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油雾化器底座、雾化器及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7241发布日期:2019-12-06 16:2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油雾化器底座、雾化器及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油雾化器底座、雾化器及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抽吸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及电池组件部分,雾化器用于加热雾化,电池组件为雾化器提供电能。

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雾化芯的导油元件无法完全锁住烟油,部分烟油会慢慢渗漏到底座的底部,现有的底座结构由于没有导流设计,渗漏至底座底部的烟油不能得到有效清理,当烟油超过底座的进气孔时,就会从进气孔处漏油,从而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防漏油雾化器底座、雾化器及抽吸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漏油雾化器底座,包括座体、套设于座体外的调气环,座体上端开口用于与雾化芯连通,座体下端设置有电极安装孔安装有电极组件,调节环及座体的侧壁贯通设置有进气孔,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连接架、绝缘套,电极连接架包括容置于座体内的集油板、设置在集油板上端的电极引脚、设置在集油板下端的连接柱,所述绝缘套套设于连接柱外并安装于电极安装孔将电极连接架与座体绝缘隔离;所述电极引脚穿设有回油孔,所述集油板底面设置有油槽,所述回油孔穿通集油板并与油槽连通;所述进气孔与座体位于集油板上方的空腔形成第一流道,所述进气孔与油槽、回油孔、座体位于集油板上方的空腔形成第二流道。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座体上端的压环,压环下端的外壁与座体上端的内壁过盈配合,压环上端还设置有连接部。

其中,所述座体底部还向下凸设有电池组件连接部,所述电极安装孔轴向贯通所述电池组件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架的连接柱还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防漏油雾化器底座还包括电极柱,所述电极柱伸入电极安装孔内并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电极柱与电极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垫。

其中,所述绝缘套包括支撑台阶部及设置在支撑台阶部一端的套管部,并轴向设置有第二通孔贯穿所述支撑台阶部及套管部,电极连接架的连接柱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并与套管部过盈配合,所述支撑台阶部的顶面与集油板的底面接触将集油板与座体底部隔离,所述集油板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支撑台阶部的顶面面积。

其中,所述电极连接架的电极引脚于集油板的上方环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对应地,集油板的下方间隔设置有多个油槽,每一油槽与一电极引脚内的回油孔连通。

其中,所述座体的内壁沿座体的底部倾斜设置有集油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包括吸嘴、油仓组件及雾化芯,吸嘴套设于油仓组件上端,雾化芯安装于油仓组件内,所述吸嘴、油仓组件及雾化芯贯通连接形成气体通道,其中,还包括上述的防漏油雾化器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与雾化芯及油舱组件的下端连接,所述雾化芯底部伸入底座的座体内,雾化芯底部设置有雾化芯电极与座体内的电极连接架的电极引脚抵接,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汇合于雾化芯底部的气体通道。

