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68938发布日期:2023-03-15 07:4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发酵老白茶,属于茶叶制备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白茶因其独特的口味和特殊的保健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茶叶加工工艺和茶叶形态发展历史文化悠久。白茶是中国特种茶叶之一,主要产于福建省的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县等地方。白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科学研究发现白茶中含一种新化合物白茶黄烷酮(epsf)为白茶吸引更多关注。白茶中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茶类,具有自由基含量低,杀菌效果显著,良好的抗氧化、抗衰老、抑制皮肤癌等功能。是我国六大传统茶类之一,其清香,鲜爽甘醇的滋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白茶的加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仅分为萎凋和干燥两个步骤。合适的萎凋工艺可显著提升白茶的品质、减少制作时间和人工成本;好的干燥方式可大大提升茶香品质;储存一段时间的老白茶独特的口感,会使花香更加浓郁。常用白茶制作工艺原料多以嫩叶、一芽一叶或两到三叶为标准,对茶叶产地和品质要求严苛。但根据目前市面和产地茶叶现状统计,大量产业地原料利用不充分,人工需求大,对初嫩叶和品质较好的茶叶利用外,老梗并没有得到成分利用。为深入利用好茶树全身资源,研究和开发良好工艺对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专利目的是解决茶叶老梗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高低温交替烘焙的制备工艺,以老梗为原料,工艺简单、易操作,获得色泽清亮,香气甜醇持久、味醇和爽口的白茶。最后以粽叶包装,自然生态环保,更好彰显中华文化茶礼。
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顺序为筛选白茶叶老梗;摊青;微发酵;萎凋;烘干;打包。
5.作为优选,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中筛选过程,按照严格要求,原料既品质的保障,取材尺寸、大小均匀。
6.作为优选,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中摊青过程,根据取茶时间段,季节,雨晴的不同,时间方式各有不同;同一时间的茶叶放在一起摊青,阳光不足时,可傍晚阳光或晴天摊青0.8-1.2h延长1-1.2h。
7.作为优选,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中微发酵过程,叶温在手心,感觉温热;湿度为前期手上感觉干湿,后期应有湿润感。根据茶叶质地,松软程度,发酵叶青气消失、透露一种清新的熟果香味、叶色红匀亮为标准,一般2-3次循环。
8.作为优选,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中烘干过程,毛火和足火烘干后,直至足干,拣最粗茶梗,一捻有脆性,即可下烘。
9.作为优选,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中发酵机包括底座和发酵组件,发酵组件包括滑轨、多组滑块、多组转盘、多组发酵桶、支架、升降气缸、多组齿圈、转动电机和旋转齿轮,滑轨安装在底座的顶端,多组滑块均与滑轨滑动连接,多组转盘的底端分
别与多组滑块的顶端轴承连接,多组发酵桶底端分别与多组转盘的顶端连接,支架安装在底座的顶端后侧,升降气缸安装在支架的顶端中部,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支架的顶部,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翻堆组件,多组齿圈分别套装在固定套装在多组转盘的外侧,转动电机安装在支架的后部前端的底部,旋转齿轮固定套装在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多组齿圈分别与旋转齿轮啮合连接。
10.现有的茶叶发酵机在使用时,是直接将经过凋萎搓捻的茶叶放置在发酵机内进行发酵,现有的发酵机在进行批量的发酵时,需要多组茶叶发酵机才能满足茶叶的生产效率,但是这就造成茶叶发酵机的翻堆装置存在多组停用的状态,从而造成设备的实际生产效率与茶叶的产出效率不匹配;而且现有发酵机对茶叶的发酵环境进行温湿度的控制以确保其发酵的均匀性的作用方面仍然有待改进。
