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面皮包折的方法_3

文档序号:9673897阅读:来源:国知局
型工位400处设置有成型装置401,脱模工位500处设置有脱模装置501,所述轨道1000上设置有沿轨道1000运动的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所述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将面皮初成型为口袋状。
[0096]所述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在第一注馅工位200处将面皮初成型为口袋状。
[0097]面皮输送装置101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悉的能应用于饺子机等包馅食品面皮输送的现有结构,能完成面皮的基本输送功能,或还能实现将整张面皮切割为适当尺寸的单独面皮的效果即可。
[0098]预捅装置601包括气缸和与气缸相连、并且受气缸带动做上下往复运动的捅皮头。
[0099]第一注馅工位200处设置有第一注馅装置201,所述第一注馅装置201包括气缸座302,所述气缸座302上设置有升降气缸303,所述升降气缸303输出端与升降连接板11304—端相连,所述升降连接板11304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支架305,所述升降支架305上设置有多个注液装置306。
[0100]所述注液装置306包括调节阀体307和位于其内部的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体307的上部设置有调节旋钮308,所述调节阀体307底部设置有注液头309,所述调节阀体307—端连接有加压装置,另一端连接有输液管。
[0101]所述加压装置为负压气源、活塞、气缸或者排气风机。
[0102]所述输液管与用于容纳液态馅料的储液罐连通。
[0103]所述注液头309为可实现液体喷淋的喷头结构。
[0104]液态馅料经过储液罐、输液管和注液头309以后,喷洒或者喷淋在面皮内,完成液态馅料的注入。
[0105]所述成型装置401包括成型架402和成型驱动403,成型架402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成型对模,每组成型对模包括一个左对模404和右对模405,左对模404和右对模405在成型驱动403的带动下做水平相向运动和背向运动。成型模具将周围呈密封、顶部为开敞结构的面皮顶部进行压合,左对模404和右对模405分别向面皮顶部的两侧施加压力,左对模404和右对模405压合后再分开,实现对包馅食品的最终成型。
[0106]所述脱模装置501包括推出装置或夹取装置。
[0107]推出装置包括伸缩推杆502,所述伸缩推杆502—端设置有推料驱动机构503,伸缩推杆502的另一端设置有推板504。
[0108]伸缩推杆502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从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的模芯2上推出。
[0109]夹取装置包括机械夹爪505,机械夹爪505通过夹取气缸506实现抓、放动作,所述机械夹爪505安装在用于控制其升降的升降伺服电机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滑轨507上,所述滑轨507固定在脱模架508上。
[0110]机械夹爪505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从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的模芯2上夹住,然后在升降伺服电机的作用下,做上升运动,然后通过滑轨507平移至输送带上方,再下降,机械夹爪505将包馅食品放在输送带上。
[0111]所述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包括安装板I,所述安装板I上设置有模芯2和两个可实现相对运动的接皮板3,所述接皮板3分别设置在模芯2的两侧,所述接皮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实现接皮功能的凹形台阶4,两个接皮板3相邻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实现面皮初成型的凹槽5,每个凹槽5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压合部6,两个接皮板3上位置相对的凹槽5构成一组初成型凹槽5。
[0112]两个接皮板3上的凹槽5数量相同。
[0113]每个接皮板3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水平直线分布的凹槽5,两个接皮板3共同形成至少三个水平直线分布的初成型凹槽5,每个初成型凹槽5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模芯2。
[0114]两个接皮板3可实现相互的水平相向运动和背向运动。相向运动是指两个接皮板3运动方向相反,并且相互靠近。背向运动是指两个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并且相互离开。
[0115]所述压合部6为竖直平面,压合部6延伸至接皮板3下方,两接皮板3合拢时,所述压合部6呈贴合状态。
[0116]所述压合部6旁、凹槽5的下方还设置有竖直曲面7。
[0117]至少一个接皮板3上设置有推块8,所述推块8上设置有滚子9ο该滚子9在轨道1000的作用下,带动该接皮板3做水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两个接皮板3的对合或者张开的效果。