其中,所述油仓组件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内罩、套设在内罩外的玻璃外罩、以及盖设于内罩上端的顶盖,内罩下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压环上端的连接部包括设置于压环上端内壁的第二螺纹,内罩下端套设于压环上端内并通过第一螺纹、第二螺纹连接;压环上端的外壁套设有橡胶圈,玻璃外罩套设于橡胶圈外与橡胶圈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油仓组件的内罩临近顶盖的端面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位于内罩的气体通道的外侧,所述注油孔覆盖设置有硅胶盖,所述硅胶盖还延伸设置有硅胶圈环设于内罩的气体通道周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吸装置,其中,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油雾化器底座,通过将座体内的电极连接架的电极引脚设置回油孔,在集油板底面设置油槽,且回油孔穿通集油板并与油槽连通,这样,调气环及座体侧壁的进气孔与座体位于集油板上方的空腔形成第一流道,调气环及座体侧壁的进气孔与油槽、回油孔、座体位于集油板上方的空腔形成第二流道,在使用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雾化器时,气体从进气孔进入后,一部分气流直接沿第一流道流动后进入雾化芯用于正常的抽吸,另一部分沿第二流道流动,从而将座体底部的烟油带至雾化芯进行加热雾化,保证了雾化器底座内的烟油能及时被清理,保证了底座底部没有残留的烟油,从而防止烟油渗漏至雾化器外而影响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漏油雾化器底座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结构剖面另一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电极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电极连接架的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8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油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内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硅胶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座,10-座体,11-电极安装孔,12-电池组件连接部,13-集油面,20-调气环,30-电极组件,31-电极连接架,311-集油板,312-电极引脚,313-连接柱,3131-第一通孔,314-回油孔,315-油槽,32-绝缘套,321-支撑台阶部,322-套管部,323-第二通孔,40-进气孔,51-第一流道,52-第二流道,60-压环,61-连接部,611-第二螺纹,70-电极柱,80-绝缘垫,90-橡胶圈,200-吸嘴,300-油仓组件,301-内罩,3011-第一螺纹,3012-注油孔,302-玻璃外罩,303-顶盖,304-硅胶盖,3041-盖板部,3042-硅胶圈,400-雾化芯,401-雾化芯电极,500-气体通道,600-雾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油雾化器底座100,包括座体10、套设于座体10外的调气环20,座体10上端开口用于与雾化芯连通,座体10下端设置有电极安装孔11安装有电极组件30,调节环20及座体10的侧壁贯通设置有进气孔40。电极组件30用于连接电池,调气环20调节座体10进气量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30包括电极连接架31、绝缘套32,电极连接架31包括容置于座体10内的集油板311、设置在集油板311上端的电极引脚312、设置在集油板311下端的连接柱313,所述绝缘套32套设于连接柱313外并安装于电极安装孔11将电极连接架31与座体10绝缘隔离。电极连接架31上端的电极引脚312用于连接雾化芯的电极,下端的连接柱313用于与电池组件电连接。绝缘套32避免电极连接架31与座体10有电性连接。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电极连接架31的电极引脚312穿设有回油孔314,所述集油板311底面设置有油槽315,所述回油孔314穿通集油板311并与油槽315连通。所述进气孔40与座体10位于集油板311上方的空腔形成第一流道51,所述进气孔40与油槽315、回油孔314、座体10位于集油板上方的空腔形成第二流道52。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当气体从进气孔40进入后,一部分气流直接沿第一流道51流动后进入雾化芯用于正常的抽吸,另一部分沿第二流道52流动,从而将座体10底部的烟油带至雾化芯进行加热雾化,保证了底座100内的烟油能及时被清理,保证了底座100底部没有残留的烟油,从而防止烟油渗漏至雾化器外而影响使用体验。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00还包括设置在座体10上端的压环60,压环60下端的外壁与座体10上端的内壁过盈配合,压环60上端还设置有连接部61。压环60的设置便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100与雾化器其他部件的如雾化芯、油仓组件的安装连接。压环60的连接部61可以是螺纹连接、卡合连接等方式连接。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体10底部还向下凸设有电池组件连接部12,所述电极安装孔11轴向贯通所述电池组件连接部12。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连接部12设置有螺纹用于与电池组件连接。

所述电极连接架31的连接柱313还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3131,所述防漏油雾化器底座100还包括电极柱70,所述电极柱70伸入电极安装孔11内并与第一通孔3131过盈配合,电极柱70与电极安装孔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垫80。电极柱70直接与电池组件电连接,然后电极柱70将电能传导至电极连接架31的连接柱313。同时,电极柱70也需要通过绝缘垫80与座体10绝缘隔离。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绝缘套32包括支撑台阶部321及设置在支撑台阶部321一端的套管部322,并轴向设置有第二通孔323贯穿所述支撑台阶部321及套管部322,电极连接架31的连接柱313插入所述第二通孔323内并与套管部322过盈配合,所述支撑台阶部321的顶面与集油板311的底面接触将集油板311与座体10底部隔离,所述集油板311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支撑台阶部321的顶面面积。绝缘套32支撑台阶部321的设置将集油板311的底面与座体10的底部间隔一定距离而形成空隙,利用气体在第二流道52于集油板311底面位置的畅通。同时,集油板311的底面面积大于支撑台阶部321的顶面面积,使得集油板311的边缘超出支撑台阶部321的边缘,防止绝缘套32的支撑台阶部321对集油板311底面的油槽315的干扰。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电极连接架31的电极引脚312于集油板311的上方环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对应地,集油板311的下方间隔设置有多个油槽315,每一油槽315与一电极引脚312内的回油孔314连通。多个油槽315及电极引脚312、电极引脚312内的回油孔314的设置,使得座体10内形成多个第二流道52,从而加速座体10底部残留烟油的清理,提高清理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座体10的内壁沿座体10的底部倾斜设置有集油面13。集油面13的设置便于将座体10内壁的烟油快速汇集至座体10底部而便于将座体10内的烟油进行快速、彻底的清理。

