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62275发布日期:2023-03-15 04:25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以往,各种容器装的方便食品已被公众所知。例如,注入开水,经过规定时间后能够食用的食品、通过微波炉加热后能够食用的食品、以及注入水,通过微波炉加热后能够食用的食品等各种食品已被公众所知。
3.尤其地,近年来,作为方便食品,将米饭放入单餐煮饭用容器进行无菌包装的、所谓无菌包装食品得到普及。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0865号)中公开了在淘米后,将浸泡在水中的米(浸泡米)和水(煮饭水)填充到由耐热性合成树脂等构成的单餐煮饭用容器并加热煮饭的方法。
4.此处,为了美味地煮熟,向单餐煮饭用容器中填充的米使用如上述那样浸泡在水中的浸泡米,作为该浸泡米,通常使用在水中浸泡30~180分钟左右的时间而使其吸取必要充分量的水分的米。
5.上述的方法是煮饭1人份的所谓单餐容器煮饭方法,在进行大量生产的情况下,期望能够更有效地在短时间内煮饭的方法。尤其地,期望省略将米在水中浸泡30~180分钟左右的时间的工序,但是仅省略该米的浸泡工序,存在难以对具有良好味道的米进行煮饭的问题。尤其是在糯米饭、菜饭等的调味米饭中,最终使溶解有调料等固体成分的汤汁等完全渗入到米中,但如果省略浸泡工序,则汤汁不会渗入到米的中心部,成为夹心的米饭。这是因为溶解有固体成分的汤汁的水分子与未溶解有上述成分的淡水的水分子相比,难以渗透到米中。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能够煮出具有与对浸泡米进行煮饭的情况相同的味道的煮饭米。
7.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达成,该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淘米工序,淘洗米;供给工序,将淘洗过的米以及水供给到上表面开放的单餐煮饭用容器内;煮熟工序,通过水蒸气蒸煮被供给了米以及水的所述单餐煮饭用容器;密封工序,将在内部收纳煮熟的米的所述单餐煮饭用容器的上部开口密封;以及杀菌工序,对密封的所述单餐煮饭用容器进行加热,所述淘米工序利用30℃以上80℃以下的温水淘洗米。
8.此外,关于上述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优选所述淘米工序利用所述温水淘洗2分钟以上5分钟以下的时间。
9.此外,优选在所述供给工序中,向单餐煮饭用容器内供给的水的温度比所述淘米工序中使用的温水的温度低。
10.此外,优选所述淘米工序结束的阶段的米的水分率为18%以上28%以下。
11.此外,优选所述煮熟的米的煮饭倍率为2.3以上2.6以下。
12.此外,优选所述单餐煮饭用容器具备底面部以及从所述底面部的周围立起设置的侧壁部,所述底面部具有粗糙面部,所述粗糙面部由从所述底面部的内侧面突出且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微小的凸部形成。
1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能够煮出具有与对浸泡米进行煮饭的情况相同的味道的煮饭米。
附图说明
14.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的框图。
15.图2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的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16.图3是在本发明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中良好使用的单餐煮饭用容器的俯视图。
17.图4是图3的a-a截面中的概要结构截面图。
18.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19.图6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20.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的变形例的概要结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s1:淘米工序;s2:供给工序;s3:煮饭工序;s4:密封工序;s5:杀菌工序;1:单餐煮饭用容器;2:底面部;3:侧壁部;4:凸缘部;5:粗糙面部;51:凸部;51a:第一凸部;51b:第二凸部;511:一个凸部组;512:其他凸部组;6:凹部;91:容器供给装置;92:输送装置;93:淘米
·
米供给装置;94:水供给装置;95:煮饭室;96:密封装置;97:加热杀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使用非浸泡米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如图1的框图所示,具备淘米工序、供给工序、煮熟工序、密封工序以及杀菌工序。
