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烟灰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1578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保烟灰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具,特别指烟灰不洒落的环保烟灰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抽烟者或是不抽烟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烟灰造成的污染,很多公共场合不准抽烟,除了烟雾的污染,就是烟灰洒落造成环境卫生问题。现有的烟灰不洒落的环保烟灰收集装置,如专利号200420008148,使用一次时,必倒掉燃烧隔灰室的烟灰后才能重新使用,即不能连续使用,使用很不方便;其次因结构复杂,环保烟灰收集装置自身清洁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环保烟灰收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环保烟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烟套、外套2和集灰器3构成,烟套主要由连接体1和网状支撑套5构成,网状支撑套5的一端与连接体1固定连接,连接体1上设有烟口6,网状支撑套5的烟腔与烟口6相通;外套2内为燃烧腔7,外套2上设有通风孔4,通风孔4与燃烧腔7相通;集灰器3设有集灰腔8;网状支撑套5插入外套2的燃烧腔7内,连接体1由其第一连接头9与外套2的左端部相连,集灰器3由其第二连接头10与外套2的右端部相连,集灰器3的集灰腔8与外套2的燃烧腔7相通。
所述的烟口6的内径大于烟的外径0.1-3mm。
所述的连接体1的左端面至外套2的右端面之间距离小于烟的长度10-2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需吸烟时,点燃烟,将烟从烟口6插入网状支撑套5,将烟嘴留在烟口6外,手握外套2,将烟嘴放入口中吸烟,烟灰掉入集灰器3,烟灰不洒落,卫生。采用集灰器3,可收集大量的烟灰,即本环保烟灰收集装置可连续使用。采用烟套、外套2和集灰器3,其结构简单,拆卸清洁很方便。网状支撑套5起支撑烟的作用,同时也起隔热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烟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集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体,2-外套,3-集灰器,4-通风孔,5-网状支撑套,6-烟口,7-燃烧腔,8-集灰腔,9-第一连接头,10-第二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环保烟灰收集装置,它主要由烟套、外套2和集灰器3构成,烟套主要由连接体1和网状支撑套5构成,网状支撑套5的一端与连接体1固定连接,连接体1上设有烟口6,网状支撑套5的烟腔与烟口6相通;外套2内为燃烧腔7,外套2上设有通风孔4,通风孔4与燃烧腔7相通;集灰器3设有集灰腔8;网状支撑套5插入外套2的燃烧腔7内,连接体1由其第一连接头9与外套2的左端部相连(采用紧插入式连接或螺纹连接),集灰器3由其第二连接头10与外套2的右端部相连(采用紧插入式连接或螺纹连接),集灰器3的集灰腔8与外套2的燃烧腔7相通。
所述的烟口6的内径大于烟的外径0.1-3mm(烟能插入)。所述的连接体1的左端面至外套2的右端面之间距离小于烟的长度10-25mm(使烟嘴留在烟口6外)。
权利要求1.环保烟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烟套、外套(2)和集灰器(3)构成,烟套主要由连接体(1)和网状支撑套(5)构成,网状支撑套(5)的一端与连接体(1)固定连接,连接体(1)上设有烟口(6),网状支撑套(5)的烟腔与烟口(6)相通;外套(2)内为燃烧腔(7),外套(2)上设有通风孔(4),通风孔(4)与燃烧腔(7)相通;集灰器(3)设有集灰腔(8);网状支撑套(5)插入外套(2)的燃烧腔(7)内,连接体(1)由其第一连接头(9)与外套(2)的左端部相连,集灰器(3)由其第二连接头(10)与外套(2)的右端部相连,集灰器(3)的集灰腔(8)与外套(2)的燃烧腔(7)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烟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口(6)的内径大于烟的外径0.1-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烟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体(1)的左端面至外套(2)的右端面之间距离小于烟的长度10-2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具。环保烟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烟套、外套(2)和集灰器(3)构成,烟套主要由连接体(1)和网状支撑套(5)构成,网状支撑套(5)的一端与连接体(1)固定连接,连接体(1)上设有烟口(6),网状支撑套(5)的烟腔与烟口(6)相通;外套(2)内为燃烧腔(7),外套(2)上设有通风孔(4),通风孔(4)与燃烧腔(7)相通;集灰器(3)设有集灰腔(8);网状支撑套(5)插入外套(2)的燃烧腔(7)内,连接体(1)由其第一连接头(9)与外套(2)的左端部相连,集灰器(3)由其第二连接头(10)与外套(2)的右端部相连,集灰器(3)的集灰腔(8)与外套(2)的燃烧腔(7)相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卫生、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特点。
文档编号A24F13/00GK2857497SQ200620097118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8日
发明者李木子 申请人:李木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