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692阅读:10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的控制机构,准确地说是一种用于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该结构能够有效缩短滑轮运动的行程,提高伞的开收效率,方便使用。
背景技术
直骨型的自动开收伞,通常是在下巢的上部设置弹簧,弹簧围绕在中管外部,以达到自动开伞之用,弹簧和下巢之间是通过扣钩钩合,因此下巢必须设置有座体以设置扣合的钩子,且弹簧及钩子都暴露于中管的外部,容易收到雨水的侵蚀而生锈,或者被外部的物件损坏。
因此,一种改进的直骨自动伞,像专利申请97218644.1所描述的,其主要的改进和作用是将弹簧设置于中管内,中管上端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块,另对应设置一滑动座,滑动座下部固定有弹簧,以顶持开伞之用,上巢的内部的固定快上部的部位固定有滑轮,同时,滑动座上也设置有滑轮,拉线一端固定于固定块上,然后绕设滑动座的滑轮、上巢的滑轮,最后固定于下巢上,以结合伞的开收维系下巢的上下运动。
针对其开收伞的关键机构滑轮结构形式,两个滑轮,甚至三个滑轮的设置,比较以前的设置方式,便于开收伞,同时其弹簧、滑轮机构都设置在中管内,安全可靠,不会产生生锈、被外部器件损坏等情况。但是,还需要重视的一点是便于进行开收伞的控制,使其操作简便,反应敏捷,在上述的结构设置中还不能体现出来。
因为滑轮的设置是与拉线,也即下巢的行程有直接关系的,而下巢是直接体现开收伞控制简便与否的主要部件,滑轮的设置方式是实现控制开收行程及简捷与否的关键,上述的设置都具有较长的拉线运动行程,此变比结构(滑轮结构)在伞的开收过程中拉线过长产生拉线的缠绕现象,使得下巢不能准确复位,开收控制不能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该结构改良能够缩短原先的开收伞控制行程,顺利地控制开收伞,使得开收伞的控制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该结构改良在缩短开收伞控制行程的基础上,还通过滑轮的设置方式能够保证伞开收过程中拉线的顺利拉收,不会产生缠绕现象,使得自动伞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如下方式实施的一种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包括有滑轮、滑轮座,其特征在于滑轮座具有上滑轮座和下滑轮座,上滑轮座和下滑轮座都设置于伞的中棒装置内,其中上滑轮座固定设置于伞的中棒装置内的顶部,下滑轮座则滑设于中棒装置内上滑轮座的下方;上滑轮座上设置有两个滑轮,并呈上下结构分布,下滑轮座上也设置两个滑轮,同样也呈上下分布,拉线绕设于这四个滑轮上。这样通过拉线的四次缠绕可大大缩短开收伞的控制行程,使得下巢上下运动的距离很短,控制操作简便,快捷,可大大提高伞的使用方便率。
需要说明的是伞的中棒装置实际上是伞的中管,或者是中管和其它套管,譬如上管、下管的组合,其根据具体伞的设置不同可具有不同但是近似的结构,即其内部设置滑轮结构,开伞弹簧钩系于滑轮结构的下部,其它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的滑轮,其上滑轮座的两个滑轮,一个为大滑轮,一个为小滑轮,且位于上部的滑轮为大滑轮,下部的为小滑轮;下滑轮座的两个滑轮,一个为中滑轮,一个为小滑轮,下滑轮座上部的滑轮为小滑轮,下部的滑轮为中滑轮,上述的滑轮的外径的关系为大滑轮大于中滑轮,中滑轮大于小滑轮。拉线可分别缠绕在不同的滑轮上,由于滑轮的直径不一致而不会产生拉线之间的纠缠。
拉线的一端固定于上滑轮座的底部,然后分布绕过下滑轮座的小滑轮、上滑轮座的小滑轮、中滑轮、大滑轮,最后固定于下巢上;开伞弹簧设置于下滑轮座的下部,其伸张或收缩,使得下滑轮座向上或向下运动,藉由拉线缠绕此滑轮结构,使下巢达到往下或往下运动以开伞的目的。
下滑轮的侧面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以保持其与中棒装置的适当间距,不至于因上滑轮座和下滑轮座的快速上下滑动造成拉线的缠绕打结,保证拉线运动顺畅。
上述的弹性支撑装置,其是在下滑轮上设置有被弹性顶持的滚珠,该滚珠突出于下滑轮座的外表侧壁,与伞的中棒装置的内壁接触,起导向、定位以及增加摩擦力的作用,这样,在收伞时,下滑轮座在开伞弹簧的作用下向上位移的速度保持相应的范围内,使得缠绕在滑轮上的拉线有充分的时间收缩,拉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驰力,不会产生缠绕现象。
