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制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4842发布日期:2021-01-23 10:4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制面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制面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家用电器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上有单一压面皮或单一切面条的制面器,消费者做面条时需要同时拥有2个以上的产品才能做出来面条,即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不利于消费者的使用,也不利于制面器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制面器,旨在解决市场上单一压面皮或单一切面条的制面器,不利于消费者的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制面器,所述多功能制面器包括:
[0005]
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两制面槽,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至少两出面槽,所述制面槽与所述出面槽一一对应设置;
[0006]
压面辊机构,所述压面辊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压面辊机构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制面槽内;
[0007]
切面辊机构,所述切面辊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切面辊机构位于另一个所述制面槽内,所述压面辊机构与所述切面辊机构传动连接;
[0008]
动力件,所述动力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压面辊机构或者所述切面辊机构传动连接;
[0009]
其中,面团放置于两所述制面槽内,动力件驱动所述压面辊机构进行压面操作,以及驱动所述切面辊机构进行切面操作。
[0010]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
[0011]
外壳,所述制面槽与所述出面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0012]
第一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0013]
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二分隔壁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压面辊机构的两端、所述切面辊机构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上,所述动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的表面上。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隔壁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压面辊机构包括第一压面辊和第二压面辊,所述第一压面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上,所述第二压面辊的第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所述第二压面辊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调节孔内,所述第一压面辊和所述第二压面辊并排、间隔设置,所述调节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面辊的直径,所述多功能制面器还包括:
[0015]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壁上,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压面辊朝向所述调节孔的一端连接;
[0016]
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压面辊的第二端,所述调节齿轮抵接所
述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
[0017]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壁上,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压面辊第二端在所述调节孔内的位置,以调节所述第一压面辊和所述第二压面辊之间的间距。
[0018]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0019]
旋钮,所述旋钮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动力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压面辊的第二端贯穿所述旋钮,并与所述旋钮转动连接;
[0020]
其中,通过调节所述旋钮在所述外壳上的位置,以调节所述第二压面辊第二端在所述调节孔内的位置。
[0021]
优选地,所述旋钮包括旋钮壳体和盖体,所述旋钮壳体上设置有置物槽,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置物槽以形成腔体,所述第二压面辊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0022]
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压面辊的第二端上;
[0023]
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压面辊的第二端螺纹配合,所述螺母的外直径大于所述弹簧的直径,所述螺母的内直径小于所述弹簧的直径,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置物槽的槽底和所述螺母,所述螺母将所述弹簧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压紧于所述置物槽的槽底上。
[0024]
优选地,所述旋钮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分隔壁的表面呈圆形结构,所述置物槽的槽底环周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0025]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壁上,且所述定位件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槽内。
[0026]
优选地,所述切面辊机构包括第一切面辊和第二切面辊,所述第一切面辊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切面辊的两端均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上,且所述第一切面辊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切面辊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隔壁上还转动设置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切面辊远离所述第一分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切面辊远离所述第一分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所述多功能制面器还包括:
[0027]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切面辊、所述第二切面辊以及所述第一压面辊传动连接,所述动力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切面辊、所述第二切面辊以及所述第一压面辊转动。
