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猪饲料加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2700发布日期:2021-04-27 18:0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猪饲料加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猪饲料加药系统。


背景技术:

2.商品饲料禁止添加抗生素已是大势所趋,各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抗生素添加剂的商品饲料。因此,如今的猪群通过饲料给药(指符合要求的保健药物)进行保健就变得尤为重要。合理地通过饲料给药进行保健直接影响到猪群的健康状况,包括发病率、生长速度、饲料吸收率等各个重要经济指标,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经济效益的。
3.现阶段,猪场内是采用人工将饲料和药物混合的,混合后还要将重重的混合物抽入料塔中,再通过料线输送到各个猪舍,这样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猪饲料加药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低的缺陷。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猪饲料加药系统,包括储料塔、储药仓、输送机构和电控箱;储料塔包括用于存储饲料的料塔主体;所述料塔主体的上端为加料口,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内设有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储药仓包括用于存储药物的药仓主体;所述药仓主体的上端为加药口,下端设有出药管;所述出药管内设有第二流量控制组件;输送机构设置在出料管和出药管的下方,用以输送饲料与药物的混合物;电控箱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及输送机构电连接。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猪饲料加药系统,通过将储料塔中的饲料放到输送机构上,再将储药仓中的药物洒落至输送机构上的饲料上,从而将药物与饲料混合,随后输送至猪舍中。通过本系统取代了人工劳作,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混合效率。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料塔主体通过第一支撑架设置在输送机构的上方。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料塔主体呈锥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与料塔主体固接的固定环,以及设置在固定环下的支撑脚。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料塔主体上设有盖子;所述生猪饲料加药系统还包括固定杆、活动杆和第一动力部;所述固定杆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上;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杆铰接,另一端与盖子连接;所述第一动力部与活动杆传动连接,驱使活动杆转动,打开或盖上所述盖子。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仓主体上设有用于观察药物余量的刻度条。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包括拨片和第二动力部;所述第二动力部与拨片传动连接,从而改变出药管中的下药口的大小。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动力部为伺服电机或气缸。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机构为螺旋输送机。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料塔主体和药仓主体内均设有温湿传感器;所述温湿传感器与电控箱电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方式,所述生猪饲料加药系统还设有警报器;所述警报器与电控箱电连接。
附图说明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猪饲料加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料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药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
储料塔;11

料塔主体;12

出料管;2

储药仓;21

药仓主体;22

出药管;23

刻度条;24

拨片;25

第二动力部;3

输送机构;4

电控箱;5

第一支撑架;51

固定环;52

支撑脚;61

固定杆;62

活动杆;7

第二支撑架;8

警报器;9

搅拌器;91

搅拌电机;92

连接杆;93

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猪饲料加药系统,不仅适用于养猪场,还可以用于养牛场、羊圈等场所。如图1所示,生猪饲料加药系统包括储料塔1、储药仓2、输送机构3和电控箱4。
[0027]
其中,储料塔1包括用于存储饲料的料塔主体11。该料塔主体11的上端为加料口,下端设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内设有第一流量控制组件。
[0028]
储药仓2包括用于存储药物的药仓主体21。该药仓主体21的上端为加药口,下端设有出药管22。出药管22内设有第二流量控制组件。
[0029]
输送机构3设置在出料管12和出药管22的下方,用以输送饲料与药物的混合物至猪舍中。
[0030]
电控箱4用于提供必要的电力和电路控制,其分别与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及输送机构3电连接。
[0031]
通过将储料塔1中的饲料放到输送机构3上,再将储药仓2中的药物洒落至输送机构3上的饲料上,从而将药物与饲料混合,随后输送至猪舍中。通过本系统取代了人工劳作,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混合效率。
[0032]
具体地,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料塔主体11为外径逐级减小的锥状体,内里为中空结构。料塔主体11通过第一支撑架5设置在输送机构3的上方。其中,第一支撑架5包括与料塔主体11固接的固定环51,以及设置在固定环51下的支撑脚5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固定环
51下固设有3个支撑脚52。
[0033]
继续参考图2,料塔主体11的上方设有一个盖子。由于盖子的高度较高,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及安全性,生猪饲料加药系统还包括固定杆61、活动杆62和第一动力部(图未示)。其中,固定杆61竖直安装在第一支撑架5的固定环51上。活动杆62的一端与固定杆61铰接,另一端与盖子连接。第一动力部与活动杆62传动连接,驱使活动杆62转动,从而实现打开或盖上所述盖子。
[003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选用市售的流量阀,用以控制饲料的下料速度。该流量阀与电控箱4电性连接,其结构在此不多作赘述。
[0035]
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药仓主体21的上部为圆柱状,下部为锥状,内里为中空结构。药仓主体21的壁体上设有用于观察药物余量的刻度条23。
[0036]
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储药仓2通过第二支撑架7设置在输送机构3的上方,第二支撑架7与第一支撑架5的结构相同。同理,药仓主体21的上方也设有一个盖子,并且盖子也是通过活动杆的转动来实现开闭的。
[0037]
一同参考图4、图5,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包括拨片24和第二动力部25;所述第二动力部25与拨片24传动连接,从而改变出药管22中的下药口的大小。如图4所示,第二动力部25为高精度的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通过伺服电机的转轴带动拨片24转动精确转动到某一角度,即可调节下药口的大小。如图5所示,第二动力部25为气缸,通过气缸带动拨片24左右伸缩,也可调节下药口的大小。
[0038]
进一步地,料塔主体11和药仓主体21的内部均设有温湿传感器,该温湿传感器与电控箱4电连接,以实时监控料塔主体11和药仓主体21内的温度、湿度,防止饲料和药物变质。
[0039]
再进一步地,料塔主体11和药仓主体21的内部均设有用于感应余量的感应器,该感应器与电控箱4电连接,以实时监控料塔主体11和药仓主体21内的余量情况。
[0040]
特别地,本实施例的生猪饲料加药系统还设有警报器8,警报器8与电控箱4电连接。当温度值、湿度值和余量值不在预设数值范围内时,所述警报器8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0041]
再次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输送机构3为市售的螺旋输送机(又称绞龙),其结构在此不多作赘述。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带动饲料和药物前进,还能将饲料与药物混合。
[0042]
更佳地,输送机构3与猪舍之间还设有搅拌器9。如图6所示,搅拌器9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搅拌电机91、与搅拌电机91的转轴连接的连接杆92以及与连接杆92连接的转动杆93。当搅拌电机91的转动转动时,该转动杆93也会转动,从而进一步地将药物与饲料搅拌得更加均匀。需要注意的是,转动杆93为圆柱状。由于饲料和药物易碎,传统的搅拌装置中都是采用具有多个叶片的搅拌叶,这样叶片容易将饲料和药物切削成粉状,难以利用、造成浪费。而本实施例则采用圆柱状的转动杆93,通过圆柱面与饲料、药物接触,能有效地减少出粉。
[0043]
虽然已参照上述的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
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