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1638发布日期:2022-03-16 03:5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烘焙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茶叶烘焙领域,具体的说是所述一种茶叶烘焙箱。


背景技术:

2.烘焙,往往是制茶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艺,其目的是蒸发茶叶内多余水分,促使叶内含物起热化、构香作用,增迸和固定品质,以利贮藏。
3.当使用木炭对茶叶进行烘焙时,操作过程包括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等,工人需要不间断的查看火力和茶叶烘烤程度,不仅耗时耗力,且烘焙要有高水平的精焙人才操作,技术差者很容易将茶焙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烘焙箱。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烘焙箱,包括电动马达、支撑机构、储存机构、连接机构、固定机构、通风机构和驱动机构;用于调节烘干火力的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对称安装所述电动马达,所述支撑机构的内部转动连接用于储存茶叶的所述储存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安装用于带动所述储存机构转动的所述驱动机构,且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电动马达;所述储存机构的两端安装用于将所述储存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固定的所述连接机构,且所述储存机构的内部安装用于调节茶叶在所述储存机构内部压实度的所述固定机构,且所述储存机构的侧壁安装用于使所述储存机构内外茶叶受热均匀的所述通风机构。
6.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底座、固定网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对称安装所述电动马达,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安装侧壁为“v”形的所述固定网。
7.优选的,所述储存机构包括底板、焙笼、滤网、固定环、盖板和限位杆,所述支撑板之间的等距转动连接竹子制成的所述焙笼,所述焙笼的侧壁等距安装侧壁为弧形的所述滤网;所述焙笼的一端安装所述底板,所述焙笼的另一端固定粘结所述固定环,所述滤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所述底板和所述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盖板,所述固定环的侧壁与所述限位杆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杆、纱布层和固定架,所述焙笼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一个所述固定架;所述焙笼的另一端内部滑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架,此所述固定架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盖板的内部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的侧壁安装所述纱布层,且所述纱布层抵触所述焙笼和所述滤网的内侧壁。
9.优选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滤筒,所述滤网的侧壁对称安装中空圆台形的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滤筒,所述滤筒的一端为圆球形,且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滤筒位于所述焙笼的内部;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滤筒的高度之和小于所述焙笼内径的一半。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六棱柱、固定套、限位环、弹簧、固定杆和限位块,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的侧壁居中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六棱柱和所述限位块,所述六棱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抵触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安装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六棱柱;所述六棱柱的侧壁安装所述限位环,且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卡合且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
11.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送带、凸块、齿轮和固定轴,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电动马达;所述传送带的侧壁等距安装所述凸块,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齿轮,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凸块,所述固定轴的内部卡合且滑动连接所述六棱柱。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茶叶烘焙箱,先将茶叶倒入储存机构的内部,转动固定机构,调节固定机构在储存机构内部的位置,使固定机构将茶叶在储存机构的内部稍微压紧,防止茶叶在储存机构的内部四处晃动而破碎。
