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烟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1939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烤烟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烟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烤烟夹。



背景技术:

目前,烟叶烘烤编杆方式大多采用细线捆绑编杆法,这种编烟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用工量多,易造成编烟量不一致、易掉叶等问题,难以满足先进烘烤工艺的实施。近几年,为进一步改进传统烤烟叶编杆方式,人们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编烟机、烟夹等设备,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较传统编杆方法都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工作效率不高、且烘烤效果较差等问题,同时存在操作方式复杂、烘烤不均匀的问题。在CN201422402Y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烤烟夹,包括上盖、下盖和弹簧片,上盖上设有上盖齿,下盖上设置有下盖齿,弹簧片安装在上盖、下盖之间。这种烤烟夹利用上下盖的盖齿咬合将烟叶夹住,该夹持方式使上盖和下盖将烟叶柄的端部遮挡,在烘烤是造成烟叶基部3~5cm处有大量烤坏烟的情况,及造成青筋和杂色烟的出现,烤后烟叶色不均匀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可快速编烟,烘烤质量均匀、效果较好的烤烟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烤烟夹,包括相对固定安装的两波浪形夹杆和间隔固定在夹杆上的夹紧机构,夹杆由若干圆弧结构阵列排布组成,相邻圆弧端部固定连接,两夹杆的圆弧结构的中部对称设置,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在两夹杆上的两夹紧块和安装在两夹紧块之间的扭力弹簧,夹紧机构均匀固定连接在夹杆上的两圆弧结构之间。

进一步地,夹紧机构设置在夹杆的两端及中部,两相邻夹紧机构间隔20~30cm。

进一步地,圆弧结构的圆弧半径为1.5~3cm。

进一步地,圆弧结构的弧度为π/2~π。

进一步地,夹杆采用直径6~8mm的钢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扭力弹簧采用直径3~6mm的钢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1)装烟量明显增加,夹烟量是人工编杆的1.5倍,每炉装烟量壁人工编杆增加约10%,可有效提高烤房的烘烤能力,减少烤房建设投入和占地面积;2)编烟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减工降本成效显著,本烤烟夹夹烟速度是人工编杆的2倍;3)出炉、解烟速度大大提高,使用本烟夹解烟速度是人工解烟的3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烤烟夹完全夹紧时,由于中间夹烟的夹杆为钢制的波浪形,中间相对留出相应的空隙,在烘烤变黄后期到干筋前期,烟叶不会因为干燥收缩而使烟夹的加持力变小明显造成烟叶脱落;烟叶脱水过程顺利,不会出现在烟叶基部出现烤坏烟的情况,可提高烟叶等级质量,同时可有效避免青筋和杂色烟的出现,烤后烟叶颜色均匀一致,光泽强,烟叶外观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圆弧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夹杆;11、圆弧结构;2、夹紧机构;21、夹紧块;22、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烤烟夹,包括相对固定安装的两波浪形夹杆1和间隔固定在夹杆上的夹紧机构2,优选地,夹杆采用直径6~8mm的钢制材料制成,可具体采用直径为7mm的弹簧钢,扭力弹簧采用直径3~6mm的钢制材料制成,可具体采用直径为4mm的弹簧钢。烤烟夹的材料选择使得该烤烟夹的夹紧强度符合实际应用时的要求。

夹杆1为波浪形结构,夹杆1由若干圆弧结构11阵列排布组成,优选地,圆弧结构11的圆弧半径r为1.5~3c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圆弧半径r为2cm。相邻圆弧结构11的端部固定连接,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两夹杆1的圆弧结构11的中部对称设置,圆弧结构的弧度α为π/2~π,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弧度α为2π/3。由此形成的两夹杆1的相对位置,能够为夹持烟叶留出合理的空间,最大化提高烤烟夹的加持力和装烟量。

夹紧机构2包括固定在两夹杆1上的两夹紧块21和安装在两夹紧块21上的扭力弹簧22,夹紧机构2固定连接在夹杆1上的两圆弧结构11之间。从整体上,夹紧机构2设置在夹杆1的两端及中部,两相邻夹紧机构2间隔20~30c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夹杆1总长为50cm,两端各设置一个夹紧机构2,夹杆1正中部设置一夹紧机构2。

夹杆1打开后将鲜烟叶放入中间,松开后夹杆1在三个夹紧机构2的扭力弹簧22的夹力下将烟叶夹紧。当烤烟夹完全夹紧时,由于中间夹烟的两夹杆1中间相对留出相应的空隙,使烤烟过程中烟叶不会因为干燥收缩而使烟夹的加持力变小明显造成烟叶脱落;烟叶脱水过程顺利,不会出现在烟叶基部出现烤坏烟的情况,可提高烟叶等级质量,同时可有效避免青筋和杂色烟的出现,烤后烟叶颜色均匀一致,光泽强,烟叶外观质量好。

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