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榄果酱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14824发布日期:2022-04-13 11:0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乌榄果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乌榄(学名:canarium pimela leenh.)橄榄的一种,为橄榄科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具有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乌榄果实味酸、辛,性平,归肺、胃经。乌榄果实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粗脂肪、维生素c等物质,还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钠、钙、镁、铁、锰、钼等多种矿物质。乌榄果实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氧自由基清除率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还具有快速降压效应和减慢心率的作用。
3.目前,关于乌榄的主要产品有饮料、果醋、保健酒以及饼干等,乌榄果酱类产品在市场上非常鲜见,有关的研究也不多,很有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对乌榄果酱的研究,对于丰富乌榄产品种类,充分利用乌榄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专利公开号cn108783348a公开了一种橄榄果酱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橄榄果酱的成分有橄榄、水、白砂糖和柠檬酸,虽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是口味单一,且不易于保存,长时间保存后果酱容易褐变,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
5.专利公开号cn 107125542 a公开了一种橄榄果酱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中橄榄果酱原料多样,主要有橄榄、杨桃、绿茶粉、牡蛎粉和玉米等,营养及口味丰富,但是其通过常规的高压条件下盐水浸泡橄榄难以去除橄榄的苦涩味,且果酱成品也不易保存,易使得果酱褐变,影响感官品质。
6.因此,为丰富乌榄产品种类,充分利用乌榄资源,本发明提供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丰富细腻、色泽以及稳定性好的乌榄果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乌榄果酱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发明方法制备得到乌榄果酱,色泽亮丽、酸甜适中、口感细腻柔和,有榄角独特的清香,营养丰富,稳定性好,保质期长,且制备工艺简单。
8.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乌榄果酱,按重量份数计,其组成包括:
10.榄角30-45份、甜菊叶5-10份、柠檬汁3-4份、柠檬果皮2-3份、甘草粉0.05-0.08份、d-异抗坏血酸钠0.05-0.1份、海藻糖0.2-0.4份、酰胺化果胶0.06-0.12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05-0.1份、白砂糖0.4-0.6份、食盐0.1-0.25份。
11.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其组成包括:榄角35份、甜菊叶7份、柠檬汁3.3份、柠檬果皮2.5份、甘草粉0.08份、d-异抗坏血酸钠0.05份、海藻糖0.3份、酰胺化果胶0.1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07份、白砂糖0.5份、食盐0.2份。
12.进一步地,所述的乌榄果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1)榄角处理:取成熟的、颗大饱满且新鲜的乌榄果实,先用40-45℃的温水洗干净
乌榄果实,切开去核得到榄角,经护色处理后,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然后加入甘草粉和海藻糖,搅拌至甘草粉和海藻糖充分溶解,静置20-25h,分离去除榄角滤渣,得到处理后的榄角浆液,备用;
14.(2)甜菊叶处理:将新鲜的甜菊叶洗净、粉碎,经浸泡处理后,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分离去除甜菊叶渣,将甜菊叶滤液进行浓缩,得到甜菊叶浓缩液,备用;
15.(3)柠檬果处理:将新鲜的柠檬果洗净后切开,分离柠檬果肉以及柠檬果皮,将柠檬果肉去核切块后进行压榨和过滤,得到柠檬汁,备用;将柠檬果皮放入35-40℃的温水中浸泡10-15min,使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柠檬果皮浆液,备用;
