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式自动开收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54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段式自动开收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多段式自动开收伞装置,属个人与家用物品领域伞类。
现有的多段式自动开收伞装置(四折式,


图1),是由二折与三折自动开收伞装置延续设计的,主要包括一伞中棒A,由四节管伸缩套合;一伞骨总成B至少包括一顶骨C枢连于伞中棒A之上巢D,一下支骨E枢连于顶骨C与一下巢F滑合于伞中棒A上,一中间骨G用一外弹性骨H与外连接骨I外连一尾骨J,该中间骨G内连下支骨E并用一内连接骨K连接顶骨C,与一内弹性骨L连接于下支骨E与外连接骨I之间;一开伞弹簧M设于中棒A内以为开伞,多个收伞弹簧N置于伞骨总成B上以为收伞;一控制装置P包括一上滚轮Q设于中棒A上部,一下滚轮R设于下巢F上,与最上滚轮S、X旋设于中棒A顶部以分别缠绕控制装置P的一拉索T以构成多折用自动开收伞;上述结构中,拉索T的内索端固定于拉杆U,外索端由一上管V内及中心导管组之内将拉索T缠绕设于内塞块W中的上滚轮Q后向下巢F引伸,再绕过枢设于下巢F中的下滚轮R而转折向上引伸,最后绕过一对最上滚轮S、X转折向下引伸开固定于下巢F上,上述利用滚轮达到使拉索T改变方向的设计,使小小的内塞块W必须同时置入三个滚轮,不但体积大、零件成本高、组装不易,且在现有产品中的内连接骨K以冲压方式制成的金属板体,体积大成本高,是时代要求短薄的一大缺欠,亟待研究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段式自动开收伞装置,主要由一伞中棒含有多段套管、一伞骨装置、一手柄、一控制装置、一开伞张力弹簧及多个收伞复归弹簧组成,其特点是在中棒的上管上端设的内塞块顶面设有一具有低摩擦系数耐磨的导索盘,导索盘可取代现有产品中的上滚轮及最上滚轮,具有组装方便、成本低、体积小,并大大提高产品的耐用性;伞骨装置中用来连接顶骨与中间骨,提供收伞复归弹簧的内连骨是用金属线弯曲的,代替现有产品中冲压的板状内连骨,使其降低成本,缩小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按以下措施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中棒含有一下管,一把手连接于下管的下管部,第一中管滑合于下管外缘,第二中管滑合于第一中管外缘,上管上端嵌塞一内塞块,内塞块的顶端设有导槽,导槽中央设有贯穿孔,内塞块顶端套设有上巢;一伞骨装置包括多个顶骨、下支骨、内连接骨及中间骨枢连成伞骨装置,并枢连于上巢与下巢以撑系一伞布于伞骨装置上;一开伞张力弹簧套入中棒的上、下管内,其上簧端顶持于上管上端的一内塞块下缘,而下簧端则持设于下管中的一下控制管的上缘,以弹性开启该伞,开伞张力弹簧外穿套入一中心导管,中心导管固接于内塞块下端穿入张力弹簧内;多数收伞复归弹簧各系于伞骨装置上;一控制装置包含一按钮、一开伞控制器及一收伞控制器,按钮设在手柄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可按下列措施实现,即也可采用低摩擦系数耐磨的内塞块取代导索盘;用金属线直接弯折的伞骨装置中的内连接骨,该内连接骨弯折时除了二外侧的第一钩孔及第二钩孔外,在靠近第二钩孔附近同时设有一可供收伞复归弹簧一端钩挂的第三钩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组装容易,而且具有可降低成本和提高耐用性的特点,主要在伞骨装置中内塞块的顶面设有导板取代既有的滚轮,用金属线取代既有产品的内连接骨,可增加开伞主弹簧的空间。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既有技术四折伞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伞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伞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伞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索盘与内塞块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索绕线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拉索绕线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又一拉索绕线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连接骨及收伞复归弹簧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内连接骨其他弯折方式的示意图兹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图2--图6)的结构包括一中棒1、一伞骨装置18以系连伞布,一手柄32,一控制装置36、一开伞张力弹簧56及多数收伞复归弹簧57等。