[0028]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0029]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压面辊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连接;
[0030]
惰轮,所述惰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所述惰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惰轮位于所述第一压面辊与所述第一切面辊之间;
[0031]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切面辊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惰轮啮合。
[0032]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0033]
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第
一压面辊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连接;
[0034]
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第一切面辊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主动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35]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制面器还包括:
[0036]
刮面器,所述刮面器设置于所述切面辊机构上,所述刮面器用于去除所述切面辊机构上残留的面团。
[0037]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
[0038]
上壳,所述压面辊机构、所述切面辊机构、所述动力件均设置于所述上壳上,所述上壳开设有至少两所述制面槽;
[0039]
下壳,所述下壳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上壳上,且所述下壳开设有至少两所述出面槽。
[0040]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制面器还包括:
[0041]
至少两防尘盖,两所述防尘盖分别盖合于两所述制面槽上。
[004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的上表面开设至少两个制面槽,并在壳体的下表面对应开设至少两个出面槽。压面辊机构和切面辊机构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压面辊机构位于其中一个制面槽内,可将压面辊机构与切面辊机构传动连接,以通过一个动力件驱动压面辊机构进行压面操作,以及驱动切面辊机构进行切面操作。用户可以将揉制好的面团放置于两个制面槽内,并被压面辊机构和切面辊机构压扁和切割,最终分别从两个出面槽掉落,有利于消费者一次性做两种不同的面条,而无需购买不同制面机,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也便于制面器的推广。
附图说明
[004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制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制面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制面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制面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制面器一实施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制面器一实施例第二分隔壁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制面器一实施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制面器一实施例第一分隔壁的结构示意图(一);
[0052]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制面器一实施例第一分隔壁的结构示意图(二)。
[0053]
附图标号说明:
[0054]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多功能制面器10壳体11第一分隔壁12第二分隔壁
20压面辊机构21第一压面辊22第二压面辊30切面辊机构31第一切面辊32第二切面辊33第二齿轮34第三齿轮40动力件50调节机构51第一齿轮52调节齿轮53旋钮531旋钮壳体532盖体54弹簧55定位件60传动机构61主动齿轮62惰轮63从动齿轮64主动带轮65从动带轮66皮带70防尘盖a制面槽b出面槽c调节孔d置物槽e定位槽
[005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7]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8]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9]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制面器100。
[0060]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多功能制面器100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 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两制面槽a,所述壳体10的下表面开设有至少两出面槽 b,所述制面槽a与所述出面槽b一一对应设置;压面辊机构20,所述压面辊机构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且所述压面辊机构20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制面槽a内;切面辊机构30,所述切面辊机构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且所述切面辊机构30位于另一个所述制面槽a内,所述压面辊机构20与所述切面辊机构30传动连接;动力件40,所述动力件4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动力件40的输出端与所述压面辊机构20或者所述切面辊机构30传动连接;其中,面团放置于两所述制面槽a内,动力
件40驱动所述压面辊机构20进行压面操作,以及驱动所述切面辊机构30进行切面操作。
[0061]
本实施例中,将多种制面机构集合在一个壳体10内,例如,可在壳体10 的上表面开设至少两个制面槽a,并在壳体10的下表面对应开设至少两个出面槽b。其中,壳体10为中空结构,压面辊机构20和切面辊机构30均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且压面辊机构20位于其中一个制面槽a内,切面辊机构 30位于另一个制面槽a内,以形成一个二合一的多功能制面器100。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设置两种不同规格的切面辊机构30,两种切面辊机构30分别与用于切割形成不同宽度的面条,两个切面辊机构30可分别设置在压面辊机构 20的两侧,形成一个三合一的多功能制面器100。
[0062]
其次,可将压面辊机构20与切面辊机构30传动连接,例如通过齿轮机构传动连接或者皮带机构传动连接,以通过一个动力件40驱动压面辊机构20 进行压面操作,以及驱动切面辊机构30进行切面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设置至少两个动力件40,压面辊机构20由其中一个动力件40驱动,而切面辊机构30由另一个动力件40驱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63]
可以理解的是,动力件40可以是电机等。
[0064]