16.(4)果浆混合:将处理后的榄角浆液、柠檬汁以及柠檬果皮浆液进行混合,并加入d-异抗坏血酸钠和食盐搅拌均匀,然后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混合果浆,备用;
17.(5)胶液混合:将酰胺化果胶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混合均匀,加入80-95℃的热水进行搅拌18-25min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胶液,备用;
18.(6)加热浓缩:在混合果浆中加入白砂糖,搅拌混合均匀,并在70-75℃下加热凝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0-55%,然后降温至50-65℃,加入甜菊叶浓缩液继续加热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0-55%,加热期间不断搅拌;
19.(7)减压浓缩:在经加热浓缩后的混合果浆中加入混合胶液进行搅拌混合均匀,经减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5-60%,得到酱体;
20.(8)灌装、灭菌:将酱体进行灌装,灌装时预留10-20mm的顶隙,灌装完成后在室温下进行高压处理灭菌,即得乌榄果酱。
21.进一步地,步骤(7)中,所述减压浓缩过程中温度保持50-65℃,压强保持1-5kpa。
22.进一步地,步骤(8)中,所述高压处理灭菌为于压力500-600mpa的条件下处理20-25min。
23.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护色处理为在榄角中加入质量分数1-3%的nacl溶液进行护色处理10-15min。
24.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浸泡处理为在粉碎后的甜菊叶中加入30-40℃的温水以及米酒混合浸泡处理40-45min。
25.榄角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以及铁、硒等矿物质,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加皮肤弹性、延缓衰老的功效,其中含有的不饱和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利咽化痰,抗癌消肿等功效。
26.甜菊叶具有清热解毒、调节血压、降低血脂、降血糖、抑菌止血、帮助消化,促进胰腺、脾胃功能等功效。
27.柠檬味酸甘、性平,入肝、胃经;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脾等功效。柠檬具有丰富的营养,如含有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钙,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还有丰富的柠檬酸和黄酮类,挥发油,橙皮甙,烟酸等。
28.柠檬的生物类黄酮主要存在于柠檬果皮中,柠檬果皮中含有的四类黄酮化合物分别为黄酮-o-糖苷、黄酮-c-糖苷、黄酮醇和黄烷酮。柠檬类黄酮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橙皮苷和圣草枸橼苷,橙皮苷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圣草枸橼苷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的作用。
29.甘草味甘,性平。归入心,脾,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31.1、本发明的乌榄果酱的主要成分为榄角、甜菊叶、柠檬汁、柠檬果皮和甘草粉等,榄角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抗癌消肿等功效;甜菊叶具有清热解毒、调节血压、降低血脂、降血糖、抑菌止血、帮助消化等功效;柠檬汁和柠檬果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消炎、降血脂等作用;甘草粉具有润肺止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本发明的乌榄果酱色泽亮丽、酸甜适中、口感细腻柔和,有榄角独特的清香,营养丰富,营养保健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2.2、本发明在乌榄果酱中加入甘草粉、甜菊叶、海藻糖、柠檬汁和柠檬果皮,甘草粉可缓和榄角的苦涩味;甜菊叶自身的甜味可以中和榄角的涩味;海藻糖对果酱的香味有协同增强作用,还可缓和果酱的涩味和苦味,此外,海藻糖不具有还原性,对热和酸都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可以使果酱不易发生褐变,保持果酱颜色,使果酱感官品质好;柠檬汁可以调节果酱的酸度、提高果香以及光泽度;柠檬果皮中的圣草枸橼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增强果酱的稳定性,保证果酱产品的质感和外观。