请继续参考图8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600,包括吸嘴200、油仓组件300及雾化芯400,吸嘴200套设于油仓组件300上端,雾化芯400安装于油仓组件300内,所述吸嘴200、油仓组件300及雾化芯400贯通连接形成气体通道500。

还包括上述的防漏油雾化器底座100,所述底座100的上端与雾化芯400及油舱组件300的下端连接,所述雾化芯400底部伸入底座100的座体10内,雾化芯400底部设置有雾化芯电极401与座体10内电极连接架31的电极引脚312抵接,所述第一流道51、第二流道52汇合于雾化芯400底部的气体通道500。这样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器600时,当外界气体从进气孔40进入雾化器600的底座100后,一部分沿第二流道52流动,从而将雾化器底座100内底部的烟油带至雾化芯400进行加热雾化,保证了雾化器底座100内的烟油能及时被清理,防止烟油渗漏至雾化器600外而影响使用体验。

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油仓组件300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内罩301、套设在内罩301外的玻璃外罩302、以及盖设于内罩301上端的顶盖303,内罩301下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3011,压环60上端的连接部61包括设置于压环60上端内壁的第二螺纹611,内罩301下端套设于压环60上端内并通过第一螺纹3011、第二螺纹611连接。通过第一螺纹3011、第二螺纹611的连接使得底座100与油仓组件300能牢固连接。

压环60上端的外壁套设有橡胶圈90,玻璃外罩302套设于橡胶圈90外与橡胶圈90密封连接。压环60外橡胶圈90的设置便于底座100与油仓组件300的玻璃外罩302的安装连接,同时能密封内罩301与玻璃外罩302之间的烟油。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油仓组件300的内罩301临近顶盖303的端面设置有注油孔3012,注油孔3012位于内罩301的气体通道500的外侧,所述注油孔3012密封设置有硅胶盖304,所述硅胶盖304包括覆盖注油孔3012的盖板部3041及延伸设置的硅胶圈3042,所述硅胶圈3042环设于内罩301的气体通道500周沿。现有技术中将需要将密封件设置在顶盖303与内罩301顶端的连接处,这样需要将密封件填满顶盖303与内罩301顶端的连接处的整圈位置,这样密封件使用材料多,占用体积大。硅胶盖304的设置一方面能密封注油孔3012,防止油仓组件300内的烟油漏出,同时节省了顶盖303与内罩301之间的密封材料。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硅胶盖304的盖板部3041还开设有加油切口(未示出),加油切口可用于直接加注烟油而不需将硅胶盖304从内罩301上拆除。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吸装置(未示出),包括上述的雾化器600。由于采用上述的雾化器600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吸装置能快速清理底座100底部的残留烟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漏油雾化器底座100、雾化器600及抽吸装置,通过将座体10内的电极连接架31的电极引脚313设置回油孔314,在集油板311底面设置油槽315,且回油孔314穿通集油板311并与油槽315连通,这样,调气环20及座体10侧壁的进气孔40与座体10位于集油板311上方的空腔形成第一流道51,调气环20及座体10侧壁的进气孔40与油槽315、回油孔314、座体10位于集油板311上方的空腔形成第二流道52,在使用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00的雾化器600时,气体从进气孔40进入后,一部分气流直接沿第一流道51流动后进入雾化芯400用于正常的抽吸,另一部分沿第二流道52流动,从而将座体10底部的烟油带至雾化芯400进行加热雾化,保证了雾化器600底座100内的烟油能及时被清理,保证了底座100内的底部没有残留的烟油,从而防止烟油渗漏至雾化器600外而影响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