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2275发布日期:2024-03-22 10:2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具体为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1、人造米是指淀粉类原料添加各种营养强化物质,用人工方法造粒、糊化、干燥制成与天然大米相似之颗粒。它是以杂粮生料、瓜果蔬菜类含水生料、米、魔芋粉为主要原料,经筛选清洗、去皮去脐、粉碎、掺兑搅拌、制粒、筛选、蒸煮、烘干、冷却制成。人造米制作成本低,易加工制作,成品质量好,淀粉含量低,营养丰富,成品外形光滑美观,色彩多样化,成品粘结性能好,口感柔和,不易老化,既可直接食用,也可供人们按大米的特点加工食用。

2、现有人造米工艺在进行制粒时,由于挤出的糊状原料之间还有温度以及粘度,会有少量原料以及制成的米粒会粘连在模具上,使模孔的利用率会降低,残留的原料因受过挤压变得紧实,再次与原料混合挤压时,将会使制粒成形的效果差且易松散,严重影响了人造米的成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s1、将按照重量比例将富硒大米超微细粉、小米超微细粉、富锌小麦超微细粉、高钙费菜超微细粉、木耳超微细粉以及适量的水,混合均匀至糊状;

4、s2、将糊状原料加入制粒机中,并通过涂有食用油的模具进行挤压成形成米粒;

5、s3、通过气流清理模具上残留的原料,并对制成的米粒进行筛选;

6、s4、将筛选后的完整人造米粒进行蒸煮,使其处于半成熟状态;

7、s5、将蒸煮后的人造米粒进行烘干脱水,从而增加保质期;

8、s6、烘干脱水后的人造米粒冷却至室温,进行称量包装处理。

9、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加入的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富硒大米超微细粉15~40%;小米超微细粉5~15%;富锌小麦超微细粉20~50%;高钙费菜超微细粉20~40%;木耳超微细粉10~30%。

10、优选的,所述工艺制成的多矿素复合型功能性人造米中硒含量≥0.15mg/kg,锌含量≥30mg/kg,钙含量≥2400mg/kg,铁含量≥45mg/kg,能够改善营养结构,在完全保证食物所固有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钙、铁、锌、硒等,营养丰富而全面。

11、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进料斗,所述壳体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碎料导板,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还包括

12、涂油机构,所述涂油机构包括c形管,所述c形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进油阀,所述c形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稳压管,所述稳压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进气阀,所述c形管的左右两端均连通有油腔,所述油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油刷,所述c形管固定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所述油腔开设在壳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油腔开设于壳体的内部;

13、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壳体背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与控制主齿轮;

14、制米机构,所述制米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曲面开设有多组圆周等距排列的模孔,所述转动轴的后端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转动轴均转动安装在壳体的中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15、优选的,还包括两个清辊机构,所述清辊机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管体的内侧开设有多个直线等距排列的出气孔,两个所述管体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左侧和右侧;

16、优选的,还包括两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外端的中部活动套接有转动杆,两个所述板体正面的内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旋钮,两个所述板体背面的内侧均设有凸起,所述转动杆的两端转动安装于壳体的内壁。

17、优选的,还包括料板组,所述料板组包括两个导料板、两个刮料板,两个所述刮料板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副齿轮,所述导料板固定连接在油腔的内侧,两个所述刮料板均安装在转动辊的上方,所述旋转轴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通槽。

18、优选的,所述c形管右侧与稳压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稳压管与右侧的管体的连通。

1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对称的弧形通孔,所述弧形孔的正后方开设有形状相同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中部滑动安装有位于板体背面的凸起。

20、优选的,所述油刷的底部与转动辊、模孔抵接,每组所述模孔成直线等距排列。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发明通过涂油机构以及清辊机构的设置,转动辊上的模孔在进行制粒前,油腔中的食用油通过油刷浸出并涂抹在转动辊和模孔,进行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粒时,会减少原料以及制成米粒的粘性,使得米粒制成后易从转动辊和模孔上脱落,为防止转动辊和模孔仍会有说的少量原料残留,向管体通入压缩气体并从出气孔,对转动辊和模孔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了模孔的利用率,并解决了因原料残留在转动辊和模孔上,导致后续制粒成形效果差、易松散的问题。

23、2、其次,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从转动辊和模孔上脱落时,本发明通过向两个进气管中供气,由于右侧进气管中的供气压力大于左侧进气管的供气压力,使得左右侧清理下的残余物料都会被吹落在左侧的碎料导板的上表面,当人造米粒下落经历右侧进气管向左侧吹动的气流时,完整的人造米粒会从两个碎料导板之间直接落下,而不完整的人造米粒会被气流吹动落在左侧碎料导板的上表面,完成对米粒筛选的同时将残余原料以及不完整的人造米粒进行回收,使得米粒无需再经过震动筛筛选,降低了生产成本。

24、3、现有人造米再后需蒸煮工艺中,常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来增加口感,添加食用油搅拌不能保证每一粒米都沾上均匀的食用油,本发明通过涂油机构以及清辊机构的设置,使用油刷将转动辊和模孔的表面涂有食用油,使制成的每粒米的表面均涂油食用油,降低了制成后的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之间的粘性,收集时不会出现粘连结块的现象,并且后续蒸煮工艺中无需再添加食用油,解决了现有蒸煮工艺中加入食用油难以搅拌均匀,大大提高了人造米的口感。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加入的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富硒大米超微细粉15~40%;小米超微细粉5~15%;富锌小麦超微细粉20~50%;高钙费菜超微细粉20~40%;木耳超微细粉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制成的多矿素复合型功能性人造米中硒含量≥0.15mg/kg,锌含量≥30mg/kg,钙含量≥2400mg/kg,铁含量≥45mg/kg,能够改善营养结构,在完全保证食物所固有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钙、铁、锌、硒等,营养丰富而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进料斗(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碎料导板(10),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8),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管(31)右侧与稳压管(33)的上端连通,所述稳压管(33)与右侧的管体(61)的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对称的弧形通孔,所述弧形孔的正后方开设有形状相同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中部滑动安装有位于板体(71)背面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刷(36)的底部与转动辊(52)、模孔(53)抵接,每组所述模孔(53)成直线等距排列。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备工艺,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安装有进料斗,壳体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碎料导板,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发明通过涂油机构以及清辊机构的设置,转动辊上的模孔在进行制粒前,油腔中的食用油通过油刷浸出并涂抹在转动辊和模孔,进行多矿素复合型功能人造米制粒时,会减少原料以及制成米粒的粘性,使得米粒制成后易从转动辊和模孔上脱落,为防止转动辊和模孔仍会有说的少量原料残留,向管体通入压缩气体并从出气孔,对转动辊和模孔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了模孔的利用率,并解决了因原料残留在转动辊和模孔上,导致后续制粒成形效果差、易松散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孙辰璐,刘志奎,王张民,万浩,庞敏,刘晓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