33.3、本发明还在乌榄果酱中加入d-异抗坏血酸钠和食盐,可以抑制或者破坏酶的活性,并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或减轻果酱褐变,使得果酱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色泽和风味。
34.4、本发明使用酰胺化果胶与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进行合理组配,发挥两者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在果酱中形成凝胶体的网状结构,可以提高果酱的凝胶强度,起到很好的乳化、稳定、防止分层的作用,使得果酱中的水分能长时间保持无变化,凝胶状态以及稳定性良好,并提高果酱的细腻度以及亮度,使得果酱具有很好的口感以及外观,并且延长保质期。
35.5、本发明在榄角处理过程中,先用naci溶液对榄角进行护色,然后加入甘草粉和海藻糖以缓和榄角的涩味和苦味;在果浆混合期间,加入柠檬汁、柠檬果皮、d-异抗坏血酸钠和食盐,进一步缓和果浆的涩味,提高果香以及光泽度,并抑制或者破坏酶的活性,增强果浆的抗氧化性以及稳定性,有效抑制果浆的褐变,保护果浆中的色素,果浆得到更好的护色,使得果酱的色泽更加鲜明,感官品质好。
36.6、本发明先对果浆进行加热浓缩,可以使得果浆中的各成分得到有效的融合,果浆的营养价值得到很好的保留,并去除果浆中的涩味,增强果浆的清香,还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经降温后再加入甜菊叶浓缩液,进一步缓和涩味,并保留甜菊叶的有效成分,避免高温对甜菊叶成分的破坏,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增强果浆的营养价值。再加入混合胶液进行减压浓缩,可以增强果浆的凝胶状态以及稳定性,并进一步增强果浆中成分的融合。
37.7、本发明采用超高压杀菌技术对果酱进行杀菌,不仅达到杀菌的目的,而且果酱中的果实、果胶以及白砂糖等原料可以达到很好的胶凝过程,并促进糖液的渗透,使得果酱新鲜,色泽以及风味良好,有效成分保留量高,从而提高果酱的营养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9.实施例1
40.一种乌榄果酱,按重量份数计,其组成包括:榄角35份、甜菊叶7份、柠檬汁3.3份、柠檬果皮2.5份、甘草粉0.08份、d-异抗坏血酸钠0.05份、海藻糖0.3份、酰胺化果胶0.1份、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07份、白砂糖0.5份、食盐0.2份。
41.所述乌榄果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1)榄角处理:取成熟的、颗大饱满且新鲜的乌榄果实,先用45℃的温水洗干净乌榄果实,切开去核得到榄角,加入质量分数3%的nacl溶液进行护色处理15min,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然后加入甘草粉和海藻糖,搅拌至甘草粉和海藻糖充分溶解,静置22h,分离去除榄角滤渣,得到处理后的榄角浆液,备用;
43.(2)甜菊叶处理:将新鲜的甜菊叶洗净、粉碎,然后加入35℃的温水以及米酒混合浸泡处理40min,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分离去除甜菊叶渣,将甜菊叶滤液进行浓缩,得到甜菊叶浓缩液,备用;
44.(3)柠檬果处理:将新鲜的柠檬果洗净后切开,分离柠檬果肉以及柠檬果皮,将柠檬果肉去核切块后进行压榨和过滤,得到柠檬汁,备用;将柠檬果皮放入40℃的温水中浸泡15min,使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柠檬果皮浆液,备用;
45.(4)果浆混合:将处理后的榄角浆液、柠檬汁以及柠檬果皮浆液进行混合,并加入d-异抗坏血酸钠和食盐搅拌均匀,然后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混合果浆,备用;
46.(5)胶液混合:将酰胺化果胶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混合均匀,加入90℃的热水进行搅拌18min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胶液,备用;
47.(6)加热浓缩:在混合果浆中加入白砂糖,搅拌混合均匀,并在74℃下加热凝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5%,然后降温至55℃,加入甜菊叶浓缩液继续加热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2%,加热期间不断搅拌;
48.(7)减压浓缩:在经加热浓缩后的混合果浆中加入混合胶液进行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减压浓缩,该过程中温度保持60℃,压强保持3kpa,减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5%,得到酱体;
49.(8)灌装、灭菌:将酱体进行灌装,灌装时预留20mm的顶隙,灌装完成后在室温下于压力600mpa的条件下灭菌22min,即得乌榄果酱。
