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5530发布日期:2020-11-13 12:4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



背景技术:

茶提取物是从茶叶片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咖啡碱、芳香油、水分、矿物质、色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明显降低高脂血症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具有恢复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茶多酚的降血脂作用也是茶叶能使肥胖者减肥不反弹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提取装置在对茶叶进行浸泡提取时,多采用弹簧结构连接升降装置对茶叶进行浸泡,但在高频率使用装置时,弹簧结构故障率高,会出现卡簧的现象,从而导致无法将盛有茶叶的容器与装置分离,且在浸泡茶叶之前无法充分的对茶叶进行搅碎,因此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在高频率使用装置时,弹簧结构故障率高,会出现卡簧的现象,从而导致无法将盛有茶叶的容器与装置分离,且在浸泡茶叶之前无法充分的对茶叶进行搅碎,因此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包括茶叶搅碎及茶多酚提取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切割室;

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还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切割室,所述切割室的内壁与第一刀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刀网的上方旋转设置有第一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片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刀网,所述第二刀片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刀片相同,所述第二刀网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筛分层,所述筛分层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搅拌室,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封闭门;

所述搅拌室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尺寸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所述搅拌叶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的两侧,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壁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转轴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刀网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筛分层内设置有多层筛网,且每层筛网之间设置有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刀网和第二刀网的衔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网、第二刀网可从所述封闭门内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第一刀网、第二刀片、第二刀网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两端的宽度逐渐递减,所述搅拌叶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气孔。

通过上述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带动下方的传动结构,通过第一进料口填装茶叶原材料,通过设置所述切割室提供用于切割的操作空间,所述切割室的内壁与第一刀网固定连接,所述切割室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刀网的位置,所述第一刀网的上方旋转设置有第一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刀片转动,使得第一刀片与第一刀网在旋转的过程中形成剪切力,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机为所述第一转轴提供动力来源,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刀片,使得通过第一刀片进行初步切割后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切割,使得茶叶原料的粒径更小,所述第二刀网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筛分层,通过所述筛分层进行筛分,使得没有得到切割或切割不充分的材料留在筛分层上,所述筛分层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搅拌室,对于进行充分切割之后的原材料通过所述筛分层进入到所述搅拌室的内部,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封闭门,在装置停止运转时,通过所述封闭门取出筛网上的残留进行进一步加工或处理,同时也可对刀片及刀网进行拆分清洗或更换新的部件;

所述搅拌室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尺寸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进一步的通过搅拌叶对搅拌室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得原料内的水分进行平衡,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快所述搅拌室内部的空气流通,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壁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轴承,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伴随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且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装置主体内壁的固定连接,从而固定所述第二转轴的位置,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转轴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为所述第二转轴提供动力来源,所述第二电机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板,通过所述托班对所述第二电机起到承托的作用,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通过所述第一出料口将初步搅碎加工好的原料排出。

所述第一刀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刀网的孔径,使得原料可以通过两层刀网逐层进行切割,避免了单一切割层切割不均匀的情况。

所述筛分层内设置有多层筛网,且每层筛网之间设置有空隙,使得个别切割不充分的原料留在筛网中。

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刀网和第二刀网的衔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通过轴承的内圈伴随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轴承的外圈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

所述第一刀网、第二刀网可从所述封闭门内取出,使得所述切割室内的部件可以进行清洗或更换。

所述第一刀片、第一刀网、第二刀片、第二刀网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从而避免由于所述切割室内潮湿的工作环境使得刀网或刀片生锈。

所述搅拌叶两端的宽度逐渐递减,所述搅拌叶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为弧形,使得所述搅拌叶更贴合所述搅拌室内部的环境,更有效的达到充分搅拌的效果。

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气孔,使得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空气得以流通。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收集槽;

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靠近所述收集槽的一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顶部与转盘活动连接,所述转盘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茶室,所述第一茶室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可滑动嵌入至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茶室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一茶室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气孔,所述第二卡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茶室,所述第二茶室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茶室相同;

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溶液箱,所述溶液箱的侧壁顶部与所述限位板套装连接,所述溶液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放液口,所述第一放液口与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增压泵的进液口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出液口与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提取室顶部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提取室的顶部设置有离心机,所述离心机与第四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的另一端与滤筒活动连接,所述提取室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放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槽与所述底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泵送装置,且泵送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茶室或第二茶室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孔的孔径小于茶叶的粒径。

进一步的,所述溶液箱其中一侧壁设置有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提取室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料口处设置有可插拔的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溶液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残渣接收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周围设置有固定装置。