11.本发明在进行茶叶的批量发酵时,可以将茶叶分别加入到多组发酵桶内,然后向桶内喷水放置在适当的温度进行茶叶发酵,当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堆时,可以将左侧第一组发酵桶移动到翻堆组件的下侧,然后操作升降气缸输出将翻堆组件伸入到发酵桶内并开启翻堆组件对茶叶进行翻堆,同时开启转动电机输出,带动转盘和发酵桶开始转动,从而对茶叶进行均匀的翻堆,翻堆完成后操作升降气缸缩回至顶端,并将完成翻堆的发酵桶向左侧滑动,并将下一组发酵桶滑动移动到翻堆组件的下侧,重复以上操作对第二组发酵桶的茶叶进行翻堆,循环往复,直到完成所有发酵桶的发酵和翻堆,然后将茶叶送去进行下一加工流程;通过该装置,可以多组茶叶发酵桶共用一组翻堆装置且翻堆装置可以模拟人手进行翻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且降低茶叶发酵的设备成本,而且对茶叶的发酵环境进行温湿度的控制均匀稳定,从而可以确保其发酵的均匀性,同时通过采用特定的控温控湿发酵流程,结合特定的微发酵和高低温烘焙技术,并所制老白茶香气甜醇、持久,汤色清亮,滋味醇和鲜爽。
12.作为优选,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翻堆组件包括盖板、翻堆电机、支撑板、两组翻堆齿轮、两组转动块、两组翻堆杆和两组连杆,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盖板的顶端连接,翻堆电机安装在盖板的顶端左侧,支撑板安装在盖板的顶端,两组翻堆齿轮的左端分别与支撑板右端的前后两侧轴承连接,翻堆电机的输出端与前侧翻堆齿轮的左端连接,两组转动块的左端分别与两组翻堆齿轮的右端转动连接,两组翻堆杆安装在两组转动块上,两组连杆的底端分别与两组转动块的顶端连接,两组连杆的顶端相互铰接。
13.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还包括两组螺栓,两组转动块的顶端均设置有滑槽,两组翻堆杆分别与两组滑槽滑动连接,两组滑槽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孔,两组螺栓分别与两组螺纹孔螺纹连接。
14.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盖板的底端和多组发酵桶的顶端均设置有倒角。
15.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多组接杆、限位块和顶丝,电动伸缩杆安装在底座的顶端右侧,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最右侧滑块的右端连接;多组滑块前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多组接杆的左右两部分别与相邻两组滑块的相邻两组卡槽卡装;限位块的左端设置有圆孔,滑轨的右端设置有螺纹孔,顶丝的右端穿过圆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16.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还包括手轮,手轮安装在顶丝的左端。
17.作为优选,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中烘干机为浙江上洋机械有
限公司6chb-20烘干机。
18.作为优选,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中包装过程的粽叶,使用前应为自然风干状态,有延展不易破损。
19.作为优选,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筛选白茶叶老梗过程,以新鲜、均匀,无腐烂枯损为标准;步骤二:摊青过程,筛选好的白茶叶老梗,均匀摊放竹制匾内(其吸水好,可防止茶叶收集损伤)每平米鲜叶2-3kg,在中午阳光短时摊青0.2-1h,然后放置在室内,在傍晚时移到室外,利用傍晚阳光摊青0.8-1.2h获得部分失水摊青叶;步骤三:微发酵过程,将竹制匾内的摊青叶收拢,叶堆厚度控制在8-10cm堆砌,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气温控制在33-40℃,叶温保持在28-32℃,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以收拢时间开始记,发酵时间在0.4-1.2h,然后原封不动室温冷却;接着再次放置在发酵架上同样的操作,发酵时间在0.4-1.2h;反复1-2次;步骤四:萎凋过程,将经历微发酵的茶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中,利用风机调节鲜叶萎凋速度,温度19-24℃,相对湿度60-75%,期间翻动萎凋叶3-5次,萎凋时间15-20小时,萎调叶适度含水量57%-64%;步骤五:烘干过程,将获得萎凋叶用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工序,先快速高温毛火干燥以钝化酶活性、让发酵叶停止继续发酵,;毛火进风温度110-120℃,时间9-16min,茶叶厚度控制在3-5cm,含水量达到20-25%;摊凉10-30min,接着足火干燥以低温慢烘、使茶叶含水量达到6%以下、促发香气为度,足火进风温度80-95℃,茶叶厚度为5-7cm,时间15-20min;步骤六:打包过程,将获得烘干的茶叶以每份150-180g用粽叶包裹,包裹无缝隙,精密,不可挤压,包裹手法防粽子手法。