14.(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茶叶烘焙箱,将点燃的木炭放置在支撑机构的底端内部,使用连接机构将储存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打开电动马达,使驱动机构带动储存机构不断缓慢转动,使木炭散发的热量不断进入储存机构的内部,同时储存机构带动茶叶不断转动,使茶叶受热均匀,防止茶叶外部受热不均而烤焦,方便工人进行操作。
15.(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茶叶烘焙箱,储存机构带动茶叶在木炭上方不断转动时,储存机构带动通风机构不断转动,当通风机构转动靠近木炭时,木炭中的热量通过通风机构直接进入储存机构居中处的茶叶中,使茶叶内外受热一致,且外部茶叶中的热量通过通风机构不断散发到外界和储存机构的内部中心处,防止储存机构外侧茶叶温度过高而烤焦,工人不需要经常翻动茶叶,减轻工人负担,避免茶叶翻动相互挤压造成破碎,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叶烘焙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储存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所示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图2所示的焙笼内部结构俯视图;
21.图5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结构俯视图;
22.图6为图5所示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电动马达,2、支撑机构,21、支撑杆,22、底座,23、固定网,24、支撑板,3、储存机构,31、底板,32、焙笼,33、滤网,34、固定环,35、盖板,36、限位杆,4、连接机构,41、六棱柱,42、固定套,43、限位环,44、弹簧,45、固定杆,46、限位块,5、固定机构,51、螺杆,52、纱布层,53、固定架,6、通风机构,61、支撑杆,62、滤筒,7、驱动机构,71、传送带,72、凸块,73、齿轮,74、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5.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茶叶烘焙箱,包括电动马达1、支撑机构2、储存机构3、连接机构4、固定机构5、通风机构6和驱动机构7;用于调节烘干火力的所述支撑机构2的侧壁对称安装所述电动马达1,所述支撑机构2的内部转动连接用于储存茶叶的所述储存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2的侧壁安装用于带动所述储存机构3转动的所述驱动机构7,且所述驱动机构7连接所述电动马达1;所述储存机构3的两端安装用于将所述储存机构3与所述驱动机构7固定的所述连接机构4,且所述储存机构3的内部安装用于调节茶叶在所述储存机构3内部压实度的所述固定机构5,且所述储存机构3的侧壁安装用于使所述储存机构3内外茶叶受热均匀的所述通风机构6。
26.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杆21、底座22、固定网23和支撑板24,所述支撑板24的侧壁对称安装所述电动马达1,所述支撑板24与所述底座22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板24的底端安装侧壁为“v”形的所述固定网23,为了方便将点燃的木炭放置在所述底座22之间,且所述支撑杆21将所述支撑板24顶起,工人通过所述支撑板24与所述底座22之间的间距处观察木炭的火力大小,且方便工人通过所述支撑板24与所述底座22之间的间隙调节木炭的火力;侧壁为“v”的所述固定网23阻挡茶叶末落入木炭中燃烧产生烟气,且方便木炭中的热量穿过所述固定网23向上运动进入茶叶中。
27.具体的,所述储存机构3包括底板31、焙笼32、滤网33、固定环34、盖板35和限位杆36,所述支撑板24之间的等距转动连接竹子制成的所述焙笼32,所述焙笼32的侧壁等距安装侧壁为弧形的所述滤网33;所述焙笼32的一端安装所述底板31,所述焙笼32的另一端固定粘结所述固定环34,所述滤网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所述底板31和所述固定环34;所述固定环34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盖板35,所述固定环34的侧壁与所述限位杆36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杆36滑动连接所述盖板35的内部,为了方便所述底板31将所述焙笼32的一端封闭,且将茶叶放入所述焙笼32的内部,使用所述盖板35卡合所述固定环34,将所述焙笼32的另一端封闭,转动所述限位杆36,使所述限位杆36贯穿所述固定环34进入所述盖板35中,从而将所述盖板35固定在所述固定环34中,防止茶叶从所述焙笼32的内部漏出;且在焙笼32和所述滤网33转动时,方便木炭中的热量穿过所述滤网33进入所述焙笼32中,加快茶叶烘焙效率,同时方便茶叶末穿过所述滤网33,减小茶叶中杂质,提高茶叶的质量。
28.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螺杆51、纱布层52和固定架53,所述焙笼32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一个所述固定架53;所述焙笼32的另一端内部滑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架53,此所述固定架53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51,所述螺杆51与所述盖板35的内部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53的侧壁安装所述纱布层52,且所述纱布层52抵触所述焙笼32和所述滤网33的内侧壁,为了当所述盖板35将所述焙笼32的内部封闭后,转动所述螺杆51,所述螺杆51在所述固定架53的内部转动,同时所述螺杆51推动所述固定架53运动,减小两块所述纱布层52之间的间距,使两块所述纱布层52轻微挤压所述焙笼32内部的茶叶,防止茶叶在所述焙笼32的内部四处晃动而破碎;同时所述纱布层52将茶叶固定在所述焙笼32的中心处,避免由于火力不均导致所述焙笼32两端边缘处茶叶受热不足的情况,同时方便热量进入所述焙笼32的两端内部,使热量穿过所述纱布层52进入茶叶中。
