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伞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23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折叠伞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的零件,特别是一种可折叠伞骨装置。
背景技术
参照图1和图2,现有的可折叠伞的伞骨装置,包括由下管11、中管12和上管13组成可伸缩套合结构的中棒1,上管13上部设有上巢14,中棒1上设有可沿中棒1上下滑动的下巢15,当伞处于打开状态时,下巢15可卡扣于中棒1上的弹节16上;伞骨装置2由支骨21、副支骨22、连系骨23、中槽骨24和尾骨25组成,支骨21的一端枢接至下巢15上,另一端枢接至中槽骨24,副支骨22的一端枢接至上巢14,另一端枢接至支骨21的中部,中槽骨24通过连系骨23枢接于副支骨22上靠近支骨21处,中槽骨24的另一端与尾骨25枢接;伞处于打开状态时,副支骨22和支骨21之间成一锐角,副支骨22和中槽骨24接近于位于一直线上,当下巢15沿中棒1向下滑动时,副支骨22和支骨21之间的角度慢慢增大,副支骨22通过连系骨23带动中槽骨24向下弯折,同时向上推动下管11,使中棒1缩为最短,并将尾骨25向上弯折,即完成收伞过程。
在上述伞骨装置2中,连系骨23、支骨21和中槽骨24之间通过包头26互相连接在一起,包头26的内端部261和连系骨23枢接,外端部262与中槽骨24固接,其中部下方设有凸耳263,凸耳263与支骨21枢接。
以上所述即为现有折叠伞骨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在理想的状态下,该折叠伞在收缩折叠时,支骨21、副支骨22、连系骨23、中槽骨24和尾骨25应位于同一平面上,但事实上,由于材料和工艺等原因,中槽骨24会相对于支骨21在前后方向上有较大幅度的摆动,从而造成该折叠伞在收缩折叠时伞骨装置2处于比较杂乱的状态,不易整理,除了使用不便外,还容易造成损坏凸耳263和支骨21之间的连接,降低伞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伞在收缩折叠后,中槽骨会相对于支骨在前后方向上有较大幅度的摆动,从而使伞骨装置处于比较杂乱的状态,使用不便,而且易损坏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折叠伞骨装置,包括中棒、上巢、下巢、支骨、副支骨、连系骨、中槽骨和尾骨,上巢固定于中棒的顶部,下巢可滑动地穿套于中棒上,支骨的第一端和下巢枢接,副支骨的第一端和上巢枢接,第二端和支骨的中部枢接,连系骨的第一端枢接于副支骨上靠近支骨处,中槽骨的第一端与包头的外端部固接,包头内端部和连系骨的第二端枢接,包头中部下方设有凸耳,凸耳和支骨的第二端枢接,包头的外端部设有导正块,导正块下方设有两凸片,两凸片的间隔和支骨相应位置的尺寸相适配。
所述导正块和包头为一体成型。
所述导正块和包头相隔一定距离。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包头的外端部下方设有两凸片,当伞收缩折叠后,中槽骨和支骨互相贴合,支骨刚好可卡合于两凸片之间,而不会前后摆动,该伞骨装置可以被整齐地收缩折叠起来,从而该伞骨装置也更加耐用可靠。


图1为现有折叠伞开伞过程伞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折叠伞折叠时的伞骨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伞过程伞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时的伞骨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打开过程的伞骨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包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包头和导正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照图3至图6,包括由下管11、中管12和上管13组成可伸缩套合结构的中棒1,上管13上部设有上巢14,中棒1上设有可沿中棒1上下滑动的下巢15,中棒1下端固定有伞头17,中棒1的上管13部分设有弹节16,当伞处于打开状态时,下巢15可卡扣于弹节16上,当伞折叠时,弹节16则被压扣于中管12内;另设有支骨21、副支骨22、连系骨23、中槽骨24、尾骨25以及连接件包头26和象头27,包头26中部下方设有凸耳263,支骨21的第一端枢接至下巢15上,副支骨22的第一端枢接至上巢14,第二端枢接至支骨21的中部,中槽骨24的第一端与包头26的外端部262固接,支骨21的第二端和包头26中部下方的凸耳263枢接,连系骨23的第一端枢接于副支骨22上靠近支骨21处,第二端与包头26的内端部261枢接,中槽骨24的第二端通过象头27与尾骨25枢接;包头26的外端部262设有导正块260,导正块260下方设有两凸片264,两凸片264之间的距离和支骨21相应位置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适配,即可以使支骨21的相应部位卡合于两凸片264之间。
伞处于打开状态时,副支骨22和支骨21之间成一锐角,副支骨22、中槽骨24和尾骨25接近于位于一直线上;若要将伞收缩,则按下弹节16,下巢15沿中棒1向下滑动,副支骨22和支骨21之间的角度慢慢增大,副支骨22通过连系骨23带动中槽骨24向下弯折,同时向上推动下管11,使中棒1缩为最短,并将尾骨25向上弯折;当伞全部收缩起来后,支骨21卡合于导正块260上的两凸片264之间。该实施例将导正块260与包头26连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参照图7,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导正块260和包头26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该间隔越大,支骨21卡合于导正块260上的两凸片264之间后更不易向前后方向摆动,但是卡合的过程更加不易。
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支骨21可卡合于导正块26上的两凸片264之间,使得中槽骨24不会相对于支骨21在前后方向上摆动,从而使该折叠伞在收缩折叠时处于一个整齐的状态,使收伞过程变得容易,并能够保护凸耳263和支骨21之间的连接,延长伞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伞骨装置,包括中棒、上巢、下巢、支骨、副支骨、连系骨、中槽骨和尾骨,上巢固定于中棒的顶部,下巢可滑动地穿套于中棒上,支骨的第一端和下巢枢接,副支骨的第一端和上巢枢接,第二端和支骨的中部枢接,连系骨的第一端枢接于副支骨上靠近支骨处,中槽骨的第一端与包头的外端部固接,包头内端部和连系骨的第二端枢接,包头中部下方设有凸耳,凸耳和支骨的第二端枢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头的外端部设有导正块,导正块下方设有两凸片,两凸片的间隔和支骨相应位置的尺寸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块和包头为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块和包头相隔一定距离。
专利摘要一种可折叠伞骨装置,包括中棒、上巢、下巢、支骨、副支骨、连系骨、中槽骨和尾骨,上巢固定于中棒的顶部,下巢可滑动地穿套于中棒上,支骨的第一端和下巢枢接,副支骨的第一端和上巢枢接,第二端和支骨的中部枢接,连系骨的第一端枢接于副支骨上靠近支骨处,中槽骨的第一端与包头的外端部固接,包头内端部和连系骨的第二端枢接,包头中部下方设有凸耳,凸耳和支骨的第二端枢接,包头的外端部设有导正块,导正块下方设有两凸片,两凸片的间隔和支骨相应位置的尺寸相适配。该伞骨装置可以被整齐地收缩折叠起来,能够很好地保护伞骨装置的连接件,从而该伞骨装置也更加耐用可靠。
文档编号A45B25/00GK2617213SQ03216379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1日
发明者林俊光, 张荣仁 申请人: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