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05950发布日期:2023-12-16 13:2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雾化,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将例如烟油、药液等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成气雾以供吸食使用的电子产品。

2、电子雾化装置可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用于为所述雾化器供电;所述雾化器可包括雾化芯组件和雾化仓,所述雾化芯组件用于在通电时发热而将液体基质雾化,所述雾化仓用于给所述雾化芯组件供应待加热雾化的液体基质。

3、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常使用的雾化器通常采用硅胶制品作为密封件设置于雾化仓与雾化芯之间。但是硅胶制品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当这些密封件硫化不充分时含有硅氧烷等有害物质,当这种含有有害物质的密封件安装于雾化器中时,有害物质容易伴随气雾被吸入人体,损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以改善目前这种含有有害物质的密封件安装于雾化器中时,有害物质容易伴随气雾被吸入人体,损害人体健康的现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雾化组件、支架和第一纤维元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所述雾化组件用于雾化所述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所述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支撑所述雾化组件。所述第一纤维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是可被压缩的,该至少一部分安装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以提供密封,从而阻止液体基质从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离开所述储液腔。

3、可选地,所述第一纤维元件环绕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表面。

4、可选地,所述支架设有收容槽、导液孔和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雾化组件,所述导液孔设置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导液孔与所述收容槽连通。

5、可选地,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导流管件,所述导流管件内部设有用于将气溶胶导流至外界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纤维元件的一部分定位于所述收容槽内表面与所述导流管件的外表面之间。

6、可选地,所述第一纤维元件包括第二通孔,所述导流管件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一纤维元件过盈配合。

7、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部分限定所述第一通道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朝向所述储液腔。

8、可选地,所述第一纤维元件包括第一通孔,所述插入部收容至该第一通孔内并与第一纤维元件过盈配合。

9、可选地,所述收容槽具有用于供所述雾化组件安装至所述收容槽内的开口端,在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时该开口端朝向所述储液腔。

10、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多孔元件和结合到所述多孔元件上的加热元件,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纤维元件,所述第二纤维元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多孔元件和所述支架之间以提供密封。

11、可选地,所述加热元件结合在所述多孔元件表面上,所述第二纤维元件覆盖所述多孔元件的部分表面并且暴露该加热元件。

12、可选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纤维元件,所述第二纤维元件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并且完全覆盖所述导液孔,所述第二纤维元件用于供液体基质通过,并传递至所述雾化组件。

13、可选地,所述第二纤维元件具有大于第一纤维元件的液体传导能力。

14、可选地,所述第二纤维元件的一部分自所述收容槽延伸至所述储液腔内。

15、可选地,所述第二纤维元件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第二纤维元件呈u形。

16、可选地,所述雾化器不包括硅胶密封件。

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雾化组件、壁和纤维元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所述雾化组件用于雾化所述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用于传递液体基质的多孔元件和结合于该多孔元件上的加热元件。所述壁界定有用于收容所述雾化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腔,所述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收容腔和储液腔的导液通孔。所述纤维元件布置于所述壁与所述多孔元件之间以在二者之间提供密封,并且所述纤维元件避开所述导液通孔的至少一部分。

18、可选地,在所述纤维元件上设置有可供液体基质通过的开口。

19、可选地,所述纤维元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开口包括自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第二表面的通孔。

20、可选地,所述纤维元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介于0.3mm至1.5mm。

21、可选地,所述纤维元件包括至少两层叠置的纤维垫。

22、可选地,所述加热元件结合在所述多孔元件远离所述纤维元件的表面上。

2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饰包括上述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组件。

24、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的雾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雾化组件、支架和第一纤维元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所述雾化组件用于雾化所述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所述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支撑所述雾化组件。所述第一纤维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是可被压缩的,该至少一部分安装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以提供密封,从而阻止液体基质从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离开所述储液腔。通过上述结构,使用第一纤维元件代替原有硅胶制密封元件,从而防止现有硅胶制密封元件中产生有害物质,损害人体健康。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元件环绕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导流管件,所述导流管件内部设有用于将气溶胶导流至外界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纤维元件的一部分定位于所述收容槽内表面与所述导流管件的外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元件包括第二通孔,所述导流管件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一纤维元件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部分限定所述第一通道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朝向所述储液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元件包括第一通孔,所述插入部收容至该第一通孔内并与第一纤维元件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具有用于供所述雾化组件安装至所述收容槽内的开口端,在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时该开口端朝向所述储液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多孔元件和结合到所述多孔元件上的加热元件,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纤维元件,所述第二纤维元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多孔元件和所述支架之间以提供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结合在所述多孔元件表面上,所述第二纤维元件覆盖所述多孔元件的部分表面并且暴露该加热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纤维元件,所述第二纤维元件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并且完全覆盖所述导液孔,所述第二纤维元件用于供液体基质通过,并传递至所述雾化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元件具有大于第一纤维元件的液体传导能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元件的一部分自所述收容槽延伸至所述储液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元件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第二纤维元件呈u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不包括硅胶密封件。

16.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纤维元件上设置有可供液体基质通过的开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元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开口包括自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第二表面的通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元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介于0.3mm至1.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元件包括至少两层叠置的纤维垫。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结合在所述多孔元件远离所述纤维元件的表面上。

22.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壳体、支架以及第一纤维元件。所述壳体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所述雾化器之外的液体基质。所述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卡接。所述第一纤维元件设置为纤维素第一纤维元件,所述第一纤维元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纤维元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壳体过盈配合,所述第一纤维元件用于将所述储液腔与外界环境隔开。通过上述结构,使用由纤维素制成的第一纤维元件代替原有硅胶制密封元件,从而防止现有硅胶制密封元件中产生有害物质,损害人体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强,谢宝锋,徐中立,李永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