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889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扣装置,应用于需要用带子来束缚的产品上,用以提供各带子间彼此地连接,譬如是婴幼儿车上之安全带的结合扣具。
一般的婴儿推车在座椅的位置上通常设置有安全带,当婴幼儿乘坐于婴儿推车上时,利用安全带束缚住婴幼儿,以避免家长在婴儿推车行进的过程中,因婴幼儿乱动而发生危险;一般设置于婴儿推车上之安全带由数条带子所组成,带子透过一扣具彼此连接,以束缚住婴幼儿,或是使带子脱离扣具,以便于婴幼儿乘坐或离开座椅;其中有关于扣具之结构可见于台湾公告第362394号「带扣」专利案(日本专利特愿平6-309547号专利案),此一专利案所揭露之带扣结构包括有一第一插头、一第二插头及一插座,其中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条带及第二条带,另一端则延伸有第一舌部及第二舌部,第一舌部及第二舌部前端更设有第一衔接端部及第二衔接端部,用以插入插座中,而插座于其相对处设置有彼此相同且相对之第一纵向插入孔及第二纵向插入孔,以接收插头之第一与第二舌部,于第一及第二纵向插入孔中突伸有第一固定衔接部分及第二固定衔接部分,以与第一及第二舌部之第一衔接端部及第二衔接端部衔接;另外插座在第一与第二固定衔接部分形成有一释放钮,释放钮可个别按压第一与第二衔接端,使其变形离开第一及第二固定衔接部分,即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离开插座。
上述的专利案,固定衔接部分固定的设置于插座内,插头插入插座内,由衔接端伸入于固定衔接部分的后方并勾扣住固定衔接部分,将插头固定于插座内,虽然由塑胶材质制成之插座及插头略具有弹性,然而在勾扣的过程中,衔接部分固定,插头之衔接端变形插入,如此使用者必须施以较大的力量使插头之衔接端略为变形,才能伸入于固定衔接部分的后端扣合(实际上施强力压挤才能扣合于固定衔接部分);再者插头利用支持片一同的伸入于插座内后弹性变形,就其权利请求所载可回应释放钮之按压作用而弹性变形退出插座,然而支持片固定地设置于插头,实际上亦是施强力压挤才能伸入于插座内,如此使插头插入于插座的动作受到一定的阻碍,使用者必须施以更大的力量使衔接端及支持片弹性变形,方能将插头结合于插座。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扣合的带扣装置,使消费者使用更为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插头与一第二插头,这两个插头为同型设计,分别连接有第一束带与第二束带,各插头包括有一插销,在该插销的底面具有一倒钩,另在该插销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弹片;一插座,包含有分别可供各插头之插销即其弹片插入的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一可以在垂直于插销之插入方向移动的按钮,该按钮具有一可随按钮同步移动用以钩住各插销之倒钩的钩部,该按钮被一弹性元件支撑在一扣合位置,并且可以被推动至一释放位置,在扣合位置时该按钮的钩部恰好钩住各插销之倒钩,且该弹片被压缩,在释放位置时该按钮的钩部则可释放该倒钩,使各插头可藉由该弹片的弹性而脱离该插座。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带扣装置插头包括有一插销,该插销的底面具有一倒钩,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弹片;一插座,该插座包含可供插头之插销及其弹片插入的第一及第二插孔,以及一按钮,该按钮具有一钩部,在扣合位置其钩部恰可钩住插销之倒钩,在释放位置时其钩部释放倒钩,使插头藉由弹片的的弹性而弹离插座,因此,使用时,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扣合和释放动作。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1图,为本实用新型之构造分解示意图。
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之构造组成示意图。
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头之另一视角图。
第4A图,为本实用新型之动作示意图,绘示一插头未结合于插座之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第4B图,为本实用新型之动作示意图,绘示一插头未结合于插座之状态的上视剖面图。
