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

文档序号:36402965发布日期:2023-12-16 08:1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

本发明属于果蔬采后品质调控,涉及一种提升越橘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升越橘果实包括酰基花色苷、总黄酮、总酚在内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1、越橘,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 spp.),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果树。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五种保健食品之一,越橘果实最受人瞩目的是其具有的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等保健功效,这主要是由于其果实中富含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以及多酚类物质。其中,花色苷是越橘果实中发挥抗氧化活性的重要物质,据报道,花色苷合成之后的一步酰基化反应形成的酰基花色苷,除了使花色苷结构更稳定,也显著提高了果实的总抗氧化活性。前期研究发现,越橘果实中的酰基花色苷含量与品种以及栽培方式有关。另外,目前发明人在生产研究中发现越橘果实中的其它黄酮类以及多酚类物质含量,也会受栽培方式中的光、温等环境条件以及栽培品种影响,进而影响总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越橘果实的营养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高的越橘品种可以制作成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保健食品。因此,如果能在越橘采后建立一套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的技术,用以提高越橘果实中的酰基花色苷含量以及其它黄酮类以及多酚类物质,进而提高其总抗氧化活性,对于提升越橘果实的营养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越橘果实中的酚类物质包括花色苷和非花色苷类酚类物质,花色苷既属于酚类物质,又属于黄酮类物质,但酚类以及黄酮类物质不仅仅包括花色苷。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花色苷虽然都属于次生代谢物质,受光影响,但影响机制不一定同步(preharvest andpostharvest uv radiation affected flavonoid metabolism and antioxidantcapacity differently in developing blueberries(vaccinium corymbosum l.)[j].yang et al.,2019;紫外辐照对不同发育时期蓝莓主要果实品质的影响[d].杨乐,2015.)。发明人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大棚下的‘灿烂’越橘果实中的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但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则与露地栽培无显著差异(避雨栽培对兔眼蓝莓生长光环境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刘梦溪等,中国果树,2019.)。发明人也曾考察过蓝光照射前后的露地栽培越橘果实中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但无显著差异,推测可能是因为露地栽培越橘果实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本来就较高,所以提升空间有限;也可能是因为不同品种的越橘果实中的次生代谢物质受光调控的机制不一样。

3、目前,在越橘生产中,大棚基质栽培的面积越来越大,棚膜材质、厚度以及积落的灰尘等因素降低了大棚内的透光率,也显著降低了棚内越橘果实中的花色苷含量(避雨栽培对兔眼蓝莓生长光环境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刘梦溪等,中国果树,2019.),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越橘果实和越橘果实制备的相关保健食品中的营养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选用大棚栽培的越橘果实,对越橘鲜果进行光照处理,并基于节能提质增效的目的,对光源调控技术中的光质波长、光照时间、光照强度、贮藏时间、贮藏温湿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测定并比较了越橘果实中的酰基花色苷含量及比例、总黄酮、总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活性,得到适合鲜果采后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提高的最优光谱能量分布。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助于光源调控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果实酰基花色苷、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为提升越橘果实的总抗氧化活性提供技术支持。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采摘越橘鲜果;

5、步骤(2)、光照处理:设置光源主波长为380~500nm,光照强度为40~50μmol·m-2·s-1,将越橘鲜果平铺于托盘中,置于灯下照射,每隔2~6min中等幅度振动以确保果面均匀接受光照,光照时间为4~12min;

6、步骤(3)、响应处理:越橘鲜果光照处理后,需要一定的黑暗响应时间来积累黄酮类以及多酚类物质,因此需将光照处理后的越橘鲜果避光贮存1~5小时。

7、所述的越橘鲜果为大棚栽培的‘奥尼尔’、‘海岸’品种的鲜果,上述品种果实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要显著低于露地栽培模式下的同品种果实中的含量,经光源调控处理后,不仅酰基花色苷含量和总花色苷含量均增加,且酰基花色苷在总花色苷中占比更高。

8、步骤(1)中,采摘肉眼可见果面蓝色面积大于95%的越橘鲜果,优选采摘肉眼可见果面全蓝的越橘鲜果。

9、步骤(2)中,将越橘鲜果平铺一层放入白色聚苯乙烯托盘内,托盘下方放置一个涡旋仪,每隔2~6min开启涡旋仪的中级振动模式,以转速1900rpm振动0.5~2min使果实翻面以确保果面均匀接受照光。

10、越橘果实光照处理时,发明人设置了主波长为430nm的紫光、470nm的蓝光和波长范围在380~780nm之间的白光试验。发现同样为40、50、60μmol·m-2·s-1的光照强度时,白光分别照射5、10、20min后的果实中酰基花色苷以及总酚含量较对照黑暗处理更高,但数值显著低于相同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下的紫光、蓝光处理,果实总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也有类似的差异趋势。因此,所述的光源主波长优选为400~480nm,更优选为425~435nm,最优选为430nm。

11、光照处理中,光照强度超过50μmol·m-2·s-1后,越橘果皮表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现象,即便照射时间缩短为3min,仍会有此现象,严重影响商品正常销售。因此,所述的光照强度优选为50μmol·m-2·s-1。

12、光照处理中,当光照时间达到10min时,越橘果实的酰基花色苷、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活性基本达到最高值,光照时间超过10min之后,上述指标含量持续下降,考虑到光照时间延长会导致越橘果皮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因此,所述的光照时间优选为10min。

13、步骤(3)中,采用人工气候箱进行避光贮存。避光贮存的湿度为88~92%,温度为23~25℃。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5、本发明针对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较低的大棚栽培的越橘新鲜果实进行光照处理,不仅可显著提高越橘果实中的酰基花色苷、总黄酮、总酚以及总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且能保持果实的正常外观品质;同时,本发明方法成本较低、且操作简单。



技术特征:

1.一种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越橘鲜果为大棚栽培的‘奥尼尔’、‘海岸’品种的鲜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摘肉眼可见果面蓝色面积大于95%的越橘鲜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越橘鲜果平铺一层放入白色聚苯乙烯托盘内,托盘下方放置一个涡旋仪,每隔2~6min开启涡旋仪,以转速1900rpm振动0.5~2min使果实翻面确保果面均匀接受光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光源主波长为400~48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总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光源主波长为425~435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光照时间为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人工气候箱进行避光贮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避光贮存的湿度为88~92%,温度为23~2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越橘采后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光源调控方法,包括:步骤(1)、采摘越橘鲜果;步骤(2)、光照处理:设置光源主波长为380~500nm,光照强度为40~50μmol·m<supgt;‑2</supgt;·s<supgt;‑1</supgt;,将越橘鲜果平铺于托盘中,置于灯下照射,每隔2~6min振动以确保果面均匀接受光照,光照时间为4~12min;步骤(3)、响应处理:越橘鲜果光照处理后,避光贮存1~5小时。本发明针对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较低的大棚栽培的越橘新鲜果实进行光照处理,不仅可显著提高越橘果实中的酰基花色苷、总黄酮、总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活性,且能保持果实的正常外观品质;同时,本发明方法成本较低、且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溪,曾其龙,韦继光,姜燕琴,葛春峰,於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