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方形卤制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9005发布日期:2020-10-30 21:2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方形卤制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方形卤制锅。



背景技术:

卤制品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食物,在制作卤制品时,通常将卤料和食材放入卤制锅和卤制器具中,通过加热将食材卤入味。

现有的授权公开号为cn20789782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卤制锅,包括外层锅体、内层锅体及保温棉;外层锅体与内层锅体组成的上开口处设置可开启挡板,保温棉通过可开启挡板填充于外层锅体与内锅锅体之间,可保存卤制锅内蒸汽加热管散发的热量,减少热量的外逸,提高热能利用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产品的卤制过程中产品入味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方形卤制锅,其优点是使产品在卤制过程中入味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方形卤制锅,包括方形锅体,所述方形锅体上设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方形锅体的顶壁开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位于所述方形锅体的两侧,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方形锅体的内壁,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动臂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安装环内,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使转动臂沿与安装槽的铰接处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锅体上的出水管和进水管用于向方形锅体注水和排水,安装槽供转动臂设置在其中,转动臂铰接于安装槽内,使转动臂可沿着与安装槽的交接点转动,从而带动与转动臂固定连接的安装环转动。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的扇叶转动。当转动臂在转动至远离方形煮锅开口的位置时,可便于向方形卤锅中加入食材和卤料或对方形卤锅中的滤渣进行清理,使转动臂的设置不会影响方形卤锅的正常工作。当转动臂转动至扇叶片位于方形卤锅内时,启动驱动电机可使扇叶转动,对方形卤锅中的食材和卤料进行搅拌,方形卤锅在搅拌的过程中使食材更加入味,同时在搅拌的过程中使食材入味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动杆,所述方形锅体的外侧开设有连动孔,所述连动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且所述连动孔与所述转动臂的转动轴同向设置,所述连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动孔内,所述连动杆一端与所述转动臂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连动孔,所述连动杆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方形锅体的顶壁上设有用于对连动杆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动孔供连动杆在其中滑移,连动杆与转动臂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从而使连动杆转动可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臂转动,连动杆另一端伸出连动孔,方便对连动杆进行操作。固定件可对连动杆进行固定,对固定柱在转动至方形卤锅开口上方时进行固定,固定孔用于配合固定件对转动臂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固定柱的一端伸出所述方形锅体的顶壁,所述方形锅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孔供固定柱在其中滑移,当固定柱滑移至与固定孔插接时,转动臂无法转动,从而实现了对转动臂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柱一端伸出所述方形锅体的顶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块,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柱的侧面和所述方形锅体的顶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块与固定柱固定连接,握块的设置方便拉动固定柱使固定柱向上移动。复位弹簧对固定柱起到复位效果,当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且转动臂位于方形卤锅开口上方时,固定柱的底端与固定孔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了对转动臂转动的固定。拉动握块使固定柱向上移动时,复位弹簧被压缩,停止拉动握块时,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固定柱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使固定柱的底端插入固定孔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形锅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水平的筛网框,所述筛网框内设有筛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槽供筛网框在其中滑移,筛网框用于安装筛网,筛网对卤料起到过滤效果,防止卤料接触方形卤锅的锅底粘附在锅底,使对于方形卤锅的锅底的清理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筛网框上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将筛网框从滑动槽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形锅体的内壁开设有竖直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槽供挡板在其中滑移,实现了对挡板的可拆卸,在设置有挡板时,挡板将方形卤锅内分为两个区域,漏水孔使两个区域内液体流通,可对同种口味的不同食材进行卤制,实现了在一个方形卤锅中对两种不同食材进行卤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臂为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臂为弧形设置,在卤制完毕使转动臂转动至方形卤锅的开口上方时,减小卤汁流出方形卤锅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转动臂的转动使与转动臂固定连接的安装环转动,从而带动安装环上的转动轴和扇叶使其转动至方形锅体内,使其浸入卤水中,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从而使扇叶搅拌卤水,使食材入味的更加均匀;

通过连动杆的转动使连动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臂转动,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对转动臂的位置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动杆和连动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筛网框、筛网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方形锅体;2、出水管;3、进水管;4、安装槽;5、转动臂;6、安装环;7、驱动电机;8、转动轴;9、扇叶;10、连动杆;11、连动孔;12、固定孔;13、固定柱;15、复位弹簧;16、滑动槽;17、筛网框;18、筛网;19、把手;20、连接槽;21、挡板;22、漏水孔;23、转动把;24、阀门;25、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方形卤制锅,包括方形锅体1,方形锅体1上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和进水管3,出水管2和进水管3内管壁均与方形锅体1的开口内壁连通,用于向方形锅体1内注水和排水,出水管2和进水管3上均设置有阀门24,用于控制进水管3和出水管2的水流。