第5A图,为本实用新型之动作示意图,绘示插头与按钮互相压制之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第5B图,为本实用新型之动作示意图,绘示插头与按钮互相压制之状态的上视剖面图。
第6A图,为本实用新型之动作示意图,绘示插头结合于插座之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第6B图,为本实用新型之动作示意图,绘示插头结合于插座之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第7图,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头之第二实施例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之带扣装置,应用于须用带子束缚的产品上,可以提供复数条带子间彼此连接或脱离,较佳实施例是用以连接三条束带。
如「第1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带扣装置,其包括有一第一插头10、一第二插头10a及一插座20;其中第一插头10连接第一束带31,第二插头10a连接第二束带32,插座20则连接第三束带33(见第2图所示)。
第一插头10与第二插头10a均为同型的结构,以下仅就第一插头10作说明;第一插头10由插销11及带连接部12所组成,其中插销11的前端端原处具有一倒钩13,倒钩13具有一与插销11垂直的扣面131,以及由扣面131顶端向插销11最前端倾斜的导斜面132(见第3图所示)。
在插销11的左右两侧则分别具有一弹片14a、14b,弹片14a、14b朝第一插头10的退出于插座20之方向延伸并且斜向地朝外张开,而与第一插头10的退出方向保持有一斜角,可提供第一插头10退出插座20的推力。
另外,插销11上适当位置处具有复数条加强肋15,以使插销11不至因插入于插座20或退出时之受力而变形。
带连接部12设置于插销11相对于倒钩13的另一端,并由一止滑杆16分隔出第一穿槽17及第二穿槽18,第一束带31的一端可由第二穿槽18的下方往上穿越,并在由上往下穿越过第一穿槽17,使第一束带31可固定于带连接部12上(见第4A、4B图所示),并且第一束带31拉出之长度可以调整,另外止滑杆16上有锯齿纹路,可以防止第一束带31轻易的脱离带连接部12。
插座20包含有分别可供第一插头10及第二插头10a之插销11即其弹片14a、14b插入的第一插孔21与第二插孔22、一位于第一插孔21及第二插孔22间并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插头10及第二插头10a之插入方向移动的按钮23、以及相邻于第一插孔21与第二插孔22侧边的用以连接第三束带33的带连接部24;其中第一插孔21及第二插孔22相通,且开口处约略形成外扩之喇叭口,而使第一插孔21及第二插孔22之内壁面二侧形成推斜面211a、211b(如第4A图所示,第二插孔22之内壁面相同)。
按钮23具有一可随按钮同步移动并对应于第一插孔21及第二插孔22的钩部25a、25b,钩部25a、25b用以钩住第一插头10插销11之倒钩13;而按钮23被一对弹性元件26a、26b支撑于插座20上,并且具有外露于插座20顶部表面的按压面231,其中弹性元件26a、26b一端系连接于插座20上,另一端则连接于按钮23,与按钮23结合成一体,形成具有变形弹性之悬臂结构,使按钮23藉由弹性元件26a、26b悬至于插座20内,由于弹性元件26a、26b之弹性,常态保持于一扣合位置,并且使按钮23受压后沿垂直于第一插头10及第二插头10a之插入方向移动至一释放位置。
以下配合「第4A、4B图」、「第5A、5B图」及「第6A、6B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插头10(第二插头10a相同)与插座20结合之动作。
如「第4A、4B图」所示,第一插头10对应于插座20之第一插孔21,并未插入于插座20内,而插座20之按钮23藉由弹性元件26a、26b之支撑,保持于常态的扣合位置。
如「第5A、5B图」所示,将第一插头10插入于插座20之第一插孔21,使插销11进入于插座20内,此时位于插销11二侧之弹片14a、14b将抵靠于第一插孔21及第二插孔22之内壁面之推斜面211a、211b,并于插销11推入的过程中逐渐被挤压而蓄能,而弹片14a、14b最好具有足够的厚度恰可与第一插孔21及第二插孔22内部的上下表面接触,使插销11支撑在第一插孔21及第二插孔22的固定位置而不致松动;当插销11前端之倒钩13接触至按钮23之钩部25a,继续推动第一插头10,倒钩13之导斜面132压制钩部25a,使按钮23受压而向下移动,弹性元件26a、26b被压制,即使按钮23由扣合位置移至释放位置,当倒钩13之导斜面132完全跨过钩部25a,则藉由弹性元件26a、26b之回复力,将按钮23移回扣合位置,使钩部25a钩扣于倒钩13之扣面131,透过弹性元件26a、26b之回复弹性,以及弹片14a、14b之回复弹性,使倒钩13可稳固地扣住钩部25a,将第一插头10结合固定于插座20的第一插孔21内(如第6A、6B图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之带扣装置,连接于第一插头10的第一束带31、连接于第二插头10a的第二束带32及连接于插座20之第三束带33,透过第一插头10、第二插头10a结合于插座20上,使第一束带31、第二束带32及第三束带33彼此地连接,如应用于婴幼儿车上时(图中未示),可以作为束缚婴幼儿之安全带。