24.淘米工序是淘洗米的工序。淘米方法的具体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通过以使一粒一粒的米的表面充分与用于淘米的热水接触的方式进行淘洗,且以使表面不受伤的方式温和淘洗的方法对米进行淘洗。这是因为如果米的表面破坏,则成为米屑被冲走而浪费,此外,如果破坏表面附近的细胞,则米成为饭时的鼓起变差,表面会发粘而使味道变差。为了能够进行上述的淘米,优选以流量不会过多的程度的流水进行淘洗。此外,也可以在淘米的前半段用流量不太多的流水淘米,之后,在容器中积存热水,反复进行几次淘米。此外,例如,也可以将放入到滤器中的米浸泡在一次积存的热水中,用手等轻轻地转动2~3次,将积存的热水立即舍弃,之后,不用手等而一边冲水一边摇动滤器,以不随便用手等搅拌米的方式淘米。
25.此外,本发明中的淘米工序的特征在于,利用30℃以上80℃以下的温水淘洗米。另外,在该淘米工序中,更优选利用40℃以上60℃以下的温水淘洗米。在使用40℃以上60℃以下的温水进行淘洗的情况下,能够在更短时间内使米吸水,此外,能够有效地抑制米表面的
局部产生糊化。此外,在该淘米工序中,优选利用上述温度范围的温水淘洗2分钟以上5分钟以下的时间。此外,优选以淘米工序结束的阶段的米的水分率为18%以上28%以下的范围的方式利用温水进行淘洗。
26.供给工序是将淘洗过的米以及水供给到上表面开放的单餐煮饭用容器内的工序。单餐煮饭用容器是通过在至少收纳有米(例如,包括精白米、糙米、杂粮米等)和水的状态下加热而能够煮出米饭的容器,能够使用以往已知的容器。这样的单餐煮饭用容器例如使用合成树脂片材,通过冲压成形、注塑成形、真空成形等来制作。此外,单餐煮饭用容器1能够构成为具备可挠性。作为合成树脂片材,例如能够使用将非发泡聚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非发泡聚丙烯、发泡聚丙烯、非发泡聚乙烯、发泡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热可挠性塑料以具有适当的硬度和韧性的方式形成为片状的片材。
27.此处,作为放入装有淘洗过的米的单餐煮饭用容器的水的温度,优选放入温度比淘米工序中使用的温水的温度低的水。例如,优选放入2~40℃的水。米周围的水的过度急剧的温度上升有可能使米表面的糊化的进展速度过快,如果糊化的进展过快,则会产生妨碍水向米内部渗透的危险性。为了防止产生这样的事态,在最终煮好时水分充分渗透到米内部,优选如上述那样在煮饭中使用2~40℃的水。
28.煮熟工序是利用水蒸气对被供给了米以及水的所述单餐煮饭用容器进行加热而煮熟的工序。水蒸气可以是100℃左右的蒸气,此外,也可以是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作为该煮熟工序中的加热条件,例如能够举出在97℃~105℃下加热15分钟~30分钟,优选在100~102℃下加热20分钟~25分钟的条件。另外,过热水蒸气与饱和水蒸气不同,是指过热到饱和水蒸气的温度(在1个气压下为100℃,在1个气压以外的气压下为该气压下的沸点)以上的水蒸气。过热水蒸气能够通过各种过热器得到。过热器为公知,过热方法没有限制。此外,优选在煮熟工序中煮熟的米的煮饭倍率为2.3以上2.6以下。另外,煮饭倍率是指煮饭后的米饭的重量相对于生米的重量的比例。即,表示将煮饭前的生米的重量设为1时的煮熟的米饭的重量比。此处,优选利用水蒸气烧煮单餐用容器时的单餐用容器的周围的湿度为80%以上,优选尽量为100%。这是因为,煮饭中的单餐用容器内的水不久就沸腾,但是如果处于周围的湿度高的状态,则不会发生剧烈产生气泡的沸腾。其结果是,由于对米的物理性冲击小,所以能够煮出维持了米的细胞的米粒的形状破坏少的米饭。
29.密封工序是通过密封材料对在内部收纳煮熟的米的单餐煮饭用容器的上部开口进行密封的工序。密封材料是用于密封单餐煮饭用容器的上部开口的部件,通常是片状或薄膜状的部件。在本发明中,作为密封材料,优选使用塑料薄膜。该密封工序能够采用以往已知的各种密封方法,优选将进行了杀菌处理的塑料薄膜贴敷或热熔敷在单餐煮饭用容器的上部开口进行密封。
30.杀菌工序是通过对密封件密封的单餐煮饭用容器进行加热来杀菌的工序。在该杀菌工序中,例如通过在100℃~120℃下加热单餐煮饭用容器1进行杀菌。杀菌工序中的杀菌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适当使用对密封件密封的单餐煮饭用容器施加蒸气来加压加热的方法,在杀菌腔室内对密封件密封的单餐煮饭用容器进行密封并加压加热的方法等。
31.例如能够使用图2的示意图所示的制造装置实施本发明的非浸泡米的煮饭方法。该制造装置具备:供给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容器供给装置91;带式输送机等的输送装置92;用于进行米的淘米以及将淘洗过的米向单餐煮饭用容器1供给的淘米
·
米供给装置93;将
水向单餐煮饭用容器1供给的水供给装置94;煮饭室95;密封装置96;以及加热杀菌装置97。输送装置92通过煮饭室95内。另外,在将收纳在单餐煮饭用容器1内的米饭构成为菜饭的情况下,另行设置在单餐煮饭用容器1被导入煮饭室95内的前阶段能够将菜饭用的食材供给到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食材供给装置。