29.所述通风机构6包括支撑杆61和滤筒62,所述滤网33的侧壁对称安装中空圆台形的所述支撑杆61,所述支撑杆6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滤筒62,所述滤筒62的一端为圆球形,且所述支撑杆61和所述滤筒62位于所述焙笼32的内部;所述支撑杆61和所述滤筒62的高度之和小于所述焙笼32内径的一半,为了方便所述焙笼32不断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焙笼32带动所述滤网33和所述支撑杆61转动,当所述支撑杆61转动慢慢靠近所述木炭时,木炭中的热量穿过漏斗形的所述支撑杆61通过所述滤筒62进入所述焙笼32的中心处,且所述滤筒62的一端为球形,增加所述滤筒62与茶叶的接触面积,方便热量之间进入所述焙笼32的内部居中处,使所述焙笼32茶叶内外受热均匀;且所述支撑杆61转动慢慢远离木炭时,靠近所述滤网33的茶叶中的部分热量通过所述支撑杆61和所述滤筒62散入空气和进入焙笼32的内部居中处,防止所述滤网33接触的茶叶内部热量难以散发而导致烤焦。
30.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六棱柱41、固定套42、限位环43、弹簧44、固定杆45和限位块46,所述底板31和所述盖板35的侧壁居中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5,所述固定杆45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六棱柱41和所述限位块46,所述六棱柱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46,且所述限位块46抵触所述固定杆45的一端;所述固定杆45的内部安装所述弹簧44,所述弹簧4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六棱柱41;所述六棱柱41的侧壁安装所述限位环43,且所述固定套42的内部卡合且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43,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传送带71、凸块72、齿轮73和固定轴74,所述支撑板24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71,所述传送带71连接所述电动马达1;所述传送带71的侧壁等距安装所述凸块72,所述支撑板24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74,所述固定轴74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齿轮73,所述齿轮73啮合所述凸块72,所述固定轴74的内部卡合且滑动连接所述六棱柱41,为了握住所述固定套42,滑动所述固定套42,所述固定42带动所述六棱柱41进入所述固定杆45的内部压缩所述弹簧44,减小两根所述六棱柱41之间的间距,方便将所述焙笼32放入两个所述固定轴74之间,松开所述固定套42,所述弹簧44伸出推动所述六棱柱41从所述固定套42的内部滑出,所述固定套42的内部呈中空六棱柱形,所述六棱柱41滑入所述固定轴74的内部,使所述焙笼32固定在两块所述支撑板24之间,同时所述限位杆46阻挡所述六棱柱41与所述固定杆45弯曲脱离;打开所述电动马达1,所述电动马达1带动所述传送带71转动,所述传送带71带动所述凸块72运动,从而推动所述齿轮73和所述固定轴74转动,使所述固定轴74带动所述六棱柱41、所述固定杆45和所述焙笼32转动,使所述焙笼32受热均匀。
31.在使用时,将适量的茶叶放入所述焙笼32的内部,使用所述盖板35卡合所述固定环34,将所述焙笼32的另一端封闭,转动所述限位杆36,使所述限位杆36穿过所述固定环34进入所述盖板35中,从而将所述盖板35固定在所述固定环34中,防止茶叶从所述焙笼32的内部漏出。转动所述螺杆51,所述螺杆51在所述固定架53的内部转动,同时所述螺杆51推动所述固定架53运动,减小两块所述纱布层52之间的间距,使两块所述纱布层52轻微挤压所述焙笼32内部的茶叶,防止茶叶在所述焙笼32的内部四处晃动而破碎。将点燃的木炭放置在所述底座22之间,工人通过所述支撑板24与所述底座22之间的间距处观察和调节木炭的火力大小。握住所述固定套42,滑动所述固定套42,所述固定套62带动所述六棱柱41进入所述固定杆45的内部压缩所述弹簧44,减小两根所述六棱柱41之间的间距,方便将所述焙笼32放入两个所述固定轴74之间,松开所述固定套42,所述弹簧44伸出推动所述六棱柱41从所述固定套42的内部滑出,所述固定套42的内部呈中空六棱柱形,所述六棱柱41滑入所述
固定轴74的内部,使所述焙笼32固定在两块所述支撑板24之间,同时所述限位杆46阻挡所述六棱柱41与所述固定杆45弯曲脱离;将所述电动马达1外接电源,打开所述电动马达1,所述电动马达1带动所述传送带71转动,所述传送带71带动所述凸块72运动,从而推动所述齿轮73和所述固定轴74转动,使所述固定轴74带动所述六棱柱41、所述固定杆45和所述焙笼32转动,使所述焙笼32和茶叶受热均匀,且所述焙笼32不断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焙笼32带动所述滤网33和所述支撑杆61转动,当所述支撑杆61转动慢慢靠近所述木炭时,木炭中的热量穿过漏斗形的所述支撑杆61通过所述滤筒62进入所述焙笼32的中心处,且所述滤筒62的一端为球形,增加所述滤筒62与茶叶的接触面积,方便热量之间进入所述焙笼32的内部居中处,使所述焙笼32茶叶内外受热均匀;且所述支撑杆61转动慢慢远离木炭时,靠近所述滤网33的茶叶中的部分热量通过所述支撑杆61和所述滤网62散入空气和进入焙笼32的内部居中处,防止所述滤网33接触的茶叶内部热量难以散发而导致烤焦。当茶叶焙烤结束后,握住所述固定套42,所述固定套42与所述限位环4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六棱柱41带动所述限位杆43在所述固定套42的内部转动,所述固定套42不与所述六棱柱41同步转动,方便人们握住固定套42带动所述六棱柱41与所述固定轴74脱离,便于人们取出所述焙笼32。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