50.经由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乌榄果酱产品,色泽亮丽、酸甜适中、口感细腻柔和,有榄角独特的清香,营养丰富,稳定性好,保质期长。并且该产品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等均符合gb/t22474-2008《果酱》中的相关标准。
51.实施例2
52.一种乌榄果酱,按重量份数计,其组成包括:榄角40份、甜菊叶10份、柠檬汁3份、柠檬果皮2份、甘草粉0.05份、d-异抗坏血酸钠0.08份、海藻糖0.25份、酰胺化果胶0.12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08份、白砂糖0.45份、食盐0.15份。
53.所述乌榄果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4.(1)榄角处理:取成熟的、颗大饱满且新鲜的乌榄果实,先用42℃的温水洗干净乌榄果实,切开去核得到榄角,加入质量分数2.5%的nacl溶液进行护色处理10min,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然后加入甘草粉和海藻糖,搅拌至甘草粉和海藻糖充分溶解,静置20h,分离去除榄角滤渣,得到处理后的榄角浆液,备用;
55.(2)甜菊叶处理:将新鲜的甜菊叶洗净、粉碎,然后加入30℃的温水以及米酒混合浸泡处理42min,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分离去除甜菊叶渣,将甜菊叶滤液进行浓缩,得到甜菊叶浓缩液,备用;
56.(3)柠檬果处理:将新鲜的柠檬果洗净后切开,分离柠檬果肉以及柠檬果皮,将柠檬果肉去核切块后进行压榨和过滤,得到柠檬汁,备用;将柠檬果皮放入35℃的温水中浸泡12min,使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柠檬果皮浆液,备用;
57.(4)果浆混合:将处理后的榄角浆液、柠檬汁以及柠檬果皮浆液进行混合,并加入d-异抗坏血酸钠和食盐搅拌均匀,然后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混合果浆,备用;
58.(5)胶液混合:将酰胺化果胶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混合均匀,加入85℃的热水进行搅拌22min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胶液,备用;
59.(6)加热浓缩:在混合果浆中加入白砂糖,搅拌混合均匀,并在70℃下加热凝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2%,然后降温至50℃,加入甜菊叶浓缩液继续加热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0%,加热期间不断搅拌;
60.(7)减压浓缩:在经加热浓缩后的混合果浆中加入混合胶液进行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减压浓缩,该过程中温度保持55℃,压强保持1kpa,减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7%,得到酱体;
61.(8)灌装、灭菌:将酱体进行灌装,灌装时预留10mm的顶隙,灌装完成后在室温下于压力500mpa的条件下灭菌25min,即得乌榄果酱。
62.经由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乌榄果酱产品,色泽亮丽、酸甜适中、口感细腻柔和,有榄角独特的清香,营养丰富,稳定性好,保质期长。并且该产品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等均符合gb/t22474-2008《果酱》中的相关标准。
63.实施例3
64.一种乌榄果酱,按重量份数计,其组成包括:榄角45份、甜菊叶6份、柠檬汁4份、柠檬果皮2.8份、甘草粉0.06份、d-异抗坏血酸钠0.1份、海藻糖0.4份、酰胺化果胶0.08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1份、白砂糖0.6份、食盐0.25份。
65.所述乌榄果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6.(1)榄角处理:取成熟的、颗大饱满且新鲜的乌榄果实,先用40℃的温水洗干净乌榄果实,切开去核得到榄角,加入质量分数3%的nacl溶液进行护色处理13min,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然后加入甘草粉和海藻糖,搅拌至甘草粉和海藻糖充分溶解,静置23h,分离去除榄角滤渣,得到处理后的榄角浆液,备用;
67.(2)甜菊叶处理:将新鲜的甜菊叶洗净、粉碎,然后加入40℃的温水以及米酒混合浸泡处理42min,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分离去除甜菊叶渣,将甜菊叶滤液进行浓缩,得到甜菊叶浓缩液,备用;
68.(3)柠檬果处理:将新鲜的柠檬果洗净后切开,分离柠檬果肉以及柠檬果皮,将柠檬果肉去核切块后进行压榨和过滤,得到柠檬汁,备用;将柠檬果皮放入35℃的温水中浸泡13min,使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柠檬果皮浆液,备用;