32.首先,通过容器供给装置91的作用,将单餐煮饭用容器1一个一个地供给到输送装置92的输送面上。接着,将经由淘米
·
米供给装置93淘洗过的规定量的米供给到已供给至输送面上的各单餐煮饭用容器1(淘米工序、供给工序)。此处,在淘米
·
米供给装置93中,利用30℃以上80℃以下的温水进行淘洗(淘米工序)。此外,由淘米
·
米供给装置93淘洗过的米,利用上述温度范围的温水例如淘洗2分钟以上5分钟以下的时间(淘米工序)。此外,经由水供给装置94向供给至输送面上的各单餐煮饭用容器1供给规定量的水(供给工序)。收纳有淘洗过的米以及水的各单餐煮饭用容器1通过输送装置92依次导入煮饭室95内,通过过热水蒸气在该煮饭室95内加热规定时间来进行煮饭(煮熟工序)。另外,向煮饭室95供给从未图示的过热水蒸气产生装置供给的过热水蒸气。
33.在煮饭完成后,单餐煮饭用容器1被输送到密封装置96,在清洁的环境下在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上部开口覆盖密封材料并堵塞而热熔敷,将单餐煮饭用容器1密封(密封工序)。之后,在加热杀菌装置97中,例如通过在100℃~120℃的温度下对单餐煮饭用容器1进行加热(杀菌工序),完成能够在常温下保存1周左右的无菌包装的装有煮饭米的密封容器。
34.本发明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为,在淘洗米的淘米工序中,具备利用30℃以上80℃以下的温水进行淘洗的工序,因此,在淘洗米的同时,在该淘米过程中,米的细胞间的距离变大,能够使米有效地吸水,即使省略以往所需的米的浸泡工序,也就是说,即使使用非浸泡米,也能够制造具有与对浸泡米进行煮饭的情况相同的味道的单餐用米饭。此外,本发明的单餐用米饭的制造方法能够省略米的浸泡工序,因此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有效地制造单餐用米饭。进而,通过将在供给工序中向单餐煮饭用容器内供给的水设为2~40℃的温度低的水,在收纳于单餐煮饭用容器内的米的周围放入该2~40℃的温度低的水,能够进一步使米有效地吸水,即使使用非浸泡米,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具有与对浸泡米进行煮饭的情况相同的味道的单餐用米饭。
35.此外,通过对淘米工序中的温水的温度、淘米时间进行控制,以使淘米工序结束的阶段的米的水分率为18%以上28%以下的范围,能够制造具有与对浸泡米进行煮饭的情况相比毫不逊色的水平的味道的单餐用米饭。
36.此外,优选收纳于无菌包装的装有煮饭米的密封容器的煮饭后的米饭(煮饭米)被煮熟成,煮饭倍率为2.1以上2.6以下。尤其优选构成为煮饭倍率为2.3以上2.6以下。另外,煮饭倍率是指煮饭后的米饭的重量相对于生米的重量的比例。也就是说,表示将煮饭前的生米的重量设为1时的煮熟的米饭的重量比。一般煮饭米的煮饭倍率为2.1以上2.2以下,但通过将煮饭倍率设为2.3以上2.6以下的范围,例如在以相同重量对煮饭倍率为2.1的煮饭米和煮饭倍率为2.3的煮饭米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能够使卡路里降低约10%左右,能够作为注重健康的商品提供给用户。
37.此处,收纳淘洗过的米以及水的单餐煮饭用容器,可以使用以往已知的结构的容器,例如可以适当使用图3的俯视图和表示其a-a截面的图4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另外,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6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该单餐煮饭用容器具备圆形的
底面部2、从该底面部2的周围(周缘)朝向上方立起设置的侧壁部3、以及设置在该侧壁部3的上端部(开口部)的周围的凸缘部4。
38.底面部2是构成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底面的部位,其厚度例如优选设定为0.5mm以上5.0mm以下的范围。此外,底面部2的直径能够根据所收纳的米以及水的量适当设定,例如,在构成一人份(例如,重量150g的煮饭米)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情况下,例如优选设定为50mm以上120mm以下的范围。如图3~图6所示,底面部2具备粗糙面部5。该粗糙面部5由从底面部2的内侧面朝向收纳空间侧突出且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微小的凸部51形成。这些多个微小的凸部51遍及底面部2的大致整个区域排列成格子状。另外,在各凸部51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部52。此处,各凸部51优选构成为,在俯视时,其底部的宽度尺寸l1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为0.3倍以上1.5倍以下的范围。此外,优选构成为,各凸部51的高度尺寸h(从底面部2的内侧表面到顶部的高度尺寸)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为0.3倍以上0.8倍以下的范围。