20.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以白茶叶老梗;摊青;微发酵;萎凋;烘干工艺流程制备老白茶,不同于其他生产厂家之处在于使用的原料不同,本专利使用原料为茶叶老梗,为提高茶树资源利用率,并提高经济产率的同时,为茶叶的生产工艺做出深入研究;2、在进行茶叶的批量发酵时,可以将茶叶分别加入到多组发酵桶内,然后向桶内喷水放置在适当的温度进行茶叶发酵,当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堆时,可以将左侧第一组发酵桶移动到翻堆组件的下侧,然后操作升降气缸输出将翻堆组件伸入到发酵桶内并开启翻堆组件对茶叶进行翻堆,同时开启转动电机输出,带动转盘和发酵桶开始转动,从而对茶叶进行均匀的翻堆,翻堆完成后操作升降气缸缩回至顶端,并将完成翻堆的发酵桶向左侧滑动,并将下一组发酵桶滑动移动到翻堆组件的下侧,重复以上操作对第二组发酵桶的茶叶进行翻堆,循环往复,直到完成所有发酵桶的发酵和翻堆,然后将茶叶送去进行下一加工流程;通过该装置,可以多组茶叶发酵桶共用一组翻堆装置且翻堆装置可以模拟人手进行翻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且降低茶叶发酵的设备成本,而且对茶叶的发酵环境进行温湿度的控制均匀稳定,从而可以确保其发酵的均匀性,同时通过采用特定的控温控湿发酵流程,结合特定的微发酵和高低温烘焙技术,并所制老白茶香气甜醇、持久,汤色清亮,滋味醇和鲜爽;3、本发明利用微发酵方法和高低温烘焙的手段相结合用茶老梗制备出汤色、口感一流老白茶。根据白茶鲜叶及老梗原料茶多酚含量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低的特点,控制发酵
室温促进其酶活性的充分发挥十分关键,以保证在合适的环境下,发酵充分进行、内含物质转化得当,延长发酵时间和反复发酵,后期适当降低发酵室温度也是本专利的关键点。摊青使鲜叶发生轻微的理化特性变化,氨基酸含量增加,酶活性提高;游离态芳香化合物增香,提高茶香味;萎凋使得鲜叶脆性降低,使得鲜叶的可塑性增强;烘干采用先高温烘,再低温烘,目的是为了快速去除茶叶酶,因为若茶叶酶不能清除,会影响茶叶口感,产生涩味。本专利通过采用特定的控温控湿发酵流程,结合特定的微发酵和高低温烘焙技术,并所制老白茶香气甜醇、持久,汤色清亮,滋味醇和鲜爽,品质达到一级及以上品质,营养丰富,增大了茶树的可利用性,让其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21.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及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实践数据和描述中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中使用的茶叶发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茶叶发酵机的左侧发酵桶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茶叶发酵机的支撑板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茶叶发酵机的接杆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底座;2、滑轨;3、滑块;4、转盘;5、发酵桶;6、支架;7、升降气缸;8、齿圈;9、转动电机;10、旋转齿轮;11、盖板;12、翻堆电机;13、支撑板;14、翻堆齿轮;15、转动块;16、翻堆杆;17、连杆;18、螺栓;19、倒角;20、电动伸缩杆;21、接杆;22、限位块;23、顶丝;24、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24.以下实施例中采用原料产地主要来自福建省的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县等地方。烘干机为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6chb-20烘干机。按照原料不同和发酵次数的不同来以此来开展实例。
25.实施例1一种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以筛选白茶叶老梗;摊青;微发酵;萎凋;烘干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为:步骤一:筛选白茶叶老梗作为原料;步骤二:摊青过程,筛选好的白茶叶老梗,均匀摊放竹制匾内每平米鲜叶2-3kg,在中午阳光短时摊青0.5h,然后放置在室内,在傍晚时移到室外,利用傍晚阳光摊青1h获得部分失水摊青叶;步骤三:微发酵过程,将竹制匾内的摊青叶收拢,叶堆厚度控制在8cm堆砌,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气温控制在35℃,叶温保持在30℃,相对湿度控制在93%,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以收拢时间开始记,发酵时间在50min,然后原封不动室温冷却;步骤四:萎凋过程,将经历微发酵的茶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中,利用风机调节鲜叶萎凋速度,温度20℃,相对湿度70%,期间翻动萎凋叶4次,萎凋时间18小时,萎调叶适度含