见图2,该中棒1一下管2,一手柄3连于下管2的下管部,第一中管4滑合于下管4的外缘,第二中管5则滑合于第一中管4的外缘,一上管6则滑合于第二中管5的外缘,上管6上端嵌塞一内塞块8,内塞块8的顶面设有导槽9,导槽9的中央设有贯穿孔10,内塞块8的顶端套入上巢11(图5);中心导管3固接于内塞块8的下方,特点是内塞块8的顶面设有一具有低摩擦系数且耐磨极佳材料制成的导索盘12,该导索盘12可配合内塞块8顶面形状设有前后滑槽13、15及一中心孔14,嵌合套设于内塞块8的顶面,其中滑槽13,15的二外侧及与中心孔14连接处均设有圆弧面,使穿过其上的拉索50可贴着滑槽13、15与中心孔14及其圆弧面滑动,以取代既有产品的上滚轮Q及最上滚轮S、X,不但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组装的便利,同时也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伞骨装置18(图2、图4)包括一顶骨19,里端枢连该中棒的上巢11,一下支骨20中间部连接顶骨19的最外端而下支骨20里端枢连于一下巢30滑合于中棒1的上管6上,一中间骨21里端枢连下支骨20的最外端,而中间骨21的最里端则枢连内连接骨22外端的第一钩孔23(图9),内连接骨22的里端第二钩孔24连接顶骨19的外端,一尾骨26最里端枢连外弹性骨27的外端,而外弹性骨27的里端枢连中间骨21的外端,一内弹性骨28侧置于中间骨21的一侧,连设于一外连接骨29的最里端与下支骨20的外端之间,外连接骨29的里端枢连中间骨21的最外端,而外连接骨29的外端则枢连尾骨26的里端,该内连接骨22由金属线直接弯曲而成(图9),主要用金属线在一端弯成一第一钩孔23,另一侧可用多种不同弯折方式形成第二钩孔24及第三钩孔25,可供收伞复归弹簧57一端连接的第三钩孔25的方式可有多种弯折方式,图9列举了三种常见方式的外形;开伞弹簧56的下簧端撑设于下管2内下控制管52的顶端(图2、图4),上簧端则撑顶于上管6上端,内塞块8的底部,开伞弹簧56滑绕着该中心导管3,中心导管3的作用是导控开伞弹簧56伸缩顺畅与推动扣头47;各收伞复归弹簧57(图3、图4)的内簧端系于内连接骨22里端的第三钩孔25,而外弹簧则枢连于下支骨20的外端,收伞复归弹簧57于开伞时积蓄弹性能为收伞之用。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36沿用同发明人美国专利5,617,889及5,645,094的技术,该控制装置36(图4)主要由按钮37、开伞控制器40及收伞控制器44组成,按钮37的内钮面设有推杆固定槽38以及一钮肩部39滑设于手柄32第一侧的钮孔33中为手柄32外套筒所限制;开伞控制器40包括一对向前开叉元件41,面向按钮37的向前方向开叉且滑设于手柄32的内座34中,开叉前端常时触及该按钮37的底面,一楔形块42向下向中棒1的中心渐斜设于开叉元件41的前方,用一嵌设于手柄32第二侧的后张力弹簧43(设于弹簧座中)向前挺张而操作的卡扣上管6的扣孔7,张力弹簧43常时顶推开叉元件41向前顶持按钮37向外便于按压;收伞控制器44包括一弹性推杆45常时呈水平平伸,操作时上管6的下端下推,收伞时上管6的下端部下插经手柄32的中央孔后下推该弹性推杆45向下;一扣头装置46含有一扣头47,一下方呈圆弧部48上方有一扣头肩部49,一枢接部51借一颈部下连扣头47,一下控制管52套设于下管内下端,下控制管52靠近弹性推杆45的一侧设有贯穿孔53,贯穿孔53的顶部设有凸缘54,下控制管52的另一侧设有一具有斜面的弹片55,及一拉索50下索端连枢接部51,穿经中棒1的中心及中心导管3中后,穿通上管6上方内塞块8及导索盘12之中后,穿通上管6上方内塞块8及导索盘12的中央孔14,绕经前滑槽13至中棒1外向下绕经设于下巢30的滑轮31,转折而上使其上索端再绕经导索盘12的前后滑槽13、15由导索盘12另一侧转折向下并连接固定于下巢30,枢接部51可在收伞时被中心导管3的底部下压,使扣头47的下圆弧部48下移,于通过弹片55时可使扣头47沿弹片55上的斜面移动,使扣头47可以插入下控制管52的贯穿孔53后,可使扣头肩部49为贯穿孔53顶端的凸缘54所卡挡,扣头47可借弹性推杆45推压扣头47以解除与凸缘54卡扣。