通过上述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通过所述收集槽对装置主体搅碎的原材进行收集,通过底板对上部的结构起支撑固定位置的作用,通过所述气缸的收缩和顶伸使得上部结构达到升降的效果,在所述气缸升起时,进一步通过所述转盘旋转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对茶室进行限位,进一步的在通过所述旋转臂与所述转盘的配合,使得茶室得以旋转运动,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卡槽的配合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茶室与所述旋转臂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茶室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通过进料口填装原料,所述第二进料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设置限位板使得茶室与所述溶液箱接触时得以控制茶室的嵌入深度,所述第一茶室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气孔,在所述第一茶室嵌入至所述溶液箱内时,所述溶液箱内的溶液与茶叶通过所述气孔进行交换反应,通过所述第一茶室与所述第二茶室的循环浸泡从而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所述限位板对茶室的嵌入深度进行限位,所述溶液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放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放液口将浸泡后的液体排出,所述第一放液口与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得溶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进入到所述增压泵内,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增压泵的进液口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使得液体通过所述增压泵和所述第二管道,将溶液泵送入所述提取室,所述提取室的顶部设置有离心机,其中,离心机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元件,不是本方案的创新点,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离心机与第四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滤筒的配合转动,使得提取物从溶液中分离,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放液口将液体排出。

所述收集槽与所述底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泵送装置,且泵送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茶室或第二茶室活动连接,通过泵送装置将所述装置主体搅碎后的物料装入茶室内。

所述气孔的孔径小于茶叶的粒径,从而避免茶室内的茶叶从气孔冲渗出。

所述溶液箱其中一侧壁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用于实时观察所述溶液箱内的状态。

所述提取室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对所述提取室产生支撑力,提高所述提取室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进料口处设置有可插拔的活塞,避免其他杂质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进入到茶室内。

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溶液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残渣接收槽,使得茶室内粒径过小的残渣或其他细小颗粒从气孔中渗出时得以收集,减低了装置使用后的清理难度。

所述底板周围设置有固定装置,避免在装置工作时产生位移,进一步的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通过双层刀网及刀片的组合,提高了装置的剪切力,同时通过筛分增进一步的控制原料的粒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

(2)通过卡槽与限位块的结合,避免了弹簧结构出现卡簧的问题,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3)通过搅碎装置与浸泡提取装置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提取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浸泡工序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搅碎装置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第一进料口,3-第一刀片,4-封闭门,5-第一刀网,6-第一转轴,7-筛分层,8-搅拌室,9-搅拌叶,10-第二转轴,11-第一轴承,13-第一电机,14-第二刀片,15-第二电机,16-第一出料口,17-托板,18-切割室,19-第二刀网,20-旋转臂,21-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23-收集槽,24-第一限位块,25-转盘,27第一茶室,28-第二茶室,29-气缸,30-底板,31-溶液箱,32-第一管道,33-增压泵,34-第二管道,35-离心机,36-滤筒,38第二进料口,39-限位板,40-气孔,41-第一放液口,42-提取室,43-第二放液口,44-第四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茶叶搅碎及茶多酚提取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切割室18;

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3,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还设置有第一进料口2,所述第一进料口2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切割室18,所述切割室18的内壁与第一刀网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刀网5的上方旋转设置有第一刀片3,所述第一刀片3与第一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刀片14,所述第二刀片14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刀网19,所述第二刀片14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刀片3相同,所述第二刀网19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筛分层7,所述筛分层7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搅拌室8,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封闭门4;

所述搅拌室8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9,所述搅拌叶9的尺寸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所述搅拌叶9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10的两侧,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壁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轴承11,所述第二转轴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15的转轴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板17,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网5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刀网19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筛分层7内设置有多层筛网,且每层筛网之间设置有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6与第一刀网5和第二刀网19的衔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网5、第二刀网19可从所述封闭门4内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3、第一刀网5、第二刀片14、第二刀网19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9两端的宽度逐渐递减,所述搅拌叶9远离所述第二转轴10的一端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气孔。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简述: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3,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带动下方的传动结构,通过第一进料口填装茶叶原材料,通过设置所述切割室18提供用于切割的操作空间,所述切割室18的内壁与第一刀网5固定连接,所述切割室18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刀网5的位置,所述第一刀网5的上方旋转设置有第一刀片3,所述第一刀片3与第一转轴6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转轴6带动所述第一刀片3转动,使得第一刀片3与第一刀网5在旋转的过程中形成剪切力,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3传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3为所述第一转轴6提供动力来源,所述第一转轴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刀片14,使得通过第一刀片3进行初步切割后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切割,使得茶叶原料的粒径更小,所述第二刀网19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筛分层7,通过所述筛分层7进行筛分,使得没有得到切割或切割不充分的材料留在筛分层上,所述筛分层7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搅拌室8,对于进行充分切割之后的原材料通过所述筛分层7进入到所述搅拌室8的内部,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封闭门4,在装置停止运转时,通过所述封闭门4取出筛网上的残留进行进一步加工或处理,同时也可对刀片及刀网进行拆分清洗或更换新的部件;

所述搅拌室8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叶9,所述搅拌叶9的尺寸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递减,进一步的通过搅拌叶9对搅拌室8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得原料内的水分进行平衡,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快所述搅拌室8内部的空气流通,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壁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轴承11,通过所述第一轴承11的内圈伴随所述第二转轴10转动,且通过所述第一轴承11与装置主体1内壁的固定连接,从而固定所述第二转轴10的位置,所述第二转轴10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15的转轴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15为所述第二转轴10提供动力来源,所述第二电机1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板17,通过所述托班17对所述第二电机15起到承托的作用,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6,通过所述第一出料口16将初步搅碎加工好的原料排出。

