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4222发布日期:2022-07-09 16:0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2.无鳞鱼是指天生无鳞或鱼鳞很小的鱼种,海里的无鳞鱼大部分生活在500米以上深度的深海里,主要为鳗鲡目的鱼种,比如海鳗和海鳝等;淡水无鳞鱼有泥鳅,黄鳝,河鳗,鲶鱼,银鱼等。
3.其中水产养殖的常规种类有黄颡鱼,又名黄辣丁、昂刺鱼等,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黄颡鱼富含氨基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且无肌间刺。
4.有鲶鱼,又名胡子鱼、塘鲺,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仲春至仲夏(4~7月)为最佳食用季节。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尤其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5.有斑点叉尾鮰,大型淡水鱼类,含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广受各国消费者的喜爱,为美国主要淡水鱼养殖品种,并广泛引入世界多国养殖
6.有大口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的一种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高、病害少、耐低温等优点,是适合推广养殖的名优鱼类品种。
7.这些鱼类品种均在人工养殖阶段均容易被病菌感染致病,例如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包括车轮虫病、小瓜虫病,例如由真菌引起的鱼病,包括水霉病,例如由细菌引起的鱼病,包括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烂鳃病和肠炎病等。严重的如细菌性烂身病,烂身病的病鱼皮肤溃烂,溃烂界限清晰,常形成一个四方形的“溃烂灶”,严重时皮肤全部剥落,露出肌肉(一般发展到这时候鱼已经死了)。有些病鱼还伴随内出血及内脏病变等情况。“四方形”烂身发病快,死亡率极高,每天死亡量在几天内从几斤发展到上千斤。
8.目前治疗无鳞淡水鱼细菌性烂身病常用无机酸解毒,配合消毒水消毒并内服抗生素保肝,但是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导致鱼体肠道菌群破坏,产生经常出血的症状。同时抗生素在鱼体内的残留会通过食用直接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减少或者完全替换抗生素的添加剂是水产养殖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及应用,尤其适用于斑点叉尾鮰、黄颡鱼、塘鲺鱼、大口鲶等无鳞片的淡水鱼类,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提高鱼类的免疫力,起到强效抑菌杀菌的作用。
10.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中草药混合物0.1-1.5份、有机酸0.2-1.0份和维生素k 0.03-0.1份,中
草药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蒲公英20~25份、艾草20~25份、鱼腥草15~20份、金银花15~20份和肉桂15~20份;
11.每100份有机酸中包含甲酸70-80份、苹果酸5-10份、丁酸5-10份以及其他有机酸5-10份。
12.进一步地,中草药混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3.按照比例称取相应中草药混合,粉碎后过100目筛,即得。
14.进一步地,一种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的应用,用于鱼种养殖期、育成催肥期和发病期拌料投喂。
15.进一步地,鱼种养殖期的鱼种体重标准为150尾/斤-5尾/斤,育成催肥期的鱼种体重标准为每尾大于100g。
16.进一步地,鱼种养殖期的投喂标准为:鱼种饲料100份、中草药混合物0.1-0.3份、有机酸0.2-0.4份和维生素k 0.03-0.05份。
17.进一步地,育成催肥期的投喂标准为:育成饲料100份、中草药混合物0.3-0.5份、有机酸0.3-0.5份维生素k 0.05-0.1份。
18.进一步地,发病期的投喂标准为:鱼种饲料或育成饲料100份、中草药混合物1-1.5份、有机酸0.5-1.0份和维生素k 0.1份,连续投喂5-7天。
19.进一步地,发病期还需要对鱼池进行消毒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全池采用恩诺沙星与维生素k混合稀释后喷洒,次日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消毒后,隔日再采用过硫酸氢钾进行改底。
20.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1.1、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混合物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23.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全草可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24.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25.金银花性甘、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26.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27.2、本发明中的中药混合物配方合理科学,在味上甘,苦搭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味道不适而导致无鳞淡水鱼不食用;气上温、寒搭配,不会对无鳞淡水鱼造成太热太寒,影响其鱼体生长;在药性上,搭配更合理,具有杀虫功能的肉桂,具有抗病毒功能的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因此,本发明配方具有病灶收敛止血、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细菌分离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阻止细菌细胞分裂。
