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发酵用分布式管孔透气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9032发布日期:2020-12-08 15:0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发酵用分布式管孔透气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叶发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茶叶发酵用分布式管孔透气框。



背景技术:

茶叶的发酵,目前基本都是采用“渥堆”发酵,而通常采用离地发酵方式,即将茶叶装在框内(离开地面),放置在可加湿和控温房间内,提高了发酵茶叶品质。也有采取将茶叶放入可旋转和喷水的罐内,通过旋转代替人工翻堆,通过喷水代替人工潮水,减少人工劳动。但这些发酵方式中,都需要对茶叶进行通气加湿处理,使茶叶在气流通畅的环境下进行发酵,但是目前的的通气方式一般是采用人工翻队或通过旋转机构来实现翻堆通气,但是人工翻堆极不卫生,翻堆不及时或区域湿度过高,容易形成板结(俗称老茶头);而旋转翻堆虽然避免了人工翻堆的问题,但旋转翻堆对设备的要求极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茶叶发酵用分布式管孔透气框,向透气框框体内装入需要发酵的茶叶后,将整个透气框框体放置到发酵罐中,然后通过向发酵罐中加入水雾,使水雾从进气孔进入到透气罩内,然后水雾通过透气罩上的透气孔快速均匀渗透到透气框框体内的任意位置,保证茶叶发酵时的温度和湿度,整个过程无需对茶叶进行翻堆处理即可实现茶叶的发酵,实现茶叶在不翻堆的情况下也可避免茶叶板结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茶叶的发酵品质,有效的降低了人工翻堆的劳动成本和解决了自动旋转翻堆设备结构要求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茶叶发酵用分布式管孔透气框包括透气框框体203、透气罩205、连接座206、螺栓208,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内腔底部开设有进气孔215,进气孔215处透气框框体203上设置有连接座206,透气罩205通过螺栓208固定安装在连接座206上,进气孔215与透气罩205的内腔连通,透气罩205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气孔220。

进一步,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为方形结构,所述的透气罩205为扁平状结构,透气罩205的两个边平面上均匀的开设有透气孔220。

进一步,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内腔底部等间距均匀的开设有进气孔215,每个进气孔215处通过连接座206固定安装有一个透气罩205。

进一步,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内壁光滑,透气罩205的横向安装距离l1与透气罩205的纵向安装距离h1一致。

进一步,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的透气罩205为两端半圆中间扁平状组合或圆柱形结构,透气罩205侧壁上均匀的开设有进透气孔220。

进一步,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内腔底部以圆周排布的方式等弧度均匀的开始有进气孔215,每个进气孔215对应设置有一个透气罩205。

进一步,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内壁是光滑的,透气罩205的环向安装距离l2和l3一致。

进一步,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框体顶部安装有两对把手201,且把手201的上端向透气框框体203内侧水平弯折。

进一步,透气罩205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孔2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向透气框框体内装入需要发酵的茶叶后,将整个透气框框体放置到发酵罐中,然后通过向发酵罐中加入水雾,使水雾从进气孔进入到透气罩内,然后水雾通过透气罩上的透气孔快速均匀渗透到透气框框体内的任意位置,保证茶叶发酵时的温度和湿度,整个过程无需对茶叶进行翻堆处理即可实现茶叶的发酵,实现茶叶在不翻堆的情况下也可避免茶叶板结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茶叶的发酵品质,有效的降低了人工翻堆的劳动成本和解决了自动旋转翻堆设备结构要求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透气框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透气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府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透气框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透气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茶叶发酵用分布式管孔透气框包括透气框框体203、透气罩205、连接座206、螺栓208。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为方形结构;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内腔底部开设有进气孔215,进气孔215处透气框框体203上设置有连接座206,透气罩205通过螺栓208固定安装在连接座206上,进气孔215与透气罩205的内腔连通,所述的透气罩205为扁平状结构,透气罩205的两个边平面上均匀的开设有透气孔220。将需要发酵的茶叶盛装到透气框框体203中,然后将透气框框体203放入到发酵罐中,对茶叶进行发酵,通过向发酵罐的底部通入水雾,水雾从进气孔215进入到透气罩205内,然后通过透气罩205上的透气孔220进入到透气框框体203内的茶叶中,由于透气罩205上的透气孔220沿透气罩205上下布置,这样能够使透气框框体203中的茶叶从上到下均能够得到充分施加水雾,保证茶叶发酵时的温度和湿度,整个过程无需对茶叶进行翻堆处理也可实现茶叶的发酵。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内腔底部等间距均匀的开设有进气孔215,每个进气孔215处通过连接座206固定安装有一个透气罩205。通过设置多个进气孔215与相应的透气罩205配合工作,向发酵罐中加入水雾,使水雾从相应的进气孔215进入到与其对应的透气罩205内,水雾通过透气罩上的透气孔快速均匀渗透到透气框框体内的任意位置,保证茶叶发酵时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茶叶在不翻堆的情况下也可避免茶叶板结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茶叶的发酵品质,有效的降低了人工翻堆的劳动成本和解决了自动旋转翻堆设备结构要求高的问题。

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内壁光滑,透气罩205的横向安装距离l1与透气罩205的纵向安装距离h1一致。以保证透气孔220距离透气框框体203的四周壁面的距离差异尽量小,提高茶叶喷发透气效率。