水量60%;步骤五:烘干过程,将获得萎凋叶用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工序,先毛火干燥以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停止发酵叶继续发酵为度;毛火进风温度110℃,时间12min,茶叶厚度控制在3cm,含水量达到23%;摊凉15min,接着足火干燥以低温慢烘、使茶叶含水量达到6%以下、促发香气为度,足火进风温度90℃,茶叶厚度为6cm,时间17min。
26.实施例2一种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以筛选白茶叶老梗;摊青;微发酵;萎凋;烘干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为:步骤一:筛选白茶叶老梗作为原料;步骤二:摊青过程,筛选好的白茶叶老梗,均匀摊放竹制匾内每平米鲜叶2-3kg,在中午阳光短时摊青0.5h,然后放置在室内,在傍晚时移到室外,利用傍晚阳光摊青1h获得部分失水摊青叶;步骤三:微发酵过程,将竹制匾内的摊青叶收拢,叶堆厚度控制在8cm堆砌,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气温控制在35℃,叶温保持在30℃,相对湿度控制在93%,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以收拢时间开始记,发酵时间在50min,然后原封不动室温冷却。同样操作发酵两次;其中,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座1和发酵组件,发酵组件包括滑轨2、多组滑块3、多组转盘4、多组发酵桶5、支架6、升降气缸7、多组齿圈8、转动电机9和旋转齿轮10,滑轨2安装在底座1的顶端,多组滑块3均与滑轨2滑动连接,多组转盘4的底端分别与多组滑块3的顶端轴承连接,多组发酵桶5底端分别与多组转盘4的顶端连接,支架6安装在底座1的顶端后侧,升降气缸7安装在支架6的顶端中部,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穿过支架6的顶部,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设置有翻堆组件,多组齿圈8分别套装在固定套装在多组转盘4的外侧,转动电机9安装在支架6的后部前端的底部,旋转齿轮10固定套装在转动电机9的输出端,多组齿圈8分别与旋转齿轮10啮合连接;在进行茶叶的批量发酵时,可以将茶叶分别加入到多组发酵桶内,然后向桶内喷水放置在适当的温度进行茶叶发酵,当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堆时,可以将左侧第一组发酵桶移动到翻堆组件的下侧,然后操作升降气缸输出将翻堆组件伸入到发酵桶内并开启翻堆组件对茶叶进行翻堆,同时开启转动电机输出,带动转盘和发酵桶开始转动,从而对茶叶进行均匀的翻堆,翻堆完成后操作升降气缸缩回至顶端,并将完成翻堆的发酵桶向左侧滑动,并将下一组发酵桶滑动移动到翻堆组件的下侧,重复以上操作对第二组发酵桶的茶叶进行翻堆,循环往复,直到完成所有发酵桶的发酵和翻堆,然后将茶叶送去进行下一加工流程;通过该装置,可以多组茶叶发酵桶共用一组翻堆装置且翻堆装置可以模拟人手进行翻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且降低茶叶发酵的设备成本,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27.翻堆组件包括盖板11、翻堆电机12、支撑板13、两组翻堆齿轮14、两组转动块15、两组翻堆杆16和两组连杆17,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与盖板11的顶端连接,翻堆电机12安装在盖板11的顶端左侧,支撑板13安装在盖板11的顶端,两组翻堆齿轮14的左端分别与支撑板13右端的前后两侧轴承连接,翻堆电机12的输出端与前侧翻堆齿轮14的左端连接,两组转动块15的左端分别与两组翻堆齿轮14的右端转动连接,两组翻堆杆16安装在两组转动块15上,两组连杆17的底端分别与两组转动块15的顶端连接,两组连杆17的顶端相互铰接;当进
行翻堆时,可以开启翻堆电机输出带动前侧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两组齿轮同时转动,在两组连杆的限制下,两组翻堆杆不断的将发酵桶内外侧的茶叶向内侧翻堆,随着发酵桶的转动,从而对茶叶进行全面的翻堆,提高茶叶发酵的质量,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28.