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27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固体饮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固体饮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饮料加工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在审查粮食食品加工、水果与蔬菜食品及饮料加工、奶与肉制品食品加工、小食品与儿童食品加工等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研究试验成功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1),充分利用广泛易取的原料资源。(2),研制营养配比科学合理并实现营养互补的、便于运输与销售及消费者携带与饮用方便的固体饮料新产品。(3),简化饮料生产工艺,并在实现机械生产前提下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达到了予期目的。
本发明的内容是说明书附图
是本发明“一种固体饮料的制作方法”工艺技术路线流程图。本发明属于饮料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它不同于一般饮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以各种粮食、各种水果、各种蔬菜、各种动物乳、各种肉汁及砂糖为原料。将米、麦、豆、谷等各种粮食原料经过清杂、精选以后,进行烘炒或膨化,然后予以粉碎并过筛;粉碎并过筛后,再与经过粉碎、过筛后的砂糖进行混合,从而获得混合物。再将苹果、梨等水果和蕃茄、胡萝卜等蔬菜进行精选、清洗;水果与蔬菜有可以直接生食的品种和不能直接生食的品种,对不能直接生食的水果和蔬菜品种予以漂烫(可以直接生食的水果和蔬菜品种不进行漂烫),然后进行破碎、打浆而获得果菜的浆液(或果菜泥、或果菜酱)。乳和肉汁进行灭菌消毒。其特征在于将混合物、果菜的浆液(或果菜泥、或果菜酱)、经过灭菌消毒的乳和肉汁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混合后进行造粒、烘干、加入添加剂予以再混合;经冷却、包装后而制作出固体饮料的成品。其特征还在于烘炒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20℃至130℃之间,烘炒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粉碎后的颗粒需要通过80目至100目筛。对不能直接生食的水果和蔬菜品种予以漂烫时,漂烫的水温最好控制在80℃至100℃之间,漂烫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分钟至3分钟之间。经过造粒后的颗粒需要通过8目至10目筛。烘干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50℃至60℃之间,烘干的时间最好控制在45分钟至2小时之间。再混合时加入的添加剂为褐藻酸钠植物胶。凡属于饮料加工工艺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均能实施本发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或者积极效果是(1),使丰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本固体饮料生产工艺易于掌握,便于机械操作,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成本低。(3),利用本发明生产的固体饮料新产品便于储存、运输、销售及消费者的携带与消费,实现了营养、卫生、方便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固体饮料的制作方法,以粮食、砂糖、水果、蔬菜、乳、肉汁为原料,将米、麦、豆、谷等粮食原料清杂、精选后进行烘炒或膨化,然后粉碎、过筛并与粉碎、过筛的砂糖混合而获得混合物,再将苹果、梨等水果和蕃茄、胡萝卜等蔬菜进行精选、清洗,对不能直接生食的水果和蔬菜予以漂烫(可以直接生食的水果和蔬菜不进行漂烫),然后经破碎、打浆后获得果菜的浆液(或果菜泥、或果菜酱),乳和肉汁灭菌消毒,其特征在于将混合物、果菜的浆液(或果菜泥、或果菜酱)、灭菌消毒的乳和肉汁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混合后进行造粒、烘干、加入添加剂予以再混合,经冷却、包装后而制作出固体饮料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饮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烘炒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20℃至130℃之间、烘炒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粉碎后的颗粒需要通过80目至100目筛,对不能直接生食的水果和蔬菜予以漂烫时水的温度最好控制在80℃至100℃之间、漂烫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分钟至3分钟之间,经造粒后的颗粒需要通过8目至10目筛,烘干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50℃至60℃之间、烘干的时间最好控制在45分钟至2小时之间,再混合时加入的添加剂为褐藻酸钠植物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固体饮料的制作方法,属饮料加工工艺技术领域。解决了资源充分利用、营养配比互补、简化工艺、缩短生产周期、产品饮用方便等技术问题。特征是粮食经清杂、精选、烘炒或膨化、粉碎、过筛,与粉碎、过筛的砂糖混合获混合物;果与菜经精选、精洗、漂烫、破碎、打浆获浆液;乳与肉汁灭菌消毒;将混合物、浆液、灭菌消毒的乳与肉汁进行搅拌混合、造粒、烘干、加添加剂再混合、冷却、包装而制成固体饮料成品。用于饮料加工;可在饮料及食品厂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23L2/00GK1063026SQ9210092
公开日1992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19日
发明者李世华, 邱义华 申请人: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