当使用者欲开伞时,(图4)按压按钮37,使其推开伞控制器40中的开叉元件41,使楔形块42后退解扣上管6的扣孔7,此时开伞张力弹簧56乃上顶上管6使上管向上拉伸至上管6下方的渐缩部带动第二中管5的上方扩大部,拉伸第二中管5向上,直到第二中管5下方的渐缩部卡合带动第一中管4上方的扩大部,拉伸第一中管4向上,直到第一中管4下方的渐缩部卡合于下管2上方的扩大部,并上拉张开伞骨装置18中各个伞骨及其上的伞布,达到开伞状态,此时下巢30也沿中棒1上移使上巢11下巢30与扣头47间的拉索50处于张力状态,扣头47则卡扣于下控制管52的斜块部处,各收伞复归弹簧57(图8)于开伞状态时被拉开,并伸张以积蓄其复归弹性,以随时收折伞骨下推下巢30为收伞做准备,但复归弹簧57欲下移下巢30时必须用力拉拉索50,因拉索50下连的扣头47以为下控制管52的凸缘54卡挡,故收伞复归弹簧57无从使力不致收伞而开伞弹簧56张力弹伸中棒1各管,张开伞骨及伞布呈开伞使用状态,当收伞时(图3、图4)必须先放开手指使按钮37恢复原位,使弹性推杆45呈水平状态,再按压按钮37推动弹性推杆45顶开扣头47使下控制管52的凸缘54不复卡扣扣头47,而收伞复归弹簧57乃得以使力发挥其弹力,下推下巢30向下向中棒1方向收折伞骨,同时拉动拉索50与扣头47的枢接部51抵住中心导管3的下缘,为收伞状态;如要重设开伞弹簧56的弹性,则须按压手柄32与上巢11两端,使上管6顶上的内塞块8会下压推动小弹簧16与滑动圈17,使第二中管5及第一中管4被带动下移收入手柄32中,使上管6的下端压缩开伞控制器36的楔形块42后,因弹簧43向前顶推,使楔形块42与上管扣孔7卡扣,使中棒1收折在备用状态,收伞时压缩积蓄开伞张力弹簧56的弹性时,该上管6所连的中心导管3也下推扣头装置46,使扣头47滑经下控制管52的凸缘54为其卡挡定位,同时可由第一中管4将弹性推杆45推开使其旋转一角度,使该弹性推杆45无法与扣头47接触,为开伞后的收伞。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塞块8也可采用低摩擦系数耐磨极佳材质制成,(图7)使拉索50可直接绕经内塞块8的顶端,可达到省略导索盘12及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组装容易,降低成本,提高耐用性等优点,本实用新型在申请前未见公开于任何刊物或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多段式自动开收伞装置,主要包括一伞中棒、伞骨,其特征在于一中棒含有一下管,一把手连接于下管的下管部,第一中管滑合于下管外缘,第二中管滑合于第一中管外缘,上管上端嵌塞一内塞块,内塞块的顶面设有导槽,导槽中央设有贯穿孔,内塞块顶端套设有上巢;一伞骨装置包括多个顶骨、下支骨、内连接骨及中间骨枢连成伞骨装置,并枢连于上巢与下巢以撑系一伞布于伞骨装置上;一开伞张力弹簧套入中棒的上、下管内,其上簧端顶持于上管上端的一内塞块下缘,而下簧端则持设于下管中的一下控制管的上缘,以弹性开启该伞,该开伞张力弹簧外穿套入一中心导管,中心导管固接于内塞块下端穿入张力弹簧内;多数收伞复归弹簧各系于伞骨装置上;一控制装置包含按钮、一开伞控制器及一收伞控制器,按钮设在手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自动开收伞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塞块的顶面设有一低摩擦系数耐磨的导索盘,导索盘配合内塞块顶面设有半圆弧形的前后滑槽与中心孔,而嵌合套在内塞块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自动开收伞装置,其特征在于也可采用低摩擦系数耐磨的内塞块,其上的导槽二外侧及贯穿孔均制有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段式自动开收伞装置,其特征在于用金属线直接弯折的伞骨装置中的内连接骨,该内连接骨弯折时除了二外侧的第一钩孔及第二钩孔外,在靠近第二钩孔附近同时设有一可供收伞复归弹簧一端钩挂的第三钩孔。
专利摘要一种多段式开收伞装置,包括中棒、伞骨、手柄、控制装置、开伞张力弹簧及多个收伞复归弹簧,用按钮启动使开伞张力弹簧挺升中棒的四折套管自动开收伞,主要在内塞块顶面设导板,代替现用滚轮,内连接骨用金属代替,使其增加开伞主弹簧空间及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A45B25/00GK2477011SQ002540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9日
发明者吴沃文 申请人:吴沃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