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还包括两组螺栓18,两组转动块15的顶端均设置有滑槽,两组翻堆杆16分别与两组滑槽滑动连接,两组滑槽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孔,两组螺栓18分别与两组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进行翻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翻堆状况对两组翻堆杆的伸出长度进行调节,以达到最好的翻堆效果,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29.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盖板11的底端和多组发酵桶5的顶端均设置有倒角19;两组倒角可以在对发酵桶的位置进行更好的定位,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30.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还包括电动伸缩杆20,电动伸缩杆20安装在底座1的顶端右侧,电动伸缩杆20的输出端与最右侧滑块3的右端连接;在对发酵桶进行移动时,可以非常便捷的操作电动伸缩杆输出或者缩回带动滑块和发酵桶进行移动,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31.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还包括多组接杆21,多组滑块3前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多组接杆21的左右两部分别与相邻两组滑块3的相邻两组卡槽卡装;多组接杆可以非常便捷的将多组滑块连接在一起便于电动伸缩杆对发酵桶进行移动,而且可以根据所需发酵的茶叶量对发酵桶进行非常便捷的拆装增减,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32.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还包括限位块22和顶丝23,限位块22的左端设置有圆孔,滑轨2的右端设置有螺纹孔,顶丝23的右端穿过圆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限位块在不影响对发酵桶进行拆装增减的前提下对多组滑块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在发酵桶滑动时出现脱轨,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33.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还包括手轮24,手轮24安装在顶丝23的左端;手轮可以更加便捷的对顶丝进行旋转,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34.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发酵机,其在工作时,在进行茶叶的批量发酵时,可以将茶叶分别加入到多组发酵桶内,然后向桶内喷水放置在适当的温度进行茶叶发酵,当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堆时,可以将左侧第一组发酵桶移动到翻堆组件的下侧,然后操作升降气缸输出将翻堆组件伸入到发酵桶内并开启翻堆组件对茶叶进行翻堆,当进行翻堆时,可以开启翻堆电机输出带动前侧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两组齿轮同时转动,在两组连杆的限制下,两组翻堆杆不断的将发酵桶内外侧的茶叶向内侧翻堆,同时开启转动电机输出,带动转盘和发酵桶开始转动,从而对茶叶进行均匀的翻堆,翻堆完成后操作升降气缸缩回至顶端,并操作电动伸缩杆输出带动将完成翻堆的发酵桶向左侧滑动,并将下一组发酵桶滑动移动到翻堆组件的下侧,重复以上操作对第二组发酵桶的茶叶进行翻堆,循环往复,直到完成所有发酵桶的发酵和翻堆,然后将茶叶送去进行下一加工流程。
35.步骤四:萎凋过程,将经历微发酵的茶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中,利用风机调节鲜叶萎凋速度,温度20℃,相对湿度70%,期间翻动萎凋叶4次,萎凋时间18小时,萎调叶适度含水量60%;步骤五:烘干过程,将获得萎凋叶用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工序,先毛火干燥以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停止发酵叶继续发酵为度;毛火进风温度110℃,时间12min,茶叶厚度控制在3cm,含水量达到23%;摊凉15min,接着足火干燥以低温慢烘、使茶叶含水量达到6%以
下、促发香气为度,足火进风温度90℃,茶叶厚度为6cm,时间17min。