28.3、本发明中的有机酸(苹果酸、甲酸、丁酸等)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具有抑制、杀灭作用,同时具有改善养殖鱼类肠道健康,促
进鱼体生长的作用。
29.4、本发明中的添加剂采用中草药与有机酸协同作用,抑菌杀菌、提高免疫力、促生长作用效果更佳,是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抗生素使用或替代抗生素的最有效方案之一。
30.5、本发明在治疗期间辅助对鱼池进行杀菌处理,可快速杀灭养殖环境的有害细菌,抑制有害菌短期内再生,降低病菌对鱼体再次侵袭,提高养殖成活率。
附图说明
31.图1为对照组前肠组织结构;
32.图2为试验组a前肠组织结构;
33.图3为试验组b前肠组织结构;
34.图4为某养殖户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草药添加剂前黄颡鱼患病的照片;
35.图5为某养殖户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草药添加剂1个疗程后黄颡鱼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3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中草药混合物0.1-1.5份、有机酸0.2-1.0份和维生素k 0.03-0.1份,中草药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蒲公英20~25份、艾草20~25份、鱼腥草15~20份、金银花15~20份和肉桂15~20份;
37.每100份有机酸中包含甲酸70-80份、苹果酸5-10份、丁酸5-10份以及其他有机酸5-10份。
38.其中中草药混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按照比例称取相应中草药混合,粉碎后过100目筛,即得。
39.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草药添加剂的应用,即用于鱼种养殖期、育成催肥期和发病期拌料投喂。
40.其中,鱼种养殖期的鱼种体重标准为150尾/斤-5尾/斤,育成催肥期的鱼种体重标准为每尾大于100g。
41.鱼种养殖期的投喂标准为:鱼种饲料100份、中草药混合物0.1-0.3份、有机酸0.2-0.4份和维生素k 0.03-0.05份。鱼种饲料为常规养殖饲料,符合鱼种体重标准即可,例如塘鲺鱼需要投喂塘鲺鱼专用鱼种饲料,该饲料中可以含有蝉蛹粉、花生麸、面粉、贝壳粉、复合益生菌等,也可以含有玉米蛋白粉、乌贼膏、鱼油、大豆磷脂油等,结合自身养殖水平、季节以及水质等原因选择,该成分的配比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也不影响本发明中中草药添加剂的效果,以普通市售产品即可。
42.育成催肥期的投喂标准为:育成饲料100份、中草药混合物0.3-0.5份、有机酸0.3-0.5份维生素k 0.05-0.1份。育成饲料为常规养殖饲料,符合鱼种体重标准即可,例如养殖黄颡鱼需要投喂黄颡鱼专用育成饲料,该饲料中应当含有鱼粉、豆粕、菜粕、麸皮、小麦、玉米以及无机盐等,每个养殖户的饲料标准不同,可以依据自身条件以及水质、季节等进行选择,但不影响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添加剂的效力。
43.发病期的投喂标准为:鱼种饲料或育成饲料100份、中草药混合物1-1.5份、有机酸0.5-1.0份和维生素k 0.1份,连续投喂5-7天。同时,发病期还需对鱼池进行消毒处理,辅助
中草药添加剂使用,包括以下步骤:全池采用恩诺沙星与维生素k混合稀释后喷洒,稀释倍数以常规消毒杀菌产品稀释倍数为依据即可,次日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消毒后,隔日再采用过硫酸氢钾进行改底。
44.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45.实施例1
4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47.中草药混合物0.1份、有机酸0.2份和维生素k 0.03份,中草药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蒲公英20份、艾草20份、鱼腥草15份、金银花15份和肉桂15份;
48.每100份有机酸中包含甲酸80份、苹果酸10份、丁酸5份以及其他有机酸5份。
49.实施例2
5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51.中草药混合物0.5份、有机酸0.5份和维生素k 0.1份,中草药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蒲公英25份、艾草25份、鱼腥草15份、金银花15份和肉桂20份;
52.每100份有机酸中包含甲酸70份、苹果酸10份、丁酸10份以及其他有机酸10份。
53.实施例3
5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无鳞鱼细菌性烂身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55.中草药混合物1.5份、有机酸1.0份和维生素k 0.1份,中草药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蒲公英25份、艾草25份、鱼腥草20份、金银花20份和肉桂20份;
56.每100份有机酸中包含甲酸80份、苹果酸5份、丁酸5份以及其他有机酸10份。
57.对比例1
58.本对比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缺少蒲公英和艾草。
59.对比例2
60.本对比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缺少鱼腥草和金银花。
61.对比例3
