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41813发布日期:2023-01-14 09:1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茶青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白茶加工工艺通过是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60~70小时,直至茶青叶的干度达到85~90%,进行堆厚20~30cm,历经七天,然后在烘干机55~65℃的条件下低温烘干4~5h,取出茶青叶进行装箱,待第二年青草味褪去,转为醇香味方可进行食用。
3.花香白茶通常采用高香型品种进行加工,由于高香型品种的茶青叶的叶子较厚,且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若采用传统的白茶加工工艺,需要时间更长,且品质难于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7.s1、原料选取:摘取高香型茶青叶;
8.s2、初萎凋:将青叶均匀的摆放在萎凋装置上进行自然萎凋至萎凋叶的减重率为60~65%;
9.s3、再萎凋:将若干组萎凋装置内初萎凋的茶青叶进行拼筛至同一个萎凋装置制成茶叶,若茶叶在萎凋装置内的萎凋干度到达80~85%,则将萎凋装置内的茶叶堆放在木板上进行堆青,盖上白布,控制环境温度在30~35℃,控制环境湿度在60~70%,控制时间在14~17h,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则完成再萎凋;
10.s4、烘干:将再萎凋后的茶叶摊开在烘干机风温70~80℃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控制烘干时间在25min,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5~6%;
11.s5、装袋:当茶叶温度降至40℃时,进行装袋密封储存,七天后便可食用。
12.优选地,步骤s3中将萎凋槽内的茶叶堆放在木板上进行堆青时,环境温度先控制为30~32℃,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15~20%时,进一步将环境温度升高至33~35℃,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
13.优选地,所述萎凋装置采用水筛或者萎凋槽。
14.优选地,若萎凋装置采用水筛,则步骤s3中所述拼筛为3拼1或5拼1;若萎凋装置采用萎凋槽,则步骤s3中所述拼筛为2拼1。
15.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堆青的厚度为45~55cm。
16.优选地,步骤s4中再萎凋后的茶叶的摊开厚度为4cm。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本发明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再萎凋过程中,当茶青叶的含水量达到15~20%时,升高环境温度,加速茶青叶发酵,促进茶青叶的青草味退化,转化为醇香味的形成,最终达到白茶醇化的目的,采用本工艺加工花香白茶,加工时间短,白茶醇化匀整,品质
稳定,推动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1.实施例
22.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3.s1、原料选取:摘取高香型茶青叶,例如金牡丹、金观音等;
24.s2、初萎凋:将茶青叶均匀的摆放在萎凋装置上进行自然萎凋至萎凋叶的减重率为60~65%;
25.s3、再萎凋:将若干组萎凋装置内初萎凋的茶青叶进行拼筛至同一个萎凋装置制成茶叶,若茶叶在萎凋装置内的萎凋干度到达80~85%,则将萎凋装置内的茶叶堆放在木板上进行堆青,盖上白布,控制环境温度在30~35℃,控制环境湿度在60~70%,控制时间在14~17h,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则完成再萎凋;
26.s4、烘干:将再萎凋后的茶叶摊开在烘干机风温70~80℃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控制烘干时间在25min,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5~6%;
27.s5、装袋:当茶叶温度降至40℃时,制成具有花果香味的白茶,简称花香白茶,进行装袋密封储存,七天后便可食用。可采用塑料袋或者铝膜袋进行包装。
28.步骤s3中将萎凋槽内的茶叶堆放在木板上进行堆青时,环境温度先控制为30~32℃,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15~20%时,进一步将环境温度升高至33~35℃,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10%,该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突然提升,加速了氧化反应,有利于茶叶加速发酵,促进茶叶的青草味褪去。
29.萎凋装置采用水筛或者萎凋槽。水筛的筛网直径为1.2m,一个水筛可萎凋茶叶约1kg,适用于小批量生产。萎凋槽的宽为1.5~1.8m,长为8~10m,茶叶可以放置约20cm厚,重量约200~400kg,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萎凋槽设有鼓风机和加热装置分别用于调节风力和加热温度。
30.若萎凋装置采用水筛,则步骤s3中拼筛为3拼1或5拼1;若萎凋装置采用萎凋槽,则步骤s3中拼筛为2拼1。
31.步骤s3中堆青的厚度为45~55cm。
32.步骤s4萎凋后的茶叶也可以采用提香机进行烘干,茶叶放进提香机筛网上,控制温度62~68℃进行烘干。步骤s4中再萎凋后的茶叶的摊开厚度为4cm。
33.本工艺需要车间四面通风,且无日光直射,场地卫生洁净,萎凋槽放置在萎凋帘架上进行萎凋,并且需要及时的排出茶青叶发酵的浊气,供应新鲜空气。既可少批量生产,又可进行规划化生产,对白茶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推动力。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选取:摘取高香型茶青叶;s2、初萎凋:将青叶均匀的摆放在萎凋装置上进行自然萎凋至萎凋叶的减重率为60~65%;s3、再萎凋:将若干组萎凋装置内初萎凋的茶青叶进行拼筛至同一个萎凋装置制成茶叶,若茶叶在萎凋装置内的萎凋干度到达80~85%,则将萎凋装置内的茶叶堆放在木板上进行堆青,盖上白布,控制环境温度在30~35℃,控制环境湿度在60~70%,控制时间在14~17h,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则完成再萎凋;s4、烘干:将再萎凋后的茶叶摊开在烘干机风温70~80℃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控制烘干时间在25min,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5~6%;s5、装袋:当茶叶温度降至40℃时,进行装袋密封储存,七天后便可食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萎凋槽内的茶叶堆放在木板上进行堆青时,环境温度先控制为30~32℃,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15~20%时,进一步将环境温度升高至33~35℃,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装置采用水筛或者萎凋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其特征在于:若萎凋装置采用水筛,则步骤s3中所述拼筛为3拼1或5拼1;若萎凋装置采用萎凋槽,则步骤s3中所述拼筛为2拼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堆青的厚度为45~55c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再萎凋后的茶叶的摊开厚度为4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香白茶的退青熟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选取:摘取高香型茶青叶;S2、初萎凋:将青叶均匀的摆放在萎凋装置上进行自然萎凋至萎凋叶的减重率为60~65%;S3、再萎凋:将若干组萎凋装置内初萎凋的茶青叶进行拼筛至同一个萎凋装置制成茶叶,若茶叶在萎凋装置内的萎凋干度到达80~85%,则将萎凋装置内的茶叶堆放在木板上进行堆青,盖上白布,控制环境温度在30~35℃,控制环境湿度在60~70%,控制时间在14~17h,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0%,则完成再萎凋;S4、烘干:将再萎凋后的茶叶摊开在烘干机风温70~80℃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控制烘干时间在25min,直至茶叶的含水量达到5~6%;S5、装袋:当茶叶温度降至40℃时,进行装袋密封储存,七天后便可食用。七天后便可食用。七天后便可食用。


技术研发人员:吴其瑞 周大祥 周倩敏 林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盛世大翔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9
技术公布日:2023/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