所述第一刀网5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刀网19的孔径,使得原料可以通过两层刀网逐层进行切割,避免了单一切割层切割不均匀的情况。

所述筛分层7内设置有多层筛网,且每层筛网之间设置有空隙,使得个别切割不充分的原料留在筛网中。

所述第一转轴6与第一刀网5和第二刀网19的衔接处分别设置有轴承,通过轴承的内圈伴随所述第一转轴6的转动,轴承的外圈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

所述第一刀网5、第二刀网19可从所述封闭门4内取出,使得所述切割室18内的部件可以进行清洗或更换。

所述第一刀片3、第一刀网5、第二刀片14、第二刀网19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从而避免由于所述切割室18内潮湿的工作环境使得刀网或刀片生锈。

所述搅拌叶9两端的宽度逐渐递减,所述搅拌叶9远离所述第二转轴10的一端为弧形,使得所述搅拌叶9更贴合所述搅拌室8内部的环境,更有效的达到充分搅拌的效果。

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气孔,使得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的空气得以流通。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收集槽23;

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23,靠近所述收集槽23的一侧设置有底板30,所述底板30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气缸29,所述气缸29的顶部与转盘25活动连接,所述转盘25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旋转臂20,所述旋转臂2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所述第一卡槽2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茶室27,所述第一茶室2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4,所述第一限位块24可滑动嵌入至所述第一卡槽21的内部,所述第一茶室27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38,所述第二进料口38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39,所述第一茶室27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气孔40,所述第二卡槽2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茶室28,所述第二茶室28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茶室27相同;

所述底板3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溶液箱31,所述溶液箱31的侧壁顶部与所述限位板39套装连接,所述溶液箱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放液口41,所述第一放液口41与第一管道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32的另一端与增压泵33的进液口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泵33的出液口与第二管道3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34的另一端与提取室42顶部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提取室42的顶部设置有离心机35,所述离心机35与第四转轴4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44的另一端与滤筒36活动连接,所述提取室42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放液口43。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槽23与所述底板30之间固定设置有泵送装置,且泵送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茶室27或第二茶室28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孔40的孔径小于茶叶的粒径。

进一步的,所述溶液箱31其中一侧壁设置有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提取室42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料口38处设置有可插拔的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30远离所述溶液箱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残渣接收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30周围设置有固定装置。

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简述: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收集槽23,通过所述收集槽23对装置主体1搅碎的原材进行收集,通过底板30对上部的结构起支撑固定位置的作用,通过所述气缸29的收缩和顶伸使得上部结构达到升降的效果,在所述气缸29升起时,进一步通过所述转盘25旋转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对茶室进行限位,进一步的在通过所述旋转臂20与所述转盘25的配合,使得茶室得以旋转运动,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24与所述第一卡槽的配合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茶室27与所述旋转臂2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茶室27顶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38,通过所述进料口38填装原料,所述第二进料口38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板39,设置限位板39使得茶室与所述溶液箱31接触时得以控制茶室的嵌入深度,所述第一茶室27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气孔40,在所述第一茶室27嵌入至所述溶液箱31内时,所述溶液箱31内的溶液与茶叶通过所述气孔40进行交换反应,通过所述第一茶室27与所述第二茶室28的循环浸泡从而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所述限位板39对茶室的嵌入深度进行限位,所述溶液箱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放液口41,通过所述第一放液口41将浸泡后的液体排出,所述第一放液口41与第一管道32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得溶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32进入到所述增压泵33内,所述第一管道32的另一端与增压泵33的进液口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使得液体通过所述增压泵33和所述第二管道34,将溶液泵送入所述提取室42,所述提取室42的顶部设置有离心机35,其中,离心机35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元件,不是本方案的创新点,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离心机35与第四转轴44的一端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四转轴44与所述滤筒36的配合转动,使得提取物从溶液中分离,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放液口43将液体排出。

所述收集槽23与所述底板30之间固定设置有泵送装置,且泵送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茶室27或第二茶室28活动连接,通过泵送装置将所述装置主体1搅碎后的物料装入茶室内。

所述气孔40的孔径小于茶叶的粒径,从而避免茶室内的茶叶从气孔40冲渗出。

所述溶液箱31其中一侧壁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用于实时观察所述溶液箱31内的状态。

所述提取室42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对所述提取室42产生支撑力,提高所述提取室42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进料口38处设置有可插拔的活塞,避免其他杂质通过所述第二进料口37进入到茶室内。

所述底板30远离所述溶液箱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残渣接收槽,使得茶室内粒径过小的残渣或其他细小颗粒从气孔中渗出时得以收集,减低了装置使用后的清理难度。

所述底板30周围设置有固定装置,避免在装置工作时产生位移,进一步的提高了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逆时针”、“顺时针”“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