[0118]所述模芯2呈杯状,模芯2的内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顶块,每个顶块下方连接有顶杆10,各个顶杆10分别与连接板11相连,所述连接板11上设置有滚子9。该滚子9可在轨道1000或者其他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顶杆10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模芯2内的顶块上升和下降,此时模芯2是固定不动,包馅食品位于顶块上,顶杆10的目的是带动固定在顶杆10上端的顶块做上下运动,将成型完毕的包馅食品顶到接皮板3上方,以方便夹取或推出。
[0119]所述连接板11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上端限制于安装板I的孔内。以此实现连接板11的复位功能。
[0120]所述接皮板3位于中间板14的上方,所述中间板14底部连接有杠杆13,所述杠杆13一端设置有滚子9。杠杆13—端的滚子9在轨道1000中运动,轨道1000带动滚子9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利用杠杆13带动接皮板3上升和下降的技术效果。
[0121]所述凹形台阶4的形状为半圆形或/和矩形。具体形状可根据不同的面皮进行调整,两个接皮板3上的凹形台阶4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
[0122]两个接皮板3相对设置,此时两个接皮板3呈分离状态,面皮下落至两个接皮板3位置对应的一组凹形台阶4上,面皮的一部分位于一个接皮板3的凹形台阶4上,面皮的另一部分位于另一个接皮板3的凹形台阶4上,面皮的中部悬空;
此时预捅装置601向下捅向面皮中部,面皮中部向下落在模芯2内,面皮的周围离开凹形台阶4,向上立起,整个面皮呈凹形,然后第一注馅装置201将液态向下注入至面皮凹形腔内,液态馅料位于凹形结构内; 至少一个接皮板3在外力的作用下,往另一个接皮板3所在的方向做水平运动,使得两个接皮板3形成对合,合拢后的两个接皮板3的压合部6紧密贴合,由于压合部6是水平设置在凹槽5的两端,所以呈凹形的面皮的两端会在压合部6的作用下,紧密的粘合在一起,此时呈凹形的面皮的上端仍为开敞状态,两端贴合,使得凹形面皮的周围呈密封的状态,即整个面皮呈口袋状;
对合后的两个接皮板3张开,与此同时,两个接皮板3水平下降,由于密封空间周围面皮相互贴合,没有空隙,所以液态馅料能够保留在面皮凹形腔内,不会漏料。
[0123]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整体方法而言,本方法能将面皮加工为口袋状,从而能够实现液态馅料对面皮的注馅,液态的馅料能够保证馅料本身不会因为冷冻等原因造成营养或者口感上的缺失,使液态的馅料尽量保留了自有的口感和味道。
[0124]第一次注馅前,由于其将面皮加工为口袋状,所以第一次注馅能够将液态馅料注入在口袋状的面皮中,并且保证液态馅料不发生泄漏。现有技术中装有液态馅料的包馅食品,如灌汤水饺等,均是先将液态馅料冷冻为固态,然后再进行包合成型,这样对于馅料的口感、味道和营养都会造成缺失,而本申请则能够在加工的过程中,使得液态馅料一直处于液体的状态,不用将其冷冻为固态,保证了液态馅料本身的营养和口感,并且两次注馅加入的馅料在注馅之前不会相互发生混合,消费者通过口感就能明确的分辨出有两种不同的馅料,也增强了包馅食品的层次感。
[0125]预捅装置601的优点:
当设置有单独的预捅工位600时,设置预捅装置601能够将面皮在注馅之前就形成凹形,方便后期注馅装置更好的完成注馅。
[0126]当预捅工位600和第一注馅工位200集成在一起时,设置有捅皮功能的注馅装置能够几乎同时完成捅皮和注馅的动作,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节省有限的工位,节省下的空间可以用于安装其他附加的结构,以丰富和完善整个成型装置401。
[0127]当设置有单独的预捅工位600的前提下,再额外设置一个预捅工位600与第一注馅工位200,能够进一步的加强捅皮效果,保证面皮被捅成凹形。
[0128]第一注馅装置201的优点:
当第一注馅装置201进行液态馅料注入时,液态馅料能够从注液头309中直接以注入在呈口袋状的面皮凹形内,且不会发生泄漏,实现了将液态馅料以液体的形式进行包制的目的。加压装置能够让液态馅料从注液头309喷出的时候有更大的压力,便于注液头309出料更加方便、快速,并且升降气缸303能够使注液头309做上下运动,便于控制注液的时机。
[0129]成型装置401的优点:
水平对模压合的形式能够使包馅食品的面皮在最终封合时,压合效果更好,面皮压合处不易产生空隙,面皮内不易出现漏气的情况,保证了包馅食品内部的馅料的完整。
[0130]脱模装置501的优点:
脱模装置501能够将最终成型的包馅食品从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上取出,并传送至下一工序,使得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能继续循环工作,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操作。
[0131]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的优点在于:
多重馅料初成型模具2000上的两个接皮板3相邻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实现面皮初成型的凹槽5,每个凹槽5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压合部6,两个位置相对的凹槽5构成一组初成型凹槽5,初成型凹槽5能够直接面皮的作用,并且两个接皮板3可以相互运动,实现对合和张开的动作,通过压合部6的作用,仅仅将面皮的周围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