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185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雾化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吸入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装置,特别是尼古丁的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具有广泛推广前景,可以替代传统卷烟产品的一种器具。雾化吸入装置利用加热液体蒸发产生类似于卷烟吸食烟气的雾气,液体中含有尼古丁作为有效成分,在模拟卷烟抽吸吞云吐雾的过程中让消费者得到享受。

雾化吸入装置,广泛被称为电子烟,从2011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广泛,受到国内外烟草公司和高科技公司的关注,推出了品种多样的电子烟产品。但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电子烟产品采用的内部结构,特别是加热部分的内部结构大致相同,采用的结构为电热丝缠绕在玻璃纤维绳上,通过玻璃纤维绳的渗透作用将液体从液体腔或液体储存件上引导至电热丝缠绕的部分。此结构的成本较低,能达到基本的蒸发雾气作用,但液体的雾化不均匀,抽吸初期的雾化量与后期的雾化量相差30%以上。而且由于传导液体的效率较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电热丝温度过高,导致在电热丝或电热丝缠绕的玻璃纤维绳部分产生碳化。

专利《一种改进的雾化电子烟》,申请号200920001296.3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雾化电子烟,包括电源装置、传感器、雾化芯组件和储液部件,还包括容置上述各部件的壳体,壳体上开有辅助进气孔,雾化芯组件包括电加热体和液体渗透件,电加热体具有通孔,储液部件具有通道,传感器与通孔、通道相连通并与辅助进气孔形成气流回路。

但是此专利存在弊端为:此专利将雾化芯组件中的液体渗透件直接套于电加热体上,加热时气化的烟雾更加充分,液滴更小更均匀。此专利提出的结构中电加热体具有通孔,取消将电加热体缠绕在渗透件上,降低电热丝过热情况下产生碳化的可能,但此专利中的电加热体的外围与液体渗透件接触,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前述的问题,即由于储液部件中的烟液由液体传导件传导渗透至液体渗透件中,这种烟液的渗透过程是通过毛细作用实现的,所以液体渗透件的液体传导速率较低,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电热丝温度过高,导致在电热丝或电热丝缠绕的玻璃纤维绳部分产生碳化,而且此专利中电加热体与液体渗透件的接触面积较现有电子烟产品小,进一步降低了液体传导量。

专利《电子香烟》,申请号201280072507.7提出了一种电子香烟,网眼组件与液体储存器接触,加热器与网眼组件间隔开,加热的气体使在网眼组件之内或之上的液体蒸发。蒸汽被所述使用者吸入;一种蒸发在电子香烟内的液体的方法包括将液体从液体储存器引导至网 眼组件,电流被提供给加热器,加热器感应于电子香烟的出口或者烟嘴上吸入的位置,加热器加热气体并且被加热的气体被引导经过网眼组件,被加热气体使在网眼组件之上或其中的液体蒸发。被蒸发的液体被所加热的气体挟带,并且流动经过或环绕烟嘴的液体储存器。

但是此专利也存在弊端,此专利将网眼组件与加热器间隔放置,被加热器加热的热空气流经网眼组件,利用空气携带的热量将网眼组件上的液体蒸发,避免了网眼组件与加热器接触可能带来的加热器表面碳化问题。但此专利中空气作为热量传导的介质,由于网眼组件相对于加热器较靠近出口,电子烟在使用过程中气体流速较快,抽吸时间较短,抽吸时间一般为2s-4s,加热器与空气的热量转移效率较低,并非所有加热器的热量均传递到热空气中。加热器的热量不能完全用于加热液体,加热器在工作过程中为空烧,实例中采用电加热线圈可能产生高于800℃的高温,产品结构件与产品外壳的温度升高,产生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网眼组件上有液体,如果热空气温度不足或电池电量不足,消费者抽吸的时候会直接将网眼组件上的液体吸出并进入口腔,液体直接吸入将对使用者口腔产生较大的刺激和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的传导效率高,既能够防止储存液体的部件被碳化,又能够防止液体进入使用者口腔的雾化吸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雾化吸入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多孔件、液体储存件和加热器;所述多孔件与所述液体储存件接触,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多孔件的一侧,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多孔件接触,所述加热器相对于所述多孔件较靠近所述外壳的出气口。