36.实施例3一种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以筛选白茶叶老梗;摊青;微发酵;萎凋;烘干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为:步骤一:筛选白茶叶老梗作为原料;步骤二:摊青过程,筛选好的白茶叶老梗,均匀摊放竹制匾内每平米鲜叶2-3kg,在中午阳光短时摊青0.5h,然后放置在室内,在傍晚时移到室外,利用傍晚阳光摊青1h获得部分失水摊青叶;步骤三:微发酵过程,将竹制匾内的摊青叶收拢,叶堆厚度控制在8cm堆砌,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气温控制在35℃,叶温保持在30℃,相对湿度控制在93%,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以收拢时间开始记,发酵时间在50min,然后原封不动室温冷却。同样操作发酵两次;步骤四:萎凋过程,将经历微发酵的茶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中,利用风机调节鲜叶萎凋速度,温度20℃,相对湿度70%,期间翻动萎凋叶4次,萎凋时间18小时,萎调叶适度含水量60%;步骤五:烘干过程,将获得萎凋叶用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工序,先毛火干燥以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停止发酵叶继续发酵为度;毛火进风温度110℃,时间12min,茶叶厚度控制在3cm,含水量达到23%;摊凉15min,接着足火干燥以低温慢烘、使茶叶含水量达到6%以下、促发香气为度,足火进风温度90℃,茶叶厚度为6cm,时间17min。
37.实施例4一种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以筛选白茶叶老梗;摊青;微发酵;萎凋;烘干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为:步骤一:筛选白茶叶老梗作为原料;步骤二:摊青过程,筛选好的白茶叶老梗,均匀摊放竹制匾内每平米鲜叶2-3kg,在中午阳光短时摊青0.5h,然后放置在室内,在傍晚时移到室外,利用傍晚阳光摊青1h获得部分失水摊青叶;步骤三:萎凋过程,将经历微发酵的茶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中,利用风机调节鲜叶萎凋速度,温度20℃,相对湿度70%,期间翻动萎凋叶4次,萎凋时间18小时,萎调叶适度含水量60%;步骤四:烘干过程,将获得萎凋叶用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工序,先毛火干燥以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停止发酵叶继续发酵为度;毛火进风温度110℃,时间12min,茶叶厚度控制在3cm,含水量达到23%;摊凉15min,接着足火干燥以低温慢烘、使茶叶含水量达到6%以下、促发香气为度,足火进风温度90℃,茶叶厚度为6cm,时间17min。
38.实施例5一种微发酵老白茶的制备工艺:以采摘;摊青;微发酵;萎凋;烘干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为:步骤一:筛选一芽一叶作为原料;步骤二:摊青过程,筛选好的白茶叶老梗,均匀摊放竹制匾内每平米鲜叶2-3kg,在中午阳光短时摊青0.5h,然后放置在室内,在傍晚时移到室外,利用傍晚阳光摊青1h获得部
分失水摊青叶;步骤三:微发酵过程,将竹制匾内的摊青叶收拢,叶堆厚度控制在8cm堆砌,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气温控制在35℃,叶温保持在30℃,相对湿度控制在93%,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以收拢时间开始记,发酵时间在50min,然后原封不动室温冷却。同样操作发酵两次;步骤四:萎凋过程,将经历微发酵的茶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中,利用风机调节鲜叶萎凋速度,温度20℃,相对湿度70%,期间翻动萎凋叶4次,萎凋时间18小时,萎调叶适度含水量60%;步骤五:烘干过程,将获得萎凋叶用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工序,先毛火干燥以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停止发酵叶继续发酵为度;毛火进风温度110℃,时间12min,茶叶厚度控制在3cm,含水量达到23%;摊凉15min,接着足火干燥以低温慢烘、使茶叶含水量达到6%以下、促发香气为度,足火进风温度90℃,茶叶厚度为6cm,时间17min。
39.本发明于传统工艺和原料出发相比较,对比实例1-实例5结果如下:表1 实施例1-5老白茶色香味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和实例3,对比显示,采用本发明特定的茶叶发酵机且微发酵次数在2次为最佳,汤色红亮不浑浊。过度发酵会出现浑浊现象。实例5改用一芽一叶或嫩叶时,效果与本专利实例老白茶用老梗的气味,口感相近,说明,本专利下的微发酵老白茶的级别高,使用价值和商用价值高。综上所述,所述采用本专利时,最佳微发酵次数为2次,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工业化,制备出的老白茶色泽红亮,气味清香,口感鲜爽甘醇。
4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