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框体顶部安装有两对把手201,且把手201的上端向透气框框体203内侧水平弯折;同时,在透气罩205的顶部开设排气孔212,透气罩205的顶部还设置有支撑环218,支撑环218高度与把手201的折弯部分高度一致,这样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将几个透气框框体203纵向叠放在一起,即上一个透气框框体203可以放置在把手201的水平折弯部分与支撑环218上,水雾能够通过位于下部透气罩205上的排气孔212排入到位于上部的透气罩205的进气孔215,然后通过透气罩205的透气孔220对茶叶进行曝气;这样可以节约空间,使茶叶的发酵可以在平面空间或垂直空间均可得到有效发酵。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需要发酵的茶叶放入透气框框体203内后,通过把手201将其放入发酵罐内,几个透气框框体203可以横向和纵向叠放在一起。发酵用水雾经进气方向209进入,由透气方向204向四周均匀渗透,能够快速流动到透气框框体203内空间任意位置。由于把手201和支撑环218支撑面高于透气框框体203上平面,水雾在一个框内均匀渗透时,还能经排气孔212流到上一透气框框体203进行均匀渗透,确保几个透气框框体203叠加在一起时也不影响透气效果。发酵结束后,通过把手201将透气框框体203从发酵罐内取出,并将透气框框体203内的茶叶倒出,在透气框框体203内用高压气对透气罩205进行吹扫,将透气孔220内的碎小茶叶清走。长期使用后,拆下连接螺栓208,取下透气罩205,可对透气框框体203及透气罩205进行彻底清扫,以确保茶叶发酵用分布式管孔透气框透气罩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5-8所示,一种茶叶发酵用分布式管孔透气框包括透气框框体203、透气罩205、连接座206、螺栓208;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为圆筒状结构,透气框框体203的内腔底部开设有进气孔215,进气孔215处透气框框体203上设置有连接座206,透气罩205通过螺栓208固定安装在连接座206上,进气孔215与透气罩205的内腔连通,所述的透气罩205为两端半圆中间扁平状组合或圆柱形结构,透气罩205侧壁上均匀的开设有透气孔220。将需要发酵的茶叶盛装到透气框框体203中,然后将透气框框体203放入到发酵罐中,对茶叶进行发酵,通过向发酵罐的底部通入水雾,水雾从进气孔215进入到透气罩205内,然后通过透气罩205上的透气孔220进入到透气框框体203内的茶叶中,由于透气罩205上的透气孔220沿透气罩205上下布置,这样能够使透气框框体203中的茶叶从上到下均能够得到充分施加水雾,保证茶叶酵的温度和湿度,整个过程无需对茶叶进行翻堆处理也可实现茶叶的发酵。

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内腔底部以圆周排布的方式等弧度均匀的开始有进气孔215,每个进气孔215对应设置有一个透气罩205。通过设置多个进气孔215与相应的透气罩205配合工作,向发酵罐中加入水雾,使水雾从相应的进气孔215进入到与其对应的透气罩205内,水雾通过透气罩上的透气孔快速均匀渗透到透气框框体内的任意位置,保证茶叶发酵时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茶叶在不翻堆的情况下也可避免茶叶板结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茶叶的发酵品质,有效的降低了人工翻堆的劳动成本和解决了自动旋转翻堆设备结构要求高的问题。

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内壁是光滑的,透气罩205的环向安装距离l2和l3一致。以保证透气孔220距离透气框框体203的四周壁面的距离差异尽量小,提高茶叶喷发透气效率。

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框体顶部安装有两对把手201,且把手201的上端向透气框框体203内侧水平弯折。同时,在透气罩205的顶部开设排气孔212,这样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将几个透气框框体203纵向叠放在一起,即上一个透气框框体203可以放置在两对把手201,水雾能够通过位于下部透气罩205上的排气孔212排入到位于上部的透气罩205的进气孔215,然后通过透气罩205的透气孔220对茶叶进行曝气;这样可以节约空间,使茶叶的发酵可以在平面空间或垂直空间均可得到有效发酵。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需要发酵的茶叶放入透气框框体203内后,通过把手201将其放入发酵罐内,几个透气框框体203可以横向和纵向叠放在一起。发酵用水雾经进气方向239进入,由透气方向234向四周均匀渗透,能够快速流动到透气框框体203内空间任意位置。由于把手201的支撑面高于透气框框体203上平面,水雾在一个框内均匀渗透时,还能经排气孔212流到上一透气框框体203进行均匀渗透,确保几个透气框框体203叠加在一起时也不影响透气效果。发酵结束后,通过把手201将透气框框体203从发酵罐内取出,并将透气框框体203内的茶叶倒出,在透气框框体203内用高压气对透气罩205进行吹扫,将透气孔220内的碎小茶叶清走。长期使用后,拆下连接螺栓208,取下透气罩205,可对透气框框体203及透气罩205进行彻底清扫,以确保茶叶发酵用分布式管孔透气框透气罩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向透气框框体内装入需要发酵的茶叶后,将整个透气框框体放置到发酵罐中,然后通过向发酵罐中加入水雾,使水雾从进气孔进入到透气罩内,然后水雾通过透气罩上的透气孔快速均匀渗透到透气框框体内的任意位置,保证茶叶发酵的温度和湿度,整个过程无需对茶叶进行翻堆处理即可实现茶叶的发酵,实现茶叶在不翻堆的情况下也可避免茶叶板结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茶叶的发酵品质,有效的降低了人工翻堆的劳动成本和解决了自动旋转翻堆设备结构要求高的问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