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有机茶叶的生产方法_2

文档序号:922260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0]烫青:将采摘的鲜叶放入烫青装置中烫青50?55s,控制水温95?98°C,烫青后在晾干装置上晾干;
[0031]灭酶:将瞭干的茶叶推入热风烘箱内,150?180°C翻吹5?6min ;
[0032]杀青:将灭酶的茶叶冷却,然后倒入第一杀青锅内一次翻炒10?12min,控制第一杀青锅的锅温为120?130°C 次翻炒结束后将茶叶移至第二杀青锅内二次翻炒5?8min,控制第二杀青锅的锅温为80?100°C ;
[0033]理条:将茶叶送入理条机内进行理条;
[0034]烘干:将理条后的茶叶摊放于第一烘笼上进行一级烘干处理,控制第一烘笼顶部温度85?90°C,毛火烘干茶叶至含水率降至20?25% ;—级烘干处理结束后将茶叶倾倒于摊凉装置的竹匾上,通过布气管吹送冷气流进行冷却,冷却后通过布液管向茶叶中喷洒有机砸溶液,喷洒有机砸溶液后拌匀将其摊放于第二烘笼上进行二级烘干处理,控制第二烘笼顶部温度60?65°C,足火烘干茶叶至含水率降至3?5%;第一、二烘笼均采用栗炭火焙烘;有机砸溶液为富砸酒母经蒸煮法去除酒精、异味后与蒸馏水配制得到;有机砸溶液的喷洒依据:一级烘干处理的茶叶喷洒有机砸溶液后含水率升至30?35% ;
[0035]冷藏熟化:烘干后将茶叶置于冷藏装置中3?5°C、冷藏熟化I个月;
[0036]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内85°C提香25min,提香结束后冷却并真空包装,所得富砸茶叶中有机砸含量为0.23?0.25mg/kg?
[0037]上述工艺制取的岳西翠兰,其条形平舒,色泽翠绿油润,香气为茅香淡雅型,汤色碧绿明亮,茶汤鲜爽醇甘,为绿茶中精品,茶叶中富含有机砸,可起到保健功效。
[0038]摊凉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和其上输送的竹匾,第二输送带的前端上方设置有布气管,布气管沿第二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布气管上间隔设置有第三喷气嘴,布气管与冷气源相连接,第二输送带的后端上方设置有布液管,布液管沿第二输送带的带宽范围设置,布液管上间隔设置有喷头,布液管通过泵送装置与有机砸溶液储罐相连接;
[0039]烫青装置10如图1、2所示,包括立状布置用于投加茶叶的料斗12和安装料斗12的机架11,料斗12的斗底内壁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料斗口部一侦牝弧形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接口 122a,料斗12绕其芯线转动固定在机架11上,料斗12与驱动其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12的口部设置有热水管121,热水管121为倒圆锥螺旋线状的管体构成,热水管121的下端为封堵状,热水管121的下段插设在料斗12内且热水管121位于料斗12内的管身上间隔设置出水孔121a,出水孔121a的出水方向为斜向下指向料斗12的内侧壁面,料斗12的下侧设置有烫青输送管13,烫青输送管13的上端与出料接口 122a绕料斗12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烫青输送管13和热水管121固定在机架上,热水管121的上端与热水罐相连通连接,热水管121上相邻的上、下两层出水孔121a呈间隔交错状布置。
[0040]烫青装置10中通过将茶叶投入料斗12中,由于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料斗12 —同旋转,这样落入料斗12内的茶叶将和热水一同螺旋状的从出料接口 122a流出进入烫青输送管13,茶叶不会在料斗12内滞留,保证所有茶叶都能快速进入烫青输送管13,进入烫青输送管13的每片茶叶都被热水包围均匀进行烫青,从而提高烫青效果和缩短烫青时间,采用上述烫青机对茶叶进行烫青,茶叶烫青的时间只需50?60s,这样避免茶叶过烫青和欠烫青,提高茶叶的色泽和避免茶多酚等有益物质的溶出,提升茶质。
[0041]茶叶烫青的时间可以通过设置烫青输送管13的长度和热水的流速进行控制,料斗12内的热水注入流量与烫青输送管13内的最佳输送流量相一致。从烫青输送管13下端出来茶叶和热水通过输送网带(筛网)进行分离,分离后茶叶迅速晾干进行下一步操作。
[0042]进一步的方案为,烫青输送管13为螺旋状的保温管构成,如图3所示。螺旋状的保温管可以减小烫青输送管13的长度,避免茶叶在烫青输送管13内堵塞。另外,可在料斗12的外周壁设置支撑板,支撑板搭设固定在机架11上,支撑板通过滚珠连接件与机架11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可为电机构成,料斗12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连接,电机驱动料斗12转动。
[0043]对于晾干装置20,其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4、5、6所示,晾干装置20包括水平布置的输送网带,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与烫青输送管13的下端出料管口 131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13与输送网带之间设置有使得茶叶沿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落至输送网带上的布料件24,输送网带的中部位于风箱25内,输送网带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二网带21、22,第一、二网带21、22之间设置有集水槽23,集水槽23与布料件24的落料口相对应布置,风箱25为长条形的箱体构成,箱体的两端开设供输送网带穿过的空缺部,风箱25的底部设置进气管接口 251,风箱25的顶部开设出气管接口 252,风箱25内还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布气板253和集气板254,布气板253和集气板254均为孔板构成,集气板254位于第一网带21的上侧,布气板253位于第二网带22的下侧,风箱25内第一、二网带21、2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二气管20a、20b,第一、二气管20a、20b分别位于输送网带的两边部(输送方向的两边部)且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亦即第一、二气管20a、20b的长度方向与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相一致),第一、二气管20a、20b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喷气嘴,第一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输送网带的中部,第一、二网带21、2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气管20c,第三气管20c位于输送网带的出料端且沿输送网带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三气管20c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喷气嘴,第二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远离输送网带的一侧,进气管接口 251和第一、二、三气管均与第二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
[0044]由于茶叶不能直接冲击落至输送网带上,因此需要设置布料件24进行缓冲布料,防止茶叶受损和使得茶叶在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布置。通过进气管口向风箱25内通入热气流,热气流通过布料件的均匀分布使得输送网带的茶叶翻动失水,使得茶叶快速晾干。第一、二气管20a、20b的设置是防止茶叶在第一网带上翻动时从网带的边部掉落以及增加茶叶的翻动效果,缩短茶叶晾干时间。第三喷气嘴形成的气流可以使得茶叶从输送网带上脱离,进入下一工序。如在输送网带的落料端设置第一输送带26,第一输送带26的上层带体呈U形,第一输送带26和输送网带交错布置,这样从输送网带上落下的茶叶落至第一输送带26内,由第一输送带26输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其他操作。
[0045]具体的操作为,如图7所示,布料件24包括布料板和布料板周边设置的围板243,布料板为一折形板体构成,折形板体的高度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折形板体的宽度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折形板体包括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第二板体242较低端的侧边设置成平齐的刀刃状,第二板体242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3?5°,第一板体241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5?8°,烫青输送管13的下端进料管口与第一板体241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13下端出料管口 13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