此外,优选构成为,一个凸部51和与该一个凸部51的周围邻接配置的其他各凸部51的顶点间尺寸l2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为0.3倍以上2.3倍以下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凸部51的排列结构采用格子状排列,所以优选构成为相互在横向和纵向上邻接的各凸部51彼此的顶点间的尺寸l2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为0.3倍以上2.3倍以下的范围。另外,如图5所示,在构成为在凸部51彼此之间出现底面部2的平坦的内侧表面2a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与底面部2的内侧表面的各凸部51(51a、51b)的山麓部分的边界间的尺寸l3小于生米的宽度尺寸,尤其优选构成为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为0.3倍以上0.8倍以下的范围。
39.此处,生米的宽度尺寸是指一粒生米的短边方向的最大宽度。此外,例如,也能够对多个(例如25粒、50粒、100粒等)生米分别测量最大宽度,将其平均值作为生米的宽度尺寸。
40.此外,如图4的截面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面部2的外侧面,在与上述的各凸部5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朝向底面部2的内侧面凹陷的凹部6。各凹部6具备朝向对应的各凸部51的顶部凹陷的结构。此处,优选构成为各凹部6的开口部的宽度尺寸为0.5mm以上5mm以下的范围。此外,优选构成为各凹部6的深度为0.05mm以上5mm以下的范围。
41.此外,构成粗糙面部5的多个凸部51构成为第一凸部51a和第二凸部51b的集合。第二凸部51b构成为表面积比第一凸部51a大的凸部51。此外,各第一凸部51a和各第二凸部51b沿着横向和纵向交替排列。
4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和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所示,各第一凸部51a构成为半球状,各第二凸部51b构成为半椭圆球状。换言之,将第一凸部51a构成为在俯视时具有圆形轮廓的形态,将第二凸部51b构成为在俯视时具有椭圆形轮廓的形态。此外,构成为半球状的各第一凸部51a的最大宽度(与底面部2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形成与半椭圆球状的各第二凸部51b的短径方向的宽度(与底面部2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
43.此外,在位于与各第一凸部51a对应的位置且形成在底面部2的外侧面的各凹部6的内表面形状为半球状。同样地,在位于与各第二凸部51b对应的位置且形成在底面部2的外侧面的各凹部6的内表面形状形成为沿着半椭圆球状的第二凸部51b的半椭圆球状。
44.此外,如图6所示,例如在着眼于在横向上排列的一个凸部组511的情况下,在该一个凸部组511中排列的具有椭圆形轮廓的各第二凸部51b配置成,其短径方向沿着横向(一
个凸部组511的排列方向),在与上述一个凸部组511的上方侧(或下方侧)邻接的在横向上排列的其他凸部组512中排列的各第二凸部51b配置成,其长径的方向沿着横向(其他凸部组512的排列方向)。此外,着眼于一个凸部组511和其他凸部组512,各第一凸部51a和各第二凸部51b沿着横向相互不同地配置。
45.侧壁部3是构成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侧面的部位,构成为如上述那样从底面部2的周围(周缘)朝向上方立起。如图4的截面图所示,该侧壁部3形成为随着从底面部2趋向上方而向外侧扩展。优选该侧壁部3的厚度构成为与上述底面部2的厚度相同的尺寸。此外,侧壁部3的高度能够根据所收纳的米以及水的量适当设定,例如在构成一人份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情况下,例如优选设定为20mm以上100mm以下的范围。
46.凸缘部4是通过热熔敷等粘贴成为封装的外包装的密封材料(未图示)的部位,构成为具有从侧壁部3的上端部向水平方向外侧延伸的面(与密封部粘贴的粘贴面)。凸缘部4形成为俯视呈环状。关于该凸缘部4的厚度,能够构成为与上述底面部2的厚度相同的尺寸,但考虑热熔敷密封部时的破损防止,优选设定为大于底面部2的厚度。
