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196阅读:9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准确地说是一种伞具的开收控制结构的改进,使得伞具开收的控制方便、简洁。
背景技术
自动伞的开收结构,一般利用元件之间的卡扣,使得推动把手的按钮时,通过元件之间的配合,达到开伞、收伞的目的,如专利申请00200273.6,其描述的是通过掣动部与子弹头配合,掣动部推压子弹头达到收伞、开伞的作用,掣动部又由主体、固定环、活动块、内按钮、按座、外按钮、内套管及卡板构成,结构复杂,配合比较精细,相对于加工制作需要一定的精度,为了防止误动作导致收伞,还专门设置了活动块控制内按钮的推动位置,比较麻烦。
另外的伞的开收结构,譬如台湾专利公告218084所描述的,首先控制装置由按钮、开伞控制器及收伞控制器构成,开伞控制器包括一对开叉元件、固定于开叉元件上的楔形块、张力弹簧,楔形块用于卡扣伞收合的中棒的扣孔,张力弹簧与开叉元件配合,以推动开叉元件,使楔形块松开对中棒的卡扣,达到开伞的目的;收伞控制器包括弹性推杆、扣头装置(包括扣头、颈部、枢接部及拉索),并有固定于中棒的三角突块配合卡挡扣头,以形成完整的收伞结构,其收伞控制器包含有弹性推杆,该推杆的前端在开伞时被下压弯曲向下,不至于产生误动作,无故收伞;收伞时,下压的弹性推杆的中棒因为开伞弹出,弹性推杆能为自身的弹性伸直,并顶持扣头,推动弹性推杆可令其推动扣头脱离三角突块的卡扣,以达到收伞的效果。
该结构仍然过于复杂,其把手内控制机械结合紧密,相对于制作成本、加工精度都比较高,且个别配件像弹性推杆需一端固定在按钮固定座内,一端能够向下弯曲,对原料的要求比较高,否则很容易出现配合的失误,而且长期使用,也容易导致材料疲劳,出现无法配合的情况。
而且利用固定设置于中棒上的三角突块作为卡扣的配合部件,往往由于加工的原因,使其配合不精确,难以达到比较好的开收伞作用,生产制作的合格率往往比较低,而且对于加工的要求也很严格,所以该结构虽然有创新,但是一直没有实际应用。
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开收伞结构基本上是专利申请00200273.6及类似的结构。
另外,其开伞控制结构也有配合及制作的问题,迫切需要改良。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二者的特点,设置与按钮一体化的自动伞的开伞控制结构,以达到控制方便、简化结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以简化开伞、收伞的结构,使之能够具有简捷的开伞及收伞控制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该结构不必设置专门防误操作机构,可通过自身达到防止误操作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包括有按钮、开伞控制器及收伞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开伞控制器固定于按钮内侧,并与按钮形成一体的环形结构,具体地说该结构类似于戒指的形式,伞的中棒或者下巢可从其环形结构的中间插入到把手中,开伞控制器的环形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凸伸的扣头,扣头对应的环形结构的外侧设置有弹簧,弹簧顶持环形结构,并推动该扣头可与中棒或者下巢的扣孔相配合,在弹簧及按钮的作用下可以达到收拢伞及开伞的效果。
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设置于自动开收伞的把手中,收伞控制器位于按钮的内部,为枢接在按钮内部的可摆动的控制片,插入把手内部的伞的内管对应控制片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的挡板,以在开伞时约束卡挡子弹头。
当伞处于收拢状态时,伞的开伞控制器是卡扣在伞中棒或者下巢的扣孔上,且收拢的伞的中棒或者下巢下压控制片,使得控制片向下摆动,抵触到伞的中棒或者下巢,不能对应子弹头的位置;伞打开时,按压按钮,按钮推动开伞控制器解开对中棒或者下巢的卡扣,使得中棒或者下巢在开伞弹簧的作用下弹出把手,此时就使控制片摆脱中棒或者下巢的压制,自动恢复到其水平状态,对应于卡挡子弹头的挡板;收伞时,再次按压按钮,按钮推动控制片,控制片使子弹头脱离挡板的卡挡,在收伞弹簧的作用下脱出把手,从而达到收伞的目的。
所述的控制片,其枢接部位设置有弹性装置,以使其在摆脱伞的中棒的压制时,控制片能够恢复到水平的位置,对应于挡板。
上述的弹性装置,可为简单的弹簧,其一端顶持于按钮内部,一端顶持于控制片的下部,以弹性支撑控制片能够在没有压制时恢复到水平位置。
所述的把手的外壳,设置为按钮装置、盖片及主体三部分,其中盖片可设置为对称的两部分,用于卡扣在主体的两侧,其对称的中上部设置缺口,以设置按钮装置,按钮装置设置在主体的上部,并将其开伞控制器伸入到主体中,使得伞的中棒或者下巢可以插入到其中。
所述的主体,其上设置有多处卡扣,以使盖片能够固定于其主体上,对应的盖片上则具有与之配合的扣头或者配合槽,由此形成美观结实的把手。
所述的按钮开伞控制器的环形结构的适当部位设置有一缺口,盖片则设置有凸起,并该凸起通过主体的开口伸入到主体中,与上述的缺口配合,以配合盖片的安装,及限制开伞控制器的位置,使其不至于因伞下巢脱离而凸出伞把手表面。
