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2540发布日期:2020-12-01 10:4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肉松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



背景技术:

肉松是将肉煮烂,再经烩制、揉搓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用方便、易于贮藏的脱水制品。在肉松的制备过程中,烩制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在此工序内需要使用到的设备一般是炒松机,肉松半成品放入炒松机内炒一段时间后即可起锅。

由于炒松机是对肉松半成品进行炒制,因此肉松在没有翻炒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炒糊烧焦的现象,而针对此种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

如公告号为cn20551214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工肉松的装置,包括圆柱形的炒桶,炒桶底部中心设有电机带动旋转的转轴,转轴上连接有位于炒桶半径方向上的刮刀,刮刀刀口紧贴炒桶内底面,炒桶内底面下方设有贴近炒桶内表面的平面状的蒸汽加热腔。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炒松机,其通过蒸汽对炒松机进行加热,并通过刮刀对肉松半成品进行翻炒,降低肉松半成品炒糊烧焦的概率。

虽然上述炒松机内的肉松在刮刀的翻炒下受热较均匀,不容易发生炒糊烧焦的现象,但是由于肉松半成品具有一定的含水率,因此肉松半成品在炒制过程中会黏附在炒桶的内壁上,黏附在炒桶内壁上的肉松半成品无法正常受热,在特定的工艺温度和时间内无法炒熟,不仅降低成品量,而且降低了成品肉松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其具有提高肉松成品量、提高肉松良品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包括圆柱形的炒桶,所述炒桶底部中心设有电机带动旋转的转轴,所述炒桶的开口边缘搭接有横截面呈倒“u”字型的倒扣,所述倒扣的相对内壁分别与炒桶内壁以及外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炒桶的周向滑动倒扣后,倒扣就能够将黏附在炒桶内壁的肉松半成品刮下,使得黏附在炒桶内壁的肉松半成品与炒桶内的肉松半成品混合均匀,不仅提高肉松成品量,而且提高肉松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倒扣位于炒桶内部的一侧边缘呈刀刃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刀刃状的倒扣边缘具有切削作用,能够将黏附较牢固的肉松半成品切下,提高肉松成品量、提高肉松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倒扣顶壁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穿入炒桶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穿入端周侧朝向把手方向固定有与把手搭接的辅助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轴转动时,辅助杆会推动倒扣沿炒桶的开口边缘旋转,在炒肉松的同时就能够自动的将挂壁的肉松刮下,提高肉松成品量、提高肉松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杆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能够提高辅助杆与转轴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炒桶开口边缘的顶壁沿炒桶的轴线环绕开设有滑轨,所述倒扣朝向滑轨内设置有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轮在滑轨内滑动摩擦力较小,方便倒扣沿炒桶的开口边缘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轮设置为至少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滑轮以上则能够稳定地支撑起倒扣,保持倒扣的水平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炒桶外壁凸出有横截面呈“l”字形的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能够在倒扣快速移动的过程中对倒扣进行限位,提高倒扣的滑移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倒扣,沿炒桶开口边缘滑移倒扣后,倒扣会将炒桶内壁上的肉松刮下,提高肉松成品量、提高肉松的良品率;

2、通过设置把手与辅助杆,在转轴转动的同时,辅助杆会驱动倒扣滑动,实现刮壁的自动化;

3、通过设置滑轮与滑轨,滑轮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方便倒扣的滑移;设置限位环,提高倒扣滑移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附图标记:1、炒桶;2、转轴;3、倒扣;4、把手;5、辅助杆;6、加强筋;7、滑轨;8、滑轮;9、限位环;10、刮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参照图1与图2,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圆柱形炒桶1,炒桶1的外壁凸出有横截面呈“l”字形的限位环9,限位环9与炒桶1同轴且限位环9内壁与炒桶1外壁之间具有间隙。

炒桶1的开口边缘搭接有倒扣3,倒扣3的横截面呈倒“u”字形,倒扣3的两个相对内壁分别与炒桶1内壁以及炒桶1外壁贴合。倒扣3位于炒桶1外部的一侧壁与限位环9内壁贴合。倒扣3位于炒桶1内部的一侧边缘呈刀刃状,当倒扣3沿炒桶1的开口边缘方向移动后,倒扣3会将炒桶1内壁黏附的肉松刮下。

炒桶1开口边缘的顶壁沿炒桶1的轴线环绕开设有滑轨7,倒扣3朝向滑轨7内设置有滑轮8,滑轮8与滑轨7滑动连接。滑轮8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滑轮8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数量。两个滑轮8分别位于倒扣3内且沿滑轨7方向的两端,两个滑轮8支撑起倒扣3,使得倒扣3在滑移时的水平稳定性更高。

倒扣3的顶壁焊接固定有球状的把手4,把手4方便工作人员移动倒扣3。

炒桶1的底部中心设有电机(图中未示出)带动旋转的转轴2,转轴2穿过炒桶1并与其转动连接。

转轴2的穿入端周侧焊接固定有两个长条状的刮刀10,两个刮刀10沿炒桶1的直径方向分布。刮刀10的底面与炒桶1的内底面相贴合,在转轴2转动时,刮刀10会对炒桶1内的肉松半成品进行翻炒。

转轴2周侧壁且位于刮刀10上方设置有辅助杆5,辅助杆5的一端与转轴2周侧壁固定,另一端搭接在把手4上边,在转轴2转动的同时,辅助杆5会驱动倒扣3滑动,实现刮壁的自动化。辅助杆5与转轴2之间焊接有加强筋6,加强筋6提高二者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如下:在转轴2转动时,刮刀10会对炒桶1内的肉松半成品进行翻炒,同时转轴2会带动辅助杆5一同移动,辅助杆5会驱动倒扣3沿炒桶1的周向滑动。此时倒扣3会将黏附在炒桶1内壁的肉松半成品刮下,使得黏附在炒桶1内壁的肉松半成品与炒桶1内的肉松半成品混合均匀,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提高了肉松成品量,并且提高了肉松的良品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包括圆柱形的炒桶(1),所述炒桶(1)底部中心设有电机带动旋转的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炒桶(1)的开口边缘搭接有横截面呈倒“u”字型的倒扣(3),所述倒扣(3)的相对内壁分别与炒桶(1)内壁以及外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3)位于炒桶(1)内部的一侧边缘呈刀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3)顶壁设置有把手(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穿入炒桶(1)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穿入端周侧朝向把手(4)方向固定有与把手(4)搭接的辅助杆(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杆(5)与转轴(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桶(1)开口边缘的顶壁沿炒桶(1)的轴线环绕开设有滑轨(7),所述倒扣(3)朝向滑轨(7)内设置有滑轮(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8)设置为至少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桶(1)外壁凸出有横截面呈“l”字形的限位环(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肉松的炒松机,属于肉松生产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圆柱形的炒桶,炒桶底部中心设有电机带动旋转的转轴,炒桶的开口边缘搭接有横截面呈倒“U”字型的倒扣,倒扣的相对内壁分别与炒桶内壁以及外壁贴合,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肉松成品量、提高肉松良品率的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鑫阳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3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