本发明的液体从液体储存件通过渗透作用传导至多孔件,使用者从外壳的出气口抽吸雾化吸入装置,产生气流,气流从外壳的进气口朝出气口流动,同时,加热器被启动;多孔件储存液体,气流通过多孔件时,多孔件的远离外壳的出气口的一侧产生较大的负压,该负压推动多孔件内部的液体向多孔件的靠近外壳的出气口的一侧移动,使多孔件的靠近外壳的出气口的一侧的液体浓度较大,液体随着气流从多孔件的内部溢出,被加热器加热雾化后形成气溶胶,通过出气口,供使用者吸食。

加热器与多孔件接触,能够使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与多孔件溢出的液体充分接触,使液体被充分加热,完全形成气溶胶,有效避免了液体直接通过外壳的出气口进入使用者的口腔。

由于使用者抽吸雾化吸入装置时,气流产生的负压能够推动多孔件内部的液体向加热器方向移动,相对于现有的通过毛细作用传导液体,本发明的装置多增加了负压传导液体,使 液体的传导效率提高,所以,即使加热器与多孔件是接触的,在加热器处于加热过程中,会有丰沛的液体与加热器接触,不会出现加热器空烧的现象,也就不会使多孔件被碳化。

优选地,所述多孔件上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设有两个相对的侧面,两个相对的所述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多孔件上通气孔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同向,外壳的中轴线方向就是外壳的轴向,也就是气流在外壳中流动的方向,多孔件上通气孔的中轴线设置为与外壳的中轴线同向,使气流在外壳中流通的过程中,能够对多孔件施加较大负压,便于气流使多孔件内部的液体向靠近外壳的出气口的一侧移动;同时,多孔件内部远离外壳的出气口的一侧形成的空隙被气流填充,此时多孔件不会从液体储存件中获取液体,从而达到定量释放液体的效果。当多孔件内部基本完全被空气填充时,使用者一口抽吸完毕,负压撤去后,由于液体的渗透作用,液体从液体储存件通过渗透作用传导至多孔件,将多孔件内部的气流排出,等待下一次抽吸。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有液体封闭件,所述液体封闭件处于所述多孔件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径向间隙中。由于多孔件中的液体在受到负压时,会从多孔件的上端和下端流出,设置液体封闭件能够便于气流将液体从多孔件的靠近外壳的出气口的一侧挤压出,而不从多孔件的上端和下端漏出或者流出。

优选地,所述多孔件储存的液体的量为1-10微升。多孔件储存的液体的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多孔件储存的液体的量使气流推动多孔件内部的液体向靠近外壳的出气口的一侧移动时,能够溢出足够的液体与加热器接触,避免加热器空烧,满足使用者一次抽吸的量。

优选地,所述液体储存件与所述多孔件之间的内侧夹角大于等于90度。

为了使外壳内部形成供气流流通的通道,液体储存件与多孔件之间的内侧夹角大于等于90度,避免液体储存件阻挡气流流通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为加热丝或者加热板。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控制电路控制加热器的启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与一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的气流传感器电连接。气流传感器感应到使用者抽吸雾化吸入装置后,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加热器的启动。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的宽度与所述多孔件的宽度相同。该结构使加热器能够完全覆盖多孔件的一侧,保证从多孔件的靠近外壳的出气口的一侧溢出的液体能够完全与加热器接触,有效防止溢出的液体直接从壳体的出气口进入使用者的口腔中。