上述的缺口,可设置于环形结构侧壁的下部,也可设置于环形结构的侧壁上,形成槽状的结构,以便于其与按钮一起滑动。
所述的开伞控制器的环形结构上可设置突起的结构,同时把手的主体上设置对应的滑槽,使得该突起能够随着按钮的压按在该滑槽内滑动,以限制开伞控制器的位置,使其不至于因下巢的脱离而凸出伞把手表面。
所述的突起,可以是筋条,也可以是凸块,或者类似的结构,只要其能够与把手主体的滑槽配合,起到限位作用即可。
总之,为了约束限制固定在按钮上的开伞控制器的位置,开伞控制器上可设置类似于上述形式的卡扣或者是其它结构,其目的是限定开伞控制器的位置,使其只能在把手内呈水平方向滑动,为此其它的限定结构也是允许的。
本实用新型将按钮和开伞控制结构结合在一起,按钮可直接作用控制开伞,省掉了许多细小的配件,进一步简化把手的结构,且控制、安装方便,操作简化,又能准确地控制伞的开收。
另外,可摆动的控制片与挡板配合的结构,简化了收伞控制机构的结构,可摆动的控制片在开伞、收伞的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使得其能够具有防止误操作功能,可在控制子弹头过程中同时具有防误操作的作用,使得该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得到简化,控制方便,也降低了制作安装成本。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在制作时可设置为组合形式的,便于安装,而且极大地方便生产制作,提高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开伞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收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方式显示按钮3设置在把手1的上部,并嵌套于把手的主体1-1中,把手3的外观为鸭蛋形状,其底部为圆弧形,下巢2在伞收拢时其下部可以收拢到把手内。
参见图1、图2,按钮3的两侧横向连接有开伞控制器3-6,开伞控制器3-6与按钮形成一体化的环形结构,从外观看,开伞控制器3-6与按钮3形成了类似戒指的结构,并且开伞控制器3-6的适当部位对称分布有用以约束开伞控制器位置的凸起1-2;伞的中棒装置在收拢时插入到该环形结构内,其中下巢2有突出的下部,该下部的一侧具有开槽,以方便按钮3带动开伞控制器3-6的滑动,与该开槽对应的下巢另一侧则设置有扣孔,以使开伞控制器3-6能够卡扣该扣孔,起到控制开伞的作用。
在按钮3设置开伞控制器3-6的下方,固定有可摆动的控制片3-3,其中控制片3-3的一端是通过销轴3-2固定于按钮3之上,另一端可自由摆动,且在该固定端设置有顶持于按钮壁及控制片的弹簧3-4,该弹簧3-4一端顶持于按钮壁,另一端顶持于控制片3-3的下部,以使控制片在没有约束时能够水平顶持位于把手内的子弹头,从而控制收伞。
开伞控制器3-6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凸伸的扣头3-5(图3所示),扣头3-5对应的环形结构的外侧设置有弹簧3-7,弹簧3-7顶持开伞控制器3-6,并推动扣头3-5可与下巢的扣孔相配合,在弹簧3-7及按钮3的作用下可以达到收拢伞及开伞的效果。
图3所示,由于按钮3和开伞控制器3-6是一体结构,并出于组装的考虑,把手1设置为按钮3、盖片1-4、1-5及主体1-1三部分,其中盖片可设置为对称的两部分1-4及1-5,用于卡扣在主体1-1的两侧,便于加工、安装,两个盖片对称的上部设置缺口,以放置按钮3,按钮3设置于主体1-1的上部,并将其连接的开伞控制器3-6伸入到主体1-1中,使得伞的下巢可以插入到其中。
把手的主体1-1,为了与盖片配合方便,其上设置有多处卡扣,以使盖片能够稳固地固定于其主体上,对应的盖片上则具有与之配合的扣头或者配合槽,由此形成美观结实的把手。
按钮3与开伞控制器3-6为一体结构,按钮3的外部为弧形的光洁面3-1,便于按压,以控制伞的启闭,按钮3和开伞控制器形成类似于戒指的环形结构形式,开伞控制器3-6基本为环形,其中间可以容纳伞的下巢及中棒穿过;开伞控制器3-6上向内设置有突出的扣头3-5,该扣头3-5可卡扣收缩到把手内的下巢,在扣头的反方向,即在开伞控制器3-6外对应扣头的部位,还设置有小弹簧3-7,以顶持该扣头在伞收拢时卡扣伞的下巢2;同时,开伞控制器3-6的两侧对称分布有凸起1-2,对应的把手主体1-1上则开设有容纳该凸起1-2并且使其能够在其中滑动的滑槽1-3,这样使得开伞控制器3-6可随着按钮3的按压而滑动,控制开伞,同时又将开伞控制器3-6限制于把手内,使其不会因其卡扣下巢的脱离而突出于伞把手表面。
按钮3内开伞控制器3-6的下部设置有可摆动的控制片3-3,控制片3-3被销轴3-2固定于按钮3内壁,同时一弹簧3-4也被销轴3-2固定于此,该弹簧3-4一端顶持于按钮3内壁,另一端则顶持控制片3-3,使得控制片3-3摆脱外部的挤压时,能够自由伸张,以达到控制收伞的目的。
伞的中棒由上管41、中管42及下管43构成,下管43系固定于把手之中,以构成对伞稳定的支撑。
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3类似,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开伞控制器3′-6的两侧对称分布的不是凸起,而是凹陷部分,此时外壳1′-4及1′-5上分别设置有凸起1′-2,该凸起1′-2穿过主体1′-1上的滑槽1′-3,与开伞控制器的凹陷部分形成配合,这样使得开伞控制器3′-6可随着按钮3′的按压而滑动,控制开伞,同时又将开伞控制器3′-6限制于把手内,使其不会因其卡扣下巢的脱离而突出于伞把手表面。