用户可以将揉制好的面团放置于两个制面槽a内,并被压面辊机构20和切面辊机构30压扁和切割,最终分别从两个出面槽b掉落,有利于消费者一次性做两种不同的面条,而无需购买不同制面机,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也便于制面器的推广。
[0065]
如图4至图7所示,具体的,所述壳体10包括:外壳,所述制面槽a与所述出面槽b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分隔壁11,所述第一分隔壁11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第二分隔壁12,所述第二分隔壁12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压面辊机构20的两端、所述切面辊机构30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和所述第二分隔壁12上,所述动力件40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12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动力件40等外部驱动部件对面条造成污染,可利用第一分隔壁11和第二分隔壁12进行隔离,其中,压面辊机构20和切面辊机构30均位于第一分隔壁11和第二分隔壁12之间,而动力件40设置于第一分隔壁11远离第二分隔壁12的表面上,防止动力件40上的机油污染面条。
[0066]
具体的,所述第二分隔壁12上开设有调节孔c,所述压面辊机构20包括第一压面辊21和第二压面辊22,所述第一压面辊2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和所述第二分隔壁12上,所述第二压面辊22的第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上,所述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调节孔c内,所述第一压面辊21和所述第二压面辊22并排、间隔设置,所述调节孔c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面辊22的直径,所述多功能制面器100还包括:第一齿轮51,所述第一齿轮51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壁12上,且所述第一齿轮51与所述第一压面辊21朝向所述调节孔c的一端连接;调节齿轮52,所述调节齿轮52套设于所述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所述调节齿轮52抵接所述第二分隔壁12,所述第一齿轮51与所述调节齿轮52啮合;调节机构50,所述调节机构50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壁12上,所述调节机构50 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压面辊22第二端在所述调节孔c内的位置,以调节所述第一压面辊21和所述第二压面辊22之间的间距。
[0067]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面辊2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一分隔壁11和第二分隔壁12上,且第一压面辊21和第二压面辊22间隔设置,形成压面间隙,第一压面辊21朝向调节孔c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51,而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设置有调节齿轮52,调节齿轮52与第一齿轮51啮合,第一压面辊21 和第二压面辊22通过第一齿轮51和调节齿轮52啮合传动,面
条经过压面间隙后,被第一压面辊21和第二压面辊22压实,形成片状结构。为了调节第一压面辊21和第二压面辊22之间的间隙,以便于压制不同厚度的面条。其中,调节孔c的直径大于第二压面辊22的直径,使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与调节孔c之间形成偏心轴结构。可通过在第二分隔壁12上设置调节机构 50,调节机构50用于调节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在调节孔c内的位置,最终调节第一压面辊21外周壁和第二压面辊22外周壁之间的间距。
[0068]
可以理解的,调节机构50可以包括滑轨、滑动块,滑动块上设置轴套,以便于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转动设置于轴套内,滑轨水平放置,且调节孔 c的圆心位于滑轨上,使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滑轨上,通过调节滑动块在滑轨上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在调节孔c内的位置,最终调节第一压面辊21和第二压面辊22的间距。除了上述方式外,还可以是其他的机械传动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69]
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旋钮53,所述旋钮53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动力件4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贯穿所述旋钮 53,并与所述旋钮53转动连接;其中,通过调节所述旋钮53在所述外壳上的位置,以调节所述第二压面辊22第二端在所述调节孔c内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可在外壳远离动力件40的侧壁上转动设置一个旋钮53,由于第一齿轮51是转动设在第二分隔壁12上的,而调节齿轮52可以在第二分隔壁12的表面滑动,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旋钮53在所述外壳上的位置,使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在调节孔c内发生位置偏移,进而改变第一压面辊21和第二压面辊22之间的间隙,一般第一压面辊21和第二压面辊22之间的间距为 0.3mm至3mm之间。
[0070]
具体的,所述旋钮53包括旋钮壳体531和盖体532,所述旋钮壳体531 上设置有置物槽d,所述盖体532盖合所述置物槽d以形成腔体,所述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调节机构50还包括:弹簧54,所述弹簧54套设于所述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上;螺母(图中未示出),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螺纹配合,所述螺母的外直径大于所述弹簧54的直径,所述螺母的内直径小于所述弹簧54的直径,所述弹簧54 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置物槽d的槽底和所述螺母,所述螺母将所述弹簧54远离所述盖体532的一端压紧于所述置物槽d的槽底上。
[0071]
本实施例中,旋钮壳体531上的置物槽d内可以设置弹簧54,当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延伸至腔体内后,弹簧54套设于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上,并在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端上螺纹设置一个螺母,使螺母压紧弹簧54的一端,弹簧54的两端分别抵接置物槽d的槽底和盖体532。初始状态下,弹簧 54具备弹力,当用户在第二压面辊22的轴向上拉伸旋钮壳体531后,此时弹簧54压缩,旋钮壳体531与外壳之间形成间隙,用户可以调节旋钮壳体531 的位置,调节第二压面辊22与第一压面辊21之间的间隙,调节完毕后,用户松手,使弹簧54复位,利用弹簧54的弹力,使旋钮壳体531紧紧贴合外壳远离动力件40的侧壁,保证第一齿轮51和调节齿轮52传动的稳定性。
[0072]