本发明的雾化吸入装置增加了气流产生的负压传导液体,使多孔件中的液体的传导效率提高,由于本装置提供了丰沛液体与加热器接触,能够避免多孔件产生的碳化现象;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网眼组件专利中结构上的缺陷,使加热器启动后处于蒸发液体的状态,避免加热器温度过高或空烧的情况;多孔件与加热器接触,大大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且加热器能够加热定量的液体,使液体完全雾化,有效避免了液体进入使用者的口腔。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实施例1的雾化吸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实施例1的雾化吸入装置在控制电路控制下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显示为实施例2的雾化吸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实施例3的雾化吸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实施例3的雾化吸入装置的液体储存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 外壳

110 进气口

120 出气口

130 多孔件

140 液体储存件

141 通孔

150 加热器

160 液体封闭件

170 控制电路

171 电池

180 气流传感器

W1 加热器的宽度

W2 多孔件的宽度

W3 液体储存件的宽度

α 液体储存件与多孔件之间的内侧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述,本实施例的雾化吸入装置包括:外壳100、多孔件130、液体储存件140和加热器150;

外壳100;所述外壳100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10和出气口120;

多孔件130、液体储存件140和加热器150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00的内部;所述多孔件130与所述液体储存件140接触,所述加热器150设置于所述多孔件130的一侧,所述加热器150与所述多孔件130接触,所述加热器150相对于所述多孔件130较靠近所述外壳100的出气口120;

本实施中,外壳100为圆柱形,进气口110为两个,两个进气口110设置于外壳100的的圆周面上,出气口120的中轴线与外壳100的中轴线共线,外壳100的中轴线就是外壳100的轴向,使用者抽吸过程中,气流沿着外壳100的轴向流通,气流能够方便地从出气口120排出;液体储存件140吸有的液体中包括甘油、丙二醇、水、烟碱和香精。

本实施例的液体从液体储存件140通过渗透作用传导至多孔件130,使用者从外壳100的出气口120抽吸雾化吸入装置,产生气流,气流从外壳100的进气口110朝出气口120流动,同时,加热器150被启动;多孔件130储存液体,气流通过多孔件130时,多孔件130的远离外壳100的出气口120的一侧产生较大的负压,该负压推动多孔件130内部的液体向多孔件130的靠近外壳100的出气口120的一侧移动,使多孔件130的靠近外壳100的出气口120的一侧的液体浓度较大,液体随着气流从多孔件130的内部溢出,液体在多孔件130与加热器150接触的区域被加热雾化后形成气溶胶,气溶胶通过出气口120,供使用者吸食。

加热器150与多孔件130接触,能够使加热器150产生的热量与多孔件130溢出的液体充分接触,使液体被充分加热,完全形成气溶胶,有效避免了液体直接通过外壳100的出气 口120进入使用者的口腔。

由于使用者抽吸雾化吸入装置时,气流产生的负压能够推动多孔件130内部的液体向加热器150方向移动,相对于现有的通过毛细作用传导液体,本发明的装置多增加了负压传导液体,使液体的传导效率提高,所以,即使加热器150与多孔件130是接触的,在加热器150处于加热过程中,会有丰沛的液体与加热器150接触,不会出现加热器150空烧的现象,也就不会使多孔件130被碳化。

所述多孔件130上沿着所述外壳100的轴向设有两个相对的侧面,两个相对的所述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多孔件130上通气孔的中轴线与外壳100的中轴线同向,外壳100的中轴线方向就是外壳100的轴向,也就是气流在外壳100中流动的方向,多孔件130上通气孔的中轴线设置为与外壳100的中轴线同向,使气流在外壳100中流通的过程中,能够对多孔件130施加较大负压,便于气流使多孔件130内部的液体向靠近外壳100的出气口120的一侧移动;同时,多孔件130内部远离外壳100的出气口120的一侧形成的空隙被气流填充,此时多孔件130不会从液体储存件140中获取液体,从而达到定量释放液体的效果。当多孔件130内部基本完全被空气填充时,使用者一口抽吸完毕,负压撤去后,由于液体的渗透作用,液体从液体储存件140通过渗透作用传导至多孔件130,将多孔件130内部的气流排出,等待下一次抽吸。