47.在采用该图3~图6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进行煮饭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由于收纳煮饭米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具备粗糙面部5,该粗糙面部5由从底面部2的内侧面突出且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微小的凸部51形成,因此,能够减弱收纳于容器内部的煮饭米与底面部2的密接力,在取下密封部而食用煮饭米时,煮饭米不会粘在底面部2的表面,能够容易地取出。另外,煮饭倍率为2.3以上2.6以下的煮饭米由于水分量多而成为容易发粘的煮饭米,但如上所述,单餐煮饭用容器1具备粗糙面部5,因此,即便是煮饭倍率为2.3以上2.6以下的煮饭米,也难以粘在底面部2的表面。
48.此外,单餐煮饭用容器1通过具备上述的粗糙面部5,底面部2中的内侧面的表面积增大。由此,能够将煮饭时向底面部2供给的热有效地赋予收纳于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米以及水。也就是说,由于能够增大煮饭时的传热量,因此能够有效地煮饭。
49.此外,尤其是在底面部2的外侧面,在与各凸部51对应的位置,形成朝向底面部2的内侧面凹陷的凹部6,由此,底面部2的外侧面的表面积也增大,因此,在煮饭时,能够增大该容器从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外部吸收的热量,能够更有效地煮饭。
50.此外,形成于底面部2的外侧面的各凹部6构成为朝向对应的各凸部51的顶部凹陷,由此能够减小各凹部6的内表面与各凸部51的外表面的距离,因此能够将从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外部供给的热量有效地向底面部2的内侧面侧传递,能够减少传热损失,对收纳在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内侧的米以及水进行加热。
51.此外,粗糙面部5具备多个微小的凸部51,因此,关于与底面部2接触的米粒,在煮饭时,能够减小底面部2与米粒的接触面积,且在煮饭时能够制造出在底面部2与米之间存在水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使煮饭后的米饭难以粘在底面部2的表面,并且也能够对存在于底面部2附近的米赋予适当的水和温度,能够使煮出的米饭的味道良好。
52.尤其地,通过将各凸部51的高度尺寸h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设定为0.3倍以上0.8倍以下的范围,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煮饭时米吸收水分而膨胀时米的表面粘在底面部2的表面,此外,在煮熟时,能够在煮熟的米饭与底面部2之间形成空间部,因此,在食用时能够从容器容易地取出米饭。另外,如果各凸部51的高度尺寸h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成为超过0.8倍的值,则产生生米在立起的状态下载置在底面部2的凸部51彼此的间隙部52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米的表面在大范围内与凸部51的表面接触的风险,煮饭米有可能发粘。此外,当将各凸部51的高度尺寸h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小于0.3倍的值时,在煮饭过程中,膨胀的米与底面部2的表面接触的风险变高,煮饭米有可能发粘。
53.此外,通过将各凸部51彼此的顶点间的尺寸l2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设定为0.3倍以上2.3倍以下的范围,能够有效地减小与一粒生米接触的底面部2的面积,并且在煮饭时有效地制造出在底面部2与载置于底面部2的米之间存在水的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上述煮饭后的米饭难以粘在底面部2的表面的效果以及使味道良好的效果。另外,如果将各凸部51彼此的顶点间的尺寸l2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小于0.3倍,则与一粒生米接触的凸部51的个数增加,结果,与底面部2接触的每一粒生米的面积增大,煮饭米发粘的风险变高。此外,如果将各凸部51彼此的顶点间的尺寸l2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设定为超过2.3倍的尺寸时,则与凸部51以外的部分(存在于凸部51彼此之间的底面部2的平坦的内侧表面2a)接触的生米的个数增加的风险变高,煮饭米有可能发粘。
54.此外,如图5所示,在构成为在凸部51彼此之间出现底面部2的平坦的内侧表面2a的情况下,通过将与底面部2的内侧表面的各凸部51(51a、51b)的山麓部分的边界间的尺寸l3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设定为0.3倍以上0.8倍以下的范围,能够有效地减小与一粒生米接触的底面部2的面积,并且在煮饭时能够更有效地制造出在底面部2与载置在底面部2上的米之间存在水的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能够使上述煮饭后的米饭难以粘在底面部2的表面的效果以及使味道良好的效果。另外,如果将尺寸l3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小于0.3倍,则与一粒生米接触的凸部51的个数增加,结果,与底面部2接触的每一粒生米的面积增大,煮饭米发粘的风险变高。此外,如果将尺寸l3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设定为超过0.8倍的尺寸,则与凸部51以外的部分(存在于凸部51彼此之间的底面部2的平坦的内侧表面2a)接触的生米的个数增加的风险变高,煮饭米有可能发粘。