滚珠,系被设置于下滑轮座内的弹簧向外顶持,具体地说,下滑轮座的下部适当部位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弹簧槽,小弹簧横向设置于其中,并顶持滚珠突出于该下滑轮座的外壁,使滚珠接触到伞的中棒装置内壁;上述的滚珠,其可被下滑轮座的外壁约束,即其直径大于弹簧槽的开口,以至于其主体被埋设于下滑轮座内,只有局部突出于下滑轮座的外壁,这样滚珠不会因为外力的破坏脱离下滑轮座。
上述的滚珠,可设置多个,分别设置于下滑轮的两侧,以形成均匀的支撑力,便于下滑轮的滑行。
本实用新型采用四个滑轮的设置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滑轮设置拉线,有效地减少控制行程,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伞的中棒装置的内壁空间,伞的中棒装置内结构紧凑,使得开收伞的控制方便、快捷。
而且下滑轮设置有弹性的支撑装置,可以保证伞在开收过程中拉线的顺利拉收,不会产生缠绕现象,使得自动伞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开伞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收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上滑轮座7、下滑轮座6及滑轮等部件,其中上滑轮座7被铁钉9固定于伞的外管3上,铁钉9并将伞的外管3和上巢10固定在一起。
上滑轮座7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滑轮,其一为大滑轮7-1,固定于上滑轮座7的上部,另一个为小滑轮7-2,固定于上滑轮座的下部,大、小滑轮,并呈上下结构垂直分布,下滑轮座6上也设置两个滑轮,其中一个是小滑轮6-2,一个是中滑轮6-1,同样也呈上下分布,拉线8绕设于这四个滑轮上。拉线8的一端固定于上滑轮座7的底部,然后分布绕过下滑轮座6的小滑轮6-2、上滑轮座的小滑轮7-2、中滑轮6-1、大滑轮7-1,最后固定于下巢11上;开伞弹簧5设置于下滑轮座6的底部,其伸张或收缩使得下滑轮座6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达到开伞的目的。
这样通过拉线的四次缠绕可大大缩短开收伞的控制行程,使得下巢上下运动的距离很短,控制操作简便,快捷,可大大提高伞的使用方便率。
上述的滑轮的外径的关系为大滑轮7-1大于中滑轮6-1,中滑轮6-1大于小滑轮6-2和小滑轮7-2,一般情况下小滑轮6-2和小滑轮7-2的直径相等;拉线8分别缠绕在不同直径的滑轮上,由于滑轮的直径不一致而不会产生拉线8之间的纠缠。
为了增加下滑轮座6收缩滑动的稳定性和降低其滑动速度,下滑轮座6上设置有被弹性顶持的滚珠6-4,该滚珠6-4突出于下滑轮座6的外表侧壁,顶持伞的外管3-1的内壁接触,这样滚珠6-4就可起导向、定位以及增加摩擦力的作用,在收伞时,下滑轮座6向上位移,由于滚珠6-4的顶持作用,使下滑轮座6的滑动增加了一定的摩擦力,运动速度可保持相应的范围内,使得缠绕在滑轮上的拉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驰力,有充分的时间收缩,不会产生缠绕现象。
滚珠6-4具体的设置方式是下滑轮座6的下部适当部位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弹簧槽,小弹簧6-3横向设置于其中,并顶持滚珠6-4突出于该下滑轮座6的外壁,使滚珠6-4接触到伞的外管3-1内壁。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滚珠6-4,可设置多个,分别设置于下滑轮的两侧,以形成均匀的支撑力。
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可方便地控制伞的开收,图2所示,当伞处于收伞状态时,伞的子弹头2-2收缩到伞的内管2-1中,并被把手1内的铁勾卡掣;子弹头2-2其上部则通过小钢轴2-4固定有钢线4,钢线4向上拉系于下滑轮座6下部。
有开伞弹簧5设置于下滑轮座6的下部,具体地说,下滑轮座6下部固定有外管固定塞3-2,把手1的上部位置的内管2-1内设置有内管固定塞2-3,二者将开伞弹簧5夹持在之间,使得开伞弹簧5的伸张或收缩带动外管3-1和内管2-1作相对运动,同时设置于外管上部的滑轮牵系下巢上下运动,达到开伞目的。
伞的把手内设置有内座1-2,以插接内管2-1,及按钮1-3、摇杆1-4、外按座1-1、O形铁卡圈1-5、小弹簧1-8、弹簧1-9,U形铁卡圈1-6,它们共同作用达到控制开收伞的作用。这些器件都是现有技术,而且采用其它的结构方式,只要是卡掣子弹头达到开收伞的方式都可以合理地替代该按钮的实现方式,因此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按钮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按钮上部是内座1-2,其下设置有O形铁卡圈1-5、U形铁卡圈、按钮1-3、摇杆1-4、铁杆1-7,外按座1-1位于最下端;其中O形铁卡圈1-5、U形铁卡圈分别被小弹簧1-8、弹簧1-9弹性支撑,摇杆1-4可被按钮1-3推动,推压子弹头2-2,以松开铁勾1-7的卡掣,达到收伞的目的。
