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3543发布日期:2023-02-01 02:3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黑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2.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藏茶和滇桂黑茶之分。而无论何地的黑茶,其制作过程复杂且长,使得茶叶口感和品质由于超长周期的制备而变得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黑茶的制作工艺,打破了传统黑茶紧压茶、砖茶,从茶叶的内含讲品质更优,从茶叶的外观来讲加入包揉工艺,使茶叶更有美观。打破紧压茶、砖茶,更利于茶叶的携带方便和口感的提升。
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黑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一:茶叶的清洗,采摘新鲜的用于制作黑茶的茶叶,利用清水将茶叶洗净;
6.步骤二:茶叶的初步干燥,将洗净的茶叶置于透气纱布袋中,利用加压风机向透气纱布袋中吹风,并翻搅位于透气纱布袋中的茶叶,加快其干燥速度,直至茶叶表面无明显水分而止;
7.步骤三:茶叶的杀青,先将砂锅通电后进行预热,至砂锅表面温度达150℃以上时,再将经过初步干燥的尚有余温的茶叶按批次放入砂锅中进行翻炒,炒制时间为20-25分钟,炒制时的温度为220-250℃;
8.步骤四:茶叶的包揉,采用手工或通过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采用手工揉捻时,揉捻时间为每5kg鲜茶揉捻30-40分钟,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时,揉捻机的转速控制在30r/min,揉捻时间为12-15分钟;
9.步骤五:茶叶的做形,手工或借助机器将包揉好的茶叶制作成珠形;
10.步骤六:茶叶的渥堆,在阴暗环境中,将完成做形后的茶叶堆放在一起,渥堆温度控制在40-50℃,相对湿度控制在82-85%,并每间隔480分钟向渥堆的茶叶中通入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1.步骤七:茶叶的再次干燥,通过茶叶烘干机,对渥堆后的茶叶进行再次干燥,干燥时的温度为60-7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低于5%即可。
12.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作出以下改进:
13.可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包括两个阶段的炒制,第一阶段炒制温度为240-250℃,炒制时间为10-15分钟,第二阶段炒制温度为230-240℃,炒制时间为5-10分钟。
14.可选的,所述步骤一中,风机吹出的风为热风,热风的温度控制在70-85摄氏度之间。
15.可选的,所述步骤六中,对茶叶进行渥堆的过程中,通入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体积比为1:1~5:1。
16.可选的,所述步骤六中,对茶叶进行渥堆的过程中,通入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温度为50-60摄氏度。
17.可选的,所述水蒸气通过蒸煮鲜花或干花获取。
18.本发明提供一种黑茶的制作工艺,打破了传统黑茶紧压茶、砖茶,从茶叶的内含讲品质更优,从茶叶的外观来讲加入包揉工艺,使茶叶更有美观。打破紧压茶、砖茶,更利于茶叶的携带方便和口感的提升。能够让消费更好的喝到茶叶的内物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更方便人们的携带。在冲泡上让茶艺师能更好的把握好口感的变化。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茶的制作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如图1所示,提供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进行如下解释说明:
22.实施例
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黑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4.步骤一:茶叶的清洗,采摘新鲜的用于制作黑茶的茶叶,利用清水将茶叶洗净;该步骤可以重复1-2次进行,以至于茶叶上无多余的残留物质。
25.步骤二:茶叶的初步干燥,将洗净的茶叶置于透气纱布袋中,利用加压风机向透气纱布袋中吹风,并翻搅位于透气纱布袋中的茶叶,加快其干燥速度,直至茶叶表面无明显水分而止;其中,风机吹出的风为热风,热风的温度控制在70-85摄氏度之间。
26.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步骤中,透气纱布袋可以达到沥水的同时,具有透气的作用,且由于其采用纱布材质,较为柔软,不易于损坏茶叶,且可以提升茶叶与空气接触面积,可用于揉散抖动风干或烘干;具体的,在本步骤中,采用风机向内吹热风的形式,吹动的同时搅动纱布袋,使得位于不同层次位置的茶叶能够均匀受热,得到初步干燥,且干燥时,最好将纱布袋悬于空中,采用由纱布袋口向内吹动的方式进行。该步骤一方面为后续的茶叶的杀青做了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也吹除了茶叶表面多余的水分,现有技术中杀青是需要洒水进行,而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保留一部分水分而直接进行杀青工序,同时,热风干燥的同时,对茶叶有一个预热的效果,能够进一步加快黑茶的知错进程。
27.步骤三:茶叶的杀青,先将砂锅通电后进行预热,至砂锅表面温度达150℃以上时,再将经过初步干燥的尚有余温的茶叶按批次放入砂锅中进行翻炒,炒制时间为20-25分钟,炒制时的温度为220-250℃;该步骤中包括两个阶段的炒制,第一阶段炒制温度为240-250℃,炒制时间为10-15分钟,第二阶段炒制温度为230-240℃,炒制时间为5-10分钟。
2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两个步骤的配合,能够进一步缩短茶叶杀青的时间,结合两阶段的炒制,杀青的效果更好,茶叶的受热更均匀。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冷茶热炒的方
式,各个层次的茶叶在炒制时已经具有一定的温度,热传导效率更快,受热更均匀,不易出现局部受热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能够进一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29.步骤四:茶叶的包揉,采用手工或通过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采用手工揉捻时,揉捻时间为每5kg鲜茶揉捻30-40分钟,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时,揉捻机的转速控制在30r/min,揉捻时间为12-15分钟;
30.步骤五:茶叶的做形,手工或借助机器将包揉好的茶叶制作成珠形;
31.步骤六:茶叶的渥堆,在阴暗环境中,将完成做形后的茶叶堆放在一起,渥堆温度控制在40-50℃,相对湿度控制在82-85%,并每间隔480分钟向渥堆的茶叶中通入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在本步骤对茶叶进行渥堆的过程中,通入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体积比为1:1~5:1;对茶叶进行渥堆的过程中,通入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温度为50-60摄氏度。
3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步骤中,阴暗环境可以理解为无阳光直射的室内环境或具有遮护的室外环境,由于渥堆过程即茶叶的发酵过程,需要控制相对湿度和温度,因此,向茶堆内通入气体,在不影响茶叶的质感情况下,保持茶堆内松软环境,增加透气性的同时,通入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以及含水量,能够促进发酵过程的进行,还能够保持茶叶表面可以在一定间隔时间内得到松动,不易发生重度粘贴等情况。
33.步骤七:茶叶的再次干燥,通过茶叶烘干机,对渥堆后的茶叶进行再次干燥,干燥时的温度为60-7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低于5%即可。
34.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蒸气通过蒸煮鲜花或干花获取。以至于黑茶中具有鲜花或者蔬果的香气,提升黑茶的层次感,丰富黑茶种类。
3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茶的制作工艺,打破了传统黑茶紧压茶、砖茶,从茶叶的内含讲品质更优,从茶叶的外观来讲加入包揉工艺,使茶叶更有美观。打破紧压茶、砖茶,更利于茶叶的携带方便和口感的提升。能够让消费更好的喝到茶叶的内物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更方便人们的携带。在冲泡上让茶艺师能更好的把握好口感的变化。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3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