步骤:将步骤(1)混合均匀的物料投入制粒机中进行制粒,通过调节进风量来预冷却,让膨化腔温度降至45℃以下,保证细菌及酶活性;(3)后喷涂步骤:先喷维生素预混料,调节极限真空值15mbar,温度控制在34℃,避免维生素膨化失活,避免维生素膨化失活;再喷涂大豆油,调节极限真空值18mbar,温度控制在46℃,喷油时间4分钟,喷完之后静置15分钟,用于包裹维生素,避免维生素在水中溶失;最后喷涂植酸酶,调节极限真空值12mbar,温度控制在26℃,改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饲料配方的加工工艺均可优选采用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实施例8后喷涂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饲料后喷涂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喷维生素预混料,调节极限真空值15mbar,温度控制在34℃,避免维生素膨化失活,避免维生素膨化失活;再喷涂大豆油,调节极限真空值18mbar,温度控制在46℃,喷油时间4分钟,喷完之后静置15分钟,用于包裹维生素,避免维生素在水中溶失;最后喷涂植酸酶,调节极限真空值12mbar,温度控制在26℃,改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对比试验一:蛋白营养指标检测1、实验设计和实验饲料配方以实施例1的饲料作为试验例,在试验例的基础上设计三个对比例饲料,分别为:对比例1-1:只添加微生态制剂,不添加液体复合酶,其余均同实施例1;对比例1-2:只添加复合酶制剂,不添加微生态制剂,其余均同实施例1;对比例1-3:微生态制剂和复合酶制剂直接添加到发酵底物中,其余均同实施例1;说明:该对比试验一中所述的“其余均同实施例1”中的“实施例1”产品是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配方、且配方中的酶解昆虫粉和发酵料分别为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原料,且经过实施例7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2、实验方法本试验分别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1-1、实施例1-2、实施例1-3饲料的营养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大豆油球蛋白、β-伴球蛋白、酸溶蛋白。其中,各指标的检测方法如下:a、抗原蛋白(包括大豆油球蛋白、β-伴球蛋白),试剂盒根据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测定;b、酸溶蛋白,qb/t2653。3、实验结果(见表1)表1四组饲料营养指标的检测结果组别大豆油球蛋白/mg/gβ-伴球蛋白/mg/g酸溶蛋白/%对比例1-111.219.293.35对比例1-210.718.162.73对比例1-38.657.367.65实施例17.296.848.36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饲料中,酸溶蛋白含量高于其它各组,而大豆油球蛋白、β-伴球蛋白低于其它各组。本发明通过微生物和酶将蛋白质切成小肽和氨基酸,小肽和氨基酸的含量提升,蛋白溶解度与小肽和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由此实验可以得知,本发明通过发酵是可以明显提高原料酸溶蛋白含量。对比试验二:维生素营养指标检测1、实验设计和实验饲料配方以实施例1的饲料作为试验例,在试验例的基础上设计三个对比例饲料,分别为:对比例2-1:制备方法中最后一步后喷涂步骤,是将维生素、植酸酶喷涂到上述饲料中,其余均同实施例1;对比例2-2:(1)配料步骤:称取鱼粉410重量份、大米蛋白粉140重量份、酪蛋白40重量份、豆粕170重量份、高筋面粉90重量份、矿物质预混料20重量份、以及未发酵的原料60重量份(花生粕:菜粕:橙粕4:3:3),根据不同配比要求与其它各原料一并投入混合机,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30~60s;(2)制粒步骤:将步骤(1)混合均匀的物料投入制粒机中进行制粒,通过调节进风量来预冷却,让膨化腔温度降至45℃以下。(3)后喷涂步骤:称取维生素预混料20重量份、植酸酶10重量份、大豆油40重量份;先喷多种维生素,调节极限真空值15mbar,温度控制在34℃;第二喷涂大豆油,调节极限真空值18mbar,温度控制在46℃,喷油时间4分钟,喷完之后静置15分钟;后喷植酸酶,调节极限真空值12mbar,温度控制在26℃。说明:该对比试验一中所述的“其余均同实施例1”中的“实施例1”产品是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配方、且配方中的酶解昆虫粉和发酵料分别为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原料,且经过实施例7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2、实验方法本试验分别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2-1、对比例2-2饲料的维生素营养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其中,各指标的检测方法如下:a、维生素a,gb/t17817-2010;b、维生素d3,gb/t17818-2010;c、维生素e,gb/t17812-2008。3、实验结果(见表2)表2各饲料的维生素损失率检测结果组别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d3/%对比例2-110.218.938.29对比例2-21.911.210.91实施例11.781.010.82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饲料维生素a、维生素d3及维生素e损失率低于对比例。明显的,本申请除了后喷涂工艺的改进,降低了维生素的损失,而且通过对比例2-2的数据对比能够看出,本发明的原料经过发酵繁殖了大量酵母菌,也增加了多种维生素的含量。对比试验三:饲喂效果对比本试验主要是考察加工工艺及发酵料对饲料产品质量及小龙虾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1、实验设计和实验饲料配方以实施例1的饲料作为试验例,在试验例的基础上设计五个对比例饲料,分别为:对比例2-1:市场饲料对比例2-2:未添加酶解昆虫粉,其余均同实施例1,加工工艺同实施例6;对比例2-3:未添加发酵料,其余均同实施例1,加工工艺同实施例6;对比例2-4:实施例1的饲料未使用实施例6的后喷涂工艺,其余配方及工艺均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6;实施例1:配方和工艺均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6。说明:该对比试验一中所述的“其余均同实施例1”中的“实施例1”产品是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配方、且配方中的酶解昆虫粉和发酵料分别为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原料,且经过实施例7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2、实验用小龙虾和养殖管理本实验小龙虾平均体重为3.65g,先在水泥池内暂养14d,随后分至各个试验水泥池中,并于分池7d后正式开始投喂试验日粮。每天于19:00定量称量投喂1次,初始投饲量为虾总体重的5%,随后日投饲量根据虾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保证不过剩。每个水泥池放置一块石棉瓦(0.8m*0.8m)为虾提供隐蔽场所。试验用水为过滤室外池塘水,每日8:00~18:00打开遮阳网。试验期间,减少人为干扰,保持安静,防止额外应激,每日观察虾摄食情况及死亡情况,发现死虾及时捞出称重、计数。正式养殖试验时间为47d。3、实验结果表3各实验组饲料对小龙虾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对比组别对比例2-1对比例2-2对比例2-3对比例2-4实施例1起始均重g3.683.633.683.663.65终末均重g18.3319.3821.4319.0223.55存活率%74.48087.28491.2增重率%398.10433.88482.34419.67545.21饵料系数1.481.341.21.271.06得肉率10.7711.2611.8811.1512.53由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饲料饲喂的小龙虾,其终末均重、存活率、增重率及得肉率高于对比例各组,而饵料系数低于对比例各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