多孔件130为网状结构或者表面设置有密集小孔;多孔件130的材料为刚性材料、纤维材料或者刚性材料与纤维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纤维材料可以是玻璃纤维材料,刚性材料可以是陶瓷材料。

外壳100的内部还设有液体封闭件160,液体封闭件160处于多孔件与所述外壳100之间的径向间隙中。由于多孔件130中的液体在受到负压时,会从多孔件130的上端和下端流出,设置液体封闭件160既能够防止多孔件130的上端和下端的液体流出,也能够将多孔件130中的液体向多孔件130的中央挤压,进一步提高液体的传导效率。

所述多孔件130储存的液体的量为1-10微升。多孔件130储存的液体的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多孔件储存130液体的量使气流推动多孔件130内部的液体向靠近外壳100的出气口的一侧移动时,能够溢出足够的液体与加热器150接触,避免加热器150空烧,满足实用者一次抽吸的量。

所述液体储存件140与所述多孔件130之间的内侧夹角α大于等于90度。

为了使外壳100内部形成供气流流通的通道,液体储存件140与多孔件130之间的内侧 夹角大于等于90度,避免液体储存件140阻挡气流流通的通道。

本实施中,液体储存件140设置于多孔件130的另一侧,液体储存件140与加热器150分别设置于多孔件130的两侧,该结构使多孔件130和加热器150能够更靠近外壳100的出气口120,便于气溶胶进入使用者的口腔。

本实施例中,液体储存件140的数量至少为1个,1个液体储存件140设置于多孔件130的下部;多孔件130的宽度W2大于液体储存件140的宽度W3,该结构使液体储存件140的上端面与内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通道。

所述加热器150为加热丝或者加热板。加热丝上的间隙或者加热板上的透气孔均可使气流流通。

所述外壳100的内部还设有控制电路170、电池171和气流传感器180,控制电路170、电池171和气流传感器180均处于多孔件130的远离外壳100的出气口120的一侧,控制电路170分别与加热器150、电池171和气流传感器180电连接,电池171与加热器150电连接。控制电路170控制加热器150的启动,电池171向控制电路170和气流传感器180供电。使用者抽吸雾化吸入装置产生气流,气流形成负压的既能够将多孔件130的液体向靠近外壳100的出气口120的一侧移动,又能够使气流传感器180产生感应信号,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电路170,控制电路170控制加热器150的启动,加热器150液体蒸发,形成气溶胶。

所述加热器150的宽度W1与所述多孔件130的宽度W2相同。该结构使加热器150能够完全覆盖多孔件130的一侧,保证从多孔件130的靠近外壳100的出气口120的一侧溢出的液体能够完全与加热器150接触,有效防止溢出的液体直接从壳体的出气口120进入使用者的口腔中。

本发明的雾化吸入装置增加了气流产生的负压传导液体,使多孔件130中的液体的传导效率提高,由于本装置提供了丰沛液体与加热器150接触,能够避免多孔件130产生的碳化现象;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网眼组件专利中结构上的缺陷,使加热器150启动后处于蒸发液体的状态,避免加热器150温度过高或空烧的情况;多孔件130与加热器150接触,大大提高了加热器150的加热效率,且加热器150能够加热定量的液体,使液体完全雾化,有效避免了液体进入使用者的口腔。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液体储存件140的数量为2个,2个液体储存件140相对设置且分别处于多孔件130的上部和下部,2个液体储存件140之间的形 成的通道供气流通过。该结构使液体能够从多孔件130的上部和下部传导入多孔件130中,加大了液体从液体储存件140通过渗透作用传导至多孔件130的量。

实施例3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多孔件130和外壳100均为圆柱形,液体储存件140的结构为桶状,桶状液体储存件140的中间设有通孔141,该通孔141形成的通道供气流通过。该结构使液体能够沿着多孔件130的周向传导入多孔件130中,加大了液体从液体储存件140通过渗透作用传导至多孔件130的量。

综上,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