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拖架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34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旅行箱拖架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行箱配件的领域,特别是可变向与箱体连接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现有顶部开盖、高度大于宽度且有带拖车架的旅行箱存在以下问题因拖车一般安装于箱体底面,在拖动过程中因重心过高容易倾翻;如果将拖车安装于箱体后面以降低箱体重心,增加箱体平衡性,却因上盖打开时与拖架管干涉导致拖车一侧的上盖无法打开。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对拖车架与旅行箱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改变传统拖车架只能固定在手把拉伸的一个方向的工作方式,即设计可变换不同位置与箱体固连的拖架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旅行箱拖架连接装置,使拖架与箱体的装拆方便、快捷,还可灵活改变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旅行箱拖架连接装置,包括有轮座,设于两侧的拖架管孔座,设于前面并与箱体连接件扣接的扣钩,轮座内设有筋板,挡片置于筋板与盖板中间,挡片的两个斜面脚穿过轮座向外前方伸出,挡片背后装有一对复位弹簧,挡片的中部形成有半圆弧面,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与按钮的斜面接触,铵钮的下方装有一弹簧,按钮在自身的凸筋及盖板、轮座的筋板约束下被限位于轮座内,其上部露出盖板外。
这样的设计,具有明显的优点1、连接装置可通过按钮解除拖架与箱体之间的锁定,使拖架可根据需要与箱体作不同方向的配接,以适应拖行的需要;2、可避拖架与上盖开启的干涉情况,可方便地卸下拖架;3、装拆简便、快捷,按下按钮便可完成锁定或解锁操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箱体、拖架装嵌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立体图;图4是盖板的立体图;图5是轮座的立体图;图6是按钮的立体图;图7是挡片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8,本实施例的主体为轮座1,轮座1的内部设有三面筋板11、其两侧为与拖架连接的拖架管孔座12、其前面为与箱体连接件2扣接的“L”形扣钩13。挡片7置于轮座1的筋板11与盖板4的筋板中间,且只能在复位弹簧8的轴向方向作前后滑动,它中间的两半圆弧面72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力下始终与按钮3的斜面31接触,挡片7的两个斜面脚71穿过轮座1的两个方孔14向外前方伸出。按钮3在盖板4和轮座1的各筋板限制下,由于弹簧6的作用力始终向上并因其自身凸筋32限位在盖板4内部,其上部伸出盖板4外侧。盖板4通过四颗螺钉固定在轮座1的前面开口处。箱体连接件2通过螺钉固定于箱体A上。
操作过程按下按钮3,按钮3的斜面31向下推动使与其接触的挡片7沿复位弹簧8的轴向向后运动,当按钮3下移至其凸筋32与挡片7接触时,按钮3将不能再按下,挡片7被向后推,此时挡片7原伸出于轮座1的两个斜面脚71退入到轮座1的内部。此时移动拖架B将轮座1前部的“L”形扣钩13扣住箱体连接件2,再松开按钮3,各零件在弹簧6和复位弹簧8的作用力下复位,按钮3的上部自动伸出盖板4,挡片7的两个斜面脚71自动伸出轮座1外扣住箱体连接件2,完成扣合安装过程。拆卸过程同样是按下按钮3,各零件运动过程同扣合过程,只是当按钮3不能再按下时,移动拖架B,将轮座1退出箱体连接件2,松开按钮3即可。
权利要求1.旅行箱拖架连接装置,包括有轮座,设于两侧的拖架管孔座,设于前面并与箱体连接件扣接的扣钩,其特征在于轮座内设有筋板,挡片置于筋板与盖板中间,挡片的两个斜面脚穿过轮座向外前方伸出,挡片背后装有一对复位弹簧,挡片的中部形成有半圆弧面,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与按钮的斜面接触,铵钮的下方装有一弹簧,按钮在自身的凸筋及盖板、轮座的筋板约束下被限位于轮座内,其上部露出盖板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箱拖架连接装置,包括有轮座,设于两侧的拖架管孔座,设于前面并与箱体连接件扣接的扣钩,轮座内设有筋板,挡片置于筋板与盖板中间,挡片的两个斜面脚穿过轮座向外前方伸出,挡片背后装有一对复位弹簧,挡片的中部形成有半圆弧面,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与按钮的斜面接触,铵钮的下方装有一弹簧,按钮在自身的凸筋及盖板、轮座筋板的约束下被限位于轮座内,其上部露出盖板外,这样的构造,使拖架与箱体装拆简便快捷,还可按需变换拖架的安装方向、位置。
文档编号A45C13/00GK2634890SQ0320569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4日
发明者高志伟 申请人:高志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