具体的,所述旋钮壳体531朝向所述第二分隔壁12的表面呈圆形结构,所述置物槽d的槽底环周开设有多个定位槽e,所述调节机构50还包括:定位件55,所述定位件55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壁12上,且所述定位件55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槽e内。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齿轮51和调节齿轮52传动的稳定性,可在第二分隔壁12上增设定位件55,并在置物槽 d的槽底环周开设有多个定位槽e,形成不同的调节档位。初始状态下,定位件55设置于定位槽e内,在第二压面辊22的轴向上,当旋钮壳体531远离第二压面辊22的第二
端时,弹簧54被进一步压缩,定位件55脱离定位槽e,当旋钮壳体531旋转后,并使弹簧54复位,以使定位件55设置于其他定位槽e内。
[0073]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定位槽e,在旋钮壳体531的外部标注刻度,以便于用户调节档位,以调节旋钮壳体531的不同位置,并固定旋钮壳体531。
[0074]
具体的,所述切面辊机构30包括第一切面辊31和第二切面辊32,所述第一切面辊31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切面辊32的两端均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和所述第二分隔壁12上,且所述第一切面辊31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切面辊3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隔壁12上还转动设置有第二齿轮 33和第三齿轮34,所述第二齿轮33和所述第三齿轮34啮合,所述第一切面辊31远离所述第一分隔壁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33连接,所述第二切面辊32远离所述第一分隔壁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34连接,所述多功能制面器100还包括:传动机构60,所述传动机构60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 上,所述传动机构60分别与所述动力件40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切面辊31、所述第二切面辊32以及所述第一压面辊21传动连接,所述动力件40通过所述传动机构60驱动所述第一切面辊31、所述第二切面辊32以及所述第一压面辊21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面辊31的周壁和第二切面辊32的周壁均可以设置多个环形凸起(图中未标注),相邻的两个环形凸起形成切割槽(图中未标注),每个环形凸起部分伸入对应切割槽内,以便于对面团进行切割。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调节两个环形凸起之间的间距,进而制作不同宽度的面条。第二齿轮33和第三齿轮34之间相互啮合,因此,可使第二压面辊 22和第一切面辊31传动连接,当动力件40通过传动机构60驱动第一压面辊 21转动后,由于第一齿轮51和调节齿轮52啮合,因此,第二压面辊22同步转动,带动第一切面辊31和第二切面辊32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压面辊22和第一切面辊31传动连接可以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或者皮带传动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75]
如图8所示,具体的,所述传动机构60包括:主动齿轮61,所述主动齿轮61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上,所述主动齿轮61与所述第一压面辊 21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动齿轮61与所述动力件40的输出端连接;惰轮62,所述惰轮6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上,所述惰轮62与所述主动齿轮61啮合,所述惰轮62位于所述第一压面辊21与所述第一切面辊31之间;从动齿轮63,所述从动齿轮63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上,所述从动齿轮63与所述第一切面辊31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12 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齿轮63与所述惰轮62啮合。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切面辊31、第二切面辊32、第一压面辊21以及第二压面辊22利用齿轮传连接。具体的,当动力件40驱动主动齿轮61转动后,第一齿轮51将扭矩传递至第二压面辊22,使第二压面辊22转动,由于惰轮62分别与主动齿轮 61和从动齿轮63啮合,因此,从动齿轮63通过惰轮62接收扭矩,使第一切面辊31转动,并通过第二齿轮33和第三齿轮34带动第二切面辊32转动。
[0076]
如图9所示,具体的,所述传动机构60包括:主动带轮64,所述主动带轮64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上,所述主动带轮64与所述第一压面辊 21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动带轮64与所述动力件40的输出端连接;从动带轮65,所述从动带轮65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壁11 上,所述从动带轮65与所述第一切面辊31远离所述第二分隔壁12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带轮65与所述主动带轮64通过皮带66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切面辊31、第二切面辊32、第一压面辊21以及第二压面辊22利用皮带 66传连接。具体的,当动力件40驱动主动带轮64转动后,第一齿轮51将扭矩传递至第二压面辊22,使第二压面
辊22转动,由于从动带轮65与主动带轮64通过皮带66传动连接,因此,从动带轮65通过主动带轮64接收扭矩,使第一切面辊31转动,并通过第二齿轮33和第三齿轮34带动第二切面辊32 转动。
[0077]
作为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多功能制面器100还包括:刮面器,所述刮面器设置于所述切面辊机构30上,所述刮面器用于去除所述切面辊机构30 上残留的面团。本实施例中,可在外壳上设置刮面器(图中未示出),刮面器沿着第一切面辊31或者第二切面辊32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便于第一切面辊31或者第二切面辊32上的面团分隔开来,防止面团粘合第一切面辊31或者第二切面辊32。
[0078]
可以理解的是,刮面器可以设置多个弧形部(图中未示出),弧形部设置于切割槽内,弧形部由制面槽a向出面槽b方向弯曲形成。
[0079]
具体的,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图中未标注),所述压面辊机构20、所述切面辊机构30、所述动力件40均设置于所述上壳上,所述上壳开设有至少两所述制面槽a;下壳(图中未标注),所述下壳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上壳上,且所述下壳开设有至少两所述出面槽b。本实施例中,防尘盖70既可以在不用的时候挡灰尘,防止进入制面槽a内,也可以在使用其中一个制面功能的时候,把其他的制面槽a盖住,避免手指误入或者异物进入制面槽a,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0080]
其次,用户可以通过将下壳从上壳上拆卸下来,以使压面辊机构20和切面辊机构30等内部零件裸露,便于用户对内部零件进行清洁。
[0081]
如图3所示,作为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多功能制面器100还包括:至少两防尘盖70,两所述防尘盖70分别盖合于两所述制面槽a上。可增设至少两个防尘盖70,两个所述防尘盖70用于盖合两制面槽a。
[008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