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花青素颗粒红茶成型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41628发布日期:2024-03-28 18:2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花青素颗粒红茶成型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红茶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花青素颗粒红茶成型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红茶是一种经过完全发酵的茶类,有着悠久的种植和生产历史,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颗粒造型、干燥等步骤。其中,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关键环节,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使红茶具有独特的红色茶汤和香甜口感。

2、制作红茶种类多种多样,绿茶中的花青素的含量一般大于红茶中的花青素含量,在红茶中花青素的含量相对高一点的,如紫娟茶、紫芽茶、紫龙茶等,花青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花青素还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且花青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对抗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花青素能降低血压、减轻动脉硬化,从而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等。

3、一般来说,关于红茶中的花青素为何偏低,这主要是因为红茶属于发酵茶,制作过程中需要氧化发酵,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花青素的含量降低,此外,红茶中的茶多酚与花青素存在相互作用,茶多酚被氧化,其与花青素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花青素的溶解度降低,这种现象也可能导致红茶中的花青素含量下降,在红茶的颗粒造型阶段,也会影响红茶中的花青素的含量,当花青素的含量较低时,会使得红茶的色泽较浅,影响感官体验,此外,进行颗粒造型时,茶叶内部的多种物质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茶叶的色泽、香气等相关参数,由于现有的颗粒造型步骤较简单,从而使得制得的成品茶在感官测评时,表现欠佳,如何保持红茶中含有适量的花青素,使得红茶的色泽处于较佳的状态以及如何提高红茶在感官测评中的表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且现有的红茶经过颗粒造型后,颗粒状茶叶的圆紧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高花青素颗粒红茶成型制备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花青素颗粒红茶成型制备方法。

2、本发明提供的高花青素颗粒红茶成型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3、s1:采摘:

4、采摘新鲜茶叶,所采摘的茶叶包括一芽二叶以及一芽三叶;

5、s2:萎凋:

6、将茶叶摊放在光照强度为2000—5000lux的光照强度下照射15—20min,摊放厚度为5—10cm,直至鲜叶呈轻度萎蔫状态,再将茶叶放置于萎凋槽上进行萎凋,萎凋时间15—18h,茶叶呈现中度萎蔫状态,手握成团不散,鲜叶颜色为暗绿色即是萎凋完成;

7、s3:揉捻:

8、把萎凋叶放置于揉捻机上进行条索塑造,先是空揉,时间为20—30min,待萎凋叶初步成型后,开始进行加压揉捻,加压方式采用“轻—重—轻”的方式进行,每次加压时间为8min,每次调整压力前需进行空揉2min,重复该步骤3次;

9、s4:发酵:

10、把揉捻好的茶叶装置发酵竹筐中进行发酵,每筐装30斤,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8℃,湿度控制在85%—90%,发酵时间控制在90min—120min;

11、s5:颗粒造型:

12、通过速包机和包揉机对发酵完成后的茶叶进行颗粒造型,包括以下加工造型步骤:

13、(1)装袋:把发酵好的茶,每次称取一定的量放入纱布袋中;

14、(2)速包机定型:将装有茶叶的纱布袋放置于速包机中,定型后的茶叶呈圆球状;

15、(3)包揉机塑形:将定型后的圆球状的茶叶团放置于包揉机中,进行塑形;

16、(4)抖散:将塑形后的茶叶放置于斗车内静置5—10min,然后解块抖散整个茶团;

17、(5)烘干:将抖散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设置为90℃,烘干时间为15min;

18、(6)摊凉:将烘干后的茶叶摊放冷却,使得茶叶的温度冷却至18—26℃,摊放厚度为5—10min;

19、(7)重复(2)、(3)、(4)、(5)、(6)步骤7—10次,直至茶叶外形呈现颗粒圆紧匀整;

20、从第3次茶叶摊凉后开始,每一次重复(2)、(3)、(4)、(5)、(6)的步骤之前都需进行回潮处理,其中,第3次茶叶摊凉后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为30%—35%,第4次茶叶摊凉后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为27%—32%,第5次茶叶摊凉后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为24%—29%,第6次茶叶摊凉后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为21%—26%,从第7次开始,每一次茶叶摊凉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较上一次回潮的湿润度下降3%—5%;

21、s6:干燥:

22、将颗粒造型完的茶叶放入干燥装置中进行干燥;

23、s7:筛分:

24、将干燥完成的茶叶放入筛分装置中,通过筛分装置把茶叶中的碎末筛选后即成品茶完成。

25、优选的,所述s6步骤中的干燥装置为百叶板式烘干机,初烘温度调至115℃,烘干时间为15min,然后把茶叶进行摊凉后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为105℃,烘干时间为16min。

26、优选的,所述s6步骤中的干燥装置为箱式提香机进行烘干,初烘温度调至100℃,烘干时间为45min,初烘完成后把茶叶进行摊凉后进行复烘,复烘温度调至90℃,烘干时间为120min。

27、优选的,所述筛分装置为旋振筛,旋振筛的振动频率为600—900cpm,振动幅度为1—2mm。

28、优选的,所述s6步骤中,干燥后的茶叶水分需在3%以下。

29、优选的,所述s2中,在进行萎凋时,可启动鼓风机协助鲜叶萎凋,鼓风机转速为260—500rpm,鼓风机功率为500—650w,每1—3h对鲜叶翻动一次。

30、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在速包机定型阶段,速包机的压缩压力为30—50kgf/cm2,速包机的压缩速度为10—15m/min,温度为30—65℃。

31、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在包揉机塑形阶段,包揉压力为0.5—2mpa,温度为30—60℃。

3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高花青素颗粒红茶成型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3、1、本发明在对红茶进行颗粒造型时,采用速包机和包揉机协作的方式,且进行多次定型、塑形、抖散、烘干和摊凉的工艺,使得经过本发明提供的方式所制得的茶叶在圆紧度的方面表现较传统的工艺所制得的茶叶更佳,一定程度上,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茶叶更加耐泡,在进行多次冲泡后,仍有余香,口感较佳。

34、2、本发明在对红茶进行颗粒造型时,从第3次摊凉后开始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为30%—35%,第4次茶叶摊凉后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为27%—32%,第5次茶叶摊凉后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为24%—29%,第6次茶叶摊凉后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为21%—26%,从第7次开始,每一次茶叶摊凉进行回潮,回潮后的茶叶的湿润度较上一次回潮的湿润度下降3%—5%,当不断的进行回潮时,会改变茶叶中的水分含量,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回潮方法,使得茶叶的氧化程度较适宜,提高了颗粒型红茶中香气物质的含量,且提高了颗粒型红茶中花青素的含量,使得茶叶在感官测评中的表现更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