69.(4)果浆混合:将处理后的榄角浆液、柠檬汁以及柠檬果皮浆液进行混合,并加入d-异抗坏血酸钠和食盐搅拌均匀,然后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混合果浆,备用;
70.(5)胶液混合:将酰胺化果胶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混合均匀,加入85℃的热水进行搅拌22min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胶液,备用;
71.(6)加热浓缩:在混合果浆中加入白砂糖,搅拌混合均匀,并在70℃下加热凝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0%,然后降温至60℃,加入甜菊叶浓缩液继续加热至可溶性固形物
含量为54%,加热期间不断搅拌;
72.(7)减压浓缩:在经加热浓缩后的混合果浆中加入混合胶液进行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减压浓缩,该过程中温度保持65℃,压强保持5kpa,减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0%,得到酱体;
73.(8)灌装、灭菌:将酱体进行灌装,灌装时预留15mm的顶隙,灌装完成后在室温下于压力500mpa的条件下灭菌25min,即得乌榄果酱。
74.经由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乌榄果酱产品,色泽亮丽、酸甜适中、口感细腻柔和,有榄角独特的清香,营养丰富,稳定性好,保质期长。并且该产品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等均符合gb/t22474-2008《果酱》中的相关标准。
75.实施例4
76.一种乌榄果酱,按重量份数计,其组成包括:榄角30份、甜菊叶5份、柠檬汁3.5份、柠檬果皮3份、甘草粉0.07份、d-异抗坏血酸钠0.05份、海藻糖0.2份、酰胺化果胶0.06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05份、白砂糖0.4份、食盐0.1份。
77.所述乌榄果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8.(1)榄角处理:取成熟的、颗大饱满且新鲜的乌榄果实,先用40℃的温水洗干净乌榄果实,切开去核得到榄角,加入质量分数1%的nacl溶液进行护色处理10min,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然后加入甘草粉和海藻糖,搅拌至甘草粉和海藻糖充分溶解,静置25h,分离去除榄角滤渣,得到处理后的榄角浆液,备用;
79.(2)甜菊叶处理:将新鲜的甜菊叶洗净、粉碎,然后加入30℃的温水以及米酒混合浸泡处理45min,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分离去除甜菊叶渣,将甜菊叶滤液进行浓缩,得到甜菊叶浓缩液,备用;
80.(3)柠檬果处理:将新鲜的柠檬果洗净后切开,分离柠檬果肉以及柠檬果皮,将柠檬果肉去核切块后进行压榨和过滤,得到柠檬汁,备用;将柠檬果皮放入35℃的温水中浸泡10min,使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柠檬果皮浆液,备用;
81.(4)果浆混合:将处理后的榄角浆液、柠檬汁以及柠檬果皮浆液进行混合,并加入d-异抗坏血酸钠和食盐搅拌均匀,然后利用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混合果浆,备用;
82.(5)胶液混合:将酰胺化果胶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混合均匀,加入80℃的热水进行搅拌25min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胶液,备用;
83.(6)加热浓缩:在混合果浆中加入白砂糖,搅拌混合均匀,并在75℃下加热凝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2%,然后降温至65℃,加入甜菊叶浓缩液继续加热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5%,加热期间不断搅拌;
84.(7)减压浓缩:在经加热浓缩后的混合果浆中加入混合胶液进行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减压浓缩,该过程中温度保持65℃,压强保持5kpa,减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0%,得到酱体;
85.(8)灌装、灭菌:将酱体进行灌装,灌装时预留20mm的顶隙,灌装完成后在室温下于压力550mpa的条件下灭菌20min,即得乌榄果酱。
86.经由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乌榄果酱产品,色泽亮丽、酸甜适中、口感细腻柔和,有榄角独特的清香,营养丰富,稳定性好,保质期长。并且该产品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等均符合gb/t22474-2008《果酱》中的相关标准。
8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