反之,当欲退出第一插头10或第二插头10a时,直接按压按钮23之按压面231,使按钮23由扣合位置移至释放位置,钩部25a则脱离倒钩13,藉由弹片14a、14b之蓄能,使第一插头10弹离插座20,如此即可使第一束带31自插座20脱离,应用于婴幼儿车上时(图中未示),即可将婴幼儿自椅座上移出。
如「第7图」所示,所示者系为第一插头10之弹片14a、14b替代之实施方式,其中弹片14a、14b可以改採用弹簧14a、14b,亦可于第一插头10结合于插座20时被压缩蓄能,于脱离时提供脱离之弹性。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图式符号说明第一插头10第二插头10a
插销 11连接部12倒钩 13扣面 131导斜面132弹片 14a、14b加强肋15止滑杆16第一穿槽 17第二穿槽 18插座 20第一插孔 21推斜面211a、211b第二插孔 22按钮 23按压面231带连接部 24钩部 25a、25b弹性元件 26a、26b第一束带 31第二束带 32第三束带 权利要求1.一种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插头与一第二插头,这两个插头为同型设计,分别连接有第一束带与第二束带,各插头包括有一插销,在该插销的底面具有一倒钩,另在该插销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弹片;一插座,包含有分别可供各插头之插销即其弹片插入的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一可以在垂直于插销之插入方向移动的按钮,该按钮具有一可随按钮同步移动用以钩住各插销之倒钩的钩部,该按钮被一弹性元件支撑在一扣合位置,并且可以被推动至一释放位置,在扣合位置时该按钮的钩部恰好钩住各插销之倒钩,且该弹片被压缩,在释放位置时该按钮的钩部则可释放该倒钩,使各插头可藉由该弹片的弹性而脱离该插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片朝该插头的退出方向延伸并且斜向地朝外张开,与该插销的退出方向成一斜角;该插座之各插入孔的左右两侧具有与该弹片紧靠,以便该弹片可以藉由斜向的分力将该插头推离该插入孔的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片于扣合位置时,沿着该插头的退出方向被该插孔的内斜面压缩。
4.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带扣装置,其中该弹片为一压缩弹簧,于扣合位置时,沿着该插头的退出方向被该插孔的内斜面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销包括有一使该插销不因按钮之按压之力而弹性变形的加强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座的按钮沿垂直于插销的插入方向贯穿该插座,该按钮至少包含有一外露于插座顶部表面的按压面,该弹性元件与该按钮结合成一体,且至少有一端固定于该插座,形成一种将该按钮支撑在扣合位置的弹性悬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销的弹片的厚度恰可分别与该插孔内部的上下表面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带扣装置,用以连接复数条带子,包括分别连接第一及第二条束带的第一及第二插头,以及连接第三条束带的插座。其中的第一及第二插头为同型结构;一插销,插销的前端具有一倒钩,两侧则分别具有一弹片;插座包含可供插头之插销及其弹片插入的第一及第二插孔,以及一按钮,该按钮具有一钩部,在扣合位置其钩部恰可钩住插销之倒钩,在释放位置时其钩部释放倒钩,使插头藉由弹片的弹性而弹离插座,因此,使用时,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扣合和释放动作。
文档编号A44B11/02GK2446817SQ002395
公开日2001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5日
发明者杨正帆, 许雅雯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