方形锅体1上设有操作台25,用于调控水温和对方形卤锅的其他功能进行控制。

方形锅体1的顶壁开设有两个安装槽4,两个安装槽4分别位于方形锅体1的两侧,且安装槽4贯穿方形锅体1的内壁,安装槽4内设有转动臂5,转动臂5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槽4内;转动臂5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安装环6,安装环6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转动轴8穿设于安装环6内,且转动轴8与安装环6的内壁转动连接。

转动轴8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9,启动驱动电机7时,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轴8转动,从而带动与转动轴8固定连接的扇叶9转动,在扇叶9片沿着与安装槽4的铰接处转动至方形卤锅内时,扇叶9转动可对用于卤制产品的锅体进行搅拌,使卤制的产品入味更加均匀。

转动臂5可沿着与安装槽4的铰接点转动,在卤制产品时,将扇叶9放下,对卤制的产品进行均匀的搅拌使其更加入味;在卤制完毕后,通过铰接点转动使扇叶9升起,方便对卤制的滤渣进行清理。

转动臂5为弧形设置,在转动臂5转动至扇叶9位于方形卤锅上方时,弧形设置的转动臂5可减小扇叶9转动带起的卤汁流在方形卤锅外,减小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参考图2,安装槽4内设有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使转动臂5沿与安装槽4的铰接处转动。

调节组件包括连动杆10,方形锅体1的外侧开设有连动孔11,连动孔11与安装槽4连通,连动孔1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槽4的槽壁垂直设置。

连动孔11与转动臂5的转动轴同向设置,连动杆10转动连接于连动孔11内,连动杆10一端与转动臂5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连动孔11,连动杆10伸出连动孔11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把23,转动把23方便操作人员对转动臂5进行转动。

连动杆10上开设有固定孔12,方形锅体1的顶壁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对连动杆10进行固定,通过对连动杆10的固定实现了对与连动杆10固定连接的转动臂5的转动进行固定。

固定件包括固定柱13,固定柱13滑动连接于固定孔12内,固定柱13的一端伸出方形锅体1的顶壁,方形锅体1的顶壁上开设有固定孔12,固定柱13与固定孔12插接配合。当转动臂5转动至扇叶9位于方形卤锅上方时,固定孔12和固定柱13恰好对齐,推动固定柱13使固定柱13的底端与固定孔12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了对转动臂5的固定。

固定柱13一端伸出方形锅体1的顶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块(图中未标出),握块方便了操作人员拉出或推动固定柱13的操作。

固定柱1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柱13的侧面和方形锅体1的顶壁。当复位弹簧15处于自然状态时且扇叶9位于方形卤锅正上方时,在复位弹簧15的回复力作用下,将固定柱13的底端推入固定孔12中实现对转动臂5的固定。复位弹簧15的设置使对转动臂5的固定更加便捷。

参考图3,方形锅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滑动槽16,滑动槽16内滑动连接有水平的筛网框17,筛网框17内设有筛网18。

滑动槽16位于方形卤锅的锅底和顶壁之间,筛网框17假设于方形卤锅的内壁上,筛网框17的设置使卤料和食材不会接触到用于加热的锅底,减小了食材或卤料粘在锅底的情况发生,更加便于卤制完成后对方形卤锅进行清洁。

筛网框17上设有把手19,筛网框17单侧设置的把手19便于将筛网框17的一侧提起,在提起筛网框17的过程中,筛网框17形成一个倾斜面,筛网18上的卤料残渣在自身的重力下落入锅底,再分别对筛网框17和方形卤锅的锅底进行清理,方便快捷。

方形锅体1的内壁开设有竖直的连接槽20,连接槽20内滑动连接有挡板21,挡板21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22。挡板21将方形卤锅内分为两个区域,在对同种口味不同食材的产品进行卤制时,可分别在两个区域内放置不同的食材,实现了在一个方形卤锅中对不同的食材进行卤制,增加实用性。

挡板21可在连通槽内滑动,实现了对挡板21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挡板21进行拆除和清洁。

漏水孔22可使两个区域的卤水相互流通,保证两个区域卤制出产品口味的一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对产品进行卤制时,拉起握块,使固定柱13的底端从固定孔12中滑出,旋转转动把2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臂5转动,将扇叶9移动至方形卤锅内侧,启动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带动转动轴8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扇叶9转动,对卤制的产品进行搅拌,使其入味更加均匀。

对产品卤制完毕后,旋转转动把23,使转动臂5旋转,当旋转至固定柱13的底端和固定孔12对齐时,在复位弹簧15的回复力下,固定柱13的底端与固定孔12插接配合,实现了对转动臂5的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