55.此外,通过将粗糙面部5构成为第一凸部51a与表面积比第一凸部51a大的第二凸部51b的集合,第一凸部51a与第二凸部51b交替地排列,由此,在煮饭时,能够更有效地减小底面部2的表面与米粒接触的面积,并且能够增大底面部2的表面积,增大煮饭时的传热量,更有效地煮饭。
56.此外,位于与各第一凸部51a对应的位置且形成在底面部2的外侧面的各凹部6的内表面形状形成为半球状,同样地,位于与各第二凸部51b对应的位置且形成在底面部2的外侧面的各凹部6的内表面形状形成为半椭圆球状。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大底面部2的外侧面的表面积,因此,在煮饭时,能够进一步增大该容器从单餐煮饭用容器1的外部吸收的热量,能够极其有效地煮饭。
57.另外,图3~图6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所具有的底面部2形成为俯视呈圆形,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在俯视时,可以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也可以是椭圆形。
58.此外,在图3~图6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中,将构成粗糙面部5的多个凸部51构成为第一凸部51a与表面积比第一凸部51a大的第二凸部51b的集合,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可以构成为全部凸部51具备具有相同的表面积的相同形状的形态,具体而言,可以构成为全部凸部51例如为在俯视时具有圆形轮廓的形态,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俯视时具有椭圆形轮廓的形态。
59.此外,在图3~图6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中,将第一凸部51a的形态构成为在俯视时具有圆形轮廓,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具有比在俯视时具有椭圆形轮廓的第二凸部51b的表面积小的表面积的椭圆形轮廓的凸部51。同样地,在图3~图6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中,将第二凸部51b的形态构成为在俯视时具有椭圆形轮廓,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具有比在俯视时具有圆形状轮廓的第一凸部51a的表面积大的表面积的圆形轮廓的凸部51。
60.此外,在图3~图6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中,具备将各凸部51在俯视时排列成格子状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各凸部51排列成锯齿状、随机状等。即使在采用这样的排列结构的情况下,也优选将一个凸部51和与该一个凸部51的周围邻接配置的其他各凸部51的顶点间尺寸l2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成为0.3倍以上2.3倍以下的范围。另外,关于各凸部51的底部的宽度尺寸l1,如上所述,优选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成为0.3倍以上1.5倍以下的范围。此外,在构成为在凸部51彼此之间出现底面部2的平坦的内侧表面2a的情况下,也优选构成为与底面部2的内侧表面的各凸部51(51a、51b)的山麓部分的边界间的尺寸l3如上述那样相对于生米的宽度尺寸成为0.3倍以上0.8倍以下的范围。
61.此外,在图3~图6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中,构成为在侧壁部3的上端部(开口部)的周围设置有凸缘部4,但是也可以省略这样的凸缘部4而构成单餐煮饭用容器1。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侧壁部3的上端部构成与密封部粘贴的粘贴面。
62.此外,在图3~图6所示的单餐煮饭用容器1中,如图5所示,以在凸部51彼此之间出现底面部2的平坦的内侧表面2a的方式构成单餐煮饭用容器1,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底面部2的内侧表面不存在平坦的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