图4所示,开伞时,推压按钮1-3,按钮1-3推动O形铁卡圈1-5,使其松开对外管3-1的卡掣,外管3-1在开伞弹簧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由于开伞弹簧5被外管固定塞3-2和内管固定塞2-3夹持于其中,由于子弹头2-2仍然被铁勾1-7卡掣,所以钢线4只能拉动下滑轮座6向下运动,下滑轮座6的运动牵动拉线8,从而牵引下巢11向上运动,达到开伞的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四个滑轮(大滑轮7-1、小滑轮7-2、小滑轮6-2、中滑轮6-1),四个行程很容易使得下巢11向上运动,且外管3-1内的下滑轮座6可以向下运动距离比较小,有利于外管内器件的设置。
再按钮1-3,按钮1-3挤压摇杆1-4,摇杆1-4就会推动子弹头2-2,使其脱离铁勾1-7的卡掣,原本处于分离状态的上滑轮座7和下滑轮座6在收伞弹簧的作用下向内靠近,收伞弹簧控制收拢伞骨12,从而收伞。
收伞过程中,下滑轮座6向上位移,小弹簧6-3顶持滚珠6-4,滚珠6-4再顶持外管3-1的内壁,在顶持作用下,下滑轮座6的滑动增加了一定的摩擦力,其运动速度可保持相应的范围内,使得绕设在滑轮之间的拉线8始终保持一定的张驰力,拉线8不会由于收缩过快而缠结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结构与实用新型目的及实施方式类似于的实施方式,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包括有滑轮、滑轮座,其特征在于滑轮座具有上滑轮座和下滑轮座,上滑轮座和下滑轮座都设置于伞的中棒装置内,其中上滑轮座固定设置于伞的中棒装置内的顶部,下滑轮座则滑设于中棒装置内上滑轮座的下方;上滑轮座上设置有两个滑轮,并呈上下结构分布,下滑轮座上也设置两个滑轮,同样也呈上下分布,拉线绕设于这四个滑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其上滑轮座的两个滑轮,一个为大滑轮,一个为小滑轮,且位于上部的滑轮为大滑轮,下部的为小滑轮;下滑轮座的两个滑轮,一个为中滑轮,一个为小滑轮,下滑轮座上部的滑轮为小滑轮,下部的滑轮为中滑轮,上述的滑轮的外径的关系为大滑轮大于中滑轮,中滑轮大于小滑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拉线的一端固定于上滑轮座的底部,然后分布绕过下滑轮座的小滑轮、上滑轮座的小滑轮、中滑轮、大滑轮,最后固定于下巢上;开伞弹簧设置于下滑轮座的下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下滑轮的侧面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以保持其与中棒装置的适当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弹性支撑装置,其是在下滑轮上设置有被弹性顶持的滚珠,该滚珠突出于下滑轮座的外表侧壁,与伞的中棒装置的内壁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滚珠,系被设置于下滑轮座内的弹簧向外顶持,具体地说,下滑轮座的下部适当部位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弹簧槽,小弹簧横向设置于其中,并顶持滚珠突出于该下滑轮座的外壁,使滚珠接触到伞的中棒装置内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滚珠,其可被下滑轮座的外壁约束,即其直径大于弹簧槽的开口,以至于其主体被埋设于下滑轮座内,只有局部突出于下滑轮座的外壁,这样滚珠不会因为外力的破坏脱离下滑轮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滚珠,可设置多个,分别设置于下滑轮的两侧,以形成均匀的支撑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拉线式直骨自动伞的滑轮结构改良,其包括有滑轮、滑轮座,其特征在于滑轮座具有上滑轮座和下滑轮座,上滑轮座和下滑轮座都设置于伞的中棒装置内,其中上滑轮座固定设置于伞的中棒装置内的顶部,下滑轮座则滑设于中棒装置内上滑轮座的下方;上滑轮座上设置有两个滑轮,下滑轮座上也设置两个滑轮,拉线绕设于这四个滑轮上。这样通过拉线的四次缠绕可大大缩短开收伞的控制行程,使得下巢上下运动的距离很短,控制操作简便,快捷,可大大提高伞的使用方便率。
文档编号A45B25/16GK2753189SQ20042009380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书闵 申请人:张书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