所以该图的标注方式与图3类似,标注时在第一为标注数字上增加“′”,以区别于图3。
由于其它的结构方式与图3相同,故不再详细描述。
图5、图6及图7所示为伞从收拢到开伞、收伞过程的示意图。
图5所示,当伞处于收拢状态时,设置于把手1内与按钮3一体的开伞控制器3-6是卡扣在伞下巢2的扣孔上,且收拢时中管42下压控制片3-3,使得控制片3-3向下摆动,并抵靠伞的中管42,此时弹簧3-4也被压缩,使得控制片3-3不能自由伸张,无法对应于子弹头5的位置;而子弹头5被拉索51系附,并被挡板52扣系于把手内。
图6所示,开伞时,从箭头方向按压按钮3,按钮3推动开伞控制器3-6滑动,使扣头3-5解开对下巢2的扣孔22的卡扣,使得下巢2在开伞弹簧的作用下弹出把手;下巢2具有向下突出的部分,在该部分上具有槽21及扣孔22,槽21其宽度恰好能够容纳开伞控制器,使得下巢2能够顺利地插入到把手1中,扣孔22是与开伞控制器的扣头3-5相配合的,以在伞收拢时,互相卡扣。
此时,下巢2脱离把手1后,控制片3-3摆脱了中管的压制,在弹簧3-4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到其水平状态,对应于卡挡子弹头5的挡板52;子弹头5仍然被拉索51系附,并被挡板52扣系于把手内。
图7所示,收伞时,从箭头方向再次按压按钮3,此时开伞控制器3-5已经没有卡扣任何器件,所以按钮3只推动控制片3-3,控制片3-3再顶持子弹头5,使其脱离挡板52的卡挡,在收伞弹簧的作用下子弹头5被拉索51牵引,收缩到中棒的上部,从而达到收伞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结构与发明目的及实施方式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包括有按钮、开伞控制器及收伞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开伞控制器固定于按钮内侧,并与按钮形成一体的环形结构,开伞控制器的环形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凸伸的扣头,扣头对应的环形结构的外侧设置有弹簧,弹簧顶持环形结构,并推动该扣头可与中棒或者下巢的扣孔相配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结构设置于自动开收伞的把手中,收伞控制器位于按钮的内部,为枢接在按钮内部的可摆动的控制片,插入把手内部的伞的内管对应控制片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的挡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控制片枢接于按钮的部位设置有弹性装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弹性装置,可为简单的弹簧,其一端顶持于按钮内部,一端顶持于控制片的下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的外壳,设置为按钮装置、盖片及主体三部分,其中盖片可设置为对称的两部分,用于卡扣在主体的两侧,其对称的中上部设置缺口,以设置按钮装置,按钮装置设置在主体的上部,并将其开伞控制器伸入到主体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其上设置有多处卡扣,对应的盖片上则具有与之配合的扣头或者配合槽。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开伞控制器的环形结构的适当部位设置有一缺口,盖片则设置有凸起,并该凸起通过主体的开口伸入到主体中,与上述的缺口配合。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缺口,可设置于环形结构侧壁的下部,也可设置于环形结构的侧壁上,形成槽状的结构。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伞控制器的环形结构上可设置突起的结构,同时把手的适当部位上设置对应的滑槽。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起,可以是筋条,也可以是凸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伞的开伞、收伞控制结构,其包括有按钮、开伞控制器及收伞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开伞控制器固定于按钮内侧,并与按钮形成一体的环形结构,伞的中棒或者下巢可从其环形结构的中间插入到把手中,开伞控制器的环形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凸伸的扣头,该扣头可与中棒或者下巢的扣孔相配合,达到收拢伞及开伞的效果。这样可大大简化把手的结构,且控制、安装方便,操作简化,又能准确地控制伞的开收。
文档编号A45B25/14GK2655706SQ2003201172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7日
发明者张书闵 申请人:张书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