6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缺少肉桂和艾草。
63.对比例4
64.本对比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缺少蒲公英和维生素k。
65.对比例5
66.本对比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缺少维生素k和有机酸。
67.试验例1
68.购买200尾黄颡鱼,平均分为20组,每组10尾,通过人工感染爱德华氏菌,建立试验动物模型。
69.20组分别为对照组(空白组,未进行人工感染处理)、感染组、感染预防组(感染24h后给药)和感染治疗组(感染后,发现部分鱼体表出现烂肉症状时给药)。
70.感染预防组和感染治疗组所用药物分别采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备的药物,其预防率和治愈率结果见表1。
71.表1各实施例提供的药物预防率和治愈率结果
[0072] 预防率(%)治愈率(%)实施例192.190.3实施例293.792.9实施例398.298.9对比例169.063.8对比例272.166.7对比例371.567.1对比例471.965.9对比例570.669.2
[0073]
试验例2
[0074]
斑点叉尾鮰养殖与攻毒实验,斑点叉尾鮰初始体重:16.5
±
0.3g;
[0075]
实验饲料:对照组(鮰鱼鱼种基础饲料)、试验组a(实施例1)、试验组b(实施例3);
[0076]
实验方法: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共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放30尾鱼。实验开始前将斑点叉尾鮰停食24h,然后选择体表健康、规格整齐的幼鱼进行分组,每个试验组投喂对应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8周。实验养殖期间水温28.5
±
0.5℃,ph维持在7.6~8.0。
[0077]
实验取样:养殖实验结束后,每个处理组测定斑点叉尾鮰数量(用于计算成活率)、总重(用于计算增长率),每个处理组取3尾斑点叉尾鮰解剖取其肝脏组织并置于-20℃下保存备用(用于测定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每个处理组取3尾斑点叉尾鮰解剖取前肠约2cm,置于he染色固定液(10%甲醛溶液)中固定备用(用于肠道组织学观察)。
[0078]
实验过程:每个处理组取20尾斑点叉尾鮰进行攻毒试验,取患爱德华氏菌病且烂身较严重的斑点叉尾鮰肌肉、肝脏组织研磨(从终端已患病鮰鱼养殖户获取病鱼,经分离鉴定为爱德华氏菌感染)分别投入每个攻毒处理中。攻毒当天、第二天不投喂饲料,第三天适每个处理组均投喂基础饲料并记录试验鮰鱼感染及死亡情况(出现鳍条及鳍条几部、嘴周围及口腔充血、肛门红肿均视为患病),攻毒试验持续10天,结果如表2-3以及图1-3所示。
[0079]
表2攻毒试验结果
[0080]
项目对照组试验组a试验组b初始体重/g16.5
±
0.2516.5
±
0.3016.5
±
0.25终末体重/g54.2
±
2.1166.1
±
1.50a65.3
±
1.45a增重率/%228.5
±
2.25300.6
±
1.59a295.7
±
1.33a成活率/%96.2
±
4.10100
±
0.00100
±
3.60
[0081]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两个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0082]
表3鮰鱼的免疫力与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
[0083]
项目对照组试验组a试验组b溶菌酶活性/ug/ml22.1
±
0.335.8
±
0.5a36.2
±
0.4a碱性磷酸酶/iu/l81.4
±
3.596.8
±
2.5a94.2
±
3.6a丙二醛/nmol/ml10.7
±
0.46.2
±
0.7a5.8
±
0.6
ab
[0084]
由表2和表3可知,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应用组合方案,可促进鮰鱼生长性能,提高鮰鱼终末体重与成活率;可显著提高鮰鱼的免疫力与抗氧化能力,改善鮰鱼的机体健康。
[0085]
图1为对照组前肠组织结构(he,100
×
),该图显示前肠粘膜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纹状缘脱落,杯状上皮细胞增生、固有膜结缔组织疏松,绒毛生长不规则、长度短,肠道出现病理损伤症状。
[0086]
图2为试验组a前肠组织结构(he,100
×
),图3为试验组b前肠组织结构(he,100
×
),由图2和图3可知,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组合应用方案,可促进鮰鱼肠道绒毛长度与表面积,改善肠道肌层及肠细胞,有促进肠道健康发育与生长作用。同时由表4可知,本发明中的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按照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区别投喂,也可以根据发病或者不发病进行选择性加大剂量投喂,但是在发病期间,投喂相应发病期的组合方,效果更佳。
[0087]
表4攻毒试验成活率
[0088]
项目对照组试验组a试验组b攻毒尾数(尾)606060成活尾数(尾)205255相对成活率(%)33.3
±
0.586.7
±
1.0
ab
91.6
±
0.0
ab
[0089]
实际案例
‑‑‑
广西黄颡鱼养殖户鮰鱼烂身病修复案例
[0090]
如图4和图5所示,该中草药添加剂组合应用方案在黄颡鱼发生烂身病害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方案(实施例3的投喂+鱼塘处理),可杀灭鱼体嗜水气单胞菌、环境中有害细菌,并可通过修复鱼体细胞加速黄颡鱼病灶愈合,同时修复受损的肝脏。养殖户使用该方案连续1个疗程后(5天),死亡率显著下降;两个疗程后(间隔5天一个疗程),打样观察到黄颡鱼体表伤口得到了较好愈合,鱼鳍及鱼鳍基部、体表无充血发红现象,肝脏转为猪肝红色,且黄颡鱼体表粘液充足均匀、体色鲜亮自然